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嫉妒別入,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生活不相信嫉妒,你的價值不會因嫉妒而增加,你的心情和聲譽卻會因嫉妒而受到影響。這種不良情緒是心靈的毒藥,是進取心的殺手,如果不注意控制,最終不但苦了自己,還會映及無事。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國科學家培根就曾經指出:「在人類的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是最頑強、最持久的了。」
古今中外,因嫉妒引起人際關係緊張和衝突的事件不勝枚舉。一些偉人及科學家在晚年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地位,表現出的嫉妒心理給人類造成的遺憾和損失更是令人痛心。
英國科學家戴維發現並培養了法拉第,然而,當法拉第的成績超過戴維之後,戴維心中不可過制地燃起了嫉妒之火。
他不僅一直不改變法拉第實驗助手的地位,還誣陷他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極力阻攔他進入皇家學會,這大大影響了法拉第創造才能的發樨。直到戴維去世,法拉第才開始其真正偉大的創造。
戴維本應享受伯樂的美譽,卻因嫉妒心理阻礙了法拉第的迅速成長,不僅給科學發展帶來了損失,也使自己背上了阻礙科學發展、使科學蒙難的惡名,留下了令人遺憾的人生敗筆。
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嫉妒是心靈的枷鎖,會將一個人牢牢拴住,人們不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跌進痛苦的世界中走不出來。
人為什麼會產生嫉妒?說到底,嫉妒其實是一個人自信心或能力缺乏的表現。黑格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對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發生的根源往往是人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自身價值。當看到別人的價值增加,便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下降,產生痛苦的體驗,尤其是當比較對象原來與自己不分上下甚至不如自己時,更覺得難以忍受。
嫉妒很容易轉化成對所比較對象的不滿和怨恨,進而產生種種嫉妒行為,要麼尋找對方的不足將其貶低,要麼散布無根據的謠言詆毀對方的名譽,甚至採取極端手段毀物傷人。
有的人即使能控制自己不表現出過激行為,但出於防禦心理的需要,往往會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一副傲慢的、難以接近的樣子,用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其實自己內心非常自卑。
如果你覺得別人比你好,比你出色,那你就加把勁趕上去,力爭上遊。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正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對策。
對於比你強大和能幹的人,你不僅要有單純的羨慕和崇拜,更應該抱持一種「我一定會比你強,我一定能超過你」的想法。有了積極正面的思考方式,然後才會帶來奮發向上的實際行動。爭取做到「後來者居上」,你才能活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