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20年下半年,全球體育產業開始逐漸復甦,西甲德甲、NBA、F1、中超等聯賽已經恢復比賽,但是疫情給體育公司們帶來的陣痛仍在持續。
9月1日,美股上市公司萬達體育發布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Q2公司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收為5180萬歐元,同比暴跌75%,大眾參與性運動業務、觀賞性運動業務和數字媒體製作與解決方案(DPSS)三大業務收入均出現70%以上下滑。這直接導致公司Q2歸母淨虧損為2996萬歐元,而去年同期錄得淨利潤2345萬歐元。
2020年第二季度萬達體育三大業務營收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疫情之下,整個萬達體育過起了「緊衣縮食」的日子——不僅將人員支出以及銷售、辦公和行政支出壓縮了28%,還裁員13%,並將進一步將財務和運營扁平化,以保留現金並保護盈利能力。
此外,儘管出售世界鐵人集團償還部分債務後,公司帳面的現金餘額達到2.087億歐元,但是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萬達體育的計息負債總額仍高達6.85億歐元。
萬達體育財務長廖紅暉透露,「我們計劃根據業務情況,將出售世界鐵人公司獲得的淨收益餘額用於返還其股東的資本(通過特別股息或股票回購計劃,此兩種情況均需獲得股東批准),和用於一般公司支出目的。」
疫情黑天鵝之下,萬達體育距離王健林3年前定下「2020年,淨利潤至少要做到十位數甚至幾個十位數」的小目標,已經越來越遠。
流血上市,舉債擴張
萬達體育於2014年從萬達集團剝離成立,承載著王健林打造中國體育帝國的殷殷期望。
為了完成5年上市的目標,萬達採取了非常激進槓桿收購策略,先後斥巨資拿下了手握多個頂級合作資源的體育傳媒集團盈方體育、世界鐵人集團兩大核心資產,加上萬達體育中國公司,並於2019年打包匆匆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個體育中概股。
儘管核心資產都有著不錯的吸金能力,但是資本市場對於萬達體育這種入局不到5年的門外漢的粗暴顯然不太看好。在路演中遇冷的萬達體育也不得以三度下調定價,最終募資1.9億美元,和此前預估的5.75億美元最高融資額相比下調六成,造成了流血上市的慘案。
上市後萬達體育的表現可謂讓人大跌眼鏡——不到一年的時間,股價一路下挫,市值縮水近7成,高負債讓公司不堪重負,走上了變賣資產、借貸周轉的惡循環。
上市以來,萬達體育股價縮水嚴重
不管從早期打包的三大資產,還是不斷在海外市場尋找優質標的,買買買一直都是整個萬體體育板塊的主旋律。
從財報的淨現金流量表來看,萬達體育上半年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淨現金流入分別為2049萬和6015萬歐元,而投資活動現金流出3270萬歐元。這種入不敷出,舉債高歌猛進的擴張,時刻拷問著萬達體育何時才能實現自我造血。
王健林曾公開表示,文化、體育、金融等產業資源,特別是上遊產業資源,基本已被歐美企業瓜分,只有通過併購才能獲得。
誠然,但是單純的買買買「治標不治本」,併購不僅需要毒辣的戰略投資眼光,更考驗資本後續的商業運作能力。
2008年中東土豪阿布達比財團從泰國總理他信手中買下不溫不火的曼城,隨後斥巨資引援聘教讓球隊在陣容和成績雙雙躍居英超前列,並通過財團旗下其他子企業為俱樂部輸血13億歐元,十年間推動曼城的商業價值從2.1億歐元暴漲十倍至21億歐元,淨賺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3億人民幣。
反觀萬達體育,2015年8月斥資6.5億美元從私募股權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PEP)併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全部股權,而為減輕債務,萬達體育從去去年開始考慮出售世界鐵人公司這一核心資產,期間幾易買家,最終在今年4月以全現金交易7.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先進出版公司(Advance Publications Inc)。
5年間,萬達體育一把左右手倒賣,淨利潤僅為8000萬美元,投資回報率不足12%,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其盈利空間更低。
相較之下,高下立判。事實證明,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式的投資,對於成立不到6年,上市僅一年的萬達體育來說,並不是最好的出路。
足球情節,抄底意甲
儘管債臺高築,但是財報披露信息看,萬達體育的海外布局之路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其中,足球板塊的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從中甲時代時代萬達與足球聯姻到98年足聯杯因為裁判不公而怒退足球圈,從2015年首開先河投資歐洲頂級俱樂部西班牙馬德裡競技到去年宣布接手萎靡不振的一方足球俱樂部,不管是出於王健林的個人情節還是萬達的需求,足球對於萬達的戰略意義不言自明。
