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衝洗自己的手指,至少洗上5~10遍才算安心,每天給家裡噴灑消毒劑,拖地、擦拭家具等各種清潔工作至少要花4個小時。19歲的杭州男孩阿明(化名)為了保持家裡纖塵不染,不僅不允許他人上門,甚至嚴格限制父母待在家中的時間,稍有不如意,就渾身難受、大發雷霆。因為「愛乾淨」的問題,今年9月,要升大二的他甚至無法專注於學業,被診斷為強迫症後只能暫時休學接受心理治療。
阿明的經歷,讓人不禁聯想到美國電影《飛行家》中,美國人心目中的「鋼鐵俠」原型、20 世紀最有魅力的一代傳奇大亨霍華德 · 休斯的晚年經歷。因強迫症、潔癖越來越嚴重,他幾乎到了無法出門的地步。每年只剪一次頭髮和指甲,喜歡尿在牛奶瓶裡、不與任何人身體接觸,躺上床之前、助手們會鋪好幾層紙巾他才能躺下,因為覺得哪裡都不乾淨,他每天只能赤身裸體待在帶著閣樓的屋子裡。
最近一個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因嘉賓楊子姍的潔癖,上了新浪微博熱搜:因工作人員需要到她家安裝機器,楊子姍夫婦提前將家中所有物品都用白布、塑料紙遮好,工作人員需要穿防護服、鞋套、消毒之後才能進門;當看到其中一位工作人員沒穿鞋套就踩毯子的時候,她的情緒徹底崩潰了,獨自躲到角落裡抹淚,整個人也相當焦慮。
身邊也有不少自詡為「潔癖」的親朋好友,那麼,潔癖到底是一種心理疾病嗎?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這種經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時髦病」需要治療嗎?聽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心理治療師胡健波是怎麼說的。
胡健波表示:「潔癖」不是心理學中的診斷名詞,而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形式。強迫症的表現包括 "消除" 感知恐懼的活動,可能包括清潔、檢查、整理、洗滌、寫作和計數。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反覆清潔即「潔癖」,還有完美主義、迂腐、抽搐障礙、強迫性賭博、拔毛髮癖等等與強迫症相關行為特徵。
在胡健波的門診中,行為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強迫症患者有很多,有的人睡前脫衣服解扣子都要按順序,錯了順序就重新扣上,從頭再解;有的人洗澡有嚴格的步驟,中間錯了哪步,都要從頭再洗一遍。阿明就是他眾多接診病例中的一位。
今年8月暑假期間,阿明的舅媽帶著孩子從浙北地區到杭州遊玩,在他家中暫住3天。一向愛乾淨的阿明,發現舅媽穿著夾腳拖鞋時,腳趾上總是塗著厚厚的白色藥膏,藥膏不知道蹭到哪裡去後,露出腳趾上的蛻皮和水泡。
渾身難受的阿明硬是忍到送舅媽離開杭州,之後就開始了每天長達4個小時的消毒、清掃。「每天早上,我用消毒水噴灑客廳的地面、沙發、茶几和桌椅,然後再仔細擦拭,至少要一個半小時!」阿明向胡健波自述,中午或者下午外出後,他要先一根根清洗手指、而後再洗澡洗衣服至少1個小時,晚上睡覺前,再把早上搞過的衛生再做一遍,如此往復。他甚至擔心大小便之後身上留下異味而反覆擦拭,每次在衛生間洗夠10次手,才能稍稍緩解不適。如果不這樣,人就會非常焦慮。只有反覆洗了又洗、擦了又擦,心情才會稍微好一些。
因為擔心把病毒、細菌帶入家中,他嚴禁其他人再上門。對父母也要求極高——他在家裡的時候,父母才能進門,他不在家時,父母只能在外面等著。進家之後,父母必須嚴格按照他說的消毒程序「走一遍」,如果順序不對或是消毒、清潔不到位,要重新再做一次。稍不如意,阿明就大發雷霆,他的父母為此既憂慮又無奈。
今年9月,即將升大二的阿明甚至拒絕再去學校報到,因為「清潔」已經佔據了他太多的時間。「醫生,雖然我也知道這樣清潔是不好的,甚至影響到和我父母的關係,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阿明說,他經常陷在懷疑「有細菌」「有病毒」「很髒」這樣反覆的念頭中,明知道沒有必要,可是停不下來。只有通過不斷噴灑消毒劑,反覆給家裡消毒來緩解。
阿明經過專門的強迫症心理測試,結果提示屬於重度強迫症狀,根據病史、精神檢查、體格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排除由於器質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而引發的強迫症狀,結合臨床問診和相關排除診斷,最後被確診為強迫症。
通過詳細的問詢,胡健波了解到了阿明的成長經歷:獨生子,家庭環境良好,但是父母對他有著較高的要求和期望。從小父母就要求他力爭上遊,但成績一般的阿明有心無力,在做除了學習之外的其他事情都認真細緻、盡善盡美,以求獲得父母的認可。疫情期間與父母朝夕相處,更讓阿明感到「壓力山大」卻無處宣洩,所以阿明遇到任何傷口、汙漬等刺激都會引發他強烈的焦慮和恐懼,他只能通過強迫行為來緩解,繼而逐漸陷入到了惡性循環中。
醫生給阿明開出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三張清單」。通過服用抗抑鬱藥物、重複經顱磁刺激技術(rTMS)(一種神經調控技術)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等聯合治療,阿明「潔癖」等症狀已經有所緩解,上午「搞衛生」的時間已經顯著縮短、也不再把沒有清潔過的父母拒之門外。但未來,他還有漫長的康復之路要走。
