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如何進行兵器生產與管理?漢武帝修建1500平方米兵器庫

2020-12-14 兵器那些事

考古學家認為,中國大約在西周晚期已經能製作出人造的鐵器。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出土的一把玉柄鐵劍,就是考古學家堅持上述論斷的最為有力的依據。至於春秋時關於將鐵器用於軍事,則有諸多記載。

《史記》載範唯對秦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利則士勇。」《吳越春秋》稱:「幹將,吳人;莫邪,幹將之妻也。幹將作劍,莫邪斷髮剪爪投入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幹將,陰曰莫邪。

很多史料都說明,到春秋戰國初,鐵器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並被推廣應用於農業、手工業和軍事上。戰國中期,各諸侯國都設有冶煉基地,委任官員管理,由工師、冶尹等官員主持冶煉和製造事宜,保證和促進了兵器製造業的發展。《諸子》、《左傳》等文獻資料和出土實物證明,戰國後期各諸侯國都大量製造鐵製兵器,這些鐵製兵器成為當時軍隊的主要裝備。

在河北省易縣武陽臺村的戰國後期燕下都遺址中,曾經出土過79件鐵器,內有矛、戟、刀、劍、匕首等兵器,經過檢測,發現它們都是經過淬火處理後製成的高硬度鐵製兵器,其堅韌鋒利的程度,已大大超過了青銅兵器。

秦漢時期的鋼鐵冶煉和鑄造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淬火技術、退火技術、鑄鐵脫碳技術都得到了普遍的推廣,鐵製兵器的製造技術和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高。《史記》記載,漢高祖統一天下後,一方面設置了考工令專管兵器製造,另一方面又在長安城內的長樂宮與未央宮之間,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兵器庫群,存放鐵製的刀、劍、矛、戟、戰斧和箭鏃,以及一部分青銅兵器。

其中鐵是青銅鏃的10倍左右,這種數量上的懸殊,正反映了銅消鐵長的趨勢。在此時期,鐵製的環首刀已經開始使用,鐵製的矛和戟,也逐漸取代青銅製的戈和戟,除了遠射兵器弩還保留著青銅弩機之外,幾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鐵製品。

自東漢至唐代末,由於炒鋼技術、百鍊鋼技術、灌鋼技術的創造和發展,鋼鐵的質量更趨精良。優質鋼鐵用於製造兵器後,使鐵製兵器進入了全面優化的發展時期,也為以後兵器的標準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唐代朝廷設立了軍器監、頒布了兵器製造的標準等。當時一名戰鬥兵員的基本裝備大致是:「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皆一。」

就全軍裝備的兵器而言,可以說是種類齊全,用途寬廣,有格鬥兵器、衛體兵器、遠射兵器和防護裝具,這些兵器綜合起來,具有攻防兼備、輕重結合、長短互補等特點。

宋初至清末,鐵製兵器呈現出穩步發展,各種鐵製兵器的構造已沒有大的改變。而且由於北宋初期出現了火器,使得軍隊對鐵製兵器的依賴性漸漸由強變弱,鐵製兵器的使用越來越精益求精,兵士對兵器的利用更追求一種綜合功能,多種兵器配合起來,從而發揮更強的殺傷力。但是,由於火器的數量有限,當時火器的殺傷力也很有限,所以當時兵器的重點還是鐵製兵器。

史料記載,這些朝代的各個政權,為了奪取勝利,都競相發展鋼鐵冶煉業,建立龐大的兵器製造和管理系統,製造各種兵器。宋太祖開寶八年,朝廷就建立了從東京開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製造和管理系統。這種制度也一直延續下去,如南宋朝廷建立軍器監,御前軍器所等機構;遼代的軍器坊、將作監等;蒙古的壽武庫、軍器庫等;明朝的工部、內府等;清代的兵仗局、武備院等。正是這樣越來越完善的管理系統,使得鐵製兵器的製造與使用也越來越標準化。中國鐵器的管制也一直持續到清末

