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不要只在乎自己的苦難》

2020-12-12 與祂同在

親愛的家人們,主內平安。

經文: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她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她們親嘴。她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我女兒們哪,回去吧!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路得記 1:6-13 和合本)

經文解釋:《路得記》第一章主要講述了在士師秉政的時候,猶大地有一個名叫以利以謝的人,當時國中遭遇了饑荒,他便帶著自己的妻子拿俄米和兒子來到了摩押地生活,後來以利以謝死在了摩押地,只剩下他的妻子拿俄米和他的兩個兒子,後來拿俄米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娶了摩押當地的女子為妻。在摩押地居住了約有十年的時候拿俄米的兩個兒子也死掉了,只剩下拿俄米和她的兩個兒媳。這時拿俄米聽到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也就是猶大地的居民,她便想回到自己的故鄉,但是她不願意連累自己的兩個兒媳和自己一起受苦,便勸自己的兩個兒媳離開自己,其中的兒媳俄珥巴離開了她,唯有路得堅持著要跟隨著拿俄米。我摘選了其中拿俄米勸自己的兒媳離開自己的這段經文,作為我今天的讀經心得。

當拿俄米的丈夫在世的時候,拿俄米一直跟隨著自己的丈夫,但當自己的丈夫客死他鄉時,拿俄米勇敢的將家庭的重擔接了過來,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在那裡娶了妻子,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兩個兒子也死掉了。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可以說是最大的苦難了,因為自己身邊最親的人都離開了自己,只剩下自己和兩個兒媳,可想而知她當時內心是痛苦的、絕望的、無助的,但是就是在這樣的苦難和環境下,這位堅強的女人,依然的還是在為著這兩個兒媳著想。她沒有隻想著自己的苦難,雖然她心裡是特別的痛苦,但是她依然的還是為著自己的兩個兒媳的未來考慮。

讀經心得:

親愛的家人們,現在的我們是否能像上述經文中的拿俄米一樣呢?雖然拿俄米當時在痛苦、絕望、無助的情緒中,但是她依然在去為她的兩個兒媳著想,沒有讓她的那兩個兒媳一起陪她回到她的故鄉,當時的拿俄米身在異鄉身邊的親人都已經離開了她,這兩個兒媳可以說是她身邊最親近的人了,但是她沒有隻考慮自己的感受和苦難,而是為著她這兩個兒媳著想。親愛的家人們,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人和基督徒所缺少的,現在的我們無論是信靠主的還是漂泊在世界的人,都是在只考慮自己的得與失,很少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來到主耶穌的面前的大多數人,也只是因著自己生活的需要才來到主的面前,很多時候當我們的神沒有按著我們的需求給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會離開主,我們沒有真正的把主的話語放在心上。親愛的家人們我們今天來到主的面前,不單單要只想著自己的需求和苦難,也要真正的把神的話語放在第一位,把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別人的苦難當成自己的苦難,就像那為我們捨去生命的主耶穌和今天所分享的拿俄米一樣,真正的學會主耶穌的那份愛。願我們的神幫助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真正的明白祂話語中的奧秘,加油!

經文: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 2:4 和合本)

這簡短的讀經心得到這裡就結束啦,希望我們能一同努力,一同成長,我們都是神所愛的兒女。弟兄姊妹有什麼需要禱告或者需要溝通的可以與我私信,讓我們一同敬拜我們的神。如果我有解釋不對的地方或者不太全面歡迎弟兄姊妹的建議與補充。

