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 紫韻天成·紫砂新薪——作品合輯

2021-02-13 紫砂在線


2020「燃」紫韻天成·紫砂新薪藝術展

主辦單位

阿里集團、紫砂在線、東方美學研究院

協辦單位

紫韻天成藝術機構、阿里拍賣、中國美院藝術與鑑賞系

承辦單位

上海俊獒文化、克堂文化

『曹寬』

80後青年紫砂藝術家,畢業於無錫工藝學院,師承正高級工藝美術師顧勤。尊崇傳統技藝,基本功紮實,以嚴謹的做壺態度、精湛的制壺工藝,將當代設計與古樸的紫砂壺融為一體,作品頗受年輕人喜愛,成為新一代紫砂藝術家引領人物。

器一:方山逸士


器二:錘目紋石瓢

器三:六方洋桶


『陳瀚檉』

字正之,1990 年生於陶都丁蜀。2016 年由其伯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國良先生帶入紫砂領域,耳濡目染,一步一個腳印,鑽研學藝。在臨摹大伯及名家名作之後,堅持全手工製作原創作品。

器一:八荒

器二:六合

器三:禪瓢

『褚超(衣者)』

八十年代生於宜興,涉及書法,音樂,詩詞,繪畫。目前從事陶刻工作。

『戴達』

助理工藝美術師,1992年9月25出生於宜興丁蜀,自小受紫砂陶藝術文化薰陶,與紫砂結下不解之緣。09年拜師實力派藝人董永君,一入紫砂行當,便展露非常天賦,對方器製作頗為熱衷,尤善鋪砂工藝,作品之中多有展現。勤於實踐、敢想敢做的性格,使其以極高的創造力和精力投入紫砂作品的製作中去。所製作品工精、型美、製作細膩、使人印象深刻。曾小試牛刀,以年青之歲榮獲第十二屆全手工大賽三等獎,實屬斐然。

器一:玉露

器二:浮萍


器三:彌方

『範寶』

國家級助理工藝師。生於宜興陶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他迷上了紫砂藝術,先後跟隨何道洪入門弟子何流學習仿生器,國家級高級工藝師美術師嚴偉學習花器,魚化龍等,並認真參悟每一個環節和細部處理,不斷學習提高紫砂技藝,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器一:南歌朗秋

器二:懷珏

『都旭成』

1989年生於宜興丁蜀鎮制壺世家,自幼受到紫砂藝術薰陶,2005年畢業後隨父親都益群學習傳統器形的製作,所做作品大氣穩重,機緣巧合下拜入薄胎方器名師李衛明先生門下,學習與製作方器錦囊器。作品得到各地壺友喜愛與收藏。

器一:富貴無邊

器二:上合桃

器三:六方宮燈

『方兵』

1980年出生於宜興蜀山老街,200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動畫專業,後一直從事設計創作行業,2014年開始學習紫砂製作工藝至今,現在開始嘗試運用多年的積累和認知來創作屬於個人風格的「紫砂趣器」。 

 

器一:「燃」香爐

器二:我的世界

『郭舒帆(阿土)』

82年生人,「天甲堂」主人,資深紫砂收藏家,福建省紫砂收藏委員會會長,中國首支紫砂藝術品基金「興業信託--紫玉金砂·天甲一號」發起人、投資管理人,福建省紫砂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擁有紫砂私人展館「天甲堂紫砂藝術館」。

作為一個職業音樂人,進入紫砂圈確屬誤打誤撞,卻一路走來已15年。先後拜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吳曙峰,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為師,並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先生長期細緻的指導,從藏家到商家,再到推廣者和創作者。

器一:舒瓢

器二:大吉

器三:禪瓢

器四:玉蘭

『賈傑』

1987年生於宜興丁蜀鎮,從小就對紫砂產生了很濃的興趣,從事紫砂壺製作十年有餘。師從胡仁傑,得到師傅的傾力指點,制壺技藝迅速提升。所制的作品功底深厚,造型別致,線條流暢,氣韻生動。

