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中藥「美容師」
北京 / 趙德貴
絲瓜
絲瓜汁液含有糖類、植物黏液、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維持角質層正常含水量,減慢脫水與延長水合作用,能補充肌膚必要的水分,保持肌膚水嫩、細膩。其中含有的大量天然保溼因子,這些不黏膩的保溼成分可有效舒緩緊繃乾燥的肌膚,使面部肌膚保持溼潤,富有彈性,使膚色靚麗、紅潤、潔淨、白皙。
絲瓜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柔和吸附老廢角質,清除深層汙垢,抑制黑色素細胞生成,可有效改善粗糙有皺紋的皮膚,使肌膚回復幼嫩光潔,令膚質變得柔潤亮澤。中醫認為,絲瓜汁具有活血、通絡、清熱、潤膚、解毒、消炎、防日曬等奇特功效,能起到高級護膚脂和抗皺液所起不到的作用。
絲瓜藤汁外擦,是一種美容、護膚、防皺的方法,絲瓜藤中含的液體,古代中醫稱為「天羅水」,古人在霜降之後,選擇粗大的絲瓜藤,在近根處剪斷,插入瓶中,即可不斷瀝出水液。絲瓜藤汁亦可用來治療肺癰(肺膿瘍)、肺痿(慢性支氣管炎)等。明代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認為,這種液體有「通經絡、行血脈」的作用,用以洗面可「大去垢膩」。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有一位80多歲的女作家,她從來未用過美容霜、抗皺膏之類的化妝品,只是每天清晨起床後,用藥棉蘸絲瓜汁液塗臉面,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據她說,這一美容秘方是她母親祖傳的,她母親亦用絲瓜汁液擦塗臉面,活了90多歲面部仍紅潤光澤。
珍珠
珍珠素有「寶中皇后」的美譽,除作飾品外,有良好的美容功效,珍珠美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醫籍載,珍珠直徑在一寸以上,服食令人長生;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即粗糙起倒刺),同時還可以益氣陰、駐顏色。
據記載,清代慈禧太后,對珍珠養顏可稱得上「頗具研究」。她曾專門召見太監,對製作珍珠粉的材料作了規定,必須揀小珍珠製作,要顆顆晶圓瑩潤,並用銀質磨臼細細研磨。她堅持每隔10天服用一次珍珠粉,每次一小茶匙(不超過3克),同時還用珍珠粉外敷體膚。據一位曾服侍過她洗澡的宮女透露,晚年的慈禧「肉色出奇的鮮嫩,白得毫無半點疤痕,看上去又十分柔滑」,「像這樣的軀體,通常只有20歲左右的少女才能如此」。宋仁宗時期,宮中張貴妃常患失眠、心悸、虛火之症,王太醫診治後思考再三,令其每日服珍珠0.3克。積數年,張貴妃不但心悸失眠大愈,而且容顏嬌嫩如故,使皇上寵幸依然,王太醫也因此獲賞賜甚厚。
珍珠何以能美容養顏?它除含有碳酸鈣、碳酸鎂外,還有豐富的鋅、銅、鐵、錳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和10多種胺基酸,這些物質與蛋白質、核酸在體內的代謝有關,除增強細胞ATP酶的活力和調節血液的酸鹼度,又能促進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此外,珍珠同時又有一種對人體肌膚具有親和性的溼潤成分,可消除皺紋、雀斑和青春痘等,從而使肌膚柔軟、光滑、鮮嫩,且富彈性。
杏仁
食藥兼用的杏仁有甜、苦之分,甜杏仁多用於滋潤心肺,用於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症;苦杏仁多用於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為中醫治療咳喘要藥。
杏仁又是傳統的美容要藥,在著名的宮廷秘方《魯府禁方》中,記載有一則「楊太真紅玉膏」,「太真」即是唐代的貴妃楊玉環,史書中稱她「姿色絕代」「冶其容、敏其詞、婉孌萬態,以中上意」。楊太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迷人美貌,與她善於修飾美容不無關係,紅玉膏就是她所用的「增色」秘方之一。它的製法是將杏仁去皮,取滑石、輕粉各等份,研末,蒸過,入龍腦、麝香少許,以雞蛋清調勻,早晚洗面後敷之,據說有「令面紅潤悅澤,旬日後色如紅玉」的效果。現代科學證明,杏仁含有維生素A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是製作面膜劑的理想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本方中的輕粉雖有潤膚去垢、治疥癬的作用,但有劇毒,千萬不可擅制。
一般以滋潤肌膚為目的,多選用甜杏仁,要「去頭面諸風氣、渣皰」的話,則可選用苦杏仁,兩者兼需時可以各半合用。下面介紹2種杏仁美容配方。
1杏仁12克,珍珠粉、滑石粉各15克,麝香1.2克,研末,以雞蛋清調勻,於每晚睡前塗面部及皮膚,第二天洗去。常用可使皮膚白嫩柔細。
2甜杏仁粉、枸杞子、冬瓜仁各10克,薏苡仁20克,百合5克,蓮子6克,大米100克,將薏苡仁、蓮子放入碗內隔水蒸熟,再與百合、枸杞子、大米同煮粥,粥熟後倒入冬瓜仁、杏仁粉,再煮片刻即可食用,有美膚去皺、光澤皮膚之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