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水器,你一定聽說過這個東西。對於講究的喝茶人,用什麼爐配什麼壺煮什麼茶都是有說道的,一旦說道起來,三天三夜也聊不完。煮水器皿的存在一直重而不顯,然而喝一杯茶,豈少得了它。
煮水器皿,從構造上分為熱源與壺身兩部分,或說爐具與燒水壺。從熱源上主要有炭爐、酒精爐、電爐、氣爐等幾種爐具。壺身按材質分主要有金壺、銀壺、銅壺、鐵壺、陶壺、不鏽鋼壺、玻璃壺等。就煮茶而言,又有一體式電熱水壺、全自動煮茶機,前者快速、簡易,主要用於花茶,後者多是結合咖啡機的原型與現代科技而成,主要用於全發酵茶的烹煮。近來還有一類淨水煮水一體機也在茶行業嶄露頭角。可見,煮水器皿雖然以配套用品存在,但其以怎樣的姿態存在也備受關注。那麼,你對煮水器皿了解的有多少呢?面對這樣五花八門的煮水器皿,你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閱讀前,
請準備好你的小板凳哦!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煮水爐具的熱源最初是木柴炭火,後來智慧的人類利用風能創造了風爐,可謂是煮水爐具發展過程的一次變革,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用炭火供熱;19世紀電力發明以後,人們逐漸改用電能煮水,電爐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工業化的發展與新能源的不斷開發,使得氣爐、酒精爐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煮水器作為人們,尤其是中國人生活的剛需品,其一次次的變革發展,既是現代科技進步也是社會生活水平提升的有利見證。
現在的炭爐可以說是最傳統的燒水爐具,燒水時可使茶水始終保持沸水狀態,尤其有利於烏龍茶系的衝泡。多配合陶壺、不鏽鋼壺或鐵壺使用。
現在市面上的炭主要有天然木炭、機制炭、果核炭。天然木炭是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後所殘留的固態燃料,因其燃燒時煙霧較大,不建議在室內使用;常見的果核炭有橄欖炭和核桃炭,其密度高、經久耐燒,且燃燒時無煙,但其產量少,價格較高,也較難引燃,且單獨燃燒時容易導致橄欖炭堆積太密,空氣流通不暢而熄滅,所以在日常煮水時,較少使用一整爐的果核炭,而是配合機制炭或者普通木炭使用;機制炭又名人造炭,多為生產一次性竹筷剩下的竹沫壓制,密度大,易引燃,且無煙耐燒,是三類炭中性價比較高的一種。
需要注意的是,炭爐是明火,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炭爐的附近不能有易燃易爆的物體,炭爐的底部要用耐火磚或者鐵盤隔離木製桌面。由於燒炭的時候可能出現飛濺的火星,要特別注意火爐的附近不要有容易被火星引著或者損毀的物品。由於炭爐是明火燃燒,加炭的時候會因為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室內一定要保持空氣流動,氧氣充分,並且儘量置炭爐於下風處,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炭爐/網絡
炭爐煮水在每一泡茶後需及時添水,同時保持炭火的燃燒狀態。炭爐每一次使用完以後,不用把炭完全燃盡,只要在火爐上面蓋上爐蓋,關閉風門,炭就會很快熄滅,而未完全燃燒的炭則在下一次使用的時候比完全沒有點燃過的生炭要容易引燃。
因炭爐固有的古樸與粗獷,燒炭時又頗有閒情逸緻之感,對當今許多提倡慢生活的茶人來說是極好的煮水器。也應其閒情逸緻,在滿足現今快節奏的生活現實狀況上有所欠缺,故炭爐在日常喝茶聊天時用的較少,更多是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說是茶事的秘密武器,特殊時候才請出來。如若是煮茶,只消有人看著即可。尤其是在冬日的午後,起一爐炭火,煮水品茗,圍爐慢聊,不覺時光流轉,心境漸佳。
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1891年誕生的電熱水壺至今已走進千家萬戶,其燒水之便捷、快速贏得了「隨手泡」的暱稱。從壺身採用隱藏式發熱盤,到壺身與電源底盤分離設計,再到電源底盤可收納電源線的發展,說明人們已經能夠高效安全的利用電力為日常生活造福。1957年第一臺家用電磁爐面市後,更加推動了煮水器皿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快速推動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泡茶而言,簡單的隨手泡早已滿足不了茶人們對喝茶生活的品質追求。全自動智能煮水器皿因其夠快夠智能,已逐漸成為泡茶時的必備品。智能化也是未來煮水器皿的主要發展方向。
