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被翻譯成6國文字,「饒平如」式愛情看哭讀者

2020-12-09 南窗文化生活

2013年5月,一本附有手繪漫畫的書轟動了海內外。

這樣的結果就連書的作者饒平如也沒想到。

01

有些人,只一眼就確定了今生

1922年,饒平如出生在江西南城,因為爺爺是清朝的三品官員,所以到父親這代,依舊是大戶人家,在他11歲的時候,遇到了父親的好朋友女兒來家玩,她就是毛美棠。

那年她8歲,他將自己的玩具讓給她玩,兩人待在一起玩了很久,卻沒什麼話,誰都不知道,彼此將會是自己一輩子的牽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饒平如也捲入抗日熱潮中,看著人們激動沸騰的神情,他也被感染,帶著萬丈豪情,考取黃埔軍校。

等戰爭結束後,父親一封書信,讓饒平如回家結婚。

其實在和毛美棠結婚之前,也有人給他介紹過對象,但不知怎的,總是感覺不對,直至看到毛美棠,他才知道,有些人註定是要一輩子在一起的。

「同生死,共患難,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載隔幽冥,絕音問,愁腸寸斷,相思始覺海非深。」這也是饒平如在自己作品的扉頁上寫的詩,寥寥數言,盡數都是思念。

他們像普通情侶一樣約會,因為羞於開口表達愛意,於是就唱了一首英文歌「Oh Rosemarry I Love You」。

兩人結婚的場面十分盛大,禮堂裡有200多位的賓客參加,萬般熱鬧。

婚後時局動蕩,但夫妻相處甚是甜蜜,他們住在涼亭改造的房子裡,家徒四壁日子清苦,毛美棠就用報紙捲起來當話筒,饒平如就用口琴伴奏,兩人苦中作樂。

直到1951年,他們的生活才有所好轉,饒平如才在上海一家醫院做會計,並且兼職在出版社工作,當時一般人收入只有幾十塊,而他有240元之多,當時風光無限,毛美棠就在家做全職太太。

02

生活的困苦,仍磨滅不了真愛

原本以為生活就會這樣無憂無慮的過下去,卻沒想到變革來得如此之快。

因為饒平如的軍人身份,於是被送到安徽六安「勞改」,夫妻兩被迫分離了22年。

這22年裡,兩人將思念寫進信裡,足足有上千封。

那時候書信很慢,但他們的愛情一直只增不減。

毛美棠寄的每封信,饒平如都如珍寶似的收藏著,每當看完信,他都會將它鎖在木頭箱子裡,隔幾天再拿出來看看。

信裡寫的都是家長裡短,他們將愛情揉進每個家庭的小事裡,柴米油鹽,找工作買菜,每件事,饒平如都會仔細看著,不在妻子的身邊,每件事他都會以這種方式參與。

但作為勞教分子的妻子,毛美棠看盡冷眼,為了生存補貼家用,她像男人一樣去上海博物館拉水泥,賺著一個月十幾塊錢的工資。

因為缺少糧食,饒平如全身浮腫,也沒什麼藥可以醫治,好在這時,毛美棠給他寄了魚肝油,這才讓他全身消腫。

那時候的生活就是這樣,明明知道不容易,卻都是在默默堅持,哪怕分隔兩地,也把關懷遙寄給遠方的那個掛在心尖的人。

1979年,饒平如平反後終於回到了上海,一家終於團聚。

但在1992年時,毛美棠的身體狀況每日愈下,她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和腎病,到了晚期,她已經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對著饒平如大喊大叫。

八十多歲的饒平如毫無辦法,坐在地上像孩子一樣嚎啕大哭。

此後的日子裡毛美棠的病越來越重,不論饒平如用什麼方法都不能喚回妻子的記憶,有天她突然說想吃杏花樓的點心,於是饒平如就騎自行車去買,買回來毛美棠已經忘了要吃點心了。

他細心備至的照顧妻子,最終卻還是在離他們60年鑽石婚的紀念日差5個月的時候永遠的失去了她。

2008年3月19日下午3點,家人打電話告訴饒平如毛美棠快不行了,於是在醫院裡,毛美棠在人群中找到了饒平如,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眼角流出了一滴眼淚,饒平如上前握著她的手,幫她擦乾眼淚,沒過多久,她的手變得冰冷。

