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

2020-12-26 電子發燒友

碧桂園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

智能通信觀察員 發表於 2020-12-21 17:52:40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我們無法左右變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對於這一句話,碧桂園(02007)創始人楊國強深諳其道,他常說,碧桂園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都在變。回顧該集團近些年發展歷程,其也算是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論:2015年,通過一系列區域裂變深耕市場,實現規模快速擴張;2018年下半年,走在政策前面提出「行穩致遠」戰略,向管理要效益;2019年1月,提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新定位,駛入多元布局、協同發展新航道。

時至今日,在機器人+現代農業這「兩駕馬車」的共同拉動下,碧桂園的科技感越來越強了,離實現「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目標也更近一步了。

看似不起眼的布局,實則對碧桂園而言意義重大。下面不妨從其具體動作出發,來探究一下機器人+現代農業之於碧桂園,究竟有著哪些實質性意義?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

說起碧桂園的「機器人」夢,則不得不提起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

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地產企業家,楊國強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地產行業,反而對機器人製造有著極大興趣。

頗有實幹精神的他,並沒有把對機器人製造的興趣停留在表面: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博智林」——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代表著楊國強對其的美好寄語;同年9月碧桂園在順德建設機器人谷;12月博智林與清華大學共同建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

夢想有了,成功還會遠嗎?對於碧桂園來說,答案早已在它一一展示的成果中作出了回復。

截至2020年9月,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500多項,其中已獲授權700多項,發明專利120多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同時,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有50多款,就在9月底共有9款43臺建築機器人「列隊服役」,工作效率約為人工的2-4倍,後續將會有12款104臺陸續交付。

(博智林旗下機器人產品)

除此之外,碧桂園對於機器人業務延伸的設想也在旗下餐廳有所顯現。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園旗下的千璽集團已有13家機器人餐廳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體達80多種,其中有61款投入使用,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餐廳的相當一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

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碧桂園的煲仔飯機器人還曾馳援過武漢抗疫一線,該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全自動出餐,有效降低了傳染風險,緩解醫護人員無法用餐或用餐不及時的問題,得到醫護人員一致好評。

可以說,在上述建築機器人及餐飲機器人的相輔相成之下,碧桂園離「機器人」夢又近了一步。而往深層次來看,碧桂園布局機器人的動作實則眼光獨到,不僅一腳踩中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時代」的發展機遇,還可以實現碧桂園「零傷亡、高標準、好效益」的願景。

一方面,目前工業機器人發展空間極大: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4年12050臺增長到了2018年147682臺,複合增長率達到了87.1%,而在人口老齡化加速提高,技術進步和國產化突破等背景下,機器人的優勢日益凸顯;另一方面,建築機器人能夠幫助碧桂園提升工地的安全、效率和節能環保,機器人餐廳能夠向全世界提供健康衛生、好吃、快捷、實惠的美食,從而促使碧桂離「高科技綜合性企業」越來越近。

現代農業,另一盤在下的「大棋」

在實現「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路上,碧桂園不僅僅只有機器人這一駕馬車驅動,還有另外一駕馬車也值得注意——現代農業。

具體而言,2018年5月,碧桂園成立「碧桂園農業」,根據官網信息顯示,碧桂園農業將布局農業全產業鏈條,致力於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包括前端研發,「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中端生產組織,以碧優選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

2019年1月,碧桂園提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新定位,並明確提出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是未來重要三大業務。直至目前,碧桂園在現代農業這一塊新業務上已經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就目前的效果來看,碧桂園在研發端、生產端和銷售端上均做出了一些成績,具體如下:

研發端,採取人才引進和技術引進「雙手抓」的方式。人才方面,引進研發領域領軍人物、生產板塊專業技術人士,截至2020年6月末,碧桂園農業共有研發人員174人,其中博士學歷佔比達到12%;技術方面,碧桂園農業與多家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達成深度合作,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廣東省農科院等機構均在其「朋友圈」中,並已在分子育種、基因編輯、智慧農業等方面形成出競爭力。

生產端,走的是強強聯合,整合資源的「路子」:通過與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聯合,建設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碧桂園無人化農場」,推動中國農業機械現代化、無人化發展進程;與武漢開發區聯手建立「中國種穀」,布局智慧種業,推進中國種業發展;攜手湖南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銷售端,打造碧桂園旗下社區生活服務品牌——碧優選。據了解,碧優選這一產品同現代農業緊密相連的社區生活服務品牌,其主打特色生鮮食品、日用品和增值服務,致力於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向數百萬業主直供農副產品,同時幫助實現健康食品「從田間到餐桌」, 向數百萬業主直供農副產品。

事實上,如布局機器人業務一樣,碧桂園布局現代農業的背後也蘊藏著兩層深意。

一是智慧農業滲透率極低,市場整體可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農業總產值為6.6萬億元,而再結合《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2019年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左右,以此計算,現代農業的滲透率尚不足10%。