k-50全自動電茶爐/天福原
現在市場上用最多的無非電熱水壺、電磁爐與電陶爐。茶事活動中的電熱水壺已不再是以往隨手泡的概念,功能上的智能化與多樣化,使其造型越來越開放,比如底盤帶操作面板的電熱水壺,其總體燒水速度仍為三者之最(為便於表述,本刊將電熱水壺底座通稱為電熱爐)。電磁爐主要是通過鍋體的導磁性產生渦流產生熱能,電陶爐則通過電阻絲的加熱來加熱鍋體,是更接近於明火加熱的方式。從加熱的基本原理也能大抵知道兩者的區別:電磁爐加熱速度快、熱效率高、面板冷卻快,但有一定熱輻射且對壺質要求較局限,以不鏽鋼和鐵為主;電陶爐不挑鍋、無輻射、加熱溫度高,但加熱速度較慢、熱效率較低、面板冷卻較慢。又有說電陶爐發熱是醫學界遠紅外線,使用時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免疫等功能。喝茶本也有養生之意,而茶行業的燒水壺材質更是五花八門,如此看來,電陶爐成為茶行業新一代的煮水爐具新寵就不足為奇了。
TM-TL1500電陶爐/添妙
如今的電陶爐在造型和功能上也越來越多樣化,這也是其在茶行業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因電陶爐面板發熱導致的環境高溫也讓很多人更願意把她當備用或擺件。相比之下,電磁爐煮水器有輻射的負面新聞則並沒有很大程度影響其在用戶心裡的地位,而電磁爐的智能、便捷、高效及其能夠與茶盤一體化的設計,仍為其贏得廣闊市場。至於最傳統的電熱水壺,因其性價比較高,不管是居家還是商用場合,似乎都是主角,但也因其普適性,反而在茶行業顯得默默無聞。總而言之,這三種煮水爐具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並且都在不斷創新,越來越趨於智能化、人性化發展。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氣爐,即燃氣爐,也叫瓦斯爐具,所用燃料主要有天然氣、液化氣、煤制氣,現在以天然氣為主,液化氣就是農村用的罐裝燃氣,煤制氣現在只有一小部分城市有。瓦斯在常溫常態下為氣體,為便於攜帶及使用常將其壓縮成液態並裝在密封的容器內,當其由容器內釋放出來時,自然會還原為氣體,可以直接燃燒。現在有簡易輕巧的燃氣爐,原主要是餐飲業用到,因其火力強勁、攜帶方便、操作簡便、維護方便和價格適中,也受到廣大戶外愛好者的歡迎。在茶行業主要與旅行茶具配套使用。
戶外用的瓦斯爐與家中的瓦斯爐,除了瓦斯成份有些微的差異外,其使用方式基本一樣。瓦斯爐因體積有限,在使用過程需要衡量用水與瓦斯用量,以免燃料不足或燃料過剩。又因其屬易燃易爆物品,未用完的瓦斯爐不可隨意丟棄戶外,更不可鑽孔焚燒,使用與保存過程均須格外注意安全,嚴格遵守操作說明。
酒精爐原也是用在餐飲中,隨著戶外旅遊文化的興起,戶外烹飪、泡茶煮水用的酒精爐即應運而生。
酒精爐具分燃燒液體酒精和固體酒精兩種。液體酒精爐具設計多種多樣,有內燃式的,也有外燃式的;有一次氣化的,也有二次氣化的;有加壓氣化方式的,也有開放式氣化的。多種多樣的酒精爐,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爐具發燒友群體和爐具DIY市場,輕量化裝備愛好者和環保愛好者對酒精爐更是推崇備至。至於煮水泡茶,對酒精燃料的消耗量會比較大,如果需要中途加酒精,須得先滅火,冷卻一會兒再加酒精,且在使用過程還要注意防止燙傷。現已很少使用酒精爐進行戶外煮水,更多的是用小罐的瓦斯爐。
此外,現在也有將酒精換成蠟燭的做法。爐具也是把傳統風爐的造型與當今陶藝技術結合,但加熱速度會比較慢,茶館或出於把玩樂趣的茶客多會入手,日常較少使用,且泡茶過程一般也會與電爐搭配使用。
壺的材質影響燒水時的導熱性,如,銀壺煮水升溫快,鐵的導熱比銀慢,相對來說鐵的保溫比銀好;而不鏽鋼、玻璃和陶瓷導熱係數比鐵低,也說明它們的保溫比鐵好。此外,更重要的是關係到水質,即煮水過程壺身向水中溢出的微量元素。簡單來說,燒水壺按照材質上分主要是金壺、銀壺、鐵壺、銅壺、陶壺、不鏽鋼壺及玻璃壺。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來燒。火不僅燒不壞真金,反而能將其越燒越亮,當然,此處之火,應是無煙之火,否則,即便火燒不壞也能讓煙燻黑。《藥性本草》中載金箔可「療小兒驚傷、五臟驚病失志、鎮心安魂魄」;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氣、除風,療驚癇風熱肝膽之病」。可見,黃金煮水取金之氣,金的化學性質穩定,不僅不會產生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物質,還可鎮心定驚以做藥用。但金本是貨幣,用其鑄壺,價格昂貴自不必說,古時也就皇氏或貴族能有。當今市場並不甚流通金壺,只有極少定製的金壺以及館藏的金壺存在。
