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中國,道理不容易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有些人不能就事論事。比如說,你寫文章說,戴旭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所以寫出的東西往往經不起推敲和反駁。有人就會問你:你寫戴旭,目的何在?先把你的動機說一說!如果你告訴大家,張維為教授寫作的三板斧:第一:田忌賽馬式虛假對比。第二。製造很像事實的「證據」,掩藏不利證據。第三:答非所問,轉移話題,和觀眾兜圈子,直到把觀眾兜暈。總有網友問我:張維為教授是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你揭露他的目的何在?周小平曾經是中國的正能量,但是,你說寫文章煽情,邏輯思維混亂,你的目的何在?甚至孫楊事件,只要你覺得孫楊的做法有問題,就會招來很多人罵你是「慕洋犬」之類。在他們看來,道理是和立場綁在一起的。甚至把立場當成道理。如果那樣的話,雨果罵自己的同胞洗劫圓明園,算不算是民族敗類呢?
這些網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沒有問,也沒有去證明,我說的是對是錯,他們的關注點在於:你怎麼能說他們有錯誤呢?這就是我們當前輿論界存在的弊病,即:不論是非,只論立場。這其實是不講道理的方式之一。我們討論問題,應該本著就事論事的原則,不能根據自己的猜疑或者推斷,給人羅織罪名,甚至採取卑鄙的胡亂舉報方式,目的是讓作者不要再寫。如果這種風氣盛行下去,中國輿論界再沒有道理可講。
按照事情本身的情況來評論是非得失,這是辯論問題的第一原則。客觀討論一個議題,是不會輕率地把對方動機牽涉在內的,這是顯而易見的邏輯謬誤,這謬誤叫「訴諸動機」。似乎只要證明有高尚的動機,那麼,無論他說什麼都是正確的。反之,無論他說的多麼有道理,但是都是錯的。
譬如說,目前的中國,很多人以為,「只要歌頌祖國就是對的」,相反,那些對國家的批評則是心懷不軌。其實不然。外國一名政治家曾經說過:異議是愛國的最高形式。換句話說,你只要抱著讓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心態,無論是批評或者表揚,同樣是愛國!
愛國就要對國家有利。譬如說,貿易戰初期,我曾經在網絡上發表「兩害相衡趨其輕」的言論,希望中國能極力避免走向對抗之路。我曾經斷言:貿易戰之後會有網絡戰、科技戰和金融戰以及真正的戰爭……當時我被很多人罵作「漢奸」和「賣國賊」。事到如今,我想很多人應該從中美脫鉤帶來的危害有所認識。換而言之,人的認識可能不一樣,但是,你不能認為我的認識和你不一樣,就給我戴上「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再說了,即使我真的想賣國,可能嗎?
所以,討論也好,辯論也罷,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上綱上線的討論問題方式,我們應該本著就事論事的原則,是什麼談什麼,不能無謂地進行伸展。比如說,前幾天,我在不能用軼事證據作為論證文的論據時,有網友問:你能保證中國600噸黃金的安全嗎?你能保證美國等價還回一萬多億的美債嗎?
我的文章本來是指出戴旭論證方式的謬誤,並不是證明,美債可以不可以安全要回來?事實上,我討論的事論證方式,而很多網友和我討論的不是軼事證據對不對,而是美國有沒有可能「失約」……
眾所周知,上綱上線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經常採用的方式。在當時形勢下,誰越敢於上綱上線,誰的覺悟思想水平越高,誰的政治前途越遠大,越容易被重用。所以,有些人無所不用其極。因而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最後連累自己也被清算。試想,別人想要抓住你的一句失誤,上綱上線不是同樣容易嗎?由此可見,上綱上線是害人害己。
但很多人並沒有從文革中吸取教訓。現在網絡有許多人,你只要說,西方國家有某種優勢,就給你戴上慕洋犬的帽子,說你崇洋媚外。你只要批評自己的國家有不足的地方,很多人就會一窩蜂地撲上你,說你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長此下去,網絡上就形成了人人自危的輿論環境,生怕一有失誤被人抓住把柄。這對中國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所以,我們倡導講道理的方式,除了不能違背形式邏輯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即就事論事原則,不要把你的猜想當成別人犯罪依據,更不要上綱上線。否則,中國連講道理的輿論環境都不存在,如何講道理呢?
我是講道理的泰迪熊,您的關注和支持,不僅是我一直寫下去的動力。而且是培養公民講道理常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說講道理的話,做講道理的人,讓我們一起將講道理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