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活,我來到了非洲

2020-12-15 漂ing

作者:小康

開篇

當我雙腳踏上非洲這片土地的時候,聽到有個老前輩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小康,你相信白頭髮會像你的皮膚一樣被陽光給曬黑嗎?當時我呵呵一笑,現在我信了,每天我都特別喜歡沐浴在烈日下,後來,皮膚越曬越黑,白髮越來越白,真的很幼稚;越來越多的人說我快跟非洲人沒差別了,照鏡子的時候我也會問:真的黑嗎?朋友說:難道還用懷疑嗎?防曬霜塗在你的臉上都是一種浪費。

成功(Mpumelelo Macu)南非

非洲,在沒來之前我是害怕的,說起來非洲的初衷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是出來裝逼包裝一下自己,也不是因為內心嚮往大草原原始部落,更不是很多人口中說的是因為好奇想體驗生活;

這幾年遇到過很多在非洲一幹就是大半生的人,二年,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年,或許更久;每次從他們口中聽到那段無法抗拒就融入的經歷,就恨不得也給自己打一針雞血;奈何生活中雞血太少,狗血劇情太多,只能選擇安身立命!

託馬斯·本尼(Thomas Bennie)開普敦

臨近畢業了才知道自己別無選擇

大四時,臨近畢業,大家都在忙著應聘找工作,我也算是當時我們班跑招聘會跑得最勤的了,只要是有名氣公司的宣講會,我都爭取一場不落下;現在回想起來,我有幸參與到面試環節的公司也不算少。但很不幸的是那時候的我,大學四年的逃課鬼混和多門掛科,讓我在面試官面前連大聲對答的底氣都沒有;但是說來也好笑,就在我快要絕望時一個offer從天而降,我來不及換衣服就直接朝面試的操場飛奔而去,畢竟從5月到7月,沒有拿到一個offer的自己,早就被磨得沒了脾氣。簡單的面試過後,面試官問我願意不願意去非洲,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他對我說:你如果不願意去留在國內也不會找到合適的工作,跟同齡人的家庭你沒有任何優勢,想趕上他們很難,去那邊你還有機會可以拼一拼。我幾乎沒有猶豫就籤下了三方,因為被他那你還有機會可以拼一拼打動了。

亨特斯·瑞思(Hunters Race)紐西蘭

別離前的憧憬

畢業前夕宿舍集體徹夜長談,那時候幾個男的對於未來的憧憬或擔憂,一下子就坦誠的擺在彼此面前,吐露各自的心聲,對未來的規劃,有的說要繼續讀研,有的說準備回去幫自己家管家裡的超市工廠。

「你都要出國工作,以後算是海歸了。」讀研的室友有些羨慕地對我說。

「其實不是,你知道嗎?要去非洲,我人生地不熟的,聽說那邊還很亂,經常發生搶劫事件」我憂心忡忡地嘆氣。

室友們安慰說:「沒事的,聽說很全的,畢竟算國企!」

艾狄安·布朗格(Etienne Boulanger)裡昂

可這令我更憂傷了啊,根本沒有信心能在非洲勝任未知的工作和挑戰,我對未來,滿是忐忑。但匆忙趕到的畢業哪裡還給我時間猶豫?喝過畢業的酒,在總部短暫的培訓過後,我踏上了去非洲的路。聽公司的前輩說,那邊連超市都沒有。我拖了一個巨大的行李箱,裡面裝滿了洗髮水、沐浴露和衛生巾。大家都要開啟新的人生旅途了吧?在法國的同學發了巴黎鐵塔的照片。坐在飛機上昏睡時,我有點後悔:如果大學四年我有好點念書或者考研,或許我現在飛向的,也會是繁華吧?

安妮·露西娜(Anete Lusina )英國

非洲的夜晚真的很長

在遙遠的非洲,生活異國他鄉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小鎮,心裡想著學校時快樂的時光或者某位女同學,發的朋友圈始終是讓人羨慕的狀態,偶爾出去鎮上買個東西,街頭撞見某張熟悉的臉總忍不住多看幾眼,然後無限感嘆。但是非洲的夜晚,真的很長很長,在非洲的第一年,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孤獨,沒有期待沒有白天。

陳虎(Hu Chen)新加坡

在封閉的項目部工作環境裡,工作和生活完全是在一起了,宿舍隔壁的板房就是每天工作的辦公室,這裡沒有禮拜天,沒有雙休,剛來到非洲就開始了連續一個多月無休無止的工作,每天坐在一個不熟的中年大叔對面,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日子像死水,一絲期盼也沒有。

