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這部電影的背景是著名的金城戰役,是停戰協議籤訂前的最後一戰,也是抗美援朝的決勝局。這部影片描述的是金城戰役中我軍某部冒著聯合國軍轟炸渡河(金剛川河)的一個場景。
金剛川河寬60米,水深4米,志願軍司令部要求8天之內必須在河上架設一座載重橋,工兵連連長張振智帶領全連官兵經過七天七夜的奮戰,冒著美軍的狂轟濫炸,在金剛川巖裡渡口硬是架起一座載重橋。
整部影片通過步兵,工兵,高炮兵三個角度,相同的時間段講述同一個故事,有模仿《敦刻爾克》拍攝手法的嫌疑。特別是電影還加入了美軍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也充滿了爭議。
這個場景讓我剎那感到震撼,兩個小戰士的淺淺而談,他們對戰爭沒有畏懼,只有衝鋒殺敵的爭先恐後想法和必勝的信念。漫山遍野的志願軍戰士,隱蔽表明我們還弱小,徒步表明我們落後,口令達而行動,表明我們不畏懼戰爭,敢於打豺狼的決心和勇氣。
張排長(張譯飾)一路小跑著到關班長(吳京飾)面前,恭恭敬敬的給關班長敬了個禮,然後陪著小心安排他們僅有的兩門高射炮的炮位,1號炮位和2號炮位,2號為隱藏炮位,直白的說犧牲是從1號炮位開始的,但是兩個人卻掙1號炮位,甚至張排長不得不借連長的命令來施壓,最後匆忙逃遁,把莽夫和書生的氣質兩人演繹的躍然紙上。
老關還是拿下了一號炮位,出場便在炮彈有限的情況下,擊毀一架偵察機,老關過硬的技術給後面留下了伏筆。
老高和劉浩的對話,讓人浮想聯翩,「保證完成任務」這句話意味著什麼?為了這句話很有可能要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老高對於不能第一個過橋,被留到最後替補工兵連,急的方言倍出,兩個人用方言的爭吵讓人覺得好笑又感動。
小夥子你們兩個很出彩,搶戲了哈。副導演,完了給這兩個小夥子加雞腿哈。
美軍榴彈炮和志願軍喀秋莎火箭彈的對決。前一分鐘美軍剛剛炸過橋體,下一分鐘喀秋莎齊射就端掉了美軍的炮兵陣地,就連美軍飛行員都在驚呼「不可思議的志願軍」。
戰爭中的愛情是悽美的,它剛剛萌芽卻已經物是人非。
曳光彈,燈火,高射炮炮位完全暴露給敵人,為什麼?因為大部隊開始過橋,他們決定以暴露自己從而達到保護大部隊和橋,減少傷亡的目的。他們是那群偉大的平凡戰士。
這個延時炸彈的情節設定是否合理?志願軍忙中出錯?江面居然沒有排查和巡邏?在這裡我不太苟同這個情節的安排。
一號炮位的爭奪最終以經驗老辣豐富的師父關班長獲勝而結束,高炮部分的描寫把整部影片帶進高潮。張排長的名字張飛有沒有讓你噴飯的感覺?
他們是用血肉組成的,可是面對比自己強大太多的敵人,他們卻毫不猶豫的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誘餌,血沸騰了嗎?我感覺自己的眼睛充血,伴隨著晶瑩的東西。雖然你們是戰爭中一粒塵埃,但是你們的光輝卻鋪滿大地。
張飛這個單人操炮的動作,不要認為誇張,不要認為是導演的英雄情結,他在現實中是有原型的,他是志願軍高炮英雄劉四,1951年11月1日,劉四所在陣地受到48架F-84戰機的轟炸,劉四戰友犧牲,他在重傷之下,單身操作37高炮,並擊落敵人戰鬥機一架,戰後他被授予一等功,二級戰鬥英雄。
你看到這座經過烈火煅燒的豐碑嗎?他屹立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不到,為後人指引來路,為前人歌頌豐碑。
祖國不敢忘,人民不敢忘,英雄們,歡迎回家!
整部電影沒有潔白如雪的襯衣,沒有一塵不染的軍裝,更沒有曲線玲瓏的戰地裙,沒有情情愛愛的描寫,更沒有手撕鬼子,也沒有手榴彈炸飛機的情景描寫,敵人也沒有在聽到槍聲後屁滾尿流。只有尊重歷史,尊重敵人,才是對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