參考資料

【1】中國兵器史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兵器進化史,從石器到鐵器,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自古就十分重視與戰爭息息相關的兵器生產和開發。中國的傳統兵器更是集歷代文化、歷史、科技、藝術、技藝於一身,打上了一個民族的烙印。兵器的起源與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必須要製造一些簡單的生產工具。
  • 中國古代有哪些奇形怪狀的兵器?
    钂在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武器,叫做「钂「,又被稱之為稱钂鈀 、钂鏡 叉。钂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將兵器進行了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了矛、钂、刀、戈登18種類型武器,欽定為「十八般兵器」。這便是「十八般兵器的由來」。
  • 原始古代兵器:防禦性兵器——為了生產物質資料
    大家好,我是吳海花,上一期我們說到彝族常見的古代兵器兩類中的其中一類——進攻性兵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另一類——防禦性兵器。彝族的防禦性兵器總歸有5種:①鎧甲,彝族叫「線」。鎧甲分雙肩披膊、無披膊、胸腹甲等幾種。彝族古代武士穿用的鎧甲,多為無膊甲。
  • 龍泉寶劍 |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這是中國武術界對於冷兵器的形象評價。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它們的集體亮相,象徵著冷兵器發展的巔峰。
  • 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歷程,從石器到青銅器用了四十九萬餘年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而古代文明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接連不斷的戰爭,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兵器這是作為現代史學家研究古代軍事文化的載體,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處在奴隸制的整個階段,青銅兵器一直都是擁護當時奴隸主階級的重要工具,當時的奴隸主建立了大量的青銅作坊,徵服了大量奴隸馬不停蹄地為他們製造戰爭必須的青銅兵器。在當時的軍隊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當時士大夫一族的子弟都是穿著精緻的皮甲橫戈立馬,隨著戰車衝鋒陷陣。而地位低下的奴隸們只能拿著杖等簡單的武器在前面徒步衝鋒陷陣。
  • 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各個朝代不同兵器的演變與改進過程
    中國古代兵器有著非常悠久而漫長的發展歷程,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些過渡時間段,時間延續之久。它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在於從什麼方面去劃分,如果從範圍去劃分,可以分為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 講座|中國古代戰爭的神話、想像與細節
    《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無一不捲入了對古代戰爭誇張與神話化的描寫,若祛除這些誇張、神話,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決定戰爭勝負的多重因素與細節——兵種、裝備、兵器、戰術、後勤、地形、陣法等又有何種解讀?11月6日,成都尋麓書館·傳燈人第16期,歷史作家張明揚和讀者一起「紙上談兵」。以下是對分享內容的整理。
  • 仙居縣屏風巖隱仙洞,1500歲楊梅樹,太平天國打造兵器打鐵坑
    盤山公路的修建,方便了附近居民的出行,但也把原先的古道割得零零碎碎。在村民的指點下,我們沿著零碎的古道爬到了去萬壽宮的入口道路。山路應該是有人剛剛打掃過,非常的清潔,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據掛在樹上的牌子介紹,最古的楊梅樹齡已經達到1500年,查了一下,那時候屬於南北朝時代。不知道吃這些樹上的一顆楊梅,會不會延年益壽?萬壽宮門口的「瑤池」,施工人員正在安裝石凳。傳說這口瑤池是陳十四娘娘洗澡的地方,雖在山頂,卻是常年不乾涸。萬壽宮規模較大,但已經整體顯得已經有點頹敗,據說正在籌資修建中。
  • 「夢想世界」系列IP攜手浙江龍泉兵器研究院打造的...
    近日,國風武俠網遊《新夢想世界》和《夢想世界3D》官網「11月新資料片」專題頁神秘上線,讓廣大玩家最驚喜的是:被命名為「夢想兵器庫」中的12把兵器皮膚及1把雙劍背飾,據聞大有來頭。 此次「夢想兵器庫」大製作確實是用心之選、誠意之作。
  • 中國古代最強兵器:第1殺手殺敵必備,第2被譽為「冷兵器之王」
    導語:中國古代最強兵器:第1殺手殺敵必備,第2被譽為「冷兵器之王」古代要說打造冷兵器造詣最高的國家,我們稱第二沒有敢稱第一,在上千年的文化底蘊裡,冷兵器儼然也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設計者的不同,使得冷兵器的數量極其的龐大,而在這裡面真正能夠稱得上強悍的屈指可數
