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底舉行的倫敦韓國電影節上,不少亞洲電影版權受到熱捧,「亞洲電影要取代好萊塢了嗎?」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據此發文,預測亞洲電影正在擺脫好萊塢的影響,憑藉本土題材的原創、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新一代更具國際視野的電影人才,逐漸佔領本國和海外市場。
亞洲元素電影越來越受歡迎,這在近年來國際電影市場上已是不爭的事實。韓國電影《寄生蟲》不僅奪得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還創紀錄地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這導致通常不看非英語電影的美國觀眾對亞洲影片頓生好奇——不僅導演奉俊昊的早期作品成為點播熱門,連帶其他韓國和亞洲影片都獲得更高關注度。在此之前,講述美國亞裔族群和亞洲人生活的《摘金奇緣》在全球獲得2.38億美元的巨大商業成功,續集《中國富豪女友》也被寄予厚望,只是因疫情影響而耽擱製作。此外,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亞裔女星奧卡菲娜領銜的《別告訴她》也獲得高口碑,這部幾乎全在中國東北拍攝的悲喜劇,獲得今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和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成為亞裔題材為西方主流所接納的又一證明。
在以上幾部作品的帶動下,亞洲電影和亞洲電影元素在國際上越來越受歡迎,不只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些擁有成熟的電影產業的東亞國家,連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題材也變得搶手起來。上個月,印尼作家傑西·蘇坦託的小說改編權被流媒體巨頭網飛高價買走;迪士尼除了推出真人電影版《花木蘭》,下一部動畫片是以東南亞文化為背景的《尋龍傳說》;漫威亞裔超級英雄大作《尚氣》也已排上日程。
「文化力量東移了嗎?」BBC對於這股亞洲電影熱潮進行分析,認為首先是因亞洲巨大的電影市場: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銀幕,韓國則是影院上座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此外,「亞洲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道德傳統,他們更注重家庭關係,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對科學、教育和技術充滿敬意。這些都體現在亞洲電影中,並將隨著這股熱潮反向輸出到西方,正如今天韓國音樂全球大熱,就說明這條文化道路的可行性。」與此同時,在歐美院線因疫情斷檔的當下,防疫措施得當、影院早已復工的亞洲人,發現可以不再依賴好萊塢電影,只靠本土片仍能給觀眾帶來驚喜;而以網飛、亞馬遜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也在這個時機大力擴展亞洲分部,扶持亞洲電影人的原創題材,用本土影視劇來爭奪本土用戶,並通過網絡走向世界。
在這股熱潮中,「文化挪用」是個敏感且難以迴避的問題,《摘金奇緣》《花木蘭》等都曾遭遇亞洲觀眾對於好萊塢專造「文化左宗棠雞」的批評。西方人基於對亞洲文化的刻板印象,常會犯下似是而非的錯誤。早在2002年美劇《螢火蟲》中就曾出現不少中文對白,雖說導演喬斯·韋登是基於未來各國攜手太空合作的善意設想,但那些普通話從美國人嘴中說出仍顯得有些尷尬。由此可見,想要讓更多亞洲題材走入國際主流市場且不至於扭曲變形,亞洲電影人對於本土文化的堅持和維護,以及西方電影人的尊重和理解,都必不可少。
吳京與「星爵」合拍《西貢保鏢》
亞洲電影人正紛紛「走出去」,參與國際化影片合作。據美國《截止日》9日報導,環球影業公司正在著手打造一部動作喜劇《西貢保鏢》——雖是翻拍自越南同名影片,但這次好萊塢主導的版本將力邀中國影星吳京出演,同「星爵」克裡斯·帕拉特組成跨國組合。
2016年上映的原版《西貢保鏢》是當年越南熱門賣座片,講述兩位性格迥異的好友身為保鏢保護乳業大王的繼承人,未料想繼承人還是遭綁架,兩位保鏢必須及時找回繼承人,發現背後的陰謀。環球公司執行副總裁馬特·賴利相中《西貢保鏢》的創意,親自擔任該片監製,兩位編劇亞力克斯·格裡高利和彼得·休伊克正在撰寫劇本。吳京與《復仇者聯盟4》的導演羅索兄弟相識多年,兩人也是《戰狼2》顧問,正是通過羅素兄弟的「牽線搭橋」,吳京這次才與「星爵」搭檔。目前《西貢保鏢》尚未公布導演和其他演員陣容,也未定檔。(記者 董 銘)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