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張豔茜:《路遙傳》出版前後

2021-01-10 陽光報陽光網

書海鉤沉(作者篇)

《路遙傳》出版前後

文/張豔茜

2010年,我從陝北米脂縣結束掛職返回西安,在藝術家馬河聲組織的熱騰騰飯局上,馬河聲告訴我,孔明會與我聯繫,為路遙作傳的事將交由我來做。馬河聲見我聽了表情木然,有些吃驚。其實,我的反應純屬正常。為路遙作傳,這是許多人想做的事,其中多位不僅與路遙交往多年,關係密切,且都是資深作家,我如何有機會和實力得到這份榮幸?所以,我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那天之後,真就接到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作家張孔明的電話,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明來電意圖,然後認真詳細地講述了他的出版策劃。孔明說,2009年,他就開始為陝西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三位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謀劃出版傳記,並選擇合適的作者。賈平凹的傳記仍然由孫見喜來撰寫,陳忠實傳記也選定了邢小利。為路遙作傳的作者,的確有幾個人選,不過,孔明說,他讀過我寫懷念路遙的文章,也有朋友的舉薦,他是在做了慎重考慮後,選擇由我來擔當此項寫作任務的。

我起初沒敢應承。從上大學的1982年讀了路遙的《人生》,而後不久在西北大學校園講座上見到路遙,再到1985年大學畢業與路遙成為同事、鄰居,我目睹了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和《早晨從中午開始》的艱苦過程,也見證了路遙為文學理想拼搏最終倒下的悲壯。路遙在我眼裡就是一座高山,我仰視了路遙多年,我是否具備能力將路遙文學成就的高度,和其短暫而不平凡人生的寬度客觀地呈現出來?

在當年路遙深入生活的銅川鴨口煤礦,作者與礦工一起下到400米深度的採煤作業面

孔明寬慰我說,你與路遙共事多年,又生活在陝西省作協同一個院子,你有其他作家不具備的優勢,你不是旁觀者,你是在場者。要麼你就先試著寫一寫,如果不成功了再說。

雖然孔明說先試試,我卻不能有試試的心態,要麼直接拒絕,要麼就認真去做,否則,我是無顏再與孔明同在一個文學活動或是坐在一個飯桌上了。

作者與路遙的生母馬芝蘭合影

2010年底,我像當年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做前期準備工作一樣:閱讀、查找資料、深入生活。首先我重新閱讀路遙的作品和所有懷念路遙的文章。2011年春天,我背上行囊北上,沿著路遙生活和寫作的幾個重要的地方,走訪路遙的生前好友、收集材料。

我曾在陝北工作生活了四五年,先是在榆林魚河鎮扶貧工作一年,而後在米脂縣掛職三年,又在神木縣參加中國作協的「深入生活」創作項目工作一年,對陝北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有切身感受。他們的生活用他們自己的話形容:苦熬苦焦,試圖從那片土地上走出來就更為艱難。路遙曾經坦言,他生活經歷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從農村到城市這樣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因為有在陝北工作生活的人生體驗,對深入認識創作者路遙的孤獨與堅強,對還原一個世俗人生和文學人生相互交融相互映證的真實的路遙極有幫助。

待我將資料收集到手,返回西安,突然間我感覺我可能不自量力了。我問自己,我能把這件事情完成嗎?我又一次開始懷疑自己。

在榆林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路遙出生地,作者與路遙的二弟王天雲和妹妹王萍合影

此間,孔明一直關注著我的行走和動態,不時地接到他的電話,關心我一路走訪的安全,然後鼓勵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孔明的溫暖和激勵,通過電話線不斷地傳送過來,不僅打消了我知難欲退的疑慮,還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是孔明讓我堅持了下來。

在我即將完稿的時候,不知孔明從哪裡聽聞,我有將文稿交予其他出版社的企圖。我第一次從電話中聽出了孔明不穩定的急躁情緒。難道我有什麼言行讓孔明對我失去信任了?為了讓孔明放心,我絕不是言而無信之徒,我立馬將修改過的部分文稿發送給了他。

2011年5月再次去延川郭家溝,作者和路遙弟弟王天雲合影

路遙在完成《平凡的世界》時說:「在這一刻,我什麼也沒有想,只記起了德國作家託馬斯·曼的幾句話:『終於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2011年的7月底,我終於如期完成了《路遙傳》修改稿的寫作。我卻沒有路遙的那份「只要能完成,它就是好的」心情,我像小學生交作業一樣,忐忑不安地將書稿發送給孔明。孔明和責任編輯彭莘審讀書稿後,沒有讓我再做修改,此刻,我略微放鬆了心情。其實編輯修改的工作,他們倆為我承擔了。