很多年前,還是小孩時聽我小叔說:人到中年後會漸漸變成生活的犧牲品,理想會被踐踏,激情會退燒,人活著或許只是為了娶妻、生子、買房、買車,每個月領著固定的薪水,買張高鐵動車票還要斤斤計較一等還是二等,活著真的很累。

馬文·邁爾(Marvin Meyer)瑞士

這幾年聽到很多駐外的愛情故事,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的,每當問起他們戀愛的經歷,語言很白但是很真:「他常年駐外事業有成,向我求婚我答應了;他說在國外再待兩年在老家就可以支付首付了;這些年年紀不小了,找一個差不多的人就結婚了;家裡總是在催我,我也沒有辦法再去逃避了;她沒我想像中的那麼完美,但我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他不帥但脾氣很好,已經過了我父母的那關。」

我很慶幸自己還沒成家,但有時候又特別羨慕別人的愛情。在非洲這個幾乎就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物資極度匱乏,每天都要隨時做好面臨意外的準備,我還沒做好成家的準備,我害怕拖累別人,害怕自己哪天真的回不去了,記得有次出去維修設備,在回公司駐地的路上,還恰巧碰上路邊成排成對隊的坦克和扛槍的黑人,嚇得我當晚回去就給對象發了條消息「如果哪天我忽然不聯繫你了,或者你聯繫不上我了,你不要等我,因為我可能只是出意外了」。

埃文頓·維拉(Everton Vila)巴西

當你習慣了孤獨就不再孤獨了

在這個世界最混亂最貧窮的國度,你仿佛生活在第二次元,沒有街可以逛也沒有KTV可唱。不敢出門,害怕一去不復返。有人說你可以上網聊天打發時間啊,刷刷微博,看看電影。根本不存在的,這裡的網速慢得比蝸牛還慢,項目部的文件傳遞有時候都是靠著硬碟來傳遞的,連更新個ios系統都要2天的網速,你覺得能順暢的刷個微博的帖子嗎?能打開網頁我都覺得是個奇蹟了。

賽斯·道爾(Seth Doyle)伯明罕

儘管工作的壓力很大,儘管有時真的差點崩潰,但項目部裡的同事都一直在鼓勵我照顧我。因為和國內隔著7個小時的時差,最開始的一兩個星期,和家裡媽媽爸爸打電話的說話可能都不超過10句,每天下班後就在宿舍的板房裡窩著發呆發呆,然後暴走,發洩完了還是照常過。那時候身在異國他鄉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和對未知挑戰的恐懼,對家人的思念,幾乎搶走了我每天所有的睡眠。除了孤獨,孤獨,還有肉體上的折磨。非洲的病毒和細菌是世界上最大,這邊的毒蟲蛇蟻是真的多,不小心被蚊子一叮就是一個大包,不小心還會的瘧疾。有時真害怕自己吃不消,哪天就真的閉上眼沒醒過來。

安德裡安·斯旺卡(Adrian Swancar)澳大利亞

付出和回報會成正比

當我們真正熟悉適應一個環境,你就會發現其實也不會那麼糟糕。也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天性,出國一年後,我發覺其實這裡不是那麼糟糕,出國第一年拿到的工資可能是同期畢業同學的三、四倍,熟悉以後的同事有時候跟親人一樣,甚至比親人還親,大家同在異國他鄉,我們會一起過中國的節日,端午節一起包粽子,春節包餃子,吃團圓飯,煮湯圓,燒烤....每個人都那麼親切友善。那些在我們的羨慕眼光中回國休假回來的同事,還會帶來一大堆國內好吃的零食和下滿幾個硬碟的電影,電視劇,一起分享回家的歡樂時刻,國內家裡的大小事情。

馬蒂厄·喬安妮(Matthieu Joannon)加拿大

衣索比亞的歷程

衣索比亞和我國關係不錯,當地有很多中國建築公司。中國援助他們修建鐵路公路橋梁等。當地人對中國人還算友好。一月的衣索比亞是一個喜慶的國度,因為在這裡即將迎來兩個重大節日:埃塞聖誕節(Genna/ Christmas)和主顯節(Epiphany)。

穆魯傑·伍德(Mulugeta Wolde)埃塞爾比亞

肯定有人肯定會好奇,聖誕節不是12月25?怎麼到埃塞就變成1月了?難道埃塞要逆天?」別驚訝,衣索比亞還真敢「逆天」!聖誕節改個日期怎麼了?他還給你改年份!今年是衣索比亞的2012年(國際日曆2020年)!當你來到埃塞的時候,你真的可以一本正經的對別人說自己年輕了8歲,因為埃塞日曆比國際日曆晚8年(2011年埃歷=2019年國際公曆);衣索比亞有自己的日曆,一年有13個月,前12個月每月30天,第13個月只有5天,每隔四年是閏年,閏年的第13個月就有6天;因為日曆的計算方式不同,所以很多的節假日在埃塞會被慶祝兩次,比如說新年,比如說聖誕節......