器一:平蓋石瓢對組

器二:大掇只

器三:井欄

『谷陵(孟小鋒)』

2013年回宜興學習陶刻,藝從祁令軍苦練基本功,而後師從陳宏林門下學藝。

器一:佛魔一念間

器二:江湖故人

器三:過五關斬六將

器四:常勝將軍——君子六方

『蔣程思』

助理工藝美術師。1992年出生於蜀山程氏陶藝世家,大學本科。2013年開始從藝制壺,啟蒙於外公程輝(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從小耳濡目染,對紫砂藝術頗有天賦。師從呂俊傑(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因名師指導,故風格逐古博今,全手工制壺技藝日臻完善,其作品為眾多資深玩家所欣賞與收藏。

器一:闐瓜

器二:容天

器三:研璞

『李淵』

男,1990年生於江蘇宜興,其父收藏眾多老壺,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反覆參詳,對傳統紫砂工藝品的審美深深的嵌入了他的血脈,2010年起終遂心願,跟隨吳界明先生學習制陶,並先後得到朱勤勇、範偉群先生的指點,博聞廣識下,所制紫砂作品氣韻深厚,博採眾長。

器一:朱泥笠帽

器二:若笠

器三:隨緣-王翔刻

作品展示:合桃


『劉哲宇』

1991年生,江蘇徐州人。畢業於無錫工藝學院陶瓷工藝系,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鳴先生。致力於原創紫砂茶器型設計與製作,工藝精進的同時也把當代社會人文元素融入紫砂創作中,讓紫砂器有文人氣息、具時代縮影。是一位工藝全面後勁可期的新生代實力藝人。

器一:勇氣套組

器二:青影

『盧魏』

助理工藝美術師,入行十年有餘,勤勉恪持,廣得業內名家指導,技藝全面然尤專傳統器型,素以嚴謹精工而聞名。作品藝術語言豐富,格調高雅,是一位頗具內功的優秀紫砂傳承者。

器一:圈鈕壺&伍·福祿杯

器二:將軍

器三:常青

器三:尚 · 上德

『魯元鑫』

青年實力派。出生於蜀山南街,師從丁洪順、袁國強、袁小強。並得到何道洪等諸多大師和實力派老師的悉心指導,作品風格鮮明,製作技藝精湛,對紫砂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品多次獲獎,相繼入選海內外不同地區的展覽,獲得一致好評。

器一:悠元蓮子

器二:傲寒生香

器三:玉爐

『羅仙璆』

87年生人,入行十年有餘,功行不輟,技法嫻熟,工藝細膩,形態把握到位,並具傳統古典韻味,是一位頗具匠心的全能優秀藝人。

器一:聚緣

器二:砥礪




『錢佳文』

1995出生於宜興丁蜀鎮,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工美專業,2013年跟隨師父毛方榮開始紫砂學習與創作。製作工藝獨特,藝術風格鮮明,作品生動形象,細節豐富,注重神韻的表達。

器一:龍鱗

器二:赤豹

器三:知秋

『石振(牧野)』

畢業於無錫工藝陶瓷學院,在校期間系統的學習了紫砂製作技法和造型理念,對陶瓷器型的形體,線條,氣息,有著深入的探索,且獨具審美。善於從現代設計和歷史文化中尋求創作的靈感,所製作品題材豐富,古今相融,且不失傳統紫砂的沉穩、含蓄。

器一:天地方圓套組

器二:行秋

器三:非相


器四:知行

『史寶林』

1986年生於宜興丁蜀鎮制壺世家,自幼受到紫砂藝術薰陶,2005年畢業後學習傳統器形的製作,所做作品大氣穩重,後拜入名師先生門下,潛心學習與製作,技藝突飛猛進。作品得到各地壺友喜愛與收藏。

器一:如意鼓

器二:明式平蓋

器三:神韻

『孫嘯』

1988年生於江蘇宜興丁蜀,紫砂陶藝師從母親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方華萍女士,書法繪畫受教於中央文史館書畫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儲雲先生。方舟砂陶文化藝術館執行館長。

器一:圓通

孫嘯制並刻蕭平儲雲畫 子冶石瓢

器二:南瓜

器三:井欄

『 孫雪(雨山)』

字雨山,號壺十二。彭城人士,八九年生,畢業於無錫工藝陶瓷設計專業。摶砂至今十餘載,研習傳統,大膽創新。善攻花器,變化自如,其作品求變,不拘泥於單一形式。喜弄研究裝飾技法。潛心學習泥繪,鑲嵌金絲等傳統技藝。

