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野心從來都不是罪過,有欲望,這個世界才是活的。
商人對財富的追求、女人對美的追求,都是欲望使然。
《硬糖手冊》一書中說:一個人的欲望和野心有多大,決定他能做怎樣的事,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
武則天就是一個用野心和欲望助推自己的夢想,用聰明和才智改變自己的命運,堅持自己內心選擇的女人。
她一生愛過、恨過、成功過、失敗過,但從沒認輸和放棄過。
她推動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昌盛,締造了「皇皇武周」的不朽功業,她是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
下面讓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從一個平凡女子走向帝王巔峰的。
沒優渥的背景,也要拽住機遇
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沒優渥的背景,卻可拽住人生中的每次機會,讓奇蹟出現。
武則天的家庭背景並沒有優勢,他父親武士彠早時只是商人,那時商人地位卑微,為求仕途發展,他棄商從軍,當了地方官。
公元635年,父親病逝,家中的頂梁柱坍塌,武則天和母親的命運瞬間急轉直下。
可天無絕人之路,公元637年,武則天十四歲時,命運迎來了轉機,她被唐太宗選入宮中,被封為「武才人」。
她機靈貌美,剛進宮時很受皇上恩寵,不久,皇上突然不再寵幸她了。
她百思不得其解,卻聽到宮中流言四起:天象有太白星出現,唐三代後,女主武王。
殺伐果斷的唐太宗已把姓武的大臣、將領殺了無數,武則天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但終因她是個女流之輩,又得皇上幾分寵而逃過一劫,被降為侍女。
武則天並不甘心就此平庸。
不久,李治被冊立為太子,宮中要辦一場馬球賽,沒人敢當教頭,武則天主動請纓。
可她並沒騎過馬,但她決心要拿下,她必須把握住這次機會表現自己。
受訓其間,她一次次從馬背上摔下,又一次次躍上馬背飛鞭縱馬。
太子慶典這天,唐太宗在嬪妃們簇擁下,看賽馬來了。
武媚娘在馬場上領隊縱橫馳騁,英姿颯爽,唐太宗看了龍顏大悅,賞她一匹駿馬,可此馬生性十分桀驁,無人能降,皇上問她能否馴服。
她說:「只要賜我鐵鞭、鐵錘、匕首,我就能!我先用鐵鞭抽它,若不服,就用鐵錘敲它,再不服,乾脆用匕首捅了它,我就不信這樣還馴服不了它。」
唐太宗聽了毛骨悚然,一個平時溫順少語的侍女,比殺場上的將領還兇殘,他愣了片刻,一聲不響地轉身走了。
武則天這次表現雖然失敗,卻拽住機遇展示了她的勇猛和英姿,給太子李治留下深刻的印象,給她今後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身處困境,卻能逆身翻盤
人生中每次命運的轉機,都伴隨著不懈的努力。
武則天在唐太宗身上看不到希望,並將目標鎖定在太子李治身上,她入宮已十二年,她不能這樣虛度,她得主動出擊。
李治是個懦弱仁孝的太子,相對於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她更能對付,決定為自己的命運鋌而走險。
唐太宗出徵高麗回朝就重病不起,李治和武則天日夜侍奉其左右,武則天在伺候唐太宗時,也時常地關心李治。
李治母親早逝,缺乏母愛,對成熟貌美的武則天痴痴地迷戀和依賴,兩人暗中如漆似膠。
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李治繼位。
依當時慣例,沒有子嗣的嬪妃們都要到感業寺出家修行,武則天也不能倖免。
來修行的嬪妃,基本上是一代帝王陪葬的犧牲品,多是孤獨終老,能重返宮中的希望甚是渺茫。
武則天在感業寺度日如年,但她努力地生存,她念著李治會接她回宮,只要宮中有人來上香,她就伺機給李治捎信,她的思念纏綿牽動著李治的心。
終於在唐太宗周年忌日時,李治來感業寺上香,這個溫情浪漫的帝王再次掉進她的「溫柔陷阱」,李治的心牢牢地被俘虜了。
不久,武則天就懷上龍種,她催李治接她回宮。
李治與王皇后商量,王皇后和蕭淑妃正為立太子一事明爭暗鬥。
為了打壓蕭淑妃,答應讓武則天回宮,但提出交換條件,要立養子李忠為太子。李治恩準,武則天重返宮中。
武則天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逆境中用智慧和果敢為自己的命運做賭注,寧可犯清規戒律也要逆身翻盤,她終於贏了一局。
受屈含冤,只為扭轉乾坤
武則天返宮後,呆在王皇后身邊做侍女,她卑躬屈膝,唯命是從,對高宗的親熱加以制止,怕皇后由嫉生恨。
她不讓自己有任何的差池,命運只有給她一次重生的機會,她必須牢牢地抓住。
她對上謙卑、對下親和,宮女們交口稱讚,王皇后也對她信任有加。
唐高宗甚是歡喜,把武則天從宮女提為才人。
只有蕭淑妃懷恨,至從武則天回宮,她就失寵,平日的囂張氣焰銳減,王皇后狠狠地解了一口氣。
