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氛圍與人的行為

2020-12-23 中國經濟觀察者

一段時間前,大洋彼岸的美國傳來兩個消息。一是強調美國優先,即認可美國的利益高於其他國家利益;二是美國宣稱要再次偉大。這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傳統中國人感到荒謬,同時也感到震驚----強調了自己的利益還能夠宣稱自己是偉大的?

但仔細想想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美國處於西方「信仰獲取食物」的社會氛圍之中,產生讓傳統中國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合情合理。對於西方的社會氛圍我了解不多,就不做評述了。但對於華人的社會氛圍,我有許多東西想要表述。

在華人社會,像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那樣的科學成就通常不被認為是偉大的。我們有時候宣稱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偉大,但那也不是廣義上的偉大,即民眾內心深處最認可的偉大。中國民眾最認可的偉大是為了團體與他人的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舉幾個例子。像周恩來即便病入膏肓也為國操勞被認為是偉大的。美國人對於中國的技術與資金援助也被認為是偉大的。許多小人物的無私付出也被認為偉大。

為了團體與他人的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被認為偉大其實是一種傳統觀念。它在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之中時會枝繁葉茂。但是在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中,它可能極其缺乏。這種傳統觀念可能在非常富裕的華人社區盛行;也可能在比較清貧的華人社區無影無蹤。此傳統觀念並不隨著富裕程度的提高,物慾的增強而反方向遞減。(其實在清貧地區也存在強烈的欲望。)

在大陸地區,為了團體與他人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被認為偉大這種傳統觀念比較盛行。至少相對臺灣地區而言確實如此。臺灣的社會氛圍更強調自由,但這恐怕並非好事情。

中天新聞臺停播被認為限制了新聞自由,這說明臺灣社會氛圍強調自由。如果這種事發生在大陸,可能都算不上新聞。(並非指大陸經常停播新聞臺。)臺灣有記者詢問路人「你認為韓國瑜是天才還是蠢材?」這種被大陸人認為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大陸極少發生。因為韓國瑜在高雄取得廣受讚譽的業績一定無私付出了許多,大陸人會覺得韓國瑜有偉大的一面,不會冠之以蠢材之名。不適合華人實際需求的多黨競爭與政治雄辯雖然讓人覺得「自由」,但也導致臺灣政局更動蕩,社會千瘡百孔。(這並非我的個人觀點,是到過大陸的臺灣人的觀點。)

臺灣的社會氛圍之所以強調自由與國際大環境息息相關。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孫中山時代。當時的交通工具已經可輕鬆實現環球旅行。而照相機也可以傳遞真實畫面。由於中華民族與高麗民族信奉儒家思想,也即這兩個民族人性強調對於未來的服從。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性強調對於未來的不服從。聚焦與此,會得出一個錯誤結論-----中華民族不像別的民族那樣追求自由。(可能也包括高麗民族。)當時的西方世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與高收入和富裕傳遞到國內,國人震驚。而西方的繁榮據說源自於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推動的理論,它可以簡單描述為自由經濟理論。於是國民黨黨內形成了一個錯誤結論-----社會氛圍強調自由等於擁抱開放與繁榮。這一結論現在深遠地影響著臺灣。

國民黨最可悲的地方是沒有看清國人傳統觀念的實質。孫中山倡導的「博愛」實在是顯得膚淺。袁世凱則只想讓無數人知道自己的成就,流芳百世,一心要做大總統。國民黨敗走中國大陸也可以說是西方公司治理架構應用於國家治理的慘敗實踐。西方公司治理採用董事會代表全體股東利益來治理公司,而國民黨想要代表國民治理好國家就會忽略國民傳統觀念。

