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有人敢得罪王陽明?看看他的上中下三策,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2020-12-14 遼寧臺娛樂團

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講究「禮」。對君子來說,要待人真誠;但是對於小人,應該如何與之相處呢?是涇渭分明還是同流合汙,或者是以其人之道還人之身呢?

被稱為「聖人」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僅用了上中下三策,就將小人制服得非常服帖。

早年態度,非常強硬:以剛對小人,實乃下策

王陽明早年在刑部提牢時,非常正派,見不得不公平。有一次,他在巡牢的時候,發現犯人面黃肌瘦,原來是朝廷撥下來的口糧。被獄卒剋扣,留下來餵年底要殺的豬。

王陽明十分生氣,就跑去跟長官對峙。但是當時這種行為已經被默認了,他的這種做法就相當於自己做了君子,但是陷同僚於不義。正是因為王陽明強硬的性格,他的仕途一直都不順。但是他面對小人的時候,不是第一時間懟回去,因為這很容易給小人機會,折騰自己。

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醒悟,以柔化小人,實乃中策

王陽明在龍場時,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的道理,他深信人人生來有良知,即使是壞人,也不例外。所以他與小人打交道的時候,儘量感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良知。不到逼不得已,絕不做魚死網破的事情。

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實乃上策

王陽明北上之後,需要找一個人接管寧王朱宸濠。現在的問題就是:朱宸濠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朝中還有餘黨,只要接手就會有嫌疑。

當時王陽明想到了張永,但是張永閉門不見。最後王陽明在張永的住處外高喊:「張公公,我為天下蒼生而來,請開門見我。」雖然張永曾是劉瑾八虎中的一員,因為看不慣就與其他人分道揚鑣。王陽明知道他的本質不壞,所以先是戴高帽,給了張永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反正最後張永同意接納叛賊朱宸濠。

張永被王陽明在皇帝面前說好話,非常滿意。後來在王陽明遭受誣陷的時候,張永費力保住了王陽明。這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實乃上策!

王陽明雖然是讀書人,但還會打仗,也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把他的哲學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王陽明朝「心學」,適合所有人看一看!書中王陽明的人物故事會帶給我們啟發,就像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一樣,可以指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向。

王陽明心學遠不止此,他的思想自從誕生以來,影響了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人,他們完善、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繼承了王陽明的思想,創作出「稻盛心學」。

當你內心浮躁,難以平靜之時,當你遇到困境,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無論是給自己,還是給兒女,或者給長輩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相關焦點