器一:鬼谷子下山

器二:龍行供春

器三:佛手


器四:鑄古&行雲


『唐志勤』

1980年生於江蘇省宜興

1999年高中畢業之後跟隨母親制壺學藝

2008師從董曉勇

2011年開始經葛陶中老師悉心指導系統地學習了紫砂壺多種器形的傳統成型技法,作品多以傳統造型為主,從藝數年不改其志,仍然保持最初的赤誠,對傳統形制痴迷,現供職於至微堂工作室,跟隨孔良法、高松雲老師從事紫砂創作研究。

器一:合歡對組

器二:雙圈

『王斌』

器一:翌緣

器二:十二器

紫砂五寅

▲紫砂五寅

紫砂五寅·程文兵』

江西九江人,師從著名書畫篆刻家陳復澄先生及廣東省陶藝大師王增豐先生,擅篆刻。曾為國家領導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同志現場做刀筆書畫藝術展示。

器一:吉金•簋[guǐ]

器二:秦風漢韻

器三:梵音提梁

紫砂五寅·龔傑』

從藝十數載,屢得名師教誨,堅持純手工制壺,擅長方器,作品既有傳統韻味,又具現代藝術特徵,2015年全手工紫砂制陶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得主。

器一:吉金 · 盉[hé]

器二:古韻悠揚

器三:龔燈溢彩

『紫砂五寅·劉夢愛』

全能制壺高手,擅長各器型創作,由專筋紋器和花塑器,其作品風格儒雅端莊,汲古而不溺古,頗受好評。

器一:吉金•盨[xǔ]

器二:懷梅

器三:葵仿古 - 李本和書

紫砂五寅·彭湃』

生於紫砂世家,其祖輩均從事制陶行業,父親彭耀年乃當代知名的原創型紫砂藝術家。其自幼耳濡目染,制壺時頗見聰慧,又因個性沉穩踏實,故而與紫砂十分有緣。擅長圓器,兼全器型創作,自成一格。

器一:吉金 • 罍[léi]

器二:金砂掇只

器三:明式橘紋

紫砂五寅·邢正虎』

安徽鳳陽人,至宜興從事紫砂制壺十數載,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葛軍,尤擅方器,2015年首屆「景舟杯」制壺大賽金獎得主。

器一:吉金 · 尊[zūn]

器二:青獅

器三:憶月

『 順子(王舉順)

因緣際會之下接觸紫砂壺,按自己的興趣摸索學習,到09年得到系統地學習了紫砂壺多種器形的傳統成型技法。作品光器以傳統為主,花器以草木山石自然元素為主,現在風格刪繁入簡,花素結合。2006-2009年無錫工藝學院陶瓷應用設計專業畢業

器一:行山 (一)

器二:行山 (二)

器三:行山 (三)

『王盛雪』

1990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2009年跟隨董曉勇學徒,堅持傳統路線,接觸了更多的壺型和深入了解傳統壺的一些技法。現供職於至微堂工作室跟隨孔良法、高松雲老師從事紫砂創作研究。

器一:漁翁

器三:周盤對壺

『熊燕飛』

1979年生於天府之國四川,優秀中青年實力派陶藝家。1998年來宜後,歷經近二十載的磨礪、研究,善長從古代度量衡、青銅器中獲得靈感,潛心研究獨創仿老技法,所作之器樸實敦厚,老味滄桑,充滿新意,尤其擅長文人博古之器。

器一:禪國山碑-尋跡

器二:大權在握

『徐成霞』

1996年生,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 江蘇大學 藝術設計專業,師從蔣蓉傳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錢和生先生,潛心壺藝,擅長花器藝術創作。2019年七月參加「蔣蓉杯」花器手工大賽獲得金獎。

器一:束柴三友套壺

器二:鳴遠


『許文軍』

師承當代陶刻名家範小君先生。年少喜書畫,及長,篤志不倦。畢業於工美設計專業,得授專業理論和知識體系薰陶助持,基於自小對書畫的熱愛進入陶刻領域,學藝多年且得名師指導,隸、楷、行、草無一不精,山水、人物無一不擅。

