中吳網訊 1月5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武進體育館隆重召開「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技術論壇暨高水平學校建設推進會」。常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韓九雲,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中國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陳曉明,江蘇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劉克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分會會長曾亞非,常州市科技局局長劉斌,常州市工信局局長朱志洪,常州科教城管委會主任陸金林,武進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蔣志龍,常州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嚴永志,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華剛,常州機電學院全體領導班子出席大會。學校合作企業代表,學校退休老領導、老職工代表,各地校友會代表,媒體朋友以及我校師生共1000餘人參加推進會。
常州機電學院校長沈琳致辭並作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總動員。他回顧了學校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和辦學成果。他表示,2019年12月10日,學校已正式跨入「雙高」建設新時代,為下好這盤棋,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在頂層設計上全面落實「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的改革建設要求。他指出,「雙高計劃」是國家意志,「雙高計劃」的實施對學校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的意義,全校上下責無旁貸,必須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心聚力,共同奮鬥。他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對標要求,科學描繪學校發展藍圖;二要精準施策,深入推進學校高水平建設;三要凝聚合力,力爭辦學取得新突破。未來五年,學校將緊緊抓住「雙高」建設的歷史機遇,舞起改革龍頭,用「奮進之筆」書寫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為國家職業教育貢獻「常機電方案」。
劉克勇講話。他對常州機電學院長期以來取得的辦學成效和為推動江蘇地方經濟發展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肯定。他希望學校主動作為,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科學制定建設方案,健全責任機制,持續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創新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模式,強化內涵建設,辦出特色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
陳曉明講話。他代表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向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認為我校始終處於中國職業教育的「第一方陣,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將繼續發揮行業教育優勢,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搭建溝通橋梁,為加快機械行業智能製造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
韓九雲講話。近年來,常州市著力建設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有廣泛影響力的製造名城。職業教育是常州科教城靚麗的名片。他希望常州機電學院以及在常高職院校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共同將園區建設成為「地方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有影響」和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江蘇特色」的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內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造新經驗,為中國高職教育園區建設發展樹立新典範。
大會舉行了合作企業捐贈儀式。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明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創勝特爾數控工具機設備有限公司分別與我校共建「人工智慧國際學院和人工智慧展示體驗與實訓中心」、「智能製造共享工廠」和「智能裝備和智能自動化產線研發中心」,各捐贈1000萬;江蘇匯博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我校共建「常州機電-匯博機器人學院」、「常州機電-海克斯康質量學院」和「常州機電-精雕模具產業學院」,各捐贈500萬;常州機電學院常州校友會設立「校友會創投基金」500萬。
大會還舉行了「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技術工業中心」、「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產業學院」揭牌啟動儀式,由陳曉明、韓九雲等嘉賓揭牌。學校將集成打造「智能製造產教園2.0」,政行校企共建「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工業中心」和產業學院,包括「匯博智行機器人學院、明材工業網際網路學院、人工智慧國際學院、理想新能源汽車學院、海克斯康質量管理學院、電子商務與智慧物流海外學院、蘇州仕泰隆智能學院」等多個企業學院,構建多元共建與合作模式。
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技術論壇由沈琳主持。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新華三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小兵分別作題為《高職新政策背景下的雙高建設》和《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服務人工智慧產業人才培養》的主題講座,系統解讀了高職新政策,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路徑,為學校的「雙高」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
入選「雙高」是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雙高」建設是我校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是實現學校新時代跨越式發展的新徵程。學校將以此推進會為坐標,攜手政府、行業、企業,協同推進高水平學校建設項目,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常州及江蘇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為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常機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