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抨擊社區團購?

2020-12-23 寶哥胡扯淡

終於,我們的飯碗被資本盯上了。

今天想說的是社區團購。

很多人大概還不明白這是個啥玩意,

我整了1張圖,沒事可以看看。

簡單來說,就是你買菜的流程變了,

你以前買菜是:

大棚種植-採購-運輸-市場-你手中

現在改成:

提需求-採購-運輸-團長-你手中

就買菜這麼個業務,

最早05年就開始做了;

先是美團、京東、拼多多開始搞,後來連滴滴、國美、搞房地產的都跑來搶肉吃。

為啥?

有利可圖唄,

利在何處?

利在2點;

1有前景

據第3方平臺預估,

2020年中國社區團購規模約為1020億元,

這是塊大餅,來晚了餅渣子都舔不到。

2幹好了能一本萬利

在你眼裡,

社區團購是個低價的團購平臺;

可在資本家眼裡,

這是流量入口。

社區團購解決的是「吃」,

「吃」就代表2點:剛需、高頻,

剛需、高頻又代表了什麼?

流量,

流量又代表了什麼?

錢。

社區團購是電商的新的垂直領域,

在獲客上離用戶很近,

這是天生優勢,

後期把流量入口打通,

就可以建成一個以人為核心,

團購、商城、全國包郵的電商城池。

一旦攻下來,

躺著吃紅利。

你是不是覺得不就買菜的流程變了嘛,

跟我有啥關係?

你知道網際網路公司賺錢的3板斧吧?

先高額補貼,再壟斷市場,最後提價收割。

從豐巢收費到蛋殼坑害年輕人,從外賣、打車、共享單車大戰到今天,都一樣的路子。

先讓你享受短暫的低價,最後要麼提高價格享受之前的服務,要麼割盡最後的韭菜捲款暴雷。

一般來說,

無論哪個行業的「百團大戰」過後,

局面要麼「一超多強」要麼「南北對峙」,

簡言之就是壟斷。

而後可怕之處在於:

他們壟斷了,

你跟社會都會養成習慣。

當你習慣了網上買菜買水果,

當大街小巷沒了小商小販,

這時平臺必會慢慢加價,

把之前補貼的錢給賺回來。

你發現沒?

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都越來越貴,

連小單車單價都漲了5毛錢,

你曾經薅的羊毛都得加倍還回去。

一旦社區團購形成壟斷,

平臺必定是2頭賺錢。

一邊對果農、菜農最低價採購,

一邊對我們提高價格或門檻;

對農民來說,

沒別的採購方,

就這麼幾家收你的菜,

他們不得不低價出售,

甚至1年比1年低。

對我們來說,

買菜可能都沒地方了,

你只能在這1 2個平臺上買。

為啥?

因為百團大戰拼資本燒錢的這個過程裡,

菜市場、超市、水果店、實體店、經銷商,

他們都死了。

本身實體店就難做,現在社區團購是直接把菜市場、超市都給幹懵逼了。

傳統的生鮮鏈條養活了很多人,

司機、營業員、保潔阿姨啥的都還有口飯吃,

這社區團購呢?

只讓打工人餬口,讓資本家流油。

那些司機、營業員、阿姨呢?

沒人去管。

這些人無聲消失,

就代表資本準備做婊子了,

但他們會先立個叫創新的牌坊。

但什麼是創新?

我以為是譬如AR、VR、AI、基因技術、星球開發、聚核新能源等技術;從無到有才叫真的創新。

可網際網路創新是啥?

好聽點叫「產業升級」。

說白了:

盤子就在那,

你直接搶過來吃就行了。

你看:

出租自行車+APP=共享單車二房東+APP=長租公寓消費貸+APP=網際網路金融非法集資+APP =P2P

你自己看哪個利國利民?

說起來你見過真正的摸魚麼?

我曾在郊區見過漁民捕魚;

這個捕魚有講究,

這個網孔要大,且有原則:

只抓大魚,不抓小魚。

有的不小心把小魚抓上來了,

也得趕緊丟河裡別乾死了。

為啥?

因為這樣年年才有大魚吃。

今天一些所謂創新是連市場上的魚苗都不放過,當年的漁民都比他們看的明白。

就這個行業,

我今天崇洋媚外當回公知。

你看國外的一些網際網路單位在幹嘛?

在搞技術。

特斯拉都特麼做獵鷹9號了,

有的都整超級高鐵了。

當然他們也會加班,這必須承認,

雖然他們有補貼。

反觀我們呢?

也就阿里達摩院,百度無人駕駛,

就這還沒徹底落地。

其他所謂巨頭、大牛天天在想啥?

一天到晚就想著咋吸引點擊,咋誘導下單,

還想出用1塊錢8個雞蛋,6毛的蔥免費送的套路來搶走底層人民口袋裡最後1個鋼鏰。

他們搞錢搞地搞市場,

就是他媽的不搞技術。

他們擅長種植房子,

卻不擅長種植能吃的小麥。

你看,

之前有人竟把共享單車納入中國「新4大發明」,

結果呢?