在我看來,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或地區領導人應該符合這兩個條件:一是高度接受與認可這一傳統觀念-----為了團體與他人利益而犧牲或放棄一些自己利益的行為是偉大的。因為真正接受與認可了這一傳統觀念,這人的行為就很難與腐敗扯上關係。領導人不腐敗,民眾就對政府有信心,凝聚力相應增強。二是領導人必須受現代經濟理論約束。比如,他可以決定援助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金額,但不能決定本年援助總額相對於去年的增長額度。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實行過錯誤政策。但臺灣民眾沒有必要抨擊與否定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此社會氛圍。其實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比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更適合華人。縱觀經濟增長能力,雖然大陸人均收入依然遠低於臺灣。但改革開放後大陸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不輸給臺灣的黃金年代。沒有證據顯示強調自由的社會氛圍更有利於經濟增長。另外,強調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的社會氛圍會培植我所說的那個傳統觀念。而此傳統觀念的盛行會導致企圖貪腐的公務人員約束力增強。拿最高領導人說事吧,臺灣冒出了陳水扁。大陸好像沒有。對吧?更要命的是,華人的傳統導致法律無法像對待其他人那樣懲罰陳水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筆記十:控制個體行為?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群體行為
    群體行為:在給定情境中,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和獨自一人時有很大差異,個體組成群體後出現的群體影響、群體心理氣氛、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等現象,是個體所不具有的現象。群體行為包括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去個體化與群體決策。
  • 基於社會建制的女性深度休閒體育行為研究
    三、社會建制與女性休閒(一)作為社會建制的休閒休閒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在社會中有其自身的功能。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需要一個空間去釋放生活壓力、調節心情、增進與周圍人的感情等等,休閒的建制意義得以體現。
  • 創新正向激勵機制營造守信社會氛圍
    原標題:創新正向激勵機制營造守信社會氛圍   「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經營一度陷入困境,還好法院出臺了激勵機制,給我們帶來了生機。」
  • 行為心理學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實際上,這是一種壓力性的行為,卻不知道社會實驗將來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其次,我們希望一群人或某個地區的人去做某件事,但是我們不知道如何使這些人以這種方式作出回應。與第一個社會實驗的響應未知的情況不同,第二個社會實驗操縱刺激的目的不是看會發生什麼,而是看刺激是否會引起特定的反應。
  • 社會心理學中的攻擊與助人行為
    社會關係中的兩大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和助人行為。(1)社會交換理論: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都能使人作出助人行為。利己主義希望在助人行為中獲得報償,包括內部報償和外部報償,樹立自己形象、得到他人讚許等屬於外部報償,解除內心煩擾、提升自我價值感等屬於內部報償。憂傷、移情和同情推動助人行為,是利他主義的根源。
  • 黑龍江省誠信興商聯盟成立營造誠實守信社會氛圍
    會議指出,聯盟的成立旨在強化行業誠信自律,大興誠信興商之風,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樹立誠信典範,弘揚誠信正能量,充分發揮誠信企業的榜樣引領作用,樹立龍江行業誠信經營品牌,助推全省信用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組建黑龍江省誠信興商聯盟將依託政府部門,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形成政府部門協同聯動、行業組織自律管理、社會輿論廣泛監督的共同治理格局。
  • 銀保監會安康分局著力營造掃黑除惡社會面宣傳氛圍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康銀保監分局著力營造掃黑除惡社會面宣傳氛圍按照市落實省加強掃黑除惡社會面宣傳工作要求,分局第一時間印發《安康銀行業保險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社會面宣傳方案》,督促轄區銀行保險金融機構全面鋪開社會面宣傳工作,著力營造掃黑除惡濃厚氛圍
  • 要營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科教新報數字報刊平臺
    (12月14日 《南方都市報》)    我國社會對技能大賽並不陌生。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參加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世界技能大賽,都獲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在2019年舉行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在數控銑、數控車、焊接、製造團隊挑戰賽等項目中獲得了16枚金牌、14枚銀牌、5枚銅牌,再次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
  • 光明網刊文談「技工荒」:須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工的社會氛圍
    光明網刊文談「技工荒」:須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工的社會氛圍 近期發布的2017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4)》顯示,我國高級技工缺口達上千萬人。
  • 我市開展春節環境氛圍營造工作
    我市開展春節環境氛圍營造工作 2021-01-12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真人密室惡趣味玩弄女玩家,營造氛圍?別讓惡俗行為褻瀆了遊戲!
    到第三關的要求最為過分,一位玩家躺在地上,另一位玩家坐在其腰間——「它讓上面的人抓下面人的胸部,動作做得好看才讓我們過關」。然而在提到那四位女玩家的事時,密室方卻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答案——「只是營造氛圍,不會強行要求」。
  • 孩子需要的家庭氛圍是什麼?怎麼更有利於成長?(心理篇)
    孩子在家庭心理氛圍特殊環境中成長,以父母的情感感染為核心,通過情感、興趣、愛好,體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家庭人際關係、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養等方面,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為形成心理時空,表現出個性化的家庭情感和氛圍。家庭氣氛對兒童的影響是直接的。影響兒童認知、智力、社會性和外在行為的發展,影響兒童情緒、情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 沙坪垻區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倡議書
    全區各餐飲企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黨建文化牆設計營造黨建文化氛圍
    作為一套概念,黨的文化內涵包括黨的思想觀念、組織觀念、行為觀念、價值觀、標誌觀念等。單位建設的黨建文化需要圍繞這幾個方面進行建設,貼近黨的核心思想,營造具有單位文化特色的黨建文化氛圍。黨的建設文化設計是一項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政治組織文化建設,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基於黨建設計理念,專業的黨建文化設計(Brand_wei)方案不僅可以幫助單位遵守黨的要求,還可以幫助單位美化辦公環境。
  •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
    老師需要在平時的教育中反覆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不斷地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多開關於行為習慣的班會討論,幫助學生認清哪些是不良行為習慣,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單獨指導,並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教育理論界認為真正的教育就是促進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人終身教育和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利於實現養成教育。
  • 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倡議書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制止浪費糧食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濃厚氛圍,省商務廳、省直機關工委、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婦聯、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發出如下倡議:一、弘揚傳統美德,厲行勤儉節約。
  • 紮實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文明理念和文明行為與時俱進文化是育人化人、塑造社會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設的成就直接表明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雪梅介紹稱,「十三五」時期,中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守正創新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 為什麼基督徒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婚前性行為對社會有何危害?
    (帖前4:3)基督徒不單要明白神的旨意,同時也要遵行神的旨意,既然他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他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因為他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所以基督徒不可以故意地去玷汙聖靈的殿。 3.
  • 淺談家庭氛圍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其中在哲學上人們把個性看成是與共性相對應的特殊性;從教育學上把個性看作是每個人都有的先天性能力和天賦的通性;而從心理學上人們則把個性看作是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然而我在這裡所談論的個性,是指人在特定社會關係和教育關係等外部生活條件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徵。他包括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要素。
  • 積極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 浙江在行動
    連日來,浙江省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  為充分展示浙江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形象,更好幫扶省內廣大殘疾人,我省10個部門、單位聯合發出倡議,在全省開展「千個支部萬名黨員志願助殘服務行動」。據了解,全省已建成1000餘家規範化「殘疾人之家」,為2.3萬餘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庇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