器一:風調雨順•紫砂陶刻四插屏

器二:滿刻心經朱泥子冶石瓢

器四:八破圖•碑文刻繪茶倉對組

『應聖健』

助理工藝師,生於陶都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就在紫砂陶業的氛圍中長大,家人大多數都是從事紫砂行業所以對紫砂藝術的興趣有增無減,早年跟隨國家級研究員級工藝美術師管唯皓師傅學習制壺,深受師傅的指導和幫助。製作器形上主要以傳統光器為主、作品重氣求精,線條流暢,做工精細,注重內涵,現成為陶都小有名氣的新一代實力派的制壺能手。作品深受壺藝愛好者的觀賞和喜愛。並且在作品的製作工藝上也堅持全手工製作完成,從學藝至今都是嚴格要求自己,做壺如做人,相信自己也會在制壺這條路上一直努力下去。

器一:晨風

器二:德鍾(褚超刻)

器三:百納

『喻建銘(喻見銘)』

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

1990年出生於湖南岳陽,師從當代制壺名家鄒躍君先生,2012年畢業於無錫工藝學院後開紫砂藝術創作至今。

2015年作品《岫》獲「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第四屆陶藝創新作品展金獎

2017年作品《佛肚竹》獲中超利永首屆新人創新賽綜合銅獎

2017年作品《善為》獲「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銀獎

『袁園』

因自小受家庭藝術氛圍之薰陶,從而對紫砂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後跟隨父親袁國強、叔父袁小強學藝,因其有藝術方面的天賦,加上刻苦學習,盡得袁門壺藝之精要,在傳統的手工制壺技法方面尤為突出。其作品古樸大氣,製作工藝精湛,獲得廣大壺友的認可與追捧。

器一:浮雲

器二:福意

器三:吉星


『 張瑩瑜』

1991年生於宜興制陶之家,從小喜愛紫砂。先後師從範建華、陸君、許亞均,虛心好學,刻苦鑽研,不斷求精求進,技藝日臻。壺藝風格清新俊雅、質樸自然,在平穩中求動感、傳統中求新意、實用中求美觀、文雅中求情趣,受到壺藝愛好者的青睞。「祥瑞壺」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器一:平蓋石瓢

器二:滿瓢

『周聰』

陶都宜興人,新時代九零後紫砂手藝人。從小在紫砂藝術氛圍中耳濡目染,熱衷陶藝。並繼續在中國地質大學進修藝術設計專業,同時受到定位制壺前輩悉心指點,為自己的制壺技法大俠良好基礎。作品造型周正,做工精細,細條流暢,並且注重使用紫砂原料的天然色澤增添藝術效果,讓作品呈現自然型態下的美學價值,深受藏家和壺友的喜愛。

器一:錦璇

器二:錦月夜

『祝妍』

生於宜興市丁蜀鎮,自幼受紫砂文化薰陶,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季益順先生,作品技藝全面且融古納新,清韻雅然,是季益順花器流派的優秀傳承人。

器一:博浪砂

器二:鳴夏

器三:秋韻提梁



宜興紫砂,千年藝脈,薪火相傳,名工不絕。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與歷史文化,孕育了享譽世界的紫玉金砂,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在開拓創新的道路上,紫砂新秀們始終秉持初心,尊重傳統工藝精神,運巧思於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表現紫砂本質所擁有的溫潤素樸的自然美,重視工藝材料的選擇和加工處理,賦予器物造型以天然的形式美感。這一群富有朝氣的年輕人,將用他們的青春和實力,在紫砂藝術的聖殿大放異彩。

為體現紫砂技藝的薪火傳承,進一步推廣宜興陶瓷文化、弘揚紫砂藝術,紫砂在線與阿里集團深度合作,聯合舉辦《「燃」紫韻天成紫砂新薪藝術展》。本次展會活動將邀請數十名青年紫砂創作者,攜數十件為本次活動特地創作的精品力作參展,傳承與創新相融合,力推新人新作,旨在為青年紫砂創作者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促進行業交流,為紫砂收藏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焦點

