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餘姚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水稻田

2020-12-23 央廣網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施岙遺址南部古稻田道路系統

施岙古水田遺址位於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東南距田螺山遺址約400米。為配合遺址所在的相岙村地塊土地出讓建設,從2020年9月起,在先期勘探基礎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進行了考古發掘。此區域古水田分布範圍約8萬平方米。在古水田分布區,發掘約7000平方米。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第一期稻田屬於河姆渡文化早期(公元前4300年以前),發現一條疑似東西向凸起田埂。第二期屬於河姆渡文化四期,即相當於崧澤文化階段(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3300年左右),發現明確的田埂3條與生土埂3處。第三期稻田屬於良渚文化時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00年),發現大面積的塊狀水稻田,縱橫交錯的凸起田埂組成「井」字形結構,田埂(有些為木頭鋪墊)明確的有近20條,東西向田埂數量較多,田埂寬兩三米,間距15米至40米,明確的三塊田塊面積分別為900平方米、1700平方米、1900平方米左右;水稻田堆積中出土極少量魚鰭形鼎足、泥質黑皮陶等。

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稻田結構應均為「井」字形,從目前發現來看,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結構已基本清楚,由寬大的路網和灌溉系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發展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古稻田堆積與自然淤積層的間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來發生了多次波動比較大的環境事件,為研究人地關係提供了新材料。

專家充分肯定了施岙遺址考古發現的意義,並對遺址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因為本次考古發掘是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的,專家希望儘可能地在發掘過程中多做研究工作。建議在發掘過程中進一步弄清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稻田的結構和灌溉系統的情況,加強多學科研究,進行系列的碳十四測年研究,進一步明確不同稻田的年代和文化屬性,進一步加強稻作農耕模式的研究,尋找與施岙遺址古稻田相匹配的聚落遺址,進行遺址環境變遷的研究等。(記者 陳青 通訊員 宋姝 王永磊)