她走了,順帶也帶走了他的思念。

03

餘生,只做想你、畫你、寫你這三件事

毛美棠走後,饒平如總會沿著上海博物館邊沿走一圈,把整個牆壁摸一遍,走累了就坐在臺階上發呆,他喃喃念著,也不知哪一塊是你親手澆築的,或許你的病就是做這些活累的。

生死別離總是痛苦的,饒平如總是會精神恍惚,每天茶飯不思,總想著和毛美棠風雨走過的六十年。

後來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將他們兩個人的故事畫出來,於是,每天一筆一筆,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仿佛又再一次的和妻子相遇。

他從毛美棠的童年畫起,一支畫筆記述了他們的年代,也記錄了他們的愛情,簡單卻又刻骨銘心,平淡卻又記憶深刻。

「死是沒有辦法的事,但下來的時候,人還能存在。」他用這種方法,回憶著和妻子的點點滴滴。

他說自己活了這麼大年紀才終於明白白居易的「相思始覺海非深」是什麼意思,他也堅定地認為:「愛情是不分年紀、一直存在的,無論年輕還是年老。」

起初,他畫這些畫寫這些文章時並不實想成名寫書,只是想讓自己的孫輩們看看,自己這輩子是這樣生活過來的。

卻不料孫女的無意舉動,直接讓他火了。

一次家庭聚會中,孫女拍下了饒平如手繪的當年和毛美棠的結婚照,沒想到發上網後直接引發了不同凡響,最後竟然吸引來了央視著名主持人柴靜。

經過幾個小時的採訪,饒平如將自己60年的酸甜苦辣都說給了柴靜,之後柴靜在博客上發表的採訪手記《赤白乾淨的骨頭》,短時間內瀏覽量達到30萬。

就這樣,他的愛情故事廣為人知,媒體紛紛聯繫採訪,出版社都伸出橄欖枝聯絡出書。

這才有了這本書的問世,《平如海棠》。

編輯陰牧雲讀到柴靜的採訪手記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個百年難遇的出版材料,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畫稿和文字,它完全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就像是土地裡的種子,大山裡的天然玉石,很多人在創作的時候都會考慮很多因素,可他在做這件事時,除了給家裡晚輩看過,其他人都沒看過,是自然單純的。」

經過很多人的商榷,最後敲定書名,就叫平如美棠。

題籤上饒平如這樣寫道:「我講的話每句都是真的。每個故事都是真的,關於過去,那些畫面都在我的腦海中。」

他將畫冊的名字取名為《我倆的故事》,為的就是紀念和妻子生活的將近六十年的風風雨雨,將妻子的骨灰盒放在床邊,為的就是以後能和自己一同下葬,另外他種了一棵海棠樹,用來記住愛妻毛海棠。

這本書的故事很簡單,講述的是饒平如的一生,卻讓讀者讀後紛紛為之落淚,讓觀眾紅了眼眶。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失意的時刻,經歷過刻骨的絕望,經歷過要不要放棄的掙扎。饒爺爺也是一樣,但是他沒有放棄那些美好的事物。這不是簡單的雞湯式的故事,而是你知道,人就是這樣生活的。」陰牧雲這樣和同事說道。

正因為這本書中處處透著溫暖、感動、真實,使得《平如海棠》一躍出了國門,有了更多的版本:義大利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荷蘭語、韓語……

