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平凡又閃光的歲月 ——懷念我的老...

2020-12-11 澎湃新聞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

平凡又閃光的歲月 ——

懷念我的老領導朱星

文/楊德新

圓圓的臉泛著紅光,稀疏的頭髮已經染霜,鏡片後一雙細細的眼睛,厚厚的嘴唇常掛著笑容,這幅定格在我腦海中的肖像是我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後的第一任頂頭上司朱星。那時,他是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少兒讀物編輯室主任。

朱星是上海嘉定人,1944年16歲時參加新四軍,1947年入黨,當過華野文工團員、文書,後又在華東軍區政治部當文藝幹事、編輯,1978年轉業到了陝西。而來陝前他在北京擔任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編輯長達17年。所以,他雖出身軍人,卻是個響噹噹的內行領導、專家型領導。我這個編輯隊伍的新兵,是懷著一顆肅然起敬的心跨進出版大院的門檻的。上班以後,發現大家人前人後都叫他「老朱」,沒有人稱官銜,有時還開玩笑叫他「朱老總」,他總是樂呵呵的有叫必應。看他的樣子,你很難把他同轉業軍官、資深編輯畫上等號。

丨楊德新丨

01

老朱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小氣」

上世紀80年代初,出版事業如沐春風,少兒讀物的出版更是異軍突起,作為西北「領頭雁」的陝西,成立專業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已是改革開放的大勢所趨。我報到後第一件工作就是參加陝西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成立大會。太走運了,太榮耀了,我期待這個難得的盛大場面。然而成立大會和我想像的不大一樣,會址不在賓館飯店,而是借用了西安實驗小學的小禮堂,沒有張燈結彩,更沒有鑼鼓喧天,老天還不幫忙,細雨霏霏,實在太缺乏喜慶氣氛了。

會場不大,出席的人也不多,除陝西省委宣傳部、文化文物廳、教育廳來了幾位頭頭腦腦,還來了一位副省長孫達人,再加上幾位作家、畫家,算是撐住了門面。會卻開得很短,大約上午11點剛過就結束了,沒有午宴招待,大家各回各家。來賓們冒雨離開後,會場桌子上還剩下不少瓜子、花生、蘋果、香蕉及水果糖。「朱老總」一聲令下:全部收起來,帶回去交辦公室。編輯室全體同志忙活了一上午,別說蹭頓工作餐,連一顆糖豆都沒撈著。這個「朱老總」呀,倒是有點「高老頭」的影子。

02

老朱給我的第二個印象是「窩囊」

那時的辦公條件較差,七八個人共處一室,沒什麼事可以藏著掖著,工作上的不同意見,個人的情緒困擾,鐵勺碰鍋沿總是難免。我發現有人敢跟老朱當面頂撞,言語不和能把聲調抬高几度。當然老朱也會發急,紅脖子漲臉。可當第二天見面,「新陽改故陰」「芳樹搖春風」「人面桃花相映紅」。開始我還想:這位「朱老總」城府深,不露聲色。

到後來我才知道,老朱其實胸無城府,更不會玩「穿小鞋」「秋後算帳」的那一套。這大概是部隊大熔爐裡煉就的「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氣量和胸懷吧。可我還是覺得他「窩囊」,沒半點「宰相」的威嚴,倒有點大肚彌勒的樣貌。

我同老朱相處較集中的一段時間是1983年7月至8月。其時,全國低幼文學講習班暨西北地區兒童文學講習班在西安舉辦。這個講習班由文化部少兒司牽頭,陝西省文化廳、省作協等單位聯合主辦,承辦單位則由陝西人民出版社擔當。雖說當時陝西少兒社已成立,可只是副牌,出書用的名號而已,編制仍是陝西人民出版社的一個編輯室。

丨陝西人民出版社原副總編輯朱星丨

為搞好籌備工作,抽調了全室將近一半的人。「朱老總」帶領大隊人馬在解放軍政治學院招待所安營紮寨,講堂和學員食宿都在那裡。我在會務組,具體任務是負責接待和全程陪同講師團。除了本地的賈平凹,以葉君健為首來自全國各地的16位教授、作家、評論家及文化部少兒司陳之君主任都下榻於西安賓館。會前,我是一天幾趟地跑機場、車站,接下來安排食宿、收發資料、報銷票據……開班後,每天陪講師去講課,根據各人不同的日程安排小型會、接待來訪、處理雜事還要陪同遊覽,一連去了五次碑林六次兵馬俑,爬了七次大雁塔,有人開玩笑說我撈了一件美差,而我只嘗到了暈頭轉向腳不沾地的滋味。

三天兩頭得向老朱請示匯報,一次順便倒了兩口苦水。老朱瞅了瞅我說:「我知道你忙,忙要忙在點子上,我為什麼讓你住在西安賓館?一不是讓你去享福,二也不是讓你每天埋在事務堆裡,是給你『開小灶』。正因為你是新入行的,才給了你這個難得的機會。」末了老朱又不輕不重加了一句,「近水樓臺,你可要先得月噢。」

