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前,大洋彼岸的美國傳來兩個消息。一是強調美國優先,即認可美國的利益高於其他國家利益;二是美國宣稱要再次偉大。這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傳統中國人感到荒謬,同時也感到震驚----強調了自己的利益還能夠宣稱自己是偉大的?
但仔細想想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美國處於西方「信仰獲取食物」的社會氛圍之中,產生讓傳統中國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合情合理。對於西方的社會氛圍我了解不多,就不做評述了。但對於華人的社會氛圍,我有許多東西想要表述。
在華人社會,像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那樣的科學成就通常不被認為是偉大的。我們有時候宣稱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偉大,但那也不是廣義上的偉大,即民眾內心深處最認可的偉大。中國民眾最認可的偉大是為了團體與他人的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舉幾個例子。像周恩來即便病入膏肓也為國操勞被認為是偉大的。美國人對於中國的技術與資金援助也被認為是偉大的。許多小人物的無私付出也被認為偉大。
為了團體與他人的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被認為偉大其實是一種傳統觀念。它在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之中時會枝繁葉茂。但是在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中,它可能極其缺乏。這種傳統觀念可能在非常富裕的華人社區盛行;也可能在比較清貧的華人社區無影無蹤。此傳統觀念並不隨著富裕程度的提高,物慾的增強而反方向遞減。(其實在清貧地區也存在強烈的欲望。)
在大陸地區,為了團體與他人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被認為偉大這種傳統觀念比較盛行。至少相對臺灣地區而言確實如此。臺灣的社會氛圍更強調自由,但這恐怕並非好事情。
中天新聞臺停播被認為限制了新聞自由,這說明臺灣社會氛圍強調自由。如果這種事發生在大陸,可能都算不上新聞。(並非指大陸經常停播新聞臺。)臺灣有記者詢問路人「你認為韓國瑜是天才還是蠢材?」這種被大陸人認為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大陸極少發生。因為韓國瑜在高雄取得廣受讚譽的業績一定無私付出了許多,大陸人會覺得韓國瑜有偉大的一面,不會冠之以蠢材之名。不適合華人實際需求的多黨競爭與政治雄辯雖然讓人覺得「自由」,但也導致臺灣政局更動蕩,社會千瘡百孔。(這並非我的個人觀點,是到過大陸的臺灣人的觀點。)
臺灣的社會氛圍之所以強調自由與國際大環境息息相關。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孫中山時代。當時的交通工具已經可輕鬆實現環球旅行。而照相機也可以傳遞真實畫面。由於中華民族與高麗民族信奉儒家思想,也即這兩個民族人性強調對於未來的服從。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性強調對於未來的不服從。聚焦與此,會得出一個錯誤結論-----中華民族不像別的民族那樣追求自由。(可能也包括高麗民族。)當時的西方世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與高收入和富裕傳遞到國內,國人震驚。而西方的繁榮據說源自於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推動的理論,它可以簡單描述為自由經濟理論。於是國民黨黨內形成了一個錯誤結論-----社會氛圍強調自由等於擁抱開放與繁榮。這一結論現在深遠地影響著臺灣。
國民黨最可悲的地方是沒有看清國人傳統觀念的實質。孫中山倡導的「博愛」實在是顯得膚淺。袁世凱則只想讓無數人知道自己的成就,流芳百世,一心要做大總統。國民黨敗走中國大陸也可以說是西方公司治理架構應用於國家治理的慘敗實踐。西方公司治理採用董事會代表全體股東利益來治理公司,而國民黨想要代表國民治理好國家就會忽略國民傳統觀念。
在我看來,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或地區領導人應該符合這兩個條件:一是高度接受與認可這一傳統觀念-----為了團體與他人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是偉大的。因為真正接受與認可了這一傳統觀念,這人的行為就很難與腐敗扯上關係。領導人不腐敗,民眾就對政府有信心,凝聚力相應增強。二是領導人必須受現代經濟理論約束。比如,他可以決定援助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金額,但不能決定本年援助總額相對於去年的增長額度。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實行過錯誤政策。但臺灣民眾沒有必要抨擊與否定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此社會氛圍。其實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比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更適合華人。縱觀經濟增長能力,雖然大陸人均收入依然遠低於臺灣。但改革開放後大陸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不輸給臺灣的黃金年代。沒有證據顯示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更有利於經濟增長。另外,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會培植我所說的那個傳統觀念。而此傳統觀念的盛行會導致企圖貪腐的公務人員約束力增強。拿最高領導人說事吧,臺灣冒出了陳水扁。大陸好像沒有。對吧?更要命的是,華人的傳統導致法律無法像對待其他人那樣懲罰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