衣索比亞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覺得自己的國家非常了不起。和工地上一個黑人哥們聊天,他自信滿滿地說,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他們是第二發達的國家。當我向他介紹了中國取得的成就後,這哥們立馬改口,中國世界第一,他們世界第二。衣索比亞的男人普遍不顧家,他們賺錢也不是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而是自己揮霍。他們只有沒錢了,才會想到幹活。而且幹活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少長期在一個公司幹很久,每次發工資了,他們就會拿著錢吃喝玩樂,或是打牌賭博。

吉福特·哈珀肖(Gift Habeshaw)埃塞爾比亞

還有千萬記得不要以為他們好相處,當地人沒有感恩的心,不要以為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你感恩戴德。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得寸進尺,認為理所應當。

在衣索比亞最隆重的節日當屬聖誕節了,給玩的比較好的埃塞朋友打個電話,發條簡訊:Melkm Ganna:聖誕快樂!接下來一般都會收到去本地人家中做客的邀請。街上會布滿炫目的遮陽傘和五顏六色的教徒著裝,在這場教堂儀式結束後,大家開始回家吃早餐!接著便是邀請朋友和親戚聚集在一起享受完整的Genna盛宴,通常就是現宰的牛羊肉,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拿出珍藏的酒(蜂蜜酒),你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外加吹牛逼了

馬麗娜·赫拉波娃(Marina Khrapova)俄羅斯

遊子歸家

在非洲,正如我所說,是孤獨的,是寂寞的。孤獨源自於我們沒有全身心融入,可一旦我們敞開胸懷接納這一切,你會發現自己也許是喜歡這的。我們吃著這裡的食物,穿著這裡色彩斑斕的服飾,看著同樣的日出日落,和當地人聊著心情好壞,過著他們肆意狂歡節日,你還覺得,你孤獨嗎?當有一天,你發現你也會聽到音樂就不自覺扭動起來、興致勃勃準備一場盛大的節日,那麼駐外於你,難道不是最有意義、最有激情的時光嗎?

伊桑·麥克阿瑟(Ethan Mcarthur)多倫多

我經常會問自己:你喜歡衣索比亞嗎?喜歡非洲嗎?一個聲音說: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不去適應,不去融入,不去體驗,不去探索,不去冒險,不學會愛;一味的想著保護自己,想著危險,想著功利,想著算計,活著多累……

想那麼多幹嘛?我該對未來自信滿滿,有無限的憧憬,大概是因為這次非洲這一圈都走下來了,4年都堅持下來了,人生又還有什麼值得恐懼?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回國,一是因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選擇留在原企業,那麼可能選擇的就是一輩子在非洲直到退休,但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是個中國人,我還是想回家,畢竟我的根在這裡啊。

蘇提他·卜迪曼(Sutirta Budiman)印度尼西亞

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因為愛情啊。我的家在中國,我的愛人在中國。在那個孤獨的地方,如果有愛人相陪或許會更容易走下去的,但我愛的人卻是在國內的呀,除了飲食差異和遠在異國他鄉,這也是我那時候剛出國時感覺特別難熬的原因之一。回國的路其實挺難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從落後的非洲回到國內找工作,換行的佔了絕大部分比例,像是又回到大學剛畢業時候找工作的日子,為了工作焦頭爛額。

但是別害怕,在難熬的日子都過來了,我相信我可以的,加油!為美好的明天!