  • 紫砂壺-原礦紫砂工藝師作品
    這是紫砂泰鬥顧景舟的總結。鑑賞紫砂壺要「通理得趣」,紫砂大家徐秀棠如是說。實用的功能美,多變 的造型美,獨特的材質美、精湛的工藝美、高雅的品位美——紫砂大家李昌鴻這樣認為。「形、神、氣、力、勢、韻」六個方面達到完美統一,讓制壺者的氣質、神 韻在作品中得到體現,紫砂大家何道洪如此表達。他們在說一把把壺的妙處,也在說世間君子之美,君子之徳。紫砂人分明把紫砂壺當作人來看待,當作老朋友在來往。
  • 紫砂風潮,品味帝王文人的茶韻茗事
    宜興陶匠製作的作品中,以紫砂壺最受明清文人雅士稱頌。如周高起(?-1654)《陽羨茗壺系》中所說「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或李漁(1611-1680)《閒情偶寄》中茶壺的品評:「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即「宜興」古名)」。連乾隆皇帝(1711-1799)也在〈烹雪疊舊做韻〉詩中特別註記:「宜興磁壺煮雪水茶尤妙」。
  • 焱壺人物誌|餘立平的紫砂藝術
    1969年出生在宜興陶都,自幼耳懦目染,對紫砂藝術有著獨特的興趣。1986年進紫砂工藝一廠學習紫砂工藝及陶瓷造型的創作設計。2007年,《飛翔壺》榮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創新藝術金獎,2008年,《和潤茶香》系列作品榮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09年,《蘊含紫砂壺組》系列作品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創新藝術金獎2009年,《陶泉韻趣壺組》榮獲中國宜興紫砂百名陶瓷藝術家評選金獎,並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授予中國百名優秀紫砂藝術家2010年,《愉悅壺》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 文人壺,墨香與茶韻的結合
    文人壺,墨香與茶韻的結合砂與壺結緣,紫砂壺便成為了壺中群芳之冠;紫砂壺與文人結緣,紫砂壺更添獨特的文化藝術氣息,構成一道獨特的紫砂文化風景線。這道文化風景線可謂「獨好」。一方面好的「文人壺」一壺難求,一方面紫砂藝術品市場熱鬧非凡,「文人紫砂壺熱」升溫顯著。紫砂壺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它使看似簡單的泡茶飲茶多了幾分特別的韻味,同時也給人以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
  • 新化紅茶 茶韻天成 非紅不可
    新化紅茶 茶韻天成 非紅不可這是一場 紀念茶祖神農的尋根盛典這是一次 聚集天下茶人的風雲際會2018中華茶祖節今日拉開序幕十四大系列活動點爆全民飲茶新熱潮4月20日 長沙神農茶都2018中華茶祖節開幕式暨新化紅茶推介會新化紅茶
  • 走進藝人 | 追求紫砂藝術的「三重境界」——張哲偉
    紫砂工藝美術師張哲偉,生於宜興陶藝世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結業。幼年隨海派畫家邵家學習素描、色彩、國畫。紫砂從古至今就在以自己獨特的形態,傳遞著文化與藝術的不同聲音。因為接受過東西方文化的薰陶,張哲偉的紫砂創作既參照傳統造型,又融合現代元素,自成一派。而張哲偉的作品最為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讀出中國畫的寫意、雕塑的抽象、捏塑的細膩,善於觀察和發現自然之美的張哲偉,還經常將生活中的所得在作品中體現,呈一派田園風光。
  • 紫砂大師之周桂珍
    1958年初中畢業後,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在紫砂名藝人王寅春門下習藝,學習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 知識。1961年又得「壺藝泰鬥」顧景舟的 悉心調教,為她在日後紫砂藝術領域的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由於天賦加上勤奮好學及自身對紫砂工藝藝術深感興趣,因此技藝進步快速。
  • 焱壺人物誌|胡迪峰的紫砂藝術
    家住紫砂聖地黃龍山邊,自幼對紫砂礦泥頗有研究,興趣自家傳而生,也受環境感染。其所創作品追求古意新韻,製作上精益求精。2006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隨其父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胡洪明研習壺藝精髓,並積極參加過中國工藝美術高級研修班等多項陶藝培訓,具有獨立的陶藝創作設計能力,並參與設計多款歷史題材紫砂作品,在收藏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與信譽;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被國內知名美術館收藏。
