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紫砂壺收藏」 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
壺型解說 | 木瓜壺
文/砂海墨韻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衛風·木瓜》
紫砂花器,常以動植物形態相結合,借匠人之手,以摩天工。木瓜,歷史文人多有提及,例如「木瓜誠有報,玉楮論無實」。在歷史典故中多借指酬報之恩,不少文人雅客多推崇此高風亮節,因此,木瓜也是紫砂花器中的常見題材。
木瓜壺,自三十年代成為流行款式,與平常之茗壺截然不同。早期的標杆之作當屬馮桂林的木瓜壺,後世才開始流行。
馮桂林畫像
馮桂林 (1907-1945年),宜興人。江蘇省立陶器工廠「陶工傳習所」第一批藝徒,其師為程壽珍、範大生。後受僱於「汪裕泰茶莊「制壺,以「卷翁」作印章款。又曾受聘於「吳德盛陶器公司「,所制紫砂,器底有「金鼎 」商標。
馮桂林 木瓜壺
馮桂林的木瓜壺壺身飽滿高昂,氣勢非凡。壺嘴、壺把均做樹枝狀,彎曲線條優美自然,節疤分布其上,順暢得體,宛若天然,盡心精雕細琢枝幹生態,健壯有力,又不失實用。
木瓜壺是民國初期初花貨中的常見器型,不僅僅是馮桂林,不少制壺名家如吳雲根、李寶珍都曾有製作。木瓜壺以木瓜為造型,重疊而又錯落有致的木瓜葉片塑為壺蓋,立體感強,令人叫絕。一小枝幹作壺鈕,觸覺舒適,品玩味足,與光潤簡潔的壺身對比十分協調。
民國 芝萊款 壽石銘 紫泥木瓜壺
紫泥為胎,堅實緊密,壺形似飽滿的木瓜,瓜葉為蓋,嵌入吻合,上置拱形蒂鈕;三彎曲流由腹中自然胥出,把作環耳形,末端與壺體結合處以陶刻裝飾葉片,流與把皆為虯枝造型,表面癭瘤浮現,生動自然。
六一堂 木瓜壺
欣賞木瓜壺就如同面對秋後的江南原野,五穀豐登、瓜果滿園,表達了對安定豐饒生活的嚮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顧景舟
顧景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鬥」。
顧景舟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其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顧景舟 木瓜壺
此壺為顧景舟罕見的仿花果壺式器型,以木瓜造型,壺體為木瓜,壺把、流為果樹枝椏,結疤分布其上,宛若天然。重疊而又錯落有致的木瓜葉圍成了壺蓋,蓋紐為葉片末端的小枝,提拿方便。壺把末端與壺體結合處以陶刻裝飾葉片,壺體上以銘文裝飾,得書卷文雅之氣。
王寅春,七大老藝人之一。王寅春一生創作無數,精品不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創作型紫砂藝人。
王寅春 木瓜壺
此「高瓜形壺」為王寅春上世紀六十年代所創佳作,以「瓜」為造型,體型碩大,長彎流、耳狀把,筋紋壺鈕、壺蓋與壺身相呼應。
此壺乃文人與紫砂藝人合作的產物,江蘇著名畫家亞明曾在宜興分水鄉體驗生活,他酷愛紫砂工藝,遂與王寅春老藝人合作了兩款壺式,即「亞明四方壺」與「高瓜形壺」。「瓜」形本不起眼,二位名家遷想妙得之後,藉此創作出這件藝術品,可謂:點圖成金,別有用心。
吳雲根
吳雲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為當今紫砂藝術界培養出了很多極有影響的紫砂藝術大師和名家。
民國吳雲根 木瓜壺
此花器以紫泥製成,潤澤迷人。流嘴與壺把為果樹枝芽,結八分布其上,宛若天然。重迭而又錯落有致的木瓜葉片朔於壺蓋。鈕座飾以枝芽。壺身刻有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跂陶刻。閒雅古樸,刀法簡古超逸。是集自然、寫真、優雅於一體的精品民國壺。
汪寶根(1902-1954),著名紫砂藝人,號旭齋,宜興丁蜀人,汪寶根為民國時期紫砂高手三寶三根之一(三寶:李寶珍、汪寶根、陳寶生)。汪寶根早年隨伯父、清末名家汪春榮(生義)學藝,與壺藝大師吳雲根、朱可心為同門師兄弟。出師後曾在宜興吳德盛公司、上海鐵畫軒公司任技師。
汪寶根 三色木瓜壺
此壺紫泥為胎,壺流、蓋、把皆以紫泥飾呈枝幹、枝葉狀。壺把上的枝葉更是巧妙的運用朱泥塑之。壺身一面鐫刻宋代胡嶠《飛龍澗飲茶》詩:「沾牙舊姓餘甘氏,丁巳秋奉,仁甫先生清賞,方外松濤敬贈。」另一面則刻繪山水風景圖,遠山近水,盡刻壺身。整器製作匠心獨具。
日常生活中倘若想用木瓜壺品茗,還可配以同系小杯,坐在面朝山水的涼亭之中,與這陽春三月的時節最是相宜。
六一堂 木瓜壺
茶分三季,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味道,春茶韻美,夏茶芬芳,秋茶香醇,而春茶是最不應錯過的,最配春茶,最有春天氣氛的壺莫過於花器紫砂壺了,而木瓜壺則是花器紫砂壺中最具特色之一。
如此詩情畫意的木瓜壺,你有同款了嗎?
如果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
感謝關注!
添加助手微信可鑑壺,看泥料,辨別底款印章,
加微信 ppttt8,或掃二維碼(備註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