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據外媒多方消息披露,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升空後,世界各主要大國紛紛予以發聲,其中歐洲太空署積極表態願意提供各種航天技術支持,以此推動探月工程取得切實成效。不過,面對這種航天技術的非凡成就,美國方面卻高興不起來,國務卿蓬佩奧更是顯得氣急敗壞。
眾所周知,作為航天領域的後起之秀,我們通過持續的科技投入和技術探索而在該領域逐步崛起,成功躋身了全球第一方陣。比如在載人航天層面,自啟動「921工程」以來,堅持穩重求進的方針,積極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通過發射十艘神舟系列飛船,先後完成了載人升空、空間實驗和航天員出艙等各項具體任務,為最終打造國產的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空間站的各項建設正在順利推進,非常有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成功運行。屆時該空間站將成為全球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彰顯出太空探索的絕對實力。
而另一方面,探月工程也是國家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一張名片。據悉,該工程正式啟動於2004年3月,以開展探測月球數據、分析月球土壤成分以及掌握地月空間環境為主要目標,共分為「繞」、「落」、「回」三大工程階段,是一項迄今為止全球最為龐大的月球探測項目。據了解,11月24日凌晨,在文昌發射基地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月球預定軌道,藉以實施對月球土壤的採樣任務。
據了解,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波瀾,美國宇航局公開索取探測數據,而歐洲航天局則採取了積極合作的態度,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據悉,歐洲航天局為表達支持,不僅公開宣布將利用位於非洲等地區的航天基地為嫦娥五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而且還決定在探測器返回地面期間開展方位測定等工作,以確保其安全著陸。
在歐洲宇航局看來,隨著國力的持續增長,東方已成為國際太空探索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技術的持續積累,這種重要性將更加明顯。從戰略意義上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崛起,將徹底改變長期以來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主導的國際格局,為太空競爭注入新鮮能量。基於此,歐洲必須正視這種變化,並通過積極融入探月工程等項目來保持自身優勢。
有分析指出,雖然長期遭受來自美國方面的各種不公正態度,但通過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的穩步實施,打破了此前所謂的合作圍堵和技術封鎖。這種結局宣告了美國政策的徹底失敗,讓國務卿蓬佩奧本人也顯得氣急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