而饒平如每天做的事除了接受訪問,他也會安靜的彈著90歲那年買來的鋼琴,唱著妻子最愛的《送別》。

這時候仿佛時間又回到了從前,自己吹著口琴,妻子用報紙卷著做話筒,兩人相視一笑,默契認真的唱一首歌。

採訪的時候柴靜問:「您已經九十歲了,難道這麼長時間,沒有把這個東西磨平了,磨淡了?」

饒平如認真的回答:「磨平?怎麼講能磨平呢?愛在這個世界可以很久的,這是個永遠的事情。」

就像他的畫冊的最後一頁畫的那樣,彩霞漫天,二人攜手,如神仙眷侶般走向遠方村落,回到年青時的美夢裡。

饒平如年輕的時候就答應過妻子,等抗戰結束後,二人布衣籬舍,過隱逸的幸福生活。

這個願望這一生未能如願,但願來生,能再續前緣。

文:看道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蔓延

相關焦點

  • 饒平如先生去世,平如美棠終於在天堂相見了
    《平如美棠》作者、99歲的饒平如先生於4月4日九時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99歲。饒平如的孫女饒欣欣在朋友圈確認爺爺去世的消息,「爺爺上周一因膽囊疾病入院,住院後突發多器官衰竭,於今日上午九時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 98歲饒平如在滬病逝,《平如美棠》情深似海,天上重聚
    饒平如1922年出生於江西,少年時生活優裕,後來就讀於黃埔軍校,參加抗日戰爭。他的微博介紹除了《平如美棠》作者,還是一位抗戰老兵。1948年,26歲的饒平如與23歲的美棠訂婚。儘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約,饒平如深深記得兩人初遇的情景。那一日,他隨父親去美棠家談婚事,忽見西邊正房小窗正開,一位面容姣好、年約二十的小姐正借天光攬鏡自照,左手還拿了口紅專心塗抹。
  • 專訪|《平如美棠》饒平如:人生要學會退一步
    》致敬辭 《平如美棠》是一部懷念之作,其中有社會變遷的見證,有滌蕩了痛苦的平和,更有相濡以沫數十年的愛情。它平淡如樹,卻又絢麗如花,作者青年抗戰,壯年受難,老年喪妻,然而,他並沒有喪失生命的童真和詩意。他八旬學畫,九十齣書,繪畫優美,文字清麗,書畫合璧,情意深沉。這本書不是思想或政治的巨製,然而,任何思想的探索和制度的改善,其旨歸不正是應讓所有人過好的生活,美的生活?而每個人也都有如此生活的權利。
  • 平如美棠天上團聚!《我倆的故事: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去世
    2013年出版的《我倆的故事:平如美棠》曾感動了無數人。4月4日上午,這本書的作者、主人公饒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8歲。平如、美棠,終於天上團聚。■年輕時的饒平如和毛美棠1922年出生的饒平如,原本只是住在魔都的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他是黃埔軍校第18期畢業生。
  • 他不懂外文,卻翻譯了170部外國作品,開創中國文學翻譯先河
    作為一名不懂外語的翻譯家,林紓通過和懂外文者合作,用文言翻譯了一百七十餘部外國作品,開創了中國文學翻譯之先河,對中國文學的繁榮與興旺,功不可沒。林譯小說在清末民初風行大江南北,深受讀者喜愛,影響深遠,不僅扭轉了當時國人的小說觀,提高了小說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改變了中國小說發展的軌跡,同時對國人的陳舊觀念和意識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 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獲得日本皇室授勳的中國女性
    近些年來,在喜歡閱讀外國文學著作的讀者中,喜歡日本文學作家的也不乏少數。諸如村上春樹、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文學作品。但是,在喜歡的讀者手中興致勃勃的閱讀品味時,可曾想到過著作的第二作者在幕後費時費精力的將日文原著精髓翻譯成中文這項浩大工程嗎?
  • 《平如美棠》|他87歲學畫,手繪390多幅漫畫,最美的愛情故事
    2008年3月19日,愛妻毛美棠因病去世,饒平如悲痛欲絕,難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後,都是難過」,於是,87歲的他重新拿起畫筆,將他和愛妻之間的點點滴滴、款款深情都訴諸筆端,繪成一幅幅平淡感人的畫作,展讀之下,讓人淚目。
  • 平如美棠成絕響:愛一人比海更深
    4月4日,感動了無數讀者的《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去世,平如和美棠,在天上團聚了。那一輩人的愛情細水長流,平如和美棠,相戀60餘年,痴情了一輩子。1922年,饒平如生於江西一戶書香門第。從小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饒平如的性格溫柔內斂,平日喜好寫字、畫畫。
  • 希臘翻譯家索提裡斯·查理克亞斯——「幫助希臘讀者了解真正的...
    影像中國2019年8月,在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上,首次有一位希臘翻譯家獲獎。他是索提裡斯·查理克亞斯,一位用希臘語詮釋中國文化的「中國通」。他花費數十年將《論語》《孟子》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翻譯成希臘文,並將《吶喊》《你是一條河》等中國現當代小說帶到希臘,讓更多希臘人得以了解中國文化。
