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26日,漢城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的最後一場,中國隊在主場0-1告負的背景下在東京客戰日本隊,最終中國隊頂住了壓力,9號柳海光和8號唐堯東先後進球幫助球隊2-0完勝日本,中國隊闖入奧運會正賽,這支隊伍的主教練就是高豐文。
33年後的10月27日,這位為中國足球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功勳人物與世長辭。作為一個足球人,高豐文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帶領中國隊進入奧運會;他一輩子獻身足球、為青訓事業鞠躬盡瘁更值得被球迷們銘記。
高豐文1939年出生在遼寧開原,1956年17歲的高豐文入選瀋陽青年足球隊並獲得全國青年足球聯賽冠軍,1960年21歲的高豐文被選入國家足球隊,5年後高豐文開始擔任國家足球隊隊長,1973年高豐文正式退役。退役後的高豐文走上教練崗位,1986年12月高豐文正式成為國家隊主教練,1990年亞運會足球賽中國隊負於泰國隊後辭職。
「辦校初衷」
1995年,高豐文在瀋陽創建了一所足球學校,創建足球學校的想法早在十多年前就在高豐文心中成形, 那還是在1984年,高豐文被足協派到法國去學習,參觀了位於法國維希的一家少年足球學校,那裡先進的設施、完備的訓練機制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普拉蒂尼就是從那所足球學校出來的。當時中國還沒有正規的足球學校,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完全靠體校,同外國專業足球學校相比,體校無論在設施還是人才培養機制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當時中國足球剛剛開啟職業化道路,又逢1993年施拉普納帶領國足衝擊世界盃失敗,高豐文再次燃起了創辦足球學校的想法。古語說得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光停留在對中國足球的悲觀、嘆息、憂慮不如腳踏實地幹點什麼。就這樣高豐文甚至拒絕了王健林執教大連隊的邀約,放棄了選擇做職業球隊教練掙大錢的機會,轉而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執著地經營著中國足球的「希望工程」。這也是中國首家民辦的足球學校,比徐根寶的崇明足球基地還要早5年。
「培養球員因材施教」
對於培養球員,有著豐富踢球和執教經驗的高豐文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雖然在國家隊執教期間,高豐文被球迷嘲諷為「力量至上」,但是對於教導孩子,高老卻是因材施教。足球學校成立以來,高豐文本著教一個成才一個的原則,根據學員自身的特點制定訓練計劃,對於自己認為不適合從事足球運動的孩子,他絕不耽誤。在提高球員技藝的同時,高豐文也注重提高球員自身的素質,每天都帶著孩子們看唯一的電視節目——《新聞聯播》。高豐文說:「學會踢球要先學會做人。足球是門藝術,不是任何人都有這樣的天賦。對於不適合這項運動的球員,我及早勸說他們放棄足球,尋找更適合他們的發展天地。」以曾經在2005年世青賽大放異彩的陳濤為例,在來到高豐文足球學校之前,陳濤因為頑強的作風踢的是中後衛的位置,但是後來高豐文沒有急著給陳濤定位置。高豐文提到小球員要全面發展,多與球接觸,培養對球的感覺。慢慢地,隨著他的成長,自然會顯出他適合的位置。當青春期悄悄來臨時,陳濤也越來越顯示出他在前場的靈氣。慢慢地陳濤也被固定在前腰的位置,他的進攻組織天賦顯露無遺。