《茶經》有言「鍑:以生鐵為之……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恆,當卒歸於銀也」。趙佶在《大觀茶論》裡亦言「瓶宜金銀」。蔡襄《茶錄》認為「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而許次紓在《茶疏》中記錄「茶注以不受他氣者為良,故首銀次錫」。可見,古人多推崇銀壺,但因其價格昂貴,較少見於市集或尋常百姓家裡。
銀的熱傳導性在所有的貴金屬當中最為突出。在所有的金屬中,銀的殺菌性最強,其殺菌能力在數千年以前既已被人類發現和應用,尤其是作為皇宮貴族的餐飲器具。純銀遇硫或強氧化劑會變黑起到鑑毒作用,這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維繫著生命財產的安全。在古代,皇帝和軍官們因使用銀制餐具較多,與普通百姓和士兵相比染疾較少。因銀離子具有殺菌、抗菌功能,所以使用銀壺燒水還能防腐保鮮,即使水在銀壺中盛放數天也不會變質;銀壺所釋放銀離子不僅能作用於人體外,在水進入人體後還能同時作用於人體內,既可殺滅腸道中的病菌,又同時能做到排毒,相當於給體內做了一次水療。銀自古又有祈福、吉祥、避邪之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銀具有「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命」的功效,同時銀還能吸附水喝食物中的鉛等有毒物質,可以減少人體對鉛的攝入,預防慢性鉛中毒,這不僅有利於排出嬰兒體內的「胎毒」,同時提高人體免疫力,這也是剛出生的嬰兒常佩戴銀飾品的原因所在。可見銀壺燒水對身體的益處之明顯。
更重要的是,銀壺煮水可使水變軟、變薄,茶葉在銀壺中泡更長時間也會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會釋放更多的銀離子來軟化水質,減少澀味,且銀壺也適合衝泡各類茶,亦可充當茶海使用。
禪意福蓮銀壺/ 鉅誠銀匠
近幾年銀壺在市場上的流通日益盛行,原因可能是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且越來越重視養生。這在推動茶文化的同時,也推進了配套用品的發展,尤其是社會精英與高端人士的推動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銀壺不可幹燒,且不能使用於微波爐內;應儘量避免用瓦斯爐燒水,且電磁爐對銀壺不導熱,無法使用;銀壺導熱性好,應避免接觸銀壺金屬部分,以免燙傷;酸性溶劑、清潔劑容易損壞銀質,應避免使用;若直接置入茶葉衝泡,銀壺內部會變黑,雖然容易清洗,但礙於壺體造型,要清洗乾淨則不容易。
人體內需要各種微量的銅元素,而從日常飲食中很少攝入銅元素,應有意識的多使用銅製餐具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銅元素。銅壺在燒水過程中會析出微量銅元素,但銅的密度比較高,相對鋁鐵而言,分解量更小,比鐵鋁穩定。而從五行上講,金生水,銅屬金,而且它比金銀的吸納力量都強,用銅壺煮水喝即是很好的獲得銅元素的途徑。
銅爐/銅話
從青銅器時代起,銅製容器比比皆是,無論銅壺、銅鍋還是別的銅製盛水容器,至今尚未有任何人體健康由此受損的醫學報告,且銅綠不溶於冷水和熱水,進入體內也不會被吸收。銅元素不僅無害,對身體還十分有益。銅不僅參與紅細胞中銅蛋白組成,還是構成人體多種銅酶的主要成分,銅酶是體內鐵離子的吸收、利用、轉化及紅細胞等代謝的催化劑;銅元素能抑制癌細胞DNA的轉錄過程,幫助人抵抗腫瘤癌;當銅元素缺乏時,含銅酶的合成隨之減少,會對心血管病的發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又因銅具有殺菌的作用,有些國家甚至用銅作自來水管線。
陸羽《茶經》中描述過的茶馥,正是鐵壺的前身。其後經歷了茶馥,鐵釜,鐵壺的演變過程。鐵壺原成為鐵釜,是國人使用的煮水器具,鐵釜沒有壺嘴和壺把,煮沸的水需要用小竹勺舀出來。最初的鐵釜用起來很不方便,後來有人把鐵釜的一面造出了一個向外倒水的壺嘴,俗稱為「流」。又在釜的上面安了一個能將釜提起來的提梁,這樣的鐵器就叫鐵瓶,也就是現在的鐵壺。據文獻記載,鐵瓶一詞出現在日本的江戶時代天明期,也就是中國清代乾隆年間。
山家盛上/盛壺堂鐵壺
