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朋友們天天刀不離手,手上功夫也是從師父那裡傳承下來,可是說到底切法、適用材料、適用做法這些也只能憑藉經驗和不斷地摸索來記憶,今天整理了一份關於刀功的資料,希望能幫到各位廚師朋友!
1、切丁用於炒丁粒、做魚羹等,做沙津,拌食物。
常用材料:
麵包、甘薯、冬菇、瘦肉等。
切法實例:
①首先把麵包切成1釐米方條狀。
②把方條切成1釐米方粒形狀;過大的方粒會使火力不易透進。
2、切花紋用於炒腰花,作八寶菜等。
常用材料:
魷魚、禽畜內臟如雞肫、豬腰、貝類等。
切法實例:
①在魷魚上縱向切入切口。
②再與切口成直角切入切口。煮熟後,花紋會更明顯。
3、切斜片用於炒片。
常用材料:
黃芽白、白菜、冬筍、竹筍、魚類等。
刀法實例:
①首先切去菜葉部分。
②沿著葉軸的白色部分、斜斜地片成一片片,厚度要均勻。這樣火力透進,可以在短時間內煮好。
4、切塊用於炸雞,做雞湯類。
常用材料:
肉類如雞肉、豬排等。
切法實例:
①將雞肉平放,垂直刀,切口應與肉的纖維成直角。這樣,雞肉會較柔嫩,也容易入味。
②若是雞髀,大約切成三塊。
5、切絲用於做醬醋拌黃瓜、炒肉絲等。
常用材料:
黃瓜、蘿蔔、牛肉等。
切法實例:
①將蘿蔔斜切成薄片。
②把薄片略為移側,重疊,切細成絲(如切肉類,可順肉紋切,避免肉絲在烹煮中折斷)。
6、切象眼用於醬醋拌西芹,炒扁豆等。
常用材料:
西芹、火腿等。
切法實例:
①把西芹切成適當的闊度。
②將火腿斜切成5毫米厚。重要的功夫是切時要大小均勻。這個形狀與象的眼睛相似,因而得名。
7、剁茸用於煎黃花魚和拌豆腐的辣醬,以及調味用的香味蔬菜。
常用材料:
姜、西芫荽、蝦米、蒜頭和豆鼓等。
切法實例:
①首先去皮切成薄片,再切成絲。
②將絲再切成小粒。
用於炒蘿蔔、煮蔬菜等。
常用材料:
蘿蔔、西瓜等。
切法實例:
①用剛取器或圓形挖匙,強力地壓進蘿蔔中。
②轉動挖匙,便能輕易剮取理想的球狀材料。
9、切粒用於一般小炒、炒飯等。
常用材料:
蔥、蒜、芹菜、韭菜和蘿蔔等。
切法實例:
①將蔥葉切粒。蔥根部容易鬆散,先留下,然後切成竹刷子狀。
②配合竹刷子粗幼,模切成米粒。切時最好一束束切,這樣較易切。
10、切兔耳用於蒸雞,做咕嚕肉。
常用材料:
竹筍、土豆、蘿蔔等。
切灶實例:
①把竹筍邊切邊轉動角度,切成三角形。
②長度約5釐米。
11、切條用於豬肉炒蘿蔔、漬泡菜之類。
常用材料:
蘿蔔、竹筍、椰菜等。
切法實例:
①把蘿蔔切成4~5釐米長,再切成5毫米左右的薄片。
②把①的薄片再切成條狀,切口要順著纖維切,粗細長短均勻。
12、切段用於做咕嚕肉,炒西芹之類。
常用材料:
蔥、西芹、蘆筍等。
切法實例:
①把西芹切段,切口與纖維成直角。
②切成1~3釐米長小段。
13、切馬耳用於雜錦小炒。
常用材料:
香菇、西芹、蘿蔔等。
切法實例:
①把香菇邊轉邊切成三角形。
②長度約為2釐米,大小要均勻。馬耳比兔耳略小。
14、切花用於伴各種菜式。
常用材料:
黃瓜、蘿蔔等。
切法實例:
①把黃瓜切成6釐米長段,縱向切成兩片。
②瓜肉連皮切塊,皮向上,切時留意不要切斷。
③每相隔一塊,將黃瓜片向內屈曲。
15、切片用於榨菜炒豬肉。
常用材料:
豬肉、牛肉、辣椒、洋蔥等。
切法實例:
①把牛肉切成4~5釐米闊。
②再將肉切成長4~5釐米、闊2釐米的薄片,大洋厚薄要均勻。
16、交叉切用於炒魷魚,炒雞塊。
常用材料:
雞肉、魷魚、乾貝等。
切法實例:
①首先在雞肉上斜切入切口與切口間隔要相等。
②對角再切成斜格子狀,適當地切成塊。
想必這16種刀功切法裡會有適合你的那幾種,如有疑惑或者補充請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看法和建議
刀功是咋練出來的?刀功,在中餐廚房裡,基本上3把刀就夠了。砍刀是砍大塊的骨頭,火腿啊、排骨啊之類的。剁刀一般用來剁雞、鴨、兔子之類骨頭小的禽類,還有就是剁肉餡、剁姜蒜的時候用。切刀用的最多,素菜和沒有骨頭的肉一般都用切刀。
案板也很重要,要選厚實穩重平整,紋理密集的墩頭,二十多釐米高,就像是一樹墩子,多形象。用完一定要擦乾豎起來,防止發黴和開裂。
關於磨刀
握住刀,拇指的這一側與磨刀石夾角為20度左右,稍微幾下就可以了,重點是另一面。這樣這樣磨的刀刃就像木匠的刨刀,有利於食材切下後往外一側倒。磨刀石有兩種,一種是砂石,一種是油石,砂石粗糙,油石更光滑細膩。刀太鈍了,就先用砂石來粗磨,刀刃的角度磨好了,再用油石來磨地平滑。
