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網上現在好多人都喜歡把結論往事情外邊說,不能就事論事。
什麼叫就事論事呢?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你陳述的事實得能支撐你得出的結論。
就好像,有一天,你看見張三在那刷碗呢,每刷完一次都放燈下仔細檢查,一共來回刷了三次,最後把碗乾乾淨淨地放櫥櫃裡了。
你看到這一幕後,和別人複述這個過程,並表示「張三那天刷某個碗時很認真」,那麼這就叫就事論事,因為結論還在事裡邊。
但網上有的人不是,他們複述了張三的故事後,得出一個結論,說「張三愛講衛生」,這就有點往外溢出了,因為刷碗認真當然是講衛生的表現之一,但講衛生是個籠統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張三可能刷碗認真但是半年才洗一次澡,這就談不上講衛生,小事實配大結論,說出來的話就晃悠。
但有人更上一層,看見張三刷碗,又發現張三是個呼市人,於是緊跟著就來一句「呼市人就是講衛生」,這就讓人莫名其妙了,呼市也有不講衛生的人啊,更有甚者,看到張三刷碗,直接來一句「東亞人就是顧家」,這就讓人聳肩攤手,不知所云了。
可現在網上很多人說話就是這樣,僅僅用一根牙籤似的事實,就去支撐跨海大橋一樣的結論,這都哪跟哪呢?
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心裡早就懸浮著一座跨海大橋,看見一根牙籤,就順手給塞橋底下去了。
您的拼多多砍一刀我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