  • 再奸詐惹不起的小人,面對王陽明的上中下三策,也可能會束手就擒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 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謀士為何總提三策?君王又為何不選上策?這權術思維一般人真不懂
    我們看歷史故事或是權謀故事,裡面的謀士都是提出上中下三策,那麼問題來了,裡面的謀士為何要提出上、中、下三個策略?既然有了上策,那為何還要費口舌提下冊?其實是因為,謀士提的的上、中、下三策,被君王採納的卻不是上策。
  • 王陽明:言多必失!話太多的人,至少會有四種害處,容易禍從口出
    王陽明:言多必失!話太多的人,至少會有四種害處,容易禍從口出所謂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說得越多,往往錯的就越多,而且,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多嘴多舌的人。明代「千古奇人」王陽明,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個話很多、喜歡多嘴多舌的人,而且言辭很刻薄,所以常常得罪人。有好幾次,王陽明在席上取笑別人,結果遭到他人激烈的反諷,場面一度非常尷尬。有一次,在上朝時,王陽明不經意地多說了幾句話,結果引起同僚的猜忌,雖然他並非有意,但聽者有心,搞得他很孤立,也很狼狽。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知行合一」你真的明白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王陽明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及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據說,陽明先生出生也是一段傳奇故事,他的母親生下他時已經超過了10個月。
  • 古代謀士厲害,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所謂上中下三策,是後來的評書藝人的發揮,不足為憑。策,在長沙方言中,還保留著古意,就是耍嘴皮子蒙人的意思。你莫亂策嘍!上中下,有誘導之嫌。與ABC不同,上中下明顯帶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問題是,這個上中下,不過是浮於表面,目的卻是為了引君入甕。現如今,從事網絡詐騙的那幫人,就對此深有體會。
  • 王陽明:好的人生,從來不是獨善其身
    王陽明在龍崗頓悟後,體察到,獨善其身之外,更重要的兼善天下。好的人生,從來不是憑藉獨善其身就能抵達的。01 《文心雕龍》:「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當一個人擁有如同星河長明的不滅品德時,他的光芒就如同日月昭昭。
  • 王陽明憑什麼能力壓曾國藩,被譽為明朝一哥,成為千年第一聖人?
    王陽明憑什麼能力壓曾國藩,他被譽為明朝一哥,成為千年第一聖人試問誰才能算得上是明朝第一人?是以一當十的猛將常遇春,還是像于謙這樣忠肝義膽,力挽狂瀾的能臣。還有就是能夠革新除舊,鐵腕錚錚的張居正。其實能夠將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於一身的聖人只有王陽明一人而已。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就是4個字: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讓各大名人和企業家奉為圭臬,其中就有馬雲。
  • 王陽明告誡:人生道路如果遇到坎坷,可以多看看這三句話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王陽明一生經歷坎坷,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到貴州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但是他堅強的活了過來!其所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
  • 席書:王陽明的生死知己,淺析四品官為何拜未入流的王陽明為師?
    題記:王陽明的心學核心是"知行合一",注重的是"拿得起",講究的是為人要有擔當精神。王陽明在自己悟出心學之後,他整個人的處事風格都變了,變得非常尖銳。他的尖銳來自於他的氣場強大的內心,再加上他"天才"的身份,很多達官貴人都想要交王陽明這個朋友,甚至還有官位比他大,而且年齡比他大的人拜王陽明為師。
  • 王陽明:「人有三,必難過」,是哪「三」樣東西?老祖宗的忠告
    人的貧困是有徵兆的,王陽明早有暗示:「人有三,必窮」,是哪「三」樣東西?一、懶一個人的惰性是實際上是天生的,可是懶是後期形成的,這也就代表著我們所講的懶惰實際上是從惰開始的,一個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東西。
  • 為什麼都說得罪誰都別得罪黃磊?看看他的學生就明白了,勢力太大
    黃磊是娛樂圈比較獨特的存在,在很多個行業都有不錯的成績,作為演員他有許多的代表作,比如說小歡喜,畢竟他上了年紀,拍攝作品的類型都放在了都市家庭劇方面,即便是如此,也是做出了很好的成績。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傳習錄》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是王陽明為憂傷哀愁開出的藥方。王陽明有個弟子陸澄一天收到一封家書,說他兒子病了。聽到這件事情以後,陸澄很是憂傷。王陽明看到他一天悶悶不樂的樣子,問起緣故。陸澄說了原因,王陽明聽完以後,問他:「你如此憂傷,對你兒子的病有何幫助呢?」陸澄苦笑道:「沒有。」
  •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者,創立了陽明學派。「龍場頓悟」是陽明心學思想宗旨確立的重要標誌。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在朝堂遭受「廷杖」,受此種「失身枉道之恥」,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使其心靈遭受了深刻創傷。在被貶謫貴州龍場。
  • 王陽明智慧:這四條戒律,教會你成長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王楊明的思想學說,是明朝影響力較大的哲學思想。他的學術思想傳至中國,乃至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方。有人認為他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敗壞了明朝風氣的根本,也有人對他「一生伏首拜陽明」。
  • 56歲的王陽明用一生告訴你:沒有意義的人生,空活百歲,又有何用
    兒子朱厚照登基,太監劉瑾得勢,開始瘋狂的打擊報復忠臣,王陽明當時只是一個六品小官,完全可以不參與,但是他堅持上奏,他在逆境中堅持志向,久久立功,實現了立德。02 立功明朝有三大股的盜賊一直沒有被剿滅,朝廷多次派兵都是無功而返,最後讓王陽明去解決,因為他得罪了奸臣。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道?原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
    王陽明想過自己的日子,但偏偏還是無意得罪了人,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臣,王陽明即使在被貶之地,也仍然在思考著人生和萬物、人性和宇宙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時常縈繞在他腦中的問題,究竟自己所謂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間看似簡單,實則紛繁複雜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 王陽明:當你覺得難熬時,要做到這三點,探索其中的奧秘
    這樣一路坎坷的王陽明,也從中悟出了奧秘,王陽明提出:當你覺得越難熬時,越要做到體面,需要做到這三點。一、無論身處何境地都需保持善良在中年時,王陽明因看不慣宦官劉瑾當權,便上書說明此事,被劉瑾懷恨在心而被貶到貴州龍場。
  • 王陽明的人生踐言:年輕人如果做不好這2點,難成大事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之日起,便影響了無數人,清朝的曾國藩、日本的稻盛和夫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而在心學之前,清一色是理學的天下,那時讀書人想要在思想上被人矚目,必須從理學開始。不知是是否有人想過,儒釋道信徒如此之多,為何悟道的偏是王陽明。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出現3種怪相,別等40歲後才明白
    他們不和別人講道理,多靠拳頭解決問題,做事霸道強橫,讓人難以招架。如果身邊出現這種怪相的人,要小心他是否會涉及到自己利益,及早遠離,避免惹禍上身。三、左顧右盼、賊眉鼠眼王陽明:那些長相賊眉鼠眼,喜歡左顧右盼的人,往往心術不正。在影視劇中,一出場就左顧右盼,眼神中透著狡猾,眼白露出、兩腮無肉的人,多半會刻畫成一個賊眉鼠眼的小人形象。雖然有點刻板印象,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 王陽明:面對得罪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用這八個字,輕鬆搞定
    《王陽明全集》記錄了王陽明(王守仁)靠差役、鄉勇、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等組成的雜牌軍,滅掉寧王朱宸濠的三十萬窮兇極惡的叛軍詳細過程,這裡不再贅述!如此成功,給他帶來不是嘉獎,而是無窮無盡的災難,甚至危及他的生命。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