願上帝祝福大家

相關焦點

  • 牧者靈修丨詩篇:一切都在乎神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雖然是講建造房屋,但也包括了所有的建造,一切都在乎神。所以,所羅門知道,「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人枉然勞力。」以色列人、猶大人從巴比倫回來,不建殿,卻建自己的房屋和自己的家園。後來,上帝把他們建造的,都吹跑了。弟兄姊妹,你讀經、講道、聽道不靠聖靈,就是在作惡;你醫病、趕鬼、禱告、敬拜、讚美、帶敬拜,不靠聖靈,都是在作惡。
  • 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基督
    常年期二十二周星期日(2020年8月30日)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基督1.注釋默西亞、天主子、耶穌就是親自走向苦路,並召叫門徒們跟他一起走上苦難的「人子」(24-26)。耶穌在訓誨我們克制自己,要效法為人類作犧牲的——上主的僕人,救主耶穌。在前段耶穌向門徒說他必須赴耶路撒冷受苦受死,本段則按著說:作耶穌門徒的也應該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只有背十字架,才算實地跟隨耶穌。
  • 苦難再多,攔阻再大,也不能隔絕我們與基督的愛
    因著基督的愛把我們相連,面對死亡,不再懼怕 ,在基督裡得著平安。上帝一定看見了祂的子民面對生死,傳揚天國的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看見了祂的兒女踐行基督的愛,彰顯上帝的榮耀,如明光照亮!  撒旦像盜賊一樣乘人之危,鑽進我們心懷意念的裂縫裡,潛伏在世人的心中,用懷疑、抱怨、沮喪、苦毒、絕望,消滅聖靈的感動,讓我們在恐懼中定罪自己,逼迫自己,毀滅自己;試圖在我們與基督之間豎一道高牆,挖一條鴻溝。「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誰也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撒旦不能、患難不能、....!
  • 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
    阿們,我們打開聖經[哥林多前書1章17節]翻到一起讀: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林前2章2節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 《基督:最後的誘惑》——一個偉大的靈魂的勝利
    縱使是基督耶穌也會有複雜的人性,他曾幻想過自己是上帝,要拯救世界;他情愛的肉慾在心底裡呼喚他;他畏懼救贖帶來的痛苦的、死亡的代價;而他在西奈的沙漠中又有著成為剷除世間糜爛、腐朽的大衛之劍的野心;他曾如獅子一般為苦難的民族怒吼,他在受難的過程中墮入了魔鬼的誘惑;高貴如神子也是一介凡人,或者說作者將耶穌描寫成了一個「人之子」。
  • 苦難的意義第一講
    當你看到別人經過了苦難,他怎樣去克服,怎樣去奮鬥,怎樣達到成功,你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這一連患苦難的經歷最好不要發生在我的身上,讓別人受苦好了,他受苦,我佩服,這是何等寫意的事。苦難當然是有價值的,最好的是「價」在我這裡,而「值」讓他去承受,這就顯露了我們是不公正的。
  • 沒有經過苦難,就必定不夠完整
    《希伯來書》第5章經文: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並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其實話說回來,病痛或苦難就是這麼一回事,總能讓經歷到它的人變乖,變得順從,變得柔和謙卑。反過來說,假如一個人的人生中從未經歷過任何苦難,那麼他往往更容易變得驕傲、自義,更容易覺得一切都能由自己來控制,一切事都可以盡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也更容易相信,人定勝天這一類的話。
  • 如果上帝存在,為何這個世界充滿苦難?
    在亞伯拉罕信仰中,特別是基督信仰中,從表面來看,苦難的存在本身似乎與我們對上帝的認識相衝突。因此,有許多人因為苦難存在而拒絕基督信仰的上帝,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哲學家羅素、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等。這個問題是如此重要,乃至在東、西方都被信仰者和哲學家反反覆覆地提出來。
  • 講章:為基督丟棄萬事
    他突然有很大的觸動,想到以後別人記住他的,到底是抽雪茄的司布真,還是傳基督福音的司布真。他的一些習慣,並不能造就自己,更不能榮耀主的名。為此,他回家後將所有的雪茄和菸草都清除掉,專心為主傳福音。保羅說,他為主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 德蘭修女:不同情是最大的苦難
    成就這位修女的是人類的苦難,地點是印度的加爾各答。殖民者走了,壓迫機器卻照常運轉。每個受苦的人和他們的需要,所投射的是基督的影子。幫助那些苦難中的同類,就靠近了自我救贖。2、「一顆單純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人們變得盲目,是因為太多複雜的東西遮蔽了雙眼。對於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面具也幾乎等於零。