多了無數的單車墳墓,

還有我200百塊沒退的押金。

之前,

淘寶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結果呢?

流量費超過租金費,

一些產品線上都比線下更貴。

之前,

滴滴說要解決打車難、叫車難,

結果呢?

幾位年輕姑娘被害時叫天無門,

高峰或雨天打車,需要多付調度費。

之前,

蛋殼說要保護年輕人的夢想,

結果就不多說了。

這些公司有1個算1個,

他們大一點的就想著壟斷市場,

小一點的就對外榨取利潤,

對內榨取員工剩餘價值,

你自己觀察是不是?

就像《人民日報》裡批評:

有錢了,

不想為國分憂也就罷了,

咱別為國添亂可以麼?

我突然想起之前有人看一些詞,

比如資本主義、資本家、打倒資本主義、割資本主義尾巴,他們並不能理解,這都啥玩意?為啥要重複歷史書上的詞?

怎麼這麼恨資本主義?

這幾年,人民吃2遍苦遭2遍罪,

才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

為啥要割資本主義尾巴。

很多事就這吊樣,

你看遠了看早了都沒用;

人嘛,

不在自己利益受到傷害時候,

你說啥他都會跟你抬槓。

所以才說感同身受是個了不起的技能。

而且還有這麼個怪圈:

當資本滲透到我們生活各個細節時候,

你可能會覺得生活方便了;

但你慢慢會發現,

你除了給他們打工,你別無選擇。

不幸的是,

等你明白過來貌似晚了;

幸運的是,還不算很晚,

很多年輕人開始回過神來了;