「我們這裡治療有一個標準,就是你主觀上是否感到難受和痛苦。雖然有症狀,但是自己不感到難受和痛苦,那麼可以不去處理。但是如果你無法控制的潔癖,導致工作、學業和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影響到你的家人、伴侶,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要考慮接受治療。」
胡健波說,「強迫症」是往往是「強迫」和「反強迫」相伴相生,所有的強迫症患者都會出現——明知沒有必要,想要控制不去想或者不去做某些事情(反強迫),但還是控制不住地去做了(強迫)。反反覆覆入侵患者的正常生活,愈是企圖努力抵制,愈感到緊張和痛苦。在精神疾病領域,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它被稱作「精神的癌症」,很難治癒,近年來發病率正不斷攀升,約佔精神疾病患者中的3-4%。
專家表示,「潔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誘因:
遺傳因素:潔癖,很大部分原因來自遺傳。強迫症患者的雙親有強迫症約為5%~7%,這較一般居民為高。雙生子的研究由於病例太少,尚無定論。
神經遞質:目前認為,大腦中各種神經遞質的失衡狀態可能是強迫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5-羥色胺異常。
心理因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的內在心理基礎。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狀加劇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如家庭的搬遷、親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離異、性的不協調等。由於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都可成為誘發強迫症的原因。
社會因素:有些人在強迫性人格的基礎上,逐漸出現潔癖的症狀,特別是當進入青少年時期,生理髮育上的明顯變化,與社會交往日益密切過程中的不適應,均可導致症狀的出現和加重。還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誘發潔癖,包括長期的精神緊張,如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換加重了責任,工作過分緊張,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不順利,常擔心發生意外等;此外還有嚴重的精神創傷,如近親死亡、突然驚嚇、嚴重的意外事故、瀕於災難性的破產等。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有著重要作用。有些患者的父母具有強迫性人格,對患者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患者所受的家庭教育較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於是患者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與人交往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在生活上也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務求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高過嚴,逼著孩子反覆洗手。這種強烈的暗示作用,對那些具有神經質傾向、敏感內向的孩子影響更大。家庭搬遷、親人亡故、父母或自己離異、性生活不協調等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自己或身邊的人嚴重感染傳染病都可成為誘發潔癖的主要原因。父母管教太嚴孩子易患潔癖,土耳其心理病學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時代受到家長的嚴厲管制而無法適時表達個人喜怒哀樂情緒的人,會很容易形成潔癖。
性格特點:患者的性格特點在疾病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徵:青年患者大多數非常愛乾淨、愛整潔,他們是順從、辦事認真、嚴肅的;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生活習慣較死板,遇事過于謹慎、優柔寡斷,不少人可能很迷信。這種性格的人在過分強大的壓力下易患神經症。
比如當你近段時間突然出現一些反覆重複的思維或動作,而這些行為是你以前較少出現,並且自己很難控制而感到內心痛苦的話,那麼建議你前來就診排除一下是否得了強迫症。
「強迫症是很複雜的現象,我們還是建議患者來面診,只通過一個行為、一種症狀,是不能輕易下判斷的,很多人都說自己有潔癖卻不一定是強迫症,只有嚴重的潔癖才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專家強調,「強迫症」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抽絲剝繭、問清原因後,才能對症進行治療。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