格蘭特·裡奇(Grant Ritchie)諾丁漢

END

THANKS FOR READING

聯繫我們

法律顧問 I 楊軍漢

浙江海泰律師事務所

責任編輯 I 徐溪遙

校對 I Anna

投稿郵箱

piaoing@vip.sina.com

微信號:piaoing010

《漂ing》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農光南裡1號

龍輝大廈12層1201室

相關焦點

  • 非洲為什麼貧窮?非洲人是工作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為了工作
    非洲人是工作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為了工作。人們愛好彼此宴請,吃吃喝喝,以顯示社會的氣氛歡樂。家裡生了孩子,給孩子做洗禮,結婚,過生日,晉升,當選公職,長短旅行歸來,辦喪事,議會開會和休會,過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以及諸如此類的每件事,都是歡宴的藉口。
  • 走進非洲,非洲富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說到非洲,很多人想到的是大草原、大荒漠以及各種野生動物。我在非洲已經打工三年多,接觸過形形色色的非洲人。在非洲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非洲貧富差距很大。因為生意上的關係,我在非洲和當地一些富人打過交道。非洲富人的生活非常奢侈,我曾經到當地一個富人家做客。
  • 走進非洲,揭秘非洲採木工人的真實生活
    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環境貧瘠人們生活過得極其艱苦上那麼遠在8000公裡外的非洲人民他們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今天就讓我們打破刻板印象一起走進非洲採木工人的日常生活日常——簡單知足在非洲儘管貧窮是常態但面對貧瘠的環境他們也非常容易滿足
  • 我在非洲奈及利亞做工程的生活,野外直接烤蟒蛇,蝸牛蛋像桂圓
    男主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從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在這裡生活節奏比較緩慢,滿街跑的黃色三輪計程車,頭頂著貨物沿街叫賣的小販,賊眉鼠眼的黑人警察
  • 讓我遺忘你, 非洲
    19世紀來到非洲的歐洲殖民者和傳教士二利婭決定委身於阿納託爾,是出於愛,也是為了稍加清洗身為白人一員的罪疚感。他們可謂「志同道合」,一起去觀摩了盧蒙巴的總統就職典禮:「我能清楚地分辨出他是哪一位。他瘦瘦的,舉止高貴,戴了副貨真價實的眼鏡,留了一小撮八字鬍。當他站起來講話的時候,每個人都閉上了嘴。在這突然而至的肅靜中,我們能聽見剛果河的洶湧波浪撞擊堤岸的聲音。甚至連鳥兒都好像震驚不已。帕特裡斯·盧蒙巴在臺上舉起左手,像是又長高了十英尺。
  • 「非洲茉莉花」茹絲——「中國文化已經融入我的生活中」
    影像中國學漢語、參加「漢語橋」、留學中國、上春晚、彈月琴、參與「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擔任孔院老師……茹絲被稱作「非洲茉莉花」。和在天津攻讀博士的茹絲聯繫上時,她正忙著為中國教育部舉辦的「來華留學70年」紀念活動撰稿,忙碌地查閱大量資料。談起自己豐富的經歷,茹絲用標準流利的漢語說:「中國文化已經融入我的生活中。」
  • 非洲「變態魚」,為了生存,不惜吃掉一半的身體
    非洲「變態魚」,為了生存,不惜吃掉一半的身體 大自然是個神奇的存在,創造出了世間萬物,為了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環境,自然界每天都在上演著很多激烈的戰鬥,不僅對別的動物狠,有一種魚類對自己更狠,被稱為非洲的變態魚。
  • 布裡克森:我總是一再啟程 因為哪裡都陋於非洲
    [摘要]《走出非洲》是凱倫·布裡克森的一部自傳小說,作品描繪了作者1914年至1931年間在非洲經營咖啡農場的生活故事。作者以優美、緩慢而又憂傷的散文式語言講述了她一生中最豐富和最美麗的回憶。一旦生活於此,你感受最深的,一定是這裡的空氣。每一次回首非洲高原的旅居歲月,那種似乎生活在雲端的感覺,會深深震撼你。天色是淡薄的湖藍或紫,雲朵澎湃,既厚重又輕若無物,雲頭高高揚起,仿佛即將揚帆遠走。天色的蔚藍裡,蘊藏著勃勃的生機力量,為不遠處的群山樹林染上一抹新鮮的明藍。
  • 24年過去了,當初為了愛情遠嫁非洲的清華才女王麗紅,現狀如何?
    引言 因地緣位置偏離世界經濟文化中心太遠,非洲在歷史上的發展一直是較為落後的。特別是在工業化發展以後,一步慢就是是步步慢。如今非洲的整體現代化程度,在各個大洲中也是落後的
  • 你為什麼融入不到非洲本地人的生活
    事實是,在非洲的很多中國人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非洲,即便他們已經在那裡工作生活了幾年,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非洲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有些人所謂的知道,只是看到了非洲人表面上的東西,比如如何吃飯、怎樣幹活,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想法,或者說叫文化。
