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曼曼 實習生 曾欣 黃楚萱
金融行業嚴監管的態勢還在繼續。
此前有媒體透露數據,截至7月31日,央行對支付機構開出24張罰單,總額2.46億元,超過歷史上單年總額。對銀行和保險行業來說,監管同樣沒有手軟。
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6日,銀保監會機關共開出25張罰單,共處罰了8家銀行(註:各分行統計為一家,下同),9家保險公司(註:各分公司統計為一家,下同),總處罰金額達4472萬元。從銀保監局本級來看,廣東銀保監局共開出64張罰單,其中處罰了15家銀行,22家保險公司,總處罰金額約為3128.1萬元。
銀保監會25張罰單罰沒4472萬元
保險「雙罰」幾乎成慣例
嚴監管逐漸成為「常態化」。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6日,銀保監會機關共開出25張罰單,共處罰了8家銀行(註:各分行統計為一家,下同),9家保險公司(註:各分公司統計為一家,下同),總處罰金額達4472萬元,其中對銀行的處罰金額為2660萬元,對保險公司的處罰金額為902萬元。
經過梳理發現,多家銀行罰單涉及EAST系統數據質量及數據報送的違法違規行為,包括資金交易信息漏報、分帳戶明細記錄應報未報等問題,另外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問題也是多家銀行遭處罰的「重災區」。而保險公司的罰單上多出現「虛列費用」、「欺騙投保人」等違法違規行為。
銀行方面,處罰金額單筆最高達630萬元,另有4家銀行的罰款金額均超300萬元。保險方面,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被處以百萬以上罰款。
保險方面,「雙罰」幾乎成為例行規則,既對保險公司實施處罰,又對直接負責的相關人員給予行政處罰。中國平安保險股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以及中華聯合財產保險三家保險公司均被處以百萬以上罰款,其中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個人罰款竟達到百萬以上。
廣東銀保監局開出64張罰單
違規發放貸款等主要被罰事由
截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以來整個銀保監系統開出最高金額罰單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領到,被罰2100萬元,不過這一罰單卻是並非由銀保監會機關發出的,而是由上海銀保監局開出。事實上,業內人士透露,從今年監管開除的罰單整體來看,大額罰單更多由銀保監局開出,即分行比總行罰款金額要高,保險分公司比總公司罰款金額要高得多。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保監局本級開出罰單超過了1000張。其中截至8月16日,廣東銀保監局共開出64張罰單,其中處罰了15家銀行,22家保險公司,總處罰金額約為3128.1萬元,其中對銀行的處罰金額為1731萬元,對保險公司的處罰金額為1392.1萬元。
從廣東銀保監局總體處罰情況來看,銀行方面,違規發放貸款、貸後管理不審慎成為主要被罰事由。其中,農村商業銀行成為重點監管對象,總計9家罰單指向了農商行系統,處罰金額達476萬元。最大的一張罰單被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白雲支行領走,接近117萬元,主要違規事由是「採用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
此外,廣發銀行、光大銀行的處罰金額超百萬元,廣發銀行及其信用卡中心等收到罰單合計超過400萬元。
對於廣東地區的保險行業來講,今年內收到罰單總計33張,涉及22家保險公司,總共被罰沒金額多達1392.1萬元。
保險公司為何比較容易就收到罰單?
從被罰事由來看,「虛構保險中介業務方式套取費用」、「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利用業務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三大內容成為保險公司被處罰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廣東銀保監局還開出了兩張終身禁業的罰單,主要違規事件涉及偽造金融票證,挪用客戶資金。
支付機構罰單動輒上千萬
央行對支付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強,反洗錢依然是央行今年監管的重點。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的8月16日,央行至少已對已經累計對支付機構開出41張罰單,罰沒金額共計2.665億元,其中28張是機構涉反洗錢違規被罰,累計被罰金額高達2.634億元。
從前七個月來看,央行已開出5張過千萬的罰單,分別是商銀信支付(1.16億元)、銀盈通支付(1518.7萬元)、開聯通支付(1380萬元)、深圳瑞銀信(6124萬元)和北京新浪支付(1884萬元),5張罰單總額就達2.25億元,超過此前最高的2018年全年罰單總額1.6億元的紀錄。(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製圖 | 實習生 黃玥 指導 黃豔玲
責編 | 李志文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陳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