我便天天琢磨這個「月」。

講習班快結束時,老朱又對我下了兩條指令:

一、陪同講師團赴延安參觀訪問;

二、將所有講稿收集整理編輯成書。

原來老朱早埋了伏筆呀。講稿我看過,參差不齊,繁簡迥異,還有的與實際的講課內容不盡相同,要成書,編輯加工量大,還可能吃力不討好,理應由高手來操作,可我是個新手……抓住去延安的機會我向作家們虛心求教,交換看法,讓「月光」灑進我的心裡。

送走最後一位作家,埋頭於文案,一番精耕細作,18個篇目23萬餘字的《兒童文學十八講》於次年出版了。這是我任責編的第一本書,出版後頗得業界好評,後來還得了個小獎。

1985年老朱57歲就離休了,可我們見面的機會沒有減少,那年我們都住進了新建的陝西人民出版社家屬院,老朱在北樓,我在南樓。……歲月靜好,日復一日。一天剛吃完飯,不知誰在樓下喊我,我撂下碗就從5樓往下跑,只見老朱家的單元門口圍滿了人,老朱躺在擔架上。我和李天增、孫忠多、郭臻幾個人抬上老朱一路小跑直奔粉巷第一醫院……老朱中風了,出院後左邊的胳膊和腿都不靈便了,說話也不利索了,嘴還往一邊歪。老朱堅持鍛鍊康復,院子裡常有他的身影,見了我們總要聊上一陣子,直到哈喇子流到嘴邊。

…………

1998年的一天,未來出版社社長佀承軍交給我一摞稿件,說是朱星的文稿,社裡決定出版,要我擔任責編。當時我已離開編輯室了,手頭上限期交稿的社史和社慶紀念文集都攤開了。見我面有難色,老佀說:「你可是朱老點的將。」我再無二話,披掛上陣。

丨1982年,李天增(左)、朱星(中)去蘭州軍區創作組組稿期間,和《金城蘭州》作者李敏傑(右)在一起丨

老朱給自己的書起名《閃光的歲月》,多是早年的作品,有小說、散文、紀實文學、評論,還有兒童文學,稿件零散不說,由於手抖的緣故吧,許多字很難辨認,我一個頭兩個大。看著看著,一個老戰士的軍旅生活便躍入眼帘:新四軍的千裡烽煙,海防前哨的火熱鬥爭,荒原沙漠的艱苦歲月……後期的作品則煥發著新環境新視野的風採及未來的召喚。我又一次肅然起敬……第二年春,25萬餘字的《閃光的歲月》出版發行,這是我擔任責編的最後一本書。

我抱著一摞樣書敲開了老朱的家門,老朱手抖著一時找不著眼鏡。

老朱病情加重了,我陪社領導去醫院探望,老朱見了我們兩眼放光,手抖著想掙扎著坐起來……他老伴說:「老朱整天念叨的就是你們,是出版社……」

老朱已離開我們了,他往日的歲月是平凡的,又是閃光的。

(作者系未來出版社退休編審,原文藝編輯室主任。)