  • 劉據自殺漢武帝後悔了,衛子夫自殺劉徹後悔了嗎?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果如聰明的李夫人所料,在她離世後,漢武帝深深追思她的美貌,封賞她的親族,任命李夫人的兄長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封哥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樂器,譜樂調。可是,也正如李夫人預料「愛弛而恩絕」,李延年的弟弟李季犯罪,李延年被株連和李季一同被滅族。
  • 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4大名刀:鳴鴻刀排第二,第1實至名歸
    4.而在古代,它同樣聲名赫赫,是一款作戰性能十分出色的冷兵器。據記載,該武器刀長三尺九寸,是一款環首刀,其整體雕刻有精美圖案,特別是雕飾的龍雀,可謂活靈活現。
  • 古代名將最強兵器:「丈八鐵槍」嶽飛最愛,第1李世民開拓疆土用
    長槍在中國古代是主流武器,因長度優勢,使用起來很簡單,不需要過多的訓練就能掌握,且能給人以安全感,基本的攻擊動作就是刺,不用近身作戰,在戰場上非常實用,有益於軍隊大規模裝備。所以,人們能常常看到影視劇演繹的古代戰場,名將對戰都是拿著長槍對峙。今天我們來認識古代最強的名槍有哪些吧!
  • 漢武帝、唐太宗、清康熙,古代帝王怎麼稱呼不一致
    人們在日常談及古代帝王時,如漢武帝、唐太宗、清康熙帝等,往往把這些稱謂視為同一概念,其實,其表述是不同的。稱漢武帝是稱其諡號,唐太宗稱其廟號,乾隆皇帝則是稱其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
  •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皇帝,都有豐功偉績!
    古代中國,皇帝貴為天子,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榮華富貴,但也肩負著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在封建王朝幾千年的歷史中,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雖然不是說每個皇帝都很完美,但是功勳卓著的皇帝那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十位最偉大的皇帝,而誰是您心目中最棒的皇帝。
  • 中國古代4大名刀:關羽「青龍偃月刀」墊底,第2把直接被黃帝禁用
    導語:中國古代4大名刀: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墊底,第2把直接被黃帝禁用對於冷兵器,軍迷夥伴再熟悉不過了。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它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歷經了無數場戰役的考驗。今天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4大名刀。1.唐刀,眾所周知,唐朝時代冷兵器工藝極為先進,使得多國紛紛派使團來學習,其中唐刀就是經典之作,該武器採用當時先進的包鋼工藝打造,熟鐵為外皮,中間是百鍊鋼,刀刃進行淬火處理。唐刀是唐朝軍隊的制式武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破甲,具有韌性強、結實耐用、殺傷破壞力強等特點。
  • 成都兵擊愛好者進行歷史兵器格鬥大賽
    昨日,成都的兵擊愛好者進行了一場歷史兵器格鬥大賽,場上選手的兵器五花八門,歐洲軍刀、中國劍、單刀……這些不同時代的冷兵器,在綜合單手組和雙手組的規則下同場比拼,場上選手身著甲冑,揮刀舞劍,面對眾多男選手,「女劍客」也巾幗不讓鬚眉,一位女選手還過關斬將拿下綜合單手組的冠軍。據悉,為了選手安全,比賽所用的兵器均由尼龍製成。
  • 從石器到鐵器,百器爭鳴的古代,中國冷兵器的演變史
    石兵器的出現,是從原始人的最開始製作的生產工具中延伸轉變而來的,如石戈、石刀和石矛等,是最早前誕生的石兵器。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石兵器是是屬於一體兩用的存在,既是生產的工具,同時也是對付大自用的生產工具。其中的一部分逐漸剝離出來,成為人民對付外敵的戰鬥兵器。
  • 「我」字最初是古代兵器 自《詩經》起成第一人稱
    其實,「我」的最初含義與人稱毫不相關,而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正是中國的冷兵器時代。其間,部落、諸侯之間為了地盤、利益和權欲等徵戰頻繁。當時,出於兩軍對壘、攻城略地的需要,各種冷兵器被派上了用場。這其中,就出現了一種尖端為三角刺,形狀類似戈的一種青銅兵器。這種手持的短兵利器便是「我」。《說文解字》中說:「我,古殺字」。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漢武帝劉徹雖非無情之人,但絕對算得上薄情寡義,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各種濫殺無辜,衛子夫死後,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算得上第一梯隊的有為皇帝。當時漢武帝非常信任一個名為江充的酷吏,但這個江充為人處世的風格與太子劉據截然不同,兩人因為理念不同產生了不小的間隙,他擔心劉據上位後藉此做文章,便先下手為強,向漢武帝謊稱劉據行巫蠱之術讓他生病。劉據知道江充在陷害自己,打算前往甘泉宮向漢武帝說明情況,可是遭到了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