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糧入庫 130多個車皮的稻穀進入成都糧倉

2020-12-17 瀟湘晨報

看成都如何保障「米袋子」安全

成糧集團青白江產業園糧倉

伴隨著運輸機的轟鳴聲,金燦燦的稻穀像舒緩的流水一樣被運送到糧倉內,完成今年的糧食輪換。

這是昨日記者在成都益民集團所屬成都糧食集團(以下簡稱成糧集團)大茂豐公司青白江產業園看到的一幕。作為市屬唯一國有糧食企業,成糧集團青白江產業園已有糧食倉容40萬噸,物流吞吐規模每年280萬噸,長期承儲中央、省、市三級儲備糧油。此次輪換,意味著陳糧輪出,新糧入庫,為我市「米袋子」做好儲備,提供保障。

啟用「智慧糧庫」系統

糧食損耗降至0.46%

據介紹,糧食輪換是為了防止因超期儲存而引發的糧食質量劣變、陳化等問題,確保糧食的儲存品質和食用品質。此次共有130多個車皮的稻穀進入糧倉,確保今後一段時間我市的糧食安全。

「節糧減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為避免儲存過程中的糧食損耗,我們不僅加強了科技儲糧技術研究,更在糧食儲藏期間,以糧情電子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燻蒸、穀物冷卻低溫儲糧的『四合一』新技術,保證輪換出庫糧食品質,著力打造無蟲、無黴、無鼠雀、無事故『四無』糧庫。」成糧集團副總經理、大茂豐公司董事長禮楠表示。

青白江產業園的智慧糧庫信息化系統,可全面掌握糧食儲藏期間蟲害、糧溫、倉溫、氣體的實時數據。機械通風和環流燻蒸,就像是給糧食做「防護」,它不僅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糧食的水分和溫度,防止糧食發熱,演變成黴變現象,而且通過環流燻蒸能有效抑制蟲黴,極大地改善了儲糧條件,保持儲糧穩定性。

禮楠介紹,「智慧糧庫」的糧食整體損耗平均控制在0.6%以內,相比運用「智慧糧庫」前的損耗平均下降了0.1%。2020年,糧食出庫時總體損耗降至0.46%。

升級糧食「體檢中心」

從源頭確保品質

成糧集團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升級改造工程,目前正與儲糧輪換同時進行,這個糧食「體檢中心」,將為流入市場的米、面、油等糧油食品提供質檢服務,並建立更高規格檢測標準、糧食入庫質量管控制度。

「質檢中心預計在明年1月完成施工,3月正式投入使用。」禮楠介紹,升級改造完成後,將以倉儲技術服務為核心,開展集糧油保管、質檢、燻蒸、倉單監管、低溫儲藏等於一體的高品質服務。

「原糧入庫,我們有嚴格的檢測;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更有專業檢測人員全程跟蹤,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屆時,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飯,將實現品質的源頭把控和生產、質檢、原料產地等信息可追溯。」禮楠介紹。

據悉,為確保輪換入庫的稻穀數量真實、質量良好,青白江產業園已派出由10名黨員、5名青年員工組成的「冬藏」黨員服務隊奮戰在崗位一線,核對入庫數量、嚴格質量檢測,確保今年的新糧顆粒歸倉。(記者 陳泳 文/圖)