  • 基督耶穌丨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打開心門 讓愛走動摩西律法的精義就是愛,命令的總歸就是基督,基督是愛!主基督教導門徒要憑著愛心施捨,而且要行在暗處,不要像那些故意讓人看見、要得著人誇獎的假冒為善之人,必得著神加倍賞賜。主在此強調無論是施捨、禱告還是禁食要行在暗處,不求自己的榮耀。門徒若求自己的榮耀,就一定得不著主的賞賜,並且主特別厭惡假冒為善之人,主自己也說「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約5:41]。
  • 恩典福音(中)丨揭開平約瑟、江湧流等敵基督的面具
    這些瞎眼領路的敵基督可以支揮上帝、甚至牠們自己通過行異能就可以赦免人的罪,只要奉獻給領路人,「牠們的上帝」必滿足奉獻者的一切私慾,或者乾脆牠們就是上帝!既然上帝已經在基督裡釋放了自己,得著了真自由了,就可以放縱享受了,這些豐富的財物就是神賜下來讓信徒擁有和享受的,在牠們的眼中,那些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基督徒不過是一群傻子,一群不明白上帝美意的蠢豬!牠們蠱惑信徒貪戀今世的富足,只要信徒向這群瞎眼領路的牧者奉獻,上帝必滿足信徒的任何需求!
  • 不要對別人訴說你的心事與苦難,在別人眼裡,那就是一場笑話
    文/飛吧黑烏鴉不要隨意地向別人吐露你的心事,沒有人會在乎你的情緒,有可能還會是一種嘲笑,一種蔑視。有些人在遇到感情上的挫折,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都喜歡向不同的人吐露自己的心事,包括身邊的最信任朋友、親戚、甚至是最普通的朋友。
  • 淺析《馬可福音》中基督「受苦人子」身份的意義 (原創)
    事後,對「苦難」問題的思考再次縈繞我的心頭。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時代,人們依然無法脫離苦難問題的困繞,當苦難無情的臨到,人真的很渺小。上帝看似缺席,但事實上祂一直都在,祂體恤人的軟弱,祂知道人的痛苦,因為人子耶穌也曾為人舍己、受苦,祂不單單是榮耀的君王,祂更是人類的救主。
  • 聖言小學的開端|第二十九講:約瑟的苦難 / 2021.02.03
    在【創42:21】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就他們自己所說的話當中,見證了當時約瑟乃是因心裡的愁苦,向他們哀求。弟兄姊妹可以想一想,當他的哥哥們這樣對待約瑟的時候,但約瑟在那個時候,他的表現卻不同尋常,因為在他身上有基督那豐盛的生命。
  • 成為主的門徒,就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
    十字架的道路是彰顯上帝國度的道路,因為耶穌基督走了這條十字架的道路,所以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也必然要走這條十字架的道路。當時羅馬法律判定十字架處死的犯人,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向刑場,並且一路受盡凌辱。所以耶穌提醒門徒,背十字架就意味著要舍己,否認自己,棄絕自己。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主首先特別介紹自己是「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以此來堅固、勉勵將要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士每拿教會。由於使徒約翰寫給教會的每一封信有兩個指向:一是針對那個時代的教會,二是針對歷代的教會,所以,這封信也是主堅固、勉勵歷代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教會!「士每拿」翻出來的意思是沒藥,味道苦澀,但研磨後卻放出馨香的氣味。象徵苦難之後的榮耀,也是忍受苦難的表號,作為馨香的火祭!
  • 約翰牛頓論基督徒人生
    哎呀,要在低估和高估神的恩賜之間劃清界限,這是多麼困難!我一切的盼望和安慰都可以用這句話概括,就是我有一位富有和恩慈的救主。對於一切不是源於基督、以基督為中心的智慧、公義、聖潔和幸福,我心都願棄絕。成聖雖然可羨慕和極寶貴,它卻不是、我深信它以後也絕不會是我盼望的根基。
  • 《基督山伯爵》: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享受生命,感悟美好
    一部寫於1840年左右的作品,用100餘萬字講述的故事,時至今日,也是洛陽紙貴,一部難求,甚至有些痴狂的讀者,不惜花重金收買印刷廠工人,只為先睹為快。這部充滿傳奇色彩的書就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連《活著》的作者餘華看完這本書之後也說:「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 耶穌基督福音|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譯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了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可福音8章34-35節……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