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決堤:原本準備在趙口挖開黃河,為何最後更換地點?

2020-12-18 歷史圓桌派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軍沿平漢、津浦兩路南下,直逼武漢。為了阻止日軍的攻勢,蔣介石下令掘開黃河大堤,「花園口」從此世界聞名。但是,在最初的地點選擇上,國軍是準備炸開趙口的黃河大堤,為什麼最後改在花園口了呢?

1938年5月底,土肥原的第14師團已經劍指開封;6月1日深夜,蔣介石終於下定決心,批准了第一戰區關於炸開黃河堤壩阻攔日軍的建議。根據專家的建議,決堤地點選在了中牟縣的趙口,理由有2點:第一,日軍此時正在中牟下遊集結,對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第二,黃河在此處決堤,可以流經故道,從安徽注入淮河,給百姓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下圖:被淹沒的日軍第14師團裝甲車)

上頭拍板了,地點也定了,具體執行就落到第20集團軍司令商震的頭上。6月5日凌晨,商震派出一個團急奔趙口,在漆黑的夜色中,國軍士兵們揮汗如雨。有人說,決堤還不簡單,炸藥炸個口子不就完了嗎?多大點事!那你就太天真了!

由於黃河堤壩太結實,士兵從凌晨挖到第二天中午,才勉強掘出個小口子。隨後,工兵運來炸藥準備把口子炸開,哪想到一聲爆炸,坍塌的土方又把本就不大的口子給堵上了。忙活了一天結果白幹了,士兵們又拼命挖,想把口子挖開。

消息傳到商震那裡,一向沉穩的他也著急了。此時日軍正在攻打開封,而中牟距離開封不過百公裡,所有人都緊張到了極點。就在這時,蔣介石打來電話,詢問決堤進度如何,商震如實回答:「挖掘近乎失敗,需要重新尋找地點。」

其實,蔣介石對於炸開黃河堤壩也是很糾結的,因為專家明確告訴他,受災的群眾可能會超過800萬,至於會淹死多少人,沒人能給出答案。但是,作為一個軍政強人,他最終還是決定這麼做,因為他堅信自己的出發點是基於整個抗日大局。

聽到商震的匯報,蔣介石說道:「土肥原的部隊已經打進開封了,6月9日中午我會再打電話」。這意思很明顯,他給了商震3天時間解決問題。商震也不含糊,立刻叫來39軍軍長劉和鼎,下令:「最遲到6月9號中午,黃河大堤必須挖開,否則軍法處置。」隨後,又讓新8師的蔣在珍帶一個團,協助劉和鼎掘堤。

6月6號,劉和鼎親自帶人來到黃河大堤,在之前那個決口處以東30米重新開挖。但是炸藥用了不少,黃河堤壩仍舊穩固如山,死活不決堤。此時,日軍正從開封向鄭州殺來,前鋒部隊甚至已經在中牟跟國軍接火,劉和鼎急的都快用腦袋撞河堤了。

這時,新8師的熊先煜團長提議,要是實在挖不開,不如在我們防區的花園口挖。商震皺著眉頭問道:「趙口挖不開,換到花園口就能行?」他還是堅持在趙口挖,畢竟人多力量大,一天挖不開,3天還能挖不開嗎?可是熊先煜剛走,商震就打來電話,同意在花園口決堤,因為蔣介石等不及了。

花園口位於趙口以西40公裡,正好處在黃河拐彎處,按理說受到的壓力大,也就更容易被衝垮。經過實地勘查,大家認為選在關帝廟西300米處最適合,黃河決堤後可以經賈魯河注入淮河。方案就這麼定了,一位叫張國宏的水利專家仰天長嘆:「弱國的無奈啊!」作為軍人,熊先煜等人也感到恥辱,可是他們也沒辦法,只能跪在大堤之上,遙望黃河下遊,淚流不止!

這一次,有了水利專家的指揮,進度一下子就快了起來,附近的村民也趕來幫忙,3千人在黃河大堤上挖了整整2天2夜,終於在6月9號早上8點,在大堤上挖開一個大口子。洶湧的黃河水向下遊撲去,決口也越來越大,不一會就衝開了接近20米。

蔣介石鬆了一口氣,商震趕在中午之前完成了任務,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劉和鼎、熊先煜的心情明顯複雜很多,黃河大堤畢竟是他們指揮挖開的,以後會成為抗日英雄,還是民族罪人呢?