鐵壺燒水沸點溫度高,比一般不鏽鋼隨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利用高溫水泡茶,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能泡出茶湯的各種層次感。尤其對於老茶而言,因其陳化時間較長,足夠的高溫水可將其內質陳香和茶韻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堪稱煮茶利器。
鐵壺能釋放微量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煮出來的水和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功效。山泉水經由山林下砂巖層過濾,含微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離子和極少的氯化物,水質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鐵是重要的造血元素,飲水、烹調使用鐵壺、鐵鍋等生鐵製器具,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在所有的茶裡都含有鞣酸,也稱為單寧酸或茶單寧,是濃茶傷身的最主要物質,鞣酸能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使用鑄鐵壺燒水或煮茶,水沸騰時生鐵會釋放出豐富的二價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從而有效地預防缺鐵性貧血。
孤松青葉/踞虎堂(鐵壺)
與銀壺相比,鐵壺導熱性比銀壺慢,而散熱性慢保溫性好,使得壺內的水溫下降較慢。從銀鐵離子的活躍程度來分析,鐵離子較銀離子活躍,所以鐵壺對水的影響大於銀壺,能讓泡出來的茶湯更有層次。所謂「鐵壺提韻,銀壺提香」,鐵壺適合衝泡福鼎白茶、紅茶、黑茶類茶葉,而銀壺適合衝泡發酵較輕的茶葉,如鐵觀音,綠茶等。
老鐵壺有部分嘴短,所以燒沸時候,水容易從壺嘴裡噴出來,為了防止這個情況,一般只能盛半壺水。另外,鐵壺較重,且容易生鏽,後期保養會比較費工夫。一般不用時要保持乾燥,使用過程切勿幹燒。
中國的制陶業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從早先的生活用品到後來的茶事用品,陶壺歷史悠久,造型與工藝均幾經變遷,可以說是久盛不衰。陶壺一般採用原生陶土加工而成,粗陶氣孔多,可吸附礦物質、水垢,進而軟化、淨化水質。雖然鐵壺、銀壺等金屬材質的煮水器也能改良水質,但鐵重銀貴,相比之下,陶壺對大眾而言性價比會更高些。而且,陶壺相對其他壺質來說更古樸也更具有可塑性,從外觀、造型與藝術上更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天石陶泥壺-草木灰鳴高壺/問鼎
陶壺煮水口感綿厚甘甜,適合慢煮老茶,如若用於煮水,則煮水速度偏慢,且不能在電磁爐上使用,基本上都是配合其他壺一起用。
電熱水壺的功率一般最高都可以達到2200W,這樣的高溫下,傳統的塑料、鋁製電熱水壺容易分解出有毒物質,因此,不鏽鋼電熱水壺應勢而生。
不鏽鋼在生產過程中,因添加各類元素比例的不同而有著「系列」的區別,不鏽鋼水壺所用不鏽鋼必須符合一定食品安全的要求,達到食品級國家標準。
澄泓SYX-SK12A2/水益鮮
不鏽鋼電熱水壺既有直接連接底盤加熱盤加熱,也有在電磁爐上使用,前者原多是日常家用,即「隨手泡」,但後者在茶行業普適性較高。不鏽鋼材質非常緊實,且不易因溫度或其他因素而同水產生反應,因此可以很好的保持水本身的狀態。因壺本身工藝較簡單,導熱快,安全性高,易於養護,成本較低,又便於批量生產,且適應現今智能資訊時代發展,幾乎成為每一張茶席的必備品。
玻璃燒水壺,一般選取材質上乘的高硼矽綠色環保玻璃,耐熱耐高溫,可直接火上加溫,安全無毒,且長期使用不會脫片不發黑,這是讓多數用戶放心選用玻璃壺的內在原因。而其最大的外在特點是透明度高,可直觀看到水煮沸的情況與水中是否有異物,尤其是煮泡花茶時使用較多。不過,玻璃壺用久了裡面的水垢會越來越多,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美觀。此外,玻璃壺較為簡潔,現代感較強,高級的工藝甚至會有輕奢的調調,在現代家居環境或年輕化市場較為適用。
【編者語】
雖然不同爐具與不同燒水壺各有特質,但在使用的時候都無法單獨發揮功效。同時,各大煮水器皿常常也不是獨佔一席,尤其是對老茶客或收藏者來說,幾種不同的煮水器皿配合使用也是常有的事。行業雖小,市場仍大。當你了解了這件器皿,你就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賣,該怎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