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是排列第3位的致死病因,目前,咱們這兒的患者人數已經超過1億。牙周病,則是在成年人中最常見的炎症性疾病,而且對全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潛在影響。那麼,口腔衛生與呼吸功能,有什麼關係?預防和治療時,需要注意什麼事項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咱們先說慢阻肺。慢阻肺的特點是持續性的氣流受限,慢,是指長期存在,進行性發展;阻,是指氣管、支氣管、肺泡等發生增生、粘連、壞死,引起氣道狹窄甚至閉塞;肺,是指肺部功能持續下降,並帶來多種併發症。最終結局是肺泡擴大、肺泡壁變薄、胸部過度膨脹,導致缺氧及二氧化碳瀦留。慢阻肺的主要表現是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同時還會出現食慾減退、體重下降。
咱們再來說說牙周病,牙周病是最常見的炎症性疾病。通過基因測序等技術,目前發現,牙齒、齦溝、頰舌部、軟硬顎等組織表面,存在著多達600餘種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統稱為口腔微生物組。當口腔微生物生態失衡時,就可以誘發牙周炎等多種口腔疾病,並且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腫瘤、類風溼性關節炎、早產、神經系統疾病等緊密相關。
當前的研究發現,許多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核心病理機制是炎症,而口腔微生物能夠經由口腔黏膜和牙周袋,通過直接播散、血液傳播、免疫等多種途徑散布到身體的不同部位,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早在100多年前,醫學界就注意到,口腔來源的細菌能夠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而撥牙等口腔操作是主要原因。2010年,有學者首次在健康肺部標本中檢測出多種細菌,表明健康的肺也存在著細菌侵入定植,而且,肺部菌群與口腔菌群具有高度相似性。
以往的觀點認為,鼻腔菌群是肺部細菌的主要來源,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則證實,口腔才是肺部細菌的主要來源。口腔衛生較差,會增加肺炎的發病風險,改善口腔衛生,則可以降低風險。相關研究還發現,不良的牙周狀況,會增加慢阻肺的患病風險,而慢阻肺患者中,牙周炎的發病率幾乎達到100%,牙周炎也被認為是慢阻肺的獨立危險因子。簡單總結就是,牙不好,可能會得慢阻肺;得了慢阻肺,幾乎全部牙不好。
慢阻肺的發病,是由於長期的慢性氣道炎症,導致小氣道病變和重塑,進而引起肺實質破壞,肺的彈性回縮力降低,最終導致氣流受限。口腔細菌可以經氣流直接播散到肺部,也可以引起肺部免疫調節相關的病變,或者經血液播散到肺部。相關研究發現,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後,慢阻肺的症狀可能得到控制和改善,表現為第1秒用力呼氣量、第1秒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的提高。
對於牙周病與慢阻肺的關係,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維生素D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維生素D是1種新的神經內分泌與免疫調節激素,除了調節鈣、磷平衡,還在細胞增殖、分化、免疫功能調節等方面發揮作用。維生素D可以抑制牙周炎的進展程度,是降低牙周病發病率的有效方法,每天補充400單位維生素D和1000毫克鈣,對牙周健康有積極作用。研究還發現,40%到8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維生素D缺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攝入不足、戶外活動較少、肌肉消耗或脂肪中的儲存量下降等。因此,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影響外周肌肉、抑制細菌定植、調節免疫,從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從相關機理出發,咱們可以總結出防治的要點,重視維生素D補充,有利預防牙周病,有益於改善慢阻肺的功能狀況。因此,慢阻肺患者,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檢查並治療牙周炎,同時注意檢測血清維生素D水平,及時補充。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