原標題:新糧入庫!130多個車皮的稻穀進入糧倉

【來源:成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糧入庫!保障成都「米袋子」安全
    130多個車皮的稻穀被分流在多個站點,伴隨著運輸機的轟鳴聲,金燦燦的稻穀像舒緩的流水一樣被運送到糧倉內……12月11日,記者獲悉,成都益民集團所屬成都糧食集團(以下簡稱成糧集團)大茂豐公司青白江產業園正在進行糧食輪換。
  • 成都益民集團「米袋子」服務隊將黨旗插在糧倉上
    落實本地可調用糧油5000餘噸、外地糧油6000餘噸,從全國各地組織調入商品大米4000餘噸,統籌組織向市場投放糧油400餘萬公斤,統籌成都市六家大型加工工廠,為成都市場米麵油需求提供充足的應急加工保障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成都市級唯一國有糧食儲備企業——成都益民集團旗下成都糧食集團黨委迅速響應、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糧食庫存充足 「大國糧倉」這樣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大國糧倉」這樣管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糧倉內存放的玉米。本報記者 李 婕攝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生產區內的糧倉外景。
  • 走進「廣州糧倉」:廣州人的「米袋子」是如何裝滿的?
    儲存:低溫乾燥的環境才有利於糧食存放  碼頭的不遠處,就是嶺南穗糧南沙基地的「糧倉」了。  儲藏的糧食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動態輪迴出庫,加工成為「嶺南穂糧」品牌的大米供應市場,同時在規定的時間內採購原料補充入庫,始終保持庫存在一定的高位,也保證儲藏的糧食「常輪常新」。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 走近大國糧倉護糧人:感恩珍惜 勞動最美(圖)
    中新網江西鷹潭12月11日電 題:走近大國糧倉護糧人 感恩珍惜 勞動最美  記者 王昊陽  冬雨淅瀝,江南的天潮溼陰冷,在中央儲備糧鷹潭直屬庫有限公司31號糧倉內,一位工作人員正忙得滿頭大汗。  燈光下,糧食保管員李曉芳正弓著腰,仔細疏鬆著糧面,他身後,「守護神聖使命,管好大國糧倉」一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
  • 全世界有稻穀的地方 就有湖南糧機產品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 攝常事實上,郴糧機成立至今,一直堅持走糧機研製專業化發展道路,建立了行業內一流的科研機構,組建了4個省級研究中心,研製了以成套碾米、雜糧加工、糧食烘乾、糧食倉儲四大類設備、20多個系列、100多種品種的產品。
  • 2020年稻穀行情最新預測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年越來越近,國內稻穀行情卻在低位運行狀態,那麼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南北方稻穀價格能否有新的變化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將從實際出發為大家分析,2019年產稻穀走勢如何?僅供參考!
  • 探訪中原糧倉上:坐著電梯上「糧垛」
    (記者 聶冬晗 攝)  「你囤糧了嗎?」鄰居楊奶奶拉著我問,「聽電視上說,糧食要漲價了,得趕緊買。」  楊奶奶說的是受疫情影響,最近一些國家出臺糧食出口禁令,一時之間糧食危機論捲土重來,甚至出現囤積糧食的現象。  作為糧食生產大省,河南的糧食產量連續14年保持在1000億斤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原糧倉。產量是足夠多了,但是儲存的糧食夠吃嗎?
  • 2020年稻穀最低保護價穩或漲
    其中重點的提到了2020年稻穀最低報價,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況可適當提高。鼓勵有條件地區恢復雙季稻,如下圖所示。由此消息看來,2020年農民們有希望了,可以放心的種田了。2020年稻穀保護價公布在即,從前期的一系列消息來看,稻穀最低保護價最大限度上是穩,其次是小幅下調。特別是近幾年國家面臨著稻穀高庫存,庫存總量已達到1億噸以上,整體狀態是收儲多出庫量少。再加上19年託市在各主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推遲,其中啟動最晚的要數產糧,託市大省黑龍江了,與18年相比整整推遲了1個月,農戶叫苦不迭。
  • 國有糧庫再現問題糧:2600噸鎘超標稻穀流入國家糧庫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級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的擴大,關於糧食庫存的問題也日漸增多,從水泡糧到蟲糧,再到庫存糧食丟失、違規收取好處費等問題,儘管最終這些問題都查明了原因,比如有些屬於誤讀,有些屬於委託庫點違規操作等,但卻也實實在在的給糧食安全提出了警示。
  • 推進節糧減損反對浪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創新舉措有哪些?
    要繼續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節儉、奉獻的「四無糧倉」精神和「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糧食系統光榮傳統,切實抓好糧食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的節糧減損,進一步提高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工作實效。第二大舉措:加強立法修規,強化依法管糧依規節糧。
  • 洛陽出土隋唐糧倉,糧倉儲糧250噸,糧食儲存千年還可以發芽
    要想社稷安寧,社會秩序穩定,就要保障百姓米缸有糧,古代帝王深知這個道理。然而,古代種植糧食基本上要看氣候時節和天氣,風調雨順的時候收成自然多,遇上旱澇時節,收成不好甚至會顆粒無收。所以建立糧倉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在豐收的年份把多餘的糧食儲存起來,在收成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打開糧倉解決糧食問題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燦燦的稻穀 盛滿趙立新的希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金燦燦的稻穀 盛滿趙立新的希望 2020-10-23 09: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地儲拍賣】關於舉辦1月11日廣州分公司稻穀競價銷售專場的公告
    各中儲糧網會員: 受中儲糧集團廣州分公司委託,中儲糧網電子商務平臺定於1月11日組織稻穀競價銷售專場,有意向的會員請登錄中儲糧網(www.esinograin.com)點擊首頁菜單欄中的糧油交易選擇專場參與交易。
  • 成都簡陽:水稻豐收,讓市民吃上放心本地米
    在迎來豐收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簡陽市正認真開展新收穫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全面掌握新收穫糧食質量安全情況,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確保百姓吃上「放心糧」。糧食烘乾中心。在這裡,只見稻穀從倉鬥進入清選機,青草、秸稈等渣滓隨即從下方分離出來,稻穀被傳送至烘乾機開始低溫循環烘乾,最後再進行風選,將灰塵、癟殼分離出來,留下乾淨飽滿的優質稻穀。李賢剛說:「稻穀收起來後就遇上了連續陰雨天氣,很怕稻穀曬不幹,好在有這個糧食烘乾中心,真是解決了大難題。」
  • 富義倉與「復藝倉」:百年「天下糧倉」的A面與B面
    時任浙江巡撫的譚鍾麟,因當時杭州糧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紳購糧十萬石,因原倉庫不敷存儲,購買霞灣民地十畝,再建倉廒,歷時四年糧倉建成,可存四五萬石穀物。    這裡曾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糧食供應地,也是江南穀米的集散地,當年的朝廷貢糧也是從這裡開始北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