我之前切菜的時候,每人有自己的專用刀,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磨刀,最少也要3天磨一次,不然自己的菜刀太鈍了,要被同事們鄙視。磨得特別棒的刀,拿一個稍微軟一點的土豆,削去皮放在案板上,把刀立上去,手握著刀把,幾乎不需要用力,刀靠著自身的重力就能切下去一半。
關於刀法
刀法有很多種,入門的刀法,會幾種就夠了。
直切:垂直下刀,乾淨利落,絕大多數蔬菜都都是直切法。
推切:比較柔軟的食物,比如絕大多數肉類,直著下刀,肉的形狀要走樣,邊向前推邊下刀。
推拉切:特別硬的東西,比如凍牛肉、大頭菜之類的,還有就是特別易碎的食物,比如麵包、饅頭,要用推拉切,方法類似於鋸。
花刀:餐廳裡做的魷魚卷、松鼠魚、腰花之類的,原料要上花刀,一般來說,每一刀要切到原料的3/4處,但一定不能切斷,屬於難度比較大的刀法。
剁:肉餡啊、姜蒜末啊。我們在廚房裡剁姜蒜,有時候一次十幾斤,兩把刀左右手一起剁,剁熟練了能剁出馬奔跑時馬蹄發出的「噠——噠噠——噠——噠噠」的聲音,節奏特別動感過癮。
砍:主要對付大骨頭,刀要舉過頭頂,猛地砍下去,砍下去的速度要快,還需要花些力氣。三刀都能砍到同一個位置,你就出師了。
其實,也不必我講刀法的理論,實踐中大家自然會找到最適合的刀法。
切菜的姿勢
兩腳自然分開,上半身微微前傾,但不要彎腰,案板的高度大概在腰部,身體至少離案板一拳。
右手握刀,大拇指自然彎曲,左手放在食物上,指頭彎曲,用中指第一個關節頂在最前面。刀垂直下刀,抬起刀的高度永遠不要超過左手中指的高度。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姿勢,從理論上來說,你就永遠也不會切到手了。
終於講到切菜了
以切土豆絲為例吧。左手按穩土豆(把土豆比較平的一面放在案板上),右手垂直下刀,切下了的土豆片,上下要一樣厚薄。注意要使用腕力下刀,不要用胳膊的力氣。
切一刀後,左手中指第一個關節往左退2毫米(別真拿尺子去量哈,憑感覺),再重新下刀,眼睛看著刀的右邊。關節連著退3-4次後,把整個左手向左退一小截。
土豆切掉1/3左右,把切面平放在案板上,這樣土豆就特別穩了,繼續切。土豆都切成片以後平鋪碼好,按照同樣的方法切成絲。
再說說切肉
肉難切的原因在於比較柔軟,容易跑偏。切肉的時候,左手要按得穩一點,下刀要邊向前推便下刀,利索果斷一點,切下去後刀往右邊偏一下,切好的那片肉就掉下去了。
凍得不那麼硬的肉,要容易切得多。一塊肉切了90%,最後一小坨,是最難切的了,這裡要引入一個名詞,叫片,可以把肉平放過來,刀也與案板平行,這樣推拉著切,叫片,技術要難一些。
熟能生巧,刀工是一項技能,智商再高,技巧再好,不練出手感來,刀工是好不了的。認真切,切菜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很容易跑神,邊切菜,邊聊個天想個心事啥的,當然,這樣除了容易切到手以外,也沒啥壞處。但如果想切得好,同樣要認真才行,切菜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兩隻手上,很快就能找到手感。
配菜不光要把食材按照規則切得整齊、速度要快、還要考慮配菜的順序,什麼菜先配什麼菜後配,那個菜單下得時間長了,腦子裡都得不停的運算著,菜單看一遍就能記住也是工作中必備的技能,當然,最後還是要檢查菜單,確認沒有落菜。
還有就是冰箱裡的庫存還有多少,也得時刻跟前廳溝通,估清及時通知,避免下菜單後才發現原料沒有了。每天採購單也是配菜來寫,一般都會列一份採購總清單,隨手看一眼就不容易忘寫了要買的東西。
在廚房技術上熟練的刀功差不多三年左右,涉及管理就差不多要五年左右的時間,這個職位做過十幾年的也有,那技術更是全面純熟,各個環節的銜接也井井有條,這個崗位在廚房真的非常非常關鍵。
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小編刪
大廚師群
一個專注於廚師群體的公眾號
這裡只有最動人的廚師故事
最新鮮的廚藝資訊
最有用的廚房秘籍
最有趣的廚藝人生
你還沒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 識別關注
每天分享最新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