在對球員未來的考慮上,高豐文作為過來人也是費盡心思。2000年,入校5年的陳濤迎來了第一次進入職業隊的機會:來自甲B的江蘇舜天俱樂部一口氣從高豐文足球學校調走了16個人,但是被公認為最具天賦的陳濤卻沒有被挑中,原因是沒有得到高豐文的舉薦。高豐文便與感到委屈的陳濤進行了一番長談,他坦率地告訴陳濤,「甲B不是你的出路,等下一次有好的俱樂部來了,我第一個推薦你!」兩年之後,陳濤極其順利地被甲A球隊瀋陽金德俱樂部選中。高豐文只是象徵性地向瀋陽金德要了5萬塊錢,要知道因為陳濤家境貧寒,高豐文在7年時間裡給陳濤免的學費都不止10萬。
「辦青訓用愛發電」
高豐文足校能創辦成功離不開老伴王秀文的支持和幫助,王秀文曾是1960年代遼寧女籃的領軍人物,王秀文在48歲的時候就選擇提前退休,回家照顧小孩。高豐文那時還是國家隊的主帥,常年不回家。當高豐文鐵了心辦足校之後,她就隨高豐文來到了這片荒地。高豐文在當國家隊教練的時候,一個月才300多元的工資,沒有錢辦足校高豐文就拉下臉開始四處化緣。在拜訪了大約30家企業之後,健力寶和藍帶兩家公司同意贊助學校的建設。籌足了建校資金,在足球風盛行的瀋陽,當地政府很快就把地皮批了下來,足球學校正式進入創辦階段。兩位56歲的老人開始了一場「足校拓荒」,學校建設期間,恰逢瀋陽市暴發特大洪水,王秀文經常拄著一根棍,行走在過膝深的水裡,為裝滿建材的大卡車指路。後來,王秀文落下了做運動員時都沒有患上的類風溼。
將近一年的時間,一座佔地100餘畝,擁有5塊標準場地和一塊室內場地,各種配套設施齊全的高豐文足球學校正式落成。1995年正是中國足球職業化起步階段,足球受到全國人民的熱捧。高豐文足校很快招滿了學生,最興旺的時候足足有400多名學員,5塊場地被佔得滿滿當當。很快,高豐文足球學校便陷入了經濟危機,為何培養出杜震宇、王棟、陳濤等國字號球員,為中超中甲俱樂部輸送了上百名球員的足校會出現資金問題呢?一方面因為足球高昂的學費,很多貧苦家庭的孩子望而卻步,但是看到可造之材,高豐文一直為球員減免學費甚至是不收費;另一方面,當球員有能力走向職業聯賽,高豐文從來不在轉會費上設置門檻,上面提到的陳濤也只有5萬買斷費,高豐文夫婦收到的最多的轉會費來自金德,金德俱樂部要走11個孩子給了68萬,每個孩子一年花費在1.5萬到2萬之間,每個孩子培養年限為七八年左右,也就是意味著高豐文足校在每個孩子從入校到走向職業俱樂部這些年的培養上最低要花費10.5萬,11個孩子就是110萬,除去學費成本,培養費用在77萬元,這意味著在這筆最大的交易中高豐文足校賠了9萬元。更何況還有類似深圳科健俱樂部給6萬要走了12個孩子的交易佔到了大多數。
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學校走到了難以維持的那一天,2008年隨著中國足球進入低谷,高豐文放棄了堅持了15年的獨立培養模式,開始尋找企業作為合作對象進行聯合培養,冬訓時年近70的高豐文仍親自上陣教授孩子,但是第二年贊助的企業撤資,高豐文不得不送走了27名免費的學生,迎來了自己閉校的那一天。2009年,高豐文為了積蓄能量繼續招生,甚至將足校暫時變成養老院。
辦校後期高豐文就有些力有不逮,像根寶基地那樣組建一支職業隊的心願更是無法完成,這也導致高豐文足校後來踢上職業聯賽的人員驟減。既是因為瀋陽沒有上海那樣有財力的集團,也是因為高豐文沒有徐根寶那樣的財力、人脈以及開源的頭腦,但是兩位足球教父為中國足球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每個球迷敬佩!
從球員到教練再到校長,高豐文有60多年的時間在和足球打交道,這也讓他看透了世間的冷暖。不為名利所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高豐文堅持下來的簡單原因。希望中國足球如老人盼望的那樣越來越好,更希望老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