  • 8歲中國女孩寫出的非洲:很多人喜歡象牙,我只喜歡活著的大象
    微信ID:foreignlinkOrg『峰嶺,傳遞外交正能量』兩年多前,8歲的小女孩錢嘉韻終於告別分離來到父親工作的象牙海岸經濟首都阿比讓生活小嘉韻現在可幸福了,每天有爸爸陪著一起看全新的非洲世界每一秒的感受都是那麼新鮮,快樂!愛美的非洲女性我來到非洲之後就發現非洲的女人非常與眾不同,她們有著大大的臀部、厚厚的嘴唇、各式各樣的髮型、許許多多好看的麻辮。
  • 疫情下為了從美國回家,我竟被迫去了趟非洲
    影片選擇比較豐富,收錄了許多亞洲,非洲和阿拉伯電影,甚至有韓國獲獎片《寄生蟲》。登機後唯一讓小圈不滿意的就是衛生。貌似我的座位周圍沒有在華盛頓過站期間被打掃,地上座椅上有不少可見的餅乾碎屑,小桌板也有明顯的汙漬。
  • 100萬中國人在非洲打拼,為何都不願回國?原來過著「土豪」生活
    非洲大陸給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落後與神秘,而且還聽說非洲至今還有「食人」部落,這樣更加給我們增添了一絲神秘感,大多數國人一般都是從電視機上了解到的。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中國人在非洲創業和工作的人群大概有100萬之眾,100萬中國人在非洲打拼,為何都不願回國?原來過著「土豪」生活。
  • 日本人去非洲旅遊,仿佛來到中國
    小江的一位日本友人去非洲旅遊時發現非洲街道上許多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如工具機、家電、數碼、兒童玩具都印刷著「made in china」,可以說,非洲市場中國已經霸佔了半壁江山。然而,這位日本友人認為日本的產品在國際上口碑還不錯,於是,就試著在非洲市場去尋求日本產品,無奈在千尋萬找之下,只在一些角落發現為數不多的日本產品,顯然日本產品在非洲沒有市場。中國製造不僅在非洲佔有市場,據小江的另一位友人介紹,她曾在歐美的各個大街小巷發現中國產品,可見如今許多中國產品已經國際化了。
  • 非洲法語國家友人,羅埠體驗「寬慢」生活
    貢小兵攝8月18日上午,來自浙江師範大學2019年非洲法語國家大學治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和2019年非洲法語國家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的29名國際友人來到金華開發區羅埠鎮開展研學活動。貢小兵攝位處金華西隅,距市區26公裡的羅埠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現有考古資料顯示,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山下周人」在此生活。羅埠上承徽州文化,下接金華八婺文化,孕育出具有羅埠特色的「寬慢」文化。
  • 還在說非洲窮?菜市場裡都是我們吃不起的,網友:我不配!
    很多人都說,菜市場是反映當地各種人文生活最接地氣的地方,我們在各個地方旅遊的時候,逛一逛當地的菜市場,就能最直觀的了解到當地的各種風俗和風情,如果你在菜市場多走走的話,還能透過菜市場看到當地人的幸福指數。
  • 很多中國人生活在非洲,他們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據相關媒體報導,現在生活在非洲的華人達到百萬。我在非洲奈及利亞工作,這個國家華人也不少,其中不少是中國人。在奈及利亞大街上,隨時能見到中國人。非洲生活條件艱苦,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願意到非洲工作,答案當然是待遇不錯。以奈及利亞為例,當地人的工資很低,月薪可能不到五百人民幣。
  • 為何非洲人容易得「愛滋病」?得知他們的生活方式,我沉默了
    這個名字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是經常聽到的,如果敢惹愛滋病,那麼只能等死,因為現有的醫療手段是沒有辦法治癒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加以防範的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過在世界三大人種當中,非洲人是最容易感染愛滋病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清華才女執意遠嫁非洲,24年過去,現在她的生活過得怎樣?
    而這位清華才女完成學業後不顧父母的反對,執意遠嫁非洲,她就是王麗紅。時光荏苒,24年過去,現在她的生活究竟過得怎樣,今天讓我們走進王麗紅的故事。王麗紅家境普通,父母在她的身上給予很高的期望,在父母的培養下出落為亭亭玉立的才女,學習成績非常優秀。
  • 非洲患者:「針灸讓我的媽媽重新站了起來」
    「得知患者康復得很好,我為她開心!看到這封感謝信,我更感動!」讀著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加布麗埃拉·索洛米發來的感謝信,中國針灸醫師楊利感嘆道。而在這之前,來自非洲聯盟駐蒲隆地大使巴西勒·伊奎貝的感謝信也令他興奮不已。2019年6月24日,楊利隨青海省第十九批援蒲隆地醫療隊來到「非洲之心」蒲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