財報顯示,萬達體育目前已經完成了和法國職業足球聯賽(LFP)、蘇格蘭足球超級聯賽(SPFL)以及英超聯賽俱樂部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等多個足球合作夥伴的續約。
此外,據路透社報導,萬達體育及其所持有的盈方體育營銷代理公司還加入對意甲聯盟媒體業務股份的競標。眼下,盈方手中與國際足聯的合約到2022年即將到期,在強敵環伺、續約仍存在變數的情況下,萬達體育也亟需更多的優質IP來鞏固自身的護城河。
但是,意甲是一個好的標的嗎?作為歐洲五大聯賽一角,意甲商業價值和影響力一直處於中下遊水平。
根據《2019年全球體育薪酬報告》,意甲上賽季的轉播收入為12.2億歐元,在五大聯賽中居第三位,不足英超30.7億歐元的一半。同時,其海外賽事轉播權的收入佔比不到三分之一,與前兩位的英超和西甲有不小的差距。
歐洲本土觀賽市場有限,拓展海外市場是擴大收入和影響力的必然選擇,而足球人口巨大的中國無疑是不可錯過的巨大市場。正因如此,意甲才在轉播合同即將在下賽季到期之際,開始籌謀成立一家新的媒體公司優化控制聯賽的轉播權以增加收入,而競標投資企業最多可持有該公司15%的股份。
可以說,如今意甲聯賽的處於價值窪地,且本就盈方的合作夥伴,對於負債纍纍的萬達體育來說,這無疑是個價值投資的選擇,但是問題仍在於能以多低的價格拿下,並且藉助自身的中概股優勢在中國市場迅速盤活這一IP。
布局冬奧,試水電競
除了繞不過的足球,藉助旗下盈方在冰雪項目建立絕對的版權壁壘,萬達體育也在快馬加鞭地夯實根基,這或許將是熬過疫情後,冬奧會到來前最先能希望的第一道曙光。
財報中,萬達體育宣布與捷克滑雪協會、挪威滑雪協會和德國冰球聯合會合作協議都順利續約,還促成LGT集團與世界冰壺聯合會以及德國門類產品製造商霍曼集團與國際冬季兩項聯合會(IBU)延長合作協議。
另一方面,萬達體育也在積極通過體育賽事轉移到線上「自救」,並順勢謀求在電競領域的機會。在線下實體經濟受挫的同時,以遊戲、在線教育為核心的宅經濟迎來暴發期,而天生自帶「體育屬性」的電競也受益匪淺,成為各行各業跨界爭搶的香餑餑。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期間,萬達體育為國際冰球聯合會(IIHF)舉辦了球迷電競錦標賽,發起了首個線上職業自行車賽事系列以取代因疫情取消的環瑞士自行車賽,還在Youtube獨家直播了意甲電競聯賽。
此外,萬達體育還在財報中強調了公司延續了視頻遊戲開發商暴雪的合作關係,繼續為其多個電競平臺提供服務,其中包括與其現有網站集成的新自有平臺,並對熱門電競《守望先鋒》聯賽的網站及其20支戰隊網站進行全面升級。
可見,憑藉著旗下盈方體育強大的內容製作和分發能力,萬達體育正以自己最長袖善舞的方式進入當下最為熱火的電競領域。雖然這部分業務短期營收對於債臺高築的萬達體育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是至少為多元化布局邁出了第一步。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當然,不可否認,萬達集團和萬達體育在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耗時兩年多打通國際足聯和亞洲足聯落戶A級賽事中國杯、孵化本土頂尖的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推動成都馬拉松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引進鐵人三項和搖滾跑等優質大眾賽事IP......
在體育製造業仍佔大頭的中國體育產業結構下,萬達體育選擇的無疑是最難的一條路。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全國體育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產值看似平分秋色,但是細看表格會發現,如果剔除出「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其實體育服務業在總產值佔比僅為32%,而在美國等其他體育產業發達國家,這一數值佔比往往高達57%。
此外,中國的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經紀和體育傳媒三項相加,在整個體育產業的產值佔比不足5%。
從獨特統計口徑和強調「增加值」的解讀,不難看出官方一直在竭力描繪「大有可為」的產業圖景,但是從46號文發布以來,體育產業從風口到冰點,疫情的突襲更是讓無數中小體育企業落入冰窟。
「先天不足」的中國體育正在緩緩地從事業走向產業,萬達體育這樣的龐然大物就像是一場大躍進的時代縮影,它在資本市場的冷遇是不可避免。
成立之初,考慮到中國人均GDP邁過了1萬美元的門檻,加之消費需求多元化、人們對健康愈發重視,人口巨大的中國在體育產業的增長潛力和市場機會給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萬達體育帶來可觀的紅利。
但是,實際上5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中國業務至今佔整個萬達體育的營收不足1%,中國體育市場暴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到來。
誕生之初,萬達體育被賦予成為「高價值、擁有持續性盈利前景的優秀公司」宏大願景,但目前來看,前路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