  • 紫先生紫砂小課堂——朱泥、底槽清這兩種泥料適合泡什麼茶??
    我們都知道,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茶器之首不光光是因為其豐富的塑造能力、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因為其自身獨特的雙氣孔結構和優良的利茶性。 正所謂「密可走馬。
  • 華健紫砂藝術作品欣賞
    在長期從藝過程中,作品不斷展現新的水平和面貌,不只是作品造型更加嚴謹,更富有表現力,更可貴的是對前輩紫砂大師作品的領悟更為深刻,從中受到啟迪和教益,在汲取和融合中使自已的作品更富神韻,如近期代表作「大彬六方壺」和「連連蹬高壺」在傳統風格中又增添了現代意味。
  • 汪寅仙的兩大精品系列作品!不愧為紫砂大師!
    在紫砂製作的選題上,每個製作者都有不同的想法,汪寅仙老師在創作中,就以同題材創作不同器形的系列作品,且並無重複,各有其姿態。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較多,北京、上海、南京、臺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 紫砂每日談141:漫談紫砂裝飾 - 彩釉
    紫砂彩釉裝飾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創始於清康熙、雍正時期。清雍正乾隆期間的紫砂好手王南林、楊繼元、楊友蘭、邵基祖、邵德馨和邵玉亭等,都擅長製作彩釉紫砂茗壺。宜興紫砂彩釉裝飾是在傳統泥繪基礎上,吸取景德鎮粉彩技法演變而來。
  • 從紫砂的色譜中找到一個多彩春天!
    別著急,讓我們先從紫砂世界的萬紫千紅開始吧! 《陽羨茗壺系》有載,紫砂「泥色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諸名」。想來紫砂的色譜中,完全盛放著一個春天! 冷金黃 溫暖而熱烈,砂古中蘊真,黃中帶金,色如蜜糖般溫潤。
  • 紫砂摶砂四佑|強強聯手 流光溢彩
    摶砂四佑中四位大將,各有各的技藝特點,他們勤奮躬耕,刻苦敬業,對紫砂投注了全部的激情。既然選擇了紫砂這個行業,就預示著要走完這一生,事事屬(鼠)意組合就是抱著這樣的宗旨將它們貫穿到作品之中,藉助紫砂作品的設計和製作,向人們呈現紫砂的力與美,技與藝的精湛之作。
  • 竹——紫砂作品不可或缺的題材
    陳仲美生活在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婺源人,初造瓷於景德鎮,後至宜興改業紫砂。作品多仿生,善制紫砂文玩,並將造瓷技藝與紫砂技藝相結合,拓展了紫砂陶藝的表現範圍。紫砂壺竹節形的發展與演變,產生了以下幾種較有代表性的器型種類。
  • 紫砂」牛「壺之牛蓋蓮子知多少?見識下各紫砂名家的作品!
    關注 ▲「紫砂壺收藏」 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各名家之牛蓋蓮子壺文丨砂海墨韻
  • 紫砂七老最強作品拍賣合集
    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大老藝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創造了紫砂藝術的巔峰,他們是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
  • 敦厚的紫砂風韻【何道洪】何氏風格
    敦厚 的 紫砂風韻——何氏風格文 | 紫砂中華紫砂界有一種鮮明的敦厚、豐腴風格,有人叫作「何氏風格」,是為何道洪大師的紫砂壺作品風格之一容 竹—作者 | 何道洪紫泥  /   ±500 cc、裴石民,並深造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藝術生涯數十個春秋,在紫砂藝苑創立了「何氏風格」。
  • 紫砂壺泥料和做工的好壞,要從這幾個要點來考量
    紫砂壺愛好者,最關心是一把壺的泥料和做工了,下面就給大家談談這些方面的問題:關於泥料紫泥的色澤應紫裡泛青、泛紅,紅泥應紅而不豔,本山綠泥應黃裡發青。紫砂壺的表面不論偏紫、偏紅,養壺不久都應有油潤的感覺,而不是枯、乏,顯得沒有活力,像老人的皮膚一樣缺乏油性。一個外行人去服裝店,很難一眼辨別出哪―種是純棉,哪一種是混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