二是規模紅利之下,還隱藏著碧桂園鄉村振興的「初心」——其發展現代農業的初衷,是為了提升農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共同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而按照創始人楊國強的話來說,就是「40年前我是個農民,碧桂園發展到今天,有條件去為鄉村振興做點事情。」

協同作戰,不止於地產概念

碧桂園的地產、現代農業、機器人三大主業,看似沒多大關係,但實則仍緊緊圍繞其地產主業進行的,有著多元布局、協同發展的戰略邏輯。

舉例來看,建築機器人可以完成重複、繁重、危險的工作,進一步保障安全和質量。而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則可以提升物業服務,而碧桂園作為一家服務數百萬業主的地產龍頭,該業務在建築、物業方面無疑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現實需求。

再來看餐飲機器人,產業鏈前端,該布局可整合碧桂園在現代農業方面積累的優勢,通過產地直採模式搭建供應鏈體系。產業鏈末端,千璽集團的機器人餐廳和單機設備能為包括碧桂園社區、酒店、教育、商業項目在內的全社會提供智慧化餐飲服務,進而實現與主營業務協同提升、聯動增效。

可以說,機器人、現代農業於碧桂園不僅僅只是新的業務線,它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用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的話來說,則是——如果主營業務是「老虎」,新業務就像是為老虎插上的「翅膀」,將給主營業務帶來更大的價值。

目前來看,碧桂園經過近幾年的前瞻布局,已經開發機器人建房、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等新業務,並形成了房地產產業鏈、生態產業鏈、社區產業鏈的全覆蓋,內循環經濟格局初步顯現。

對於這一布局,全球知名投行高盛評價道,碧桂園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以及機器人、現代農業等多元化業務發展的協同效應,長期看不僅能夠將碧桂園和其他的龍頭房企區別開,並且還可以為碧桂園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強有力支撐。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上半年,其中報成績也是一如既往的打眼——實現總收入1849.6億元,毛利448.9億元,淨利潤219.3億元,均處於行業的高位。這一切,是基於碧桂園對多元化戰略的深刻理解,不斷打破成長天花板而實現的。