第二天,花園口暴雨如注,河水暴漲,決口衝開了30米。洶湧的河水裹著泥沙,從河南一直淹到江蘇,數十萬百姓被淹死,上千萬人受災 。那麼,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真的起到作用了嗎?答案是肯定的。

日軍第14、第16師團被洪水圍困,直到7月7日才從洪泛區脫身;蔣介石的中央軍主力因此得以休整,並投入到後來的武漢會戰中去。從長遠來看,黃河決堤後形成了一個橫貫豫東南的巨大屏障,將中日軍隊隔離開來,這一隔就隔到了1944年,陝西以及中原大部分地區得以保存。如果沒有這條新黃河,日軍極有可能攻佔陝西,再拿下湖北,如同兩個鉗子一般包圍四川。到時候,就算國民政府退到了重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日軍包圍的境地。

所以,花園口決堤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各位看官您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分析!

相關焦點

  • 抗戰三大慘案之一,花園口決堤,無奈選擇下的犧牲!
    為阻擋日軍的進犯,6月9日,當時的國民政府思慮再三決定「以水代兵」,用中原人民的犧牲換來繼續抗戰的準備時間。 因此國民政府下令挖開位於鄭州附近的黃河花園口渡口大堤,讓洶湧的黃河之水來對付來勢洶洶的日軍。這一舉動雖說短期內阻止了日軍侵略的步伐但也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巨大傷害,並間接導致從1941年起連續兩年造成餓蜉遍地的河南大饑荒。
  • 500萬人流離失所,花園口決堤的功與過
    6月4日,敵軍攻打開封之際,第53軍1團奉命在中牟縣境趙口決堤。5日,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將軍親臨趙口督促。花園口決堤示意圖熊先煜謹慎地答道:「以地形而言,馬渡口、花園口均可。不過,馬渡口與趙口相距不遠,敵人已迫近這一地區,恐堤未決成,敵人已至。
  • 花園口決堤,以89萬人死亡的代價,僅僅阻擊日軍4個月的抗戰慘案
    在這期間,抗戰史上發生了三大慘案,分別是花園口黃河決堤、長沙文夕大火和重慶防空洞慘案。這三大慘案造成了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死亡,損失慘重。特別是花園口決堤事件,不僅在當時造成了難以計數的損失,還間接導致了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死難無數,真是慘絕人寰。
  • 影響河南20年,導致數千萬人受難的花園口決堤,是誰一手造成的?
    於是,他匆忙將20多萬中央軍調到徐州,準備與日軍在徐州決一死戰。殊不知,這正中日軍下懷。5月初,日軍集結了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日軍的包圍圈即將形成時,蔣中正才意識到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所以決定放棄徐州。由於從各處調來的部隊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都造成了不利影響。
  • 老蔣黃河花園口決堤,上千萬百姓無家可歸,那日軍損失又是多少?
    抗日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四年之久,這其中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這抗日戰爭中的三大慘案——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以及花園口決堤事件。這三大慘案讓我方損失了巨大的兵力,也讓很多無辜百姓丟了性命,同時也給我們的抗日戰爭拉長了時間界限。而我們今天主要說到的就是花園口決堤事件。
  • 抗戰史三大慘案的花園口決堤,波及上千萬老百姓,淹死了幾個日軍?
    在這場給我國帶來了沉重損失的戰爭中,蔣介石就曾幹出了這樣一件事情,為了阻止日寇的進軍,蔣介石炸開了黃河的花園口大壩,最終導致黃河決堤,雖然最終成功的阻止了日軍的進軍,但是給我國人民所帶來的損失同樣也是極為慘重的。
  • 淹死89萬,餓死300萬,蔣介石下令花園口決堤有多荒唐?
    花園口決堤蘭封距離開封只有50公裡,蘭封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鄭州危急,失陷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日軍一旦拿下鄭州,並沿著平漢路南下,國軍根本無險可守,日軍只要7-12天即可抵達武漢,屆時全國的抗日形勢都將陷入巨大的困境。
  • 1938年花園口決堤,89萬人因此沒了呼吸,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洪水災害被記錄於史冊的案例有很多,比如說因為戰爭元素,最終人為控制黃河決堤的事例,最後導致了1942年大饑荒事件的爆發。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到的一次洪水災難就是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事件。這一次洪水來得更加恐怖,要比電影裡所播放的災難片的情節還要可怕一些。事情要從1938年6月份開始講起。
  • 土肥原獲得了情報,卻算錯了天氣,花園口決堤,阻擊日軍效果如何
    為了能儘快阻止日軍前進的步伐,蔣介石決定決堤黃河。為此他還專門將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堤修防段段長張國宏,派到了黃河邊上,幫助工兵尋找最合適的爆破口。其實在執行爆破花園口任務之前,為了阻擋日軍之路,黃河大鐵橋,已經被爆破。
  • 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反誣日軍炸河,34年後國軍將領日記披露真相