本文選自2020年12月5日《文化藝術報》A04版 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龐阿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平凡又閃光的歲月 ——懷念我的老領導朱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張豔茜:《路遙傳》出版前後
    為路遙作傳,這是許多人想做的事,其中多位不僅與路遙交往多年,關係密切,且都是資深作家,我如何有機會和實力得到這份榮幸?所以,我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那天之後,真就接到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作家張孔明的電話,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明來電意圖,然後認真詳細地講述了他的出版策劃。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曹谷溪:《山花》情緣
    作家的勞動體現在個人創造性的勞動;文學刊物以及出版機構作為連接作品與讀者的橋梁,很大程度上充當的是「做嫁衣」的角色,他們的勞動顯得更為具體和平凡。但是,將任何一件平凡的工作當作一項恆久的事業,這項工作就會在恆久的過程中顯現出其偉大的力量。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周年之際,不禁想起48年前因《延安山花》出版,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結下的一段「山花」情緣。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曹谷溪:《山花》情緣
    1972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使地處黃河岸邊的一個偏遠小縣——延川,成為「全國群眾文藝創作先進典型」。這本詩集,先後在國內外發行達28.8萬冊,在當時是一個奇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陝西日報》等報紙,均發表了分量很重的評介文章,我本人也因此備受關注。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朱玉: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 ——熱烈祝賀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 文/朱玉 歲月如歌,往事如煙。春去冬來,不知不覺陝西人民出版社迎來了自己的七十華誕。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徵文|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極花》開播儀式,王新民《策劃賈平凹》發布會」上致辭說:「我本身就是出版社的,大學畢業後在那兒幹了好長時間才調到西安市文聯,後來調到省作協。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王蓬:我的第一本書
    2001年全國召開第六次作代會,蒿文杰和我都與會,一村產生兩個代表,開全國先例,這是後話。王蓬著作《油菜花開的夜晚》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1964年我初中畢業,因政審落選回鄉務農,農活嚴酷,又逢「四清」,寫作更是白日做夢。在漫長的18年裡,我與蒿文杰都是生活在底層的農民。首先得用原始沉重的工具養家餬口。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龐進:龍飛陝西人民社
    《龍的習俗》還被陝西人民社推薦給臺灣文津出版社,使這本書有了一個繁體字版。《龍的習俗》是我的第一本「龍書」,我由此書,開始了「一句話、一本書、一輩子」的由作家而學者的歷程。陝西這片獨一無二的文化厚土和革命聖地,滋養出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豐盈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歷史不衰的紅色出版傳統。該社創建於1951年1月,幾乎與新中國同齡,是陝西歷史最長、綜合影響最大的出版社。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月亮升起的地方是家鄉
    代表作:中篇小說集《都市洪荒》,短篇小說集《記住月亮升起的地方》,散文集《婆屋那邊的事》,倶為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邵慶芳  前幾天朋友問我手頭有沒有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我隨口一說:「沒有。」過後我自己笑了,笑自己對讀書的欠缺和滯後,總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羞於出口。怎麼可能沒有呢?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讀書識「人」(讀者篇)■宋鴻雁散文集《書中最相思》得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張孔明老師散文集《書中最相思》,我很是歡喜!他在書扉上題曰:「文學如春風,化雨又吹花。」這句話真好!作為陝西人民出版社的資深編審,他「與書是今生今世結緣,見不得又離不得了」。他自稱一介書生,在圖書的百花園中採蜜,在文學的蠶房裡吐絲,他不但採花成蜜,而且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早在1995年、1996年,他就相繼出版了《說愛》和《談情》兩本書,十來年後,他的另兩本散文集《紅爐白雪》和《當下最美》又一前一後問世。《書中最相思》是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廣受讀者好評是自然而然的。
  • 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圖書選題論證會召開
    11月24日,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圖書選題論證會在渭南召開。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煒出席並講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總編輯,陝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宋亞萍總結了陝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度編輯出版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並對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設想;副社長鈕琦作2020年全社經濟工作報告;會議由副總編輯李曉鋒主持。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楊建民:為「陝人版」圖書寫評論...
    為陝西人民出版社一家出版圖書寫評論,還「日子」,你寫過幾篇?用得上這麼大的標題麼?人生數十年過去,想想,許多事可不就是緣分麼。大學修習中文,報考時雖然不敢說想當作家,可閱讀寫作的夢,肯定是報考時的一個指向。大學畢業回家鄉,還是在想讀書而不易的年月。可咱「上面」有人。同班的幾位同學都進了出版社,人們以他們名字說事,算算主要有三「平」:馬平、任平、惠西平。
  • 唯美不易 回首再展望:陝西人民出版社圖書設計
    陝西人民出版社在圖書設計上尋找美的形象色彩及美的表現形式,努力打造形成出版社獨特風格,不單是用文字表述,也不是隨便畫個廣義圖形。美學家王朝聞先生曾經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談到關於對圖書美的看法,他認為,「美不可一概而言,書籍裝幀的美要從書籍中得來,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
  • 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故事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50年12月1日,即將迎來建社70周年。作為新中國建立的首家專業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書寫著新中國教育出版的歷史。她研究、編寫和出版了11套中小學教科書以及豐富的教育類圖書,承擔了國家統編三科教材的編輯出版。她開蒙啟智,溫暖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
  • 陝西人民出版社開展健步走活動
    陝西人民出版社開展健步走活動 2020-11-10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勞動者之歌丨朱軍紅:在平凡中堅守 在奉獻中閃光
    勞動者之歌丨朱軍紅:在平凡中堅守 在奉獻中閃光 2020-11-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邕法70年丨流嵐歲月 不負素年
    邕法70年丨流嵐歲月 不負素年 2020-09-10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的評選,首先由我社各編輯部室從2020年出版的新書中提名得出參選書單,而後由九位專家、學者、媒體人組成的評委會對初選書目進行評選。2020年12月15日下午,經評委會投票,最終產生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及「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最美的書」。
  • 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70年立德啟智、鑄魂育人。70年來,人教社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改革創新,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路遙:我寫了平凡的故事,但我的生活不是平凡
    我的腳被新鞋穿壞了,所以我不得不赤腳走路。我父親撿起別人留下的一雙舊草鞋,替他穿上。在70華裡山路上,我父親不吃也不喝。途中,他買了路遙一碗身上有僅有一角硬幣的油茶。後來路遙召回:我知道他再也拿不到錢了。當他到達伯父家時,他父親讓他去集市。實際上,我知道,我就要被遺棄在這裡了。我沒有哭也沒有搗亂,因為我知道沒用。
  • 早讀丨當我老了,許時光溫良,歲月靜好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點擊播放,與你一起晨讀作者丨佚名當我老了,我希望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我依然有一顆熱情年輕,激情洋溢的心,依然希望像孩子一樣的天真,可愛,保持一顆年輕純淨的心,不管這一生是痛苦,憂傷,還是失敗,這一切,是非成敗都已空,愛過的痛過的,都已是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