更幸運的是,

這樣的年輕人貌似還不少。

以上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

·END·

寶哥胡扯淡

打工人的避風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社區團購的果蔬比較便宜?社區團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不管是美團買菜,還是快團團,或者是盒馬優選,都可以稱之為社區團購品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聽起來很玄乎的「社區團購」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社區團購怎麼玩?社群團購與傳統菜市場相相別,後者主要是線下流程,前者側重線上流程。以蔬菜為例,從原產地到大批發市場,再到二級批發商,最後才是我們消費者常見的超市、攤販和蔬果店。這就是傳統菜市場模式。
  • 郭德帆:為什麼北京沒有社區團購
    來過陸玖財經做客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的夥食很好,因為我們有自己做午餐的習慣,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都是陸玖財經經常用的買菜軟體,我們經常也是頭天晚上下單,第二天早晨讓平臺送貨到公司,所以公司大伙兒始終都很疑惑,為什麼北京沒有社區團購,難道北京人民不配享受這項服務嗎?
  • 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他們看到了什麼?
    11 月份,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快狗打車都計劃進軍社區團購。從 2014 年至今,無數次被證偽的社區生鮮團購,為什麼現在成為巨頭爭搶的超級風口?如此多的資本、巨頭、創業團隊拼命角逐,背後的核心原因絕並不僅僅在於尋找所謂的「新增長點」、增加用戶粘性、以及網際網路企業的無邊界拓展等等。
  • 十薈團CEO陳郢:為什麼社區團購能量之大超出我們的想像?
    來源:虎嗅APP原標題:十薈團CEO陳郢:為什麼社區團購能量之大超出我們的想像?作者:陳郢(十薈團CEO)為什麼社區團購的能量之大超出我們的想像?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之大,遠超想像。2. 十薈團不畏巨頭,我們一定能贏得勝利。今天我就來說說這兩個結論。一、社區團購的競爭,打的是什麼?
  • 社區團購的迅速崛起
    社區團購的崛起這兩年社區團購異常火爆,人們不用出門,就可以購買到需要的物品,今年的疫情,更讓社區團購業態推向高點。以前我們買菜買油鹽醬醋,去超市、去菜場,發現現在不用去了,小區有團購群,直接在裡面下單就可以送到小區。
  • 社區團購,為什麼都說它的吃相太難看?
    社區團購,為什麼都說它的吃相太難看?近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行業最受爭議的就是社區團購,身價千億的網際網路大佬都來跟菜農們爭市場了,這吃相著實難看。《人民日報》發文用四個字概括:怒其不爭!為什麼都說它吃相太難看呢1、社區團購是個什麼東東?社區團購是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通過社區商鋪為周圍(社區內)居民提供的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2、社區團購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 京東7FRESH邵宏傑:京東要做社區團購的長期主義者
    為什麼京東要做長期的社區團購呢?有三件事情是京東比較看中的。第一,社區渠道。今年整個社區經濟非常火爆,社區經濟分為兩大類:一類叫社區中心化經濟。往往社區3-5公裡,5-10公裡一定有一個商圈,這是社區中心化的經濟,這兩年其實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革。
  • 「BOSS經典」社區團購為什麼突然火了?
    目前社區團購主要是兩類玩家,第一類就是老玩家,過去一直在做社區團購的電商公司,例如十薈團、同程生活、興盛優選等等,他們起步早,經歷了模式的不斷修正至今存活下來,基本都做到了一定的規模,在今年自然獲得了資本的青睞,興盛優選背後是騰訊,十薈團背後是阿里,同程生活背後是同程旅遊、YY這些泛娛樂的公司。
  • 社區團購,瘋了
    談社區團購,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是行業的局面,也就是誰是其中的主要玩家。比如京東很早就試水過社區團購,推出了好幾個項目但不溫不火,據說現在內部整合成京東優選,要再次進場;另外字節跳動和快手都傳出要入局的消息,但目前還沒有太多實際動作。還有一些傳統的生鮮賣場和小型創業公司也在做社區團購。這些玩家要麼在觀望要麼體量太小,暫時還上不了牌桌,所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勢力之間,又有一些交叉。
  • 除了買股票,我們還能如何投身社區團購的大潮?
    社區團購之所以被看做——供應鏈驅動的效率勝利,在於集約需求反向採購,捆綁團長的流量觸達、流量運營能力,極大的節約履約成本,提升履約效率。單個訂單的配送成本大概會到0.8~1塊錢,這是一個結構性變革的事情,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和承載可能性。社區團購可以支撐起低客單的模型(這也是為什麼現階段比較都是看各平臺的件數)。
  • 社區團購的那些事兒
    今年下半年社區團購火得不得了,最近權威媒體也發文了,把輿論推到了制高點,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反對方佔了絕大多數的人,贊成的一方也不依不撓。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用不同的觀點,把視野打開。嘗試用更深的層次去理解一下,來重構社區團購,挖掘出更多的問題,可能會跟大家理解的不一樣,如果可以的話多多包涵。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隨著該文社區團購再一次立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人民日報的公開批評也引來業內的各種聲音。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天浩認為duck不必。此前疫情期間,各地封城人們足不出戶,社區團購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燃眉之急,如今疫情得到控制,突然對社區團購進行抨擊,著實不應該。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我們要小散亂弱 還是要大數據?
    本人是從事農產品批發市場運營的,也就是網際網路平臺聲稱要打掉(減少)的中間環節——批發商/經銷商——的房東。如果沒了批發商,自然就沒了批發市場,所以社區團購也是在砸我們的飯碗。按道理,我也應該對媒體的批評拍手叫好,保衛批發商/經銷商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利益。
  • 批評社區團購,並不是批評社區團購業務,而是批評資本吃相太難看
    社區團購,最近在網上火了一把。因為最近網上批評社區團購的人很多,罵的人多了自然就「如日中天」了。閱讀了很多自媒體帖子文章,大部分人都沒有搞懂什麼是社區團購,也沒有弄清社區團購的利弊,就跟風批評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的區別
    網際網路一直在改變,現在的社區團購和社群團購一字之差,很容易讓別人搞混,不知道是怎樣一回事,今天我們就聊聊社區團購和社群團購的區別。社區團購和社群團購都是以用戶拼團為主,保證到某個商品的數量,大量採購到低價產品,在售出的價格上就具備優勢了。
  • 南京某大型蘇果超市居然到路口擺攤促銷,社區團購初見成效?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名詞,新模式可以說是引起很大的熱議,有人視為洪水猛獸,有人覺得是前進發展。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社區團購之後,可以明顯感覺到農貿市場的人流量變少了,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對新事物接受的程度更快,畢竟薅羊毛的好事,不薅白不薅。
  • 電商「菜品社區團購」低價傾銷即將終止,社區團購應該如何發展?
    告知書中明確表示,社區團購「團長」要視情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應加強對「團長」的有效管理;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擾亂市場秩序;銷售進口冷鏈食品的,應當取得《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社區團購自2018年誕生一直反應平淡,但是2020突如而來的疫情,讓社區團購瞬間火爆起來。
  • 社區團購是2021年最大的風口,普通人一定要抓住機會
    要說今年啥最火,可能很多人都會說直播帶貨對嗎?但今天這不是我們的主題,我們想討論的是明年什麼可能最火,那不出意外的話答案就是社區團購。現在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是接連的下場,就連滴滴4節跳動等公司也把社區團購作為了未來的戰略核心業務,巨頭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驗證著一句話,得社區者得天下,為什麼突然之間社區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剛需而且高頻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 社區團購併不重要,社區賣場才是「生意」!
    毫無疑問,當巨頭入場再加上官媒點名批評讓社區團購的戰情變得更為複雜,不過沒人會否認社區的趨勢:巨頭們不會放棄社區巨大的紅利市場,而且,他們不僅會通過自家團長溝通社區居民,還會通過社區公共媒體幫助他們擴大聲音。為什麼說一定是社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