可是讓王皇后始料不及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比蕭淑妃更強勁的對手。
公元652年十月,武則天生下了長子李弘,為她在宮中的地位穩固了籌碼。
高宗龍顏大悅,把她從才人再升為昭儀。
俗話說:人與人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看著武則天地位的蒸蒸日上,王皇后和蕭淑妃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她倆冰釋前嫌,結成了同盟,要打敗武則天。
一天,王皇后帶著一幫人馬來搜屋,說玉璽失竊,在武則天的屋中搜出,要杖斃武則天。
武則天的侍女知道主子蒙冤,為主子挺身「認罪」,被杖斃。
武則天驚恐至極,知道大難將臨,絕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武則天剛滿月的小公主,就因王皇后的一次探望,蹊蹺地死了。武則天「傷心欲絕」,皇上大發雷霆,疑是王皇后所為,決心廢后。
有人說,鹹魚若能翻身,定能力挽狂瀾。武則天重擊出手,扭轉了局面,暫脫險境。
步步為贏,母儀天下
喪女之痛讓皇上廢后堅定,一天,唐高中早朝後,留下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寧四位宰相商討。
褚遂良暴跳如雷、當面痛斥皇上,以死抗衡;于志寧小心翼翼、儘量不語;長孫無忌也持反對態度;李勣則稱身體欠安,直接告退。
正當武則天一愁莫展時,中書舍人李義府卻深夜叩閣上表,懇請皇上,「廢王立武」!
前朝終於有人助陣,武則天驚喜,在武則天的枕邊風下,李義府很快被提為中書侍郎。
無疑李義府成為武則天在前朝中鋒利的劍,而武則天則是李義府在百官中的牌。
眾臣看到李義府擁武而升官,以許敬宗為首的一批朝中官員迅速靠近到武昭儀的周圍。
以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擁「王皇后」一派也擰成一股勢力,兩派暗中積蓄待發。
次日廢后一事又提上議程,褚遂良和長孫無忌仍堅決反對,商討又不歡而散。
但李勣的迴避,讓武則天看到一線希望,她讓高宗私下召見李勣,問他對「廢后」一事的見解。
李勣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呢?」
李勣的回答,即表明了立場,又指明了方向。不久,最具殺傷力的顧命大臣褚遂良,被貶到潭州為都督。
由於李勣態度的明朗,反武勢力逐漸被打壓得一蹶不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武則天能明察善斷、重用能人、牽制重臣。
公元655年十月十二日,唐高宗下詔:「王皇后巫術禍宮、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除名,流嶺南。」
不久,唐高宗應百官請求,頒布了立武昭儀為皇后的詔書。
武則天曆盡18年艱辛,一路披荊斬棘,終於登上皇后的寶座,接受百官的朝拜,心中百感交集。
趁勝追擊,登上帝王巔峰
武則天當上皇后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而是趁勝追擊。
剷除反武的殘留勢力,褒獎有功之臣,瓦解舊權貴,興起寒門新貴,鞏固朝堂。
高宗體弱多病,前朝事務多由武則天代理,高宗覺得妻子賢德能幹,提出「二聖臨朝」。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早年夭折,二兒子李賢因作亂被廢庶人。
唐高宗病逝後,三兒子唐中宗(李哲)繼位,李哲「欲與天下與韋氏」被貶為廬陵王。
武則天臨朝期間,重新提拔才智雙全的宰相、重選勇猛武將掌控羽林軍、把朝廷心腹派往地方各州管制。
朝廷從上到下,形成規範有序的大布局,從前朝到後宮進行大洗牌。
發展農業、發展經濟、減稅負、殿試科考選拔文官武將、提出十二條利民法令,唐朝愈發富足安康。
公元690年,武則天終於自己登上帝王寶座,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當上皇后,不是安於享受而是趁勝追擊,逐步完善律法、從上到下做了系統布局,最後成功登上帝王寶座。
有欲望,才活得生機勃勃
卓別林曾說:生命就是欲望,欲望是所有生命的主題。
武則天是個欲望極強的女人,她有很強的統御能力,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她雖沒有絕佳的家庭背景,卻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身處絕境,也能逆身翻盤;為扭轉局面,能忍辱負重;她步步為營地登上帝王寶座。
她不愧是一代傑出的女皇,欲望和野心指引她走上權力的巔峰,讓她的人生熠熠生輝。
倘若生命沒有欲望就失去了意義,但不能被欲望所左右,否則將會墜入萬丈深淵。
倘若能駕馭好欲望,它會助推你的夢想,給你的生活帶來勃勃生機,讓你的人生充滿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