在採煤作業面,作者與《平凡的世界》原型礦工安鎖子合影

2013年3月這部書以《平凡世界裡的路遙》為書名出版,之後得知,當初陝西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陝西三個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家的傳記,由於陳忠實先生「不同意所有人為他寫『傳』」。(《走進歷史的陳忠實》,邢小利,2017年4月25日16版《光明日報》)後來,張孔明「為了打消陳老師的顧慮,我們決定把書名改為《白鹿原下的陳忠實》,以避免傳記之名被人誤讀。」(《忠實文學 忠實人生——<陳忠實傳>出版前後》,張孔明,2017年4月25日16版《光明日報》)

所以,我為路遙作傳和孫見喜為賈平凹作傳,起初都沒有以「傳」的形式出版。

作者與馬河聲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書腰醒目寫著:「第一部忠實地記錄路遙文學人生軌跡的傳記文學讀本。」

新書發布平臺上,有這樣一段話,之後不斷地被各類媒體和文章複製:「掀開神秘的面紗,拂去歲月的封塵,調查真相併甄別真相,還原路遙並審視路遙,使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服命運的人民作家復活於娓娓道來的生動文字之中。著名作家張豔茜曾經與路遙共事,是路遙的學生,也是路遙的朋友;作者曾經掛職陝北,對路遙生活過的黃土地有著真切而豐滿的體驗與感受;作者踏遍了路遙生前足跡所及的山山水水與角角落落,獲取了鮮為人知的第一手私密信息。作為有實力的美女作家,其筆下《平凡世界裡的路遙》,向讀者展示的是一個不平凡的路遙。」

2011年,作者與曹谷溪在延川縣中學路遙的母校走訪

我知道,這自然出自孔明之手,我為被孔明讀懂感到十分欣慰。是孔明讓我堅信,今後無論有多少版本的「路遙傳」,我筆下的路遙一定和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是在場者,因為我寫的路遙是感性的。

2017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終於以《路遙傳》《陳忠實傳》《賈平凹傳》為名,出版發行陝西三個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家的傳記。孔明多年的出版策劃終於得以實現。

2013年6月23日,陝西人民出版社在萬邦書城舉辦《路遙傳》《賈平凹傳》讀者分享會,與會嘉賓合影。左起:張孔明、彭莘、孫立盎、張豔茜、宋亞萍、孫見喜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曾獲得第四屆柳青文學獎,《路遙傳》出版也獲得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孔明和彭莘作為《路遙傳》的責任編輯,又榮獲「二十九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孔明的初心是希望《路遙傳》成為常銷書。自《路遙傳》出版後,的確發行非常穩定,已經第三次印刷。2019年陝西新聞廣播播出《路遙傳》後,又在策劃改編為廣播劇。

作者張豔茜

孔明曾對我說,今後,會有更多的讀者從我這部《路遙傳》中了解認識作家路遙。為路遙作傳,足以使我獲取寫作上更多的信心,從而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說起當年我為路遙作傳的過程,他還專門撰文:「她風塵僕僕,在『平凡的世界』裡付出的辛苦天知地知,路遙的在天之靈也當心知肚明。作為此書的策劃者、編輯責任者,沒有少向她揮鞭驅馳,卻罕聞她有半句怨言。她本一柔弱女子,確乎也曾令我生出『天可憐見』的賈母式感嘆。好在天遂人願,她的「交卷」比我想像還要神速、圓滿,這使我的感動、感激、感謝當時就脫口而出:『謝謝你,豔茜!』這是我電話裡的肺腑之言。」

延安大學後山文匯山路遙墓園

而我想說,選定我為路遙作傳,這是張孔明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給予我的榮幸,也成就了我的文學夢想。如果說感謝,那也應該是我發自肺腑地說:感謝孔明!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

END

READING

作者簡介

張豔茜,黑龍江省綏化市人。198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延河》文學月刊常務副主編、陝西省米脂縣政府副縣長(掛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研究員。陝西省政府優秀編輯獎、柳青文學獎、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者。出版長篇傳記《平凡世界裡的路遙》《路遙傳》,長篇散文《和親之路》,《貂蟬》,散文集《遠去的時光》《城牆根下》《從左岸到右岸》等五部。作品發表在《光明日報》《新華文摘》《中國作家》等報刊。

七十功名紙與筆,八千裡路雲和月。陝西這片獨一無二的文化厚土和革命聖地,滋養出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豐盈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歷史不衰的紅色出版傳統。該社創建於1951年1月,幾乎與新中國同齡,是陝西歷史最長、綜合影響最大的出版社。