    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八十多年來,花園口事件到底功過如何,世人評價不一。然而揆諸史料,我們卻發現了一些令人頗為寒心的事實。
  • 花園口決堤,三省44縣受災,蔣介石一直不敢承認自己下令決河
    至此,國軍已無力再作抵抗,扒開黃河大堤以阻止日寇機械化兵團前進,迅速成為國民黨高層的一致意見。事實上,以水代兵之議,早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就不斷有人提出。據現有史料,1935年,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就向蔣介石建議過,黃河為華北最後的屏障,日軍南下之時,可以扒開黃河以增加防禦力。
  • 花園口決堤和九八大洪水,同樣令人刻骨銘心,但結果卻完全不同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兩場洪水最令人刻骨銘心,一場是1938年的黃河花園口決堤,一場則是新中國誕生後的1998年的大洪水。決堤的花園口前者是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人為事故,在日軍佔領徐州之後,為了防止日軍西進,有人想出了利用黃河之水阻攔日軍鐵騎的愚蠢想法,沒想到這個愚蠢的想法居然付諸實施了,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進攻的步伐,可是製造出了千裡黃泛區,死傷民眾數十萬人,幾百萬人無家可歸。
  • 1938年花園口決堤淹死多少日軍?蔣介石真的做錯了嗎?
    面臨日軍強大的攻勢,蔣介石的戎行竟掘開黃河堤壩,引洪水以否決日軍進攻。經頻頻勘測,新8師師長蔣在珍選址黃河花園口大堤,於6月7日晨起頭髮掘。6月9日下戰書,為加速洩洪,蔣在珍調來兩門平射炮,瞄準花園口黃河大堤發射六七十發炮彈,將大堤炸開約7米寬的口子。
  • 國民黨不顧百姓挖開黃河堤壩,是對是錯?決堤又淹死了多少日軍?
    但是,中國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阻止日軍的前進,國民黨竟然不顧百姓的死活炸開黃河堤壩,那麼花園口決堤淹死了多少日軍呢? 面對日軍強大的攻勢,國民黨竟掘開黃河堤壩,引洪水以阻擋日軍進攻。經反覆勘察,國民黨於開始挖掘黃河大壩。為加快洩洪,還調來兩門平射炮,對準花園口黃河大堤發射六七十發炮彈,將大堤炸開約幾米寬的口子,並且口子在水流的衝擊下越來越大。
  • 七律·孤凰落地辣難言,菩薩蠻·花園口決堤事件,歷史文化誦讀
    《菩薩蠻·花園口決堤事件》曉宇宙原作品花園事件決堤口,原來是想截窮寇。豫皖沒蘇淹,六十餘縣愁。八十餘玖萬,死在黃河吼。五百萬流民,失所家無投。擴展閱讀歷史:花園口決堤事件: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進逼開封,蔣介石下令炸毀鄭州以北的花園口黃河大堤,企圖用洪水阻止日寇前進,結果不但日寇仍迂迴進攻武漢,而且黃河口改道南流,淹沒豫皖蘇60餘縣,89萬人死亡,五百萬人流離失所,造成了連年災荒的黃河泛區。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這首童謠唱的是黃河在花園口決堤之後給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這個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應該為此負責的人正是當時的領袖蔣介石。這件事情造成的慘狀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因而在國際上的影響很大。在臺灣,直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都不能公開談論花園口事件,很多檔案到80年代後期才得以解密。
  • 抗日戰爭黃河決堤真相,蔣介石急令撤退,前線國軍為何大惑不解?
    1938年6月9日,民國政府下令「以水代兵」,派遣部隊破壞黃河南岸渡口花園口,造成黃河決堤,史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決堤後,豫、皖、蘇三省出現了高達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黃泛區,大江南北一片譁然,然而花園口決堤對於民國和日本來說均是一場預料之外的變故。
  • 當年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元兇,起義之後又叛亂,最終被就地槍決
    蘭封會戰之中,國民黨的15萬大軍,不但沒能吃掉土肥原第十四師團的2萬人,反而被土肥原打得無路可逃,於是,蔣介石便命令蔣在珍扒開了黃河的花園口大堤。而蔣在珍這位製造了黃泛區的元兇,最終在起義之後又叛亂,於1952年9月14日被就地槍決。
  • 【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當時,金兵試圖決黃河水淹蒙古軍隊,結果派出去決堤的部隊全軍覆沒。隨後,蒙古軍隊一不做二不休,將計就計決黃河大堤想要水淹歸德,沒想到歸德地勢高,黃河水竟繞城而去。但泛濫的黃河,卻給開封周邊造成了巨大危害。1234年,趁著金朝危亡,南宋軍隊北上與蒙古人爭奪中原。
  • 1942河南災荒:黃河決堤加日寇鐵蹄致使300萬人死亡,300萬人逃荒
    此時的蔣介石想起了3年前自己的德國顧問法肯豪森給自己的抵禦日軍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建議書中寫道:「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只是此時的蔣介石還在猶豫,不久馮玉祥、白崇禧也建議炸開黃河抵禦日軍,但是最直接導致蔣介石決定的是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戰區司令官程潛的建議,用黃河決堤保全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