現如今,在高科技版圖的坐鎮下,碧桂園的未來已經不止於地產這一個概念了,而這一布局也正在為碧桂園打造一條「真正的護城河」——豐富且眼光獨到的多元化戰略,將為其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長動能。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機器人+現代農業之於碧桂園,究竟有著哪些實質性意義?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說起碧桂園的「機器人」夢,則不得不提起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地產企業家,楊國強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地產行業,反而對機器人製造有著極大興趣。頗有實幹精神的他,並沒有把對機器人製造的興趣停留在表面: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博智林」——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代表著楊國強對其的美好寄語;同年9月碧桂園在順德建設機器人谷;12月博智林與清華大學共同建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夢想有了,成功還會遠嗎?對於碧桂園來說,答案早已在它一一展示的成果中作出了回復。
  • 智能餐飲時代到來 碧桂園首家無人餐廳開業
    據悉,碧桂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系,旗下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1月12日在廣州珠江新城核心商區花城匯廣場開業,實現了從中央廚房到冷鏈運輸,再到店面餐飲機器人的全系統搭建與運營,這在國內尚屬首家。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疫情後,世界對餐飲機器人又特殊的關注。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慢下來的碧桂園:地產主業增速腰斬 核心機器人業務兩年三次換帥
    三四線一直以來都是是碧桂園的重倉之地,敏銳的抓住了前兩年三四線棚改貨幣化紅利以及較弱的調控政策,碧桂園一路彎道超車,穩穩地坐上了房企第一寶座。而從土儲來看,碧桂園在一線的權益可售資源有2906億,在二線有6140億,在三、四線有7976億,三、四線城市佔比46.86%。很明顯,三四線仍是碧桂園的主力市場。
  • 碧桂園帶來的思考……
    &nbsp&nbsp&nbsp&nbsp年前,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籤約,推動雜交水稻在該國產業化發展。&nbsp&nbsp&nbsp&nbsp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抱有深厚情懷,這是碧桂園「農業夢」的一部分,也是碧桂園新形象的有機構成。
  • 45秒一杯咖啡,半分鐘一碗粉面……碧桂園機器人餐廳到底有多神奇?
    餐桌旁,不時有地面輔助送餐機器人穿過人流來送餐,客人按下桌上按鈕後,便可自行取用。最後是快餐區,雪糕機器人可以一邊製作冰淇淋,一邊向客人打招呼賣萌;自助式蒸箱內各式菜品豐富、價格親民,粉面機器人、漢堡機器人等依次排布,期待著客人的青睞。這些以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成為了現實。
  • 碧桂園的底色:提質增速,多元開花
    在《2020上半年中國上市房企現金排行TOP50》榜單上,碧桂園現金總額排名第一。手有餘糧,落子不慌。到今年6月底,碧桂園的國內權益貨值合計約23404萬億元,可滿足未來四年以上的銷售需求。根據觀點指數研究院數據,今年前11月,碧桂園新增全口徑土儲7368萬平方米,居房企新增土儲排行榜首位。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集大成之作,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正式開業
    對於碧桂園來說,此番開業的天降美食王國既是機器人餐廳的旗艦店,更是該集團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區。其自主研發的超過20多種最新餐飲機器人均在此亮相,這在一定層面上折射出碧桂園自2019年進軍高科技以來所取得的累累碩果。
  • 優藍國際和碧桂園達成戰略合作 廣東碧才九州人才科技正式成立
    籤約儀式  2020年10月22日上午,優藍國際和碧桂園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廣東碧才九州人力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儀式在碧桂園集團總部舉行,碧桂園國華文旅集團總裁王鵬和優藍國際副董事長田正軍共同籤署合作協議並為廣東碧才九州人力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揭幕
  • 從高科技到產品力,碧桂園對「好房子」定義
    莫斌也在中期業績會上提到,「基礎產品力是重點,關係著碧桂園的地位和口碑」,然後把「健康住宅」視作是業績提升的重要因素。過去一年,碧桂園在標準化設計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健康住宅體系升級:從三橫兩縱的板式樓體,到衛生間的單地漏專利設計,從「一鍵」實現居家消殺,再到社區「零接觸」一條龍服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產品力」正在成為碧桂園的核心關鍵詞。
  • 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
    年前,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籤約,推動雜交水稻在該國產業化發展。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抱有深厚情懷,這是碧桂園「農業夢」的一部分,也是碧桂園新形象的有機構成。碧桂園發展農業,從一開始就布局高科技現代農業。
  • 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
    作為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園,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我們充滿信心。」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語氣堅定地回答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一流的人才隊伍。」先看碧桂園現代農業。
  • 莫斌:疫情影響肯定有 碧桂園有足夠空間調整
    原標題:莫斌:疫情影響肯定有,碧桂園有足夠空間調整   碧桂園
  • 碧桂園(02007-HK) 房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成「三駕馬車」 拉動...
    原標題:碧桂園(02007-HK) 房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成「三駕馬車」 拉動集團成高科技綜合企業
  • 《經濟日報》頭版連續兩天刊發碧桂園集團調研記
    年前,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籤約,推動雜交水稻在該國產業化發展。  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抱有深厚情懷,這是碧桂園「農業夢」的一部分,也是碧桂園新形象的有機構成。碧桂園發展農業,從一開始就布局高科技現代農業。
  • 看優地科技如何在機器人細分領域搶先機
    如今在全國,優地科技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器人「優小妹」和「優小弟」已突破1500臺,平均每天為超5萬人次提供服務。KTV配送機器人外,優地科技還陸續推出樓宇配送機器人、酒店配送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並斬獲多項榮譽——「CITE 2019創新企業獎」「2018年人工智慧產業年度創新力企業」「2017年年度中國服務機器人十大技術創新產品」。
  • 一石激起千層浪——碧桂園等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舉引發眾多熱議...
    年前,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籤約,推動雜交水稻在該國產業化發展。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抱有深厚情懷,這是碧桂園「農業夢」的一部分,也是碧桂園新形象的有機構成。碧桂園發展農業,從一開始就布局高科技現代農業。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75期:碧桂園機器人餐廳正式開業,20秒出...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牽手」西門子,智慧餐飲劍指全球第一 6月22日,碧桂園旗下千璽集團打造的機器人餐廳(佛山門店吹響了碧桂園劍指5萬億元餐飲市場的號角。這是全球首個技術最先進、業態最完整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餐廳面積約2000平米,共有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20餘種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設備集中「上崗」掌勺,可同時為近600人帶來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就餐體驗,提供近200種各式菜品,實現最快20秒即刻出餐。
  • 碧桂園2019年報關鍵詞:營利雙收 均衡布局 深耕城鎮
    2月份,對房地產銷售有直接的影響,3月份隨著線下售樓處陸續恢復,銷售基本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與去年同期相當。截至目前,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混凝土預製構件(PC)內牆板搬運機器人、PC內牆板安裝機器人、地磚鋪設機器人、外牆噴塗機器人、室內噴塗機器人等累計32款產品投入工地測試應用,填補了行業空白。圖:碧桂園「機器人」業務
  • 碧桂園的進化之路:以科技賦能 勾勒綜合性企業藍圖
    據博智林副總裁劉震透露,目前博智林在研發的建築機器人有50款,有4款已經實現商業化服務,租售給建築企業提供服務。這些豐碩的研發成果得益於博智林對人才的高度重視。據悉,博智林從全球引進高科技人才、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已經超過了20%,海歸人才超過160名,各領域的專家級人才超過2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