《西遷人》讀書分享會,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領導與作者冷夢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陝西人民出版社立足陝西,面向全國,出版圖書逾萬種,行銷圖書40多億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繁榮我國出版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70年來,該社以高標準的出版追求,高水準的業務隊伍,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為陝西及國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有影響的作家、作者,出版了各個時期眾多專家學者的優秀作品,積累了龐大的作者隊伍和讀者隊伍。

陝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宋亞萍(右)向讀者推薦《西遷人》

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曉鋒(左)向讀者推薦圖書

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長鈕琦(右)向讀者推薦新書

陝西人民出版社紀委書記崔海龍(右)在第29屆書博會銅川分會場向新華書店員工推介新書

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劉景巍(右)向讀者推薦書籍

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長陳麗(右)為參會市民介紹陝北剪紙

陝西人民出版社書籍受歡迎,群眾擠爆展廳

在建社7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為了收集該社歷史上諸多珍貴的記憶和資料,再現該社歷代出版人奮鬥和奉獻的足跡,講述出版領域的陝西好故事,凝聚陝西文化出版業的正能量,陝西人民出版社攜手《陽光報》、陽光網、《陽光報》新媒體,面向全國徵集與該社70年歷史(以改革開放以後為主)有關的文章、圖片以及短視頻作品。凡入選稿件一律付酬,並通過報紙、網站、新媒體、客戶端等進行全媒體傳播,從中評選出一批優秀的作品進行獎勵。

2021年元月中旬,陝西人民出版社將迎來70年的歷史時刻。即日起,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陽光報》、陽光網、《陽光報》新媒體,面向全國有獎徵集與該社70年歷史有關的優秀文章、圖片、短視頻,歡迎全國的作者和讀者踴躍來稿。徵文分為三大類,文字類、圖片類、視頻類,其中文字類設置了三個欄目,分別是:書海鉤沉(作者篇)、編輯部往事(編者篇)、讀書識「人」(讀者篇)。歡迎廣大作者、編者、讀者朋友踴躍投稿。(註:文字來稿字數要求2000字左右)

徵文將由陝西人民出版社與陽光報社聯合評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3名,各獎價值2000元陝西人民出版社精品圖書,也可獲邀參與陝西人民出版社相關活動;二等獎10名,各獎價值1000元陝西人民出版社精品圖書;三等獎20名,各獎價值500元陝西人民出版社精品圖書;以上獎品都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天貓圖書專營店自行選擇。

陝西人民出版社部分榮譽

★投稿地址是1768825103@qq.com,來稿務必寫明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以便編輯稿件時聯繫。