相關焦點

  • 浙江餘姚發現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大規模水稻田」
    浙江寧波餘姚發現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模水稻田。日前,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召開,與會專家宣布了這項史前考古新發現。施岙遺址古稻田位於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距河姆渡遺址約7.5公裡。
  • 遙想六千年前的豐收 浙江餘姚發現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大規模水稻田...
    光明日報寧波12月15日電(記者曾毅 通訊員幹杉杉)浙江寧波餘姚發現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模水稻田。日前,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召開,與會專家宣布了這項史前考古新發現。  施岙遺址古稻田位於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距河姆渡遺址約7.5公裡。
  • 探訪目前世界最早大規模古稻田:產量夠700多人吃一年
    【解說】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許多工作人員正在忙碌,他們的腳下,便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施岙遺址古稻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磊介紹,目前,該遺址已經發現了距今4500年到6300年左右的古稻田。
  • 寧波餘姚利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讓稻田美成「花園」
    央廣網寧波9月12日消息(通訊員 楊明 胡瑾中) 綠油油的稻田邊,五彩繽紛的百日草、萬壽菊競相開放,高大的香根草隨風搖擺,蝴蝶在叢中歡快飛舞……入秋以來,寧波餘姚市陽明街道豐樂村上千畝水稻田裡,不只是一望無際的「綠」,還有點綴其間的「奼紫嫣紅」,讓過往人們陶醉其中,感嘆餘姚還藏著這麼美麗的田野風光
  • 寧波餘姚餘姚其他房價邁入「9000+」,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1萬/平
    寧波12月的房價也已經新鮮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發布,寧波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7399元/平,環比11月上漲0.88%,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7.29%。其中餘姚餘姚其他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9255元/平,環比11月上漲1.02%,同比去年同期上漲7.20%。
  • 香根草在水稻田綠色防控上的應用
    香根草在水稻田綠色防控上的應用汪佳涵等近年來,有學者發現香根草能夠有效誘集並殺害水稻螟蟲,可作為水稻螟蟲的「致死型誘集植物」。開發以香根草為基礎的水稻田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蟲的危害,還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育寄生蜂等天敵,增加農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1.香根草的主要特徵香根草又名巖蘭草,因其根部具有濃鬱香氣而得名,是一種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 餘姚發現史前貝丘遺址——井頭山遺址
    5月30日,浙江省文物局、餘姚市人民政府、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在寧波餘姚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重要考古發現:  在距離河姆渡遺址13公裡的餘姚市三七市鎮井頭村,發現一處地下5到10米深的遺址,出土了數量巨大的被先民食用後廢棄的各種海生貝類——蚶、螺、牡蠣、蛤、蠔等,經過碳十四測年,確定距今8000年左右,早於聞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
  • 藍城春風樂田——寧波前灣新區,山地湯泉獨墅
    藍城對現代生活的全新演繹,春風樂田,以約2500畝超大體量,大肆規劃了繽紛醇熟的生活配套。佔地約1900畝、含有豐富鮮氧離子的原生山林環繞小鎮,構建出一處城市無法匹及的天然氧吧;山水之間,是近17萬方、餘姚最大的運動公園,設施齊全;佔地約400畝的生態農莊,讓業主享受了農耕野趣,又保證了餐桌的健康。
  • 餘姚發現漢六朝遺址,寧波地區首次出土簡牘類文書
    餘姚發現漢六朝遺址,寧波地區首次出土簡牘類文書 2020-12-09 2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文化力量助推「重要窗口」建設
    寧波餘姚的做法或許可供借鑑。作為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先生的故鄉,從文化底色到基層社會治理,餘姚踐行著「知行合一」的理念,為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文化力量。10月31日,王陽明先生548周年誕辰,以「陽明故裡 良知善治」為主題的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寧波餘姚開幕。
  •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
    央廣網寧波10月31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楊明)10月30日至11月5日,以「陽明故裡 良知善治」為主題的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在陽明故裡——寧波餘姚開幕。今年是儒家心學大師王陽明誕辰548周年。
  • 它們點亮寧波史前文明!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譜系遺址有哪些
    剛剛,距今8000多年的餘姚井頭山遺址亮相,歷史文化名城寧波的歷史由此再往前推了1000年! 揭示出多層次的木構寨牆、幹欄式建築、木橋、古水稻田、密集的食物儲藏坑和零星墓葬等聚落遺蹟。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 2000 多件,以及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發掘充分利用了科技考古的手段,在自然遺存的綜合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寧波餘姚發現漢六朝遺址 首次出土簡牘類文書
    發掘區全景(央廣網發 餘姚市供圖)  央廣網寧波12月10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楊明 楊峻達 許超)日前,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發布了寧波餘姚市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考古成果。專家稱,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是一處典型的漢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簡牘類文書,在寧波地區考古中首次發現,是餘姚作為「文獻名邦」的實證,更是研究東漢早中期東南地區民間宗教信仰的重要材料。
  • 丁仲禮參加「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開幕式並走訪民盟餘姚市...
    丁仲禮參加「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開幕式並走訪民盟餘姚市支部 2020-11-02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早吃海鮮的是哪裡人?8000年前,寧波人天天吃海鮮盛宴
    8000年後的一場颱風,讓生活在絕美海岸線旁,與梅花鹿為伴,吃著海鮮、橡果和稻子的寧波井頭山人,成了我國最早以海鮮為食的人。 時光回溯到2013年10月,颱風「菲特」席捲餘姚。受颱風影響,餘姚多地水位上漲。颱風過後的一天,當地村民王圍堯和堂哥在放羊時,看到草地上一塊塊亮片在陽光下隱隱發亮。「這是什麼?」王圍堯說:「泥裡有很多貝殼、陶片和動物碎骨,我們以為是古董,就從地上撿了一些,送到了旁邊的田螺山遺址考古隊。」
  • 綠城加倉寧波餘姚 成交樓面價15605元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7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豐方旭) 今日,寧波、湖州、台州共計出讓五宗涉宅地,分別位於餘姚、安吉和臨海。  綠城高溢價加倉寧波餘姚,成交樓面價15605元/㎡;佳源溢價111%摘餘姚陸埠鎮商住地;寧波神泰貿易溢價49%摘得萬達西側商住地;安吉品匯低溢價競得安吉宅地,成交樓面價4538元/㎡;永強朗成房地產近底價補倉台州臨海。
  •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隆重啟幕!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   今年10月31日是王陽明先生誕辰548周年紀念日。今天上午,以「陽明故裡·良知善治」為主題的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在我市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宣布開幕。
  • 陽明故裡的文化盛會——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餘姚舉辦
    2020年10月31日,是王陽明誕辰548周年紀念日,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餘姚市隆重開幕。本次活動以「陽明故裡 良知善治」為主題,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作為指導單位,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聯)、中共餘姚市委、餘姚市人民政府承辦。從10月30日到11月5日,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將在此地輪番上陣。
  • 「世界最早稻作」遺址發現,要從一次「越界」說起
    最新的考古發現證明,稻香的源頭已可上溯到一萬年前,一條大河的岸邊。它就是位於浙江省中部,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流域,以浦江縣上山遺址為代表的上山文化。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上山先民在約一萬年前就開始栽培水稻,這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
  • 餘姚這項指標全寧波第一!《寧波日報》頭版點讚
    今天   《寧波日報》頭版為餘姚點讚   ↓↓↓   餘姚新興產業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今年前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全寧波市第一   一起來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餘姚新興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今年1月至2月,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6.5%,增速居寧波各區縣(市)第一。「餘姚將圍繞全市『六爭攻堅、三年攀高』、培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等決策部署,以新興產業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該市主要領導表示。   龍頭企業「大象起舞」,帶動產業逆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