★徵稿時間截止到2021年1月1日結束。2021年元月中旬公布獲獎結果。

分享、在看與點讚,至少我要擁有一個吧

相關焦點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曹谷溪:《山花》情緣
    1972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使地處黃河岸邊的一個偏遠小縣——延川,成為「全國群眾文藝創作先進典型」。這本詩集,先後在國內外發行達28.8萬冊,在當時是一個奇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陝西日報》等報紙,均發表了分量很重的評介文章,我本人也因此備受關注。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曹谷溪:《山花》情緣
    1972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使地處黃河岸邊的一個偏遠小縣——延川,成為「全國群眾文藝創作先進典型」。這本詩集,先後在國內外發行達28.8萬冊,在當時是一個奇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陝西日報》等報紙,均發表了分量很重的評介文章,我本人也因此備受關注。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作為陝西人民出版社的資深編審,他「與書是今生今世結緣,見不得又離不得了」。他自稱一介書生,在圖書的百花園中採蜜,在文學的蠶房裡吐絲,他不但採花成蜜,而且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早在1995年、1996年,他就相繼出版了《說愛》和《談情》兩本書,十來年後,他的另兩本散文集《紅爐白雪》和《當下最美》又一前一後問世。《書中最相思》是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廣受讀者好評是自然而然的。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龐進:龍飛陝西人民社
    《西遷人》讀書分享會,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領導與作者冷夢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陝西人民出版社立足陝西,面向全國,出版圖書逾萬種,行銷圖書40多億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繁榮我國出版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王蓬:我的第一本書
    2001年全國召開第六次作代會,蒿文杰和我都與會,一村產生兩個代表,開全國先例,這是後話。王蓬著作《油菜花開的夜晚》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1964年我初中畢業,因政審落選回鄉務農,農活嚴酷,又逢「四清」,寫作更是白日做夢。在漫長的18年裡,我與蒿文杰都是生活在底層的農民。首先得用原始沉重的工具養家餬口。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楊建民:為「陝人版」圖書寫評論...
    為陝西人民出版社一家出版圖書寫評論,還「日子」,你寫過幾篇?用得上這麼大的標題麼?人生數十年過去,想想,許多事可不就是緣分麼。大學修習中文,報考時雖然不敢說想當作家,可閱讀寫作的夢,肯定是報考時的一個指向。大學畢業回家鄉,還是在想讀書而不易的年月。可咱「上面」有人。同班的幾位同學都進了出版社,人們以他們名字說事,算算主要有三「平」:馬平、任平、惠西平。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徵文|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極花》開播儀式而賈平凹的編輯生涯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陝人社)起步的。1975年的金秋季節,賈平凹從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了,從此離開校門,提著三年前入學時的那隻綠色舊箱,走向一個新的環境——陝人社,由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文學編輯。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月亮升起的地方是家鄉
    代表作:中篇小說集《都市洪荒》,短篇小說集《記住月亮升起的地方》,散文集《婆屋那邊的事》,倶為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邵慶芳  前幾天朋友問我手頭有沒有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我隨口一說:「沒有。」過後我自己笑了,笑自己對讀書的欠缺和滯後,總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羞於出口。怎麼可能沒有呢?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朱玉: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平凡又閃光的歲月 ——懷念我的老...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 唯美不易 回首再展望:陝西人民出版社圖書設計
    近年來,陝西人民出版社在圖書設計質量上逐年發展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社領導的重視,歷屆社領導普遍對圖書設計有較高要求,劉善繼副總編輯對美編設計效果總是以鼓勵肯定的態度,也常會提出一些合理的小建議。宋亞萍總編輯更是要求能夠從設計思想上提出思考的重點,多次強調設計要出新,要有創意,要能夠跳出固有思想。
  • 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70年立德啟智、鑄魂育人。70年來,人教社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改革創新,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紀念路遙逝世廿八周年
    與會書友文友及關注熱愛路遙的社會各層人士百餘人圍坐一起,仔細聆聽了與會特約嘉賓,《路遙傳》作者張豔茜老師傾情講述的關於路遙的生前事跡,及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巨著前後的一些生活細節,讓人們重溫了路遙先生平凡一生而不平凡的偉大曆程,再次感受他為文學獻身的奮鬥精神,以及他的作品所表現出的昂揚積極向上向善的震撼人心的無限魅力!主持人:您(指張豔茜)是《路遙傳》的作者。與先生共事多年。
  • 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圖書選題論證會召開
    11月24日,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圖書選題論證會在渭南召開。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煒出席並講話。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總編輯,陝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宋亞萍總結了陝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度編輯出版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並對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設想;副社長鈕琦作2020年全社經濟工作報告;會議由副總編輯李曉鋒主持。
  • 人教社70年:一場永不停息的接力賽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給人教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的回信中說,70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續奮鬥,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故事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50年12月1日,即將迎來建社70周年。作為新中國建立的首家專業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書寫著新中國教育出版的歷史。她研究、編寫和出版了11套中小學教科書以及豐富的教育類圖書,承擔了國家統編三科教材的編輯出版。她開蒙啟智,溫暖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
  • 陝西人民出版社開展健步走活動
    陝西人民出版社開展健步走活動 2020-11-10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追隨作家足跡-路遙故鄉行
    追隨作家足跡 路遙故鄉行(圖文)來源:第一生活延安訊 陝西廣播電視報第一生活延安訊(記者 李樹剛)近期,《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的熱播和總書記在兩會與黨代表講他和路遙很熟,當時谷溪和路遙辦山花時是寫詩的。激起大家再次對路遙和延川山花的關注。那麼,《平凡的世界》作者有那些經歷,路遙不平凡的人生和山花報又有些那些關聯?2015年4月13日,由求是小康雜誌社記者和陝西廣播電視報第一生活記者一起:「追隨作者足跡、路遙家鄉行」和谷溪老師一同走進清澗縣王家堡村,了解路遙的童年生活講述延川山花的創辦歷程。
  • ——「卓越杯」陝西中學生畢業季徵文大賽開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培養青少年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019年6月28日,由陝西省委網信辦指導,西安市委宣傳部、共青團西安市委、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陽光報社承辦「壯麗70年 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
  • 都是陝西作家,為什麼路遙窮困一生,賈平凹成作家富豪?
    1992年11月17日,陝西作家路遙先生因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病逝於陝西西安,年僅43歲。在中國平均壽命早已超過70歲的今天,路遙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在路遙生病住院期間,賈平凹前去醫院看望他。從年齡上來看,路遙和賈平凹相差只有3歲,是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