  • 網文出海:2019年海外市場規模達4.6億元,作品翻譯數量達3000餘部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10000餘部,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僅2019年全年,網絡文學作品的翻譯數量達到3000餘部。而從出海模式來看,翻譯出海佔比72%,直接出海佔比15.5%,改編出海佔比5.6%,其他佔比6.9%。
  • 《平如美棠》饒平如
    》內容簡介:這是饒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個想打仗的人,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去打仗了。又因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終厭倦了戰爭,想要回家。六十年的相守歷盡坎坷,命運讓他們長久分離。好容易最後又在一起了,美棠卻身患重病且漸漸失去記憶。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顧妻子。每天5點起床,給她梳頭、洗臉、燒飯、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還要打胰島素、做紀錄,他不放心別人幫。
  • 《似是故人來》第七期 翻譯——穿透時空的文字交流
    中華古典文明之花開得過於絢爛,同時期的四周近鄰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直到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前,翻譯並沒有作為一項事業而廣泛存在。或許,連鳩摩羅什本人都沒想到,他主導的譯經工作,標誌著翻譯工作從個人到國立的轉變,也掀起了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一次翻譯高潮。
  • 《似是故人來》第七期 | 翻譯——穿透時空的文字交流
    中華古典文明之花開得過於絢爛,同時期的四周近鄰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直到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前,翻譯並沒有作為一項事業而廣泛存在。或許,連鳩摩羅什本人都沒想到,他主導的譯經工作,標誌著翻譯工作從個人到國立的轉變,也掀起了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一次翻譯高潮。
  • 平如美棠:分別22年,通信上千封,相伴60年,他們的愛情比海還深
    他們的中國式長情值得人們豔羨,他們的愛情在平淡中開出了花,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成功!他們就是「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饒平如和毛美棠。因為經歷過生死,所以他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也更加珍惜平淡歲月裡的人和事。抗日戰爭已矣,國事已了;業已立,家未成。此時的饒平如已經24歲了,他婚事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日程。他父親給他寫信道:「功成兒卸甲,宜室拜重慈」,讓他請假回家結婚。
  • 穿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懷念之作,書寫普通人最浪漫的愛情往事
    《平如美棠》,才曉得饒平如先生在87歲的時候妻子去世了,先生就把對妻子的思念一筆一筆地畫了出來,就是這本書《平如美棠》,有畫和文字組成的。作者饒平如用平實的文字寫出了《平如美棠》,並配以他親手繪製的近百幅圖畫,記錄了他和妻子毛美棠從初識到相守,再到生死分別的70多年時光。書名「平如美棠」中,平如就是饒平如,美棠是毛美棠。
  • 鄭永慧: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翻譯家|翻譯家|羅布-格裡耶|知識分子|...
    文|藍曦 趙心婉 翟麗影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熱愛閱讀法國文學作品的人來說,鄭永慧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柳鳴九讚譽他:「在中國的翻譯家之中,鄭永慧先生大概是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斯人雖已逝,音容卻猶在。
  • 鄭永慧: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翻譯家|鄭永慧|翻譯家|羅布-格裡耶|...
    文|藍曦 趙心婉 翟麗影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熱愛閱讀法國文學作品的人來說,鄭永慧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柳鳴九讚譽他:「在中國的翻譯家之中,鄭永慧先生大概是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斯人雖已逝,音容卻猶在。
  • 沒有一個人,像他這樣翻譯《小王子》!
    近日,出版過一系列治癒系作品,一度被冠以「治癒系小王子」頭銜的作家安東尼,攜其首部譯作《小王子》,來到上海書城舉辦讀者分享會暨新書首發。《小王子》是安東尼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他多次在社交平臺向讀者推薦,讀者也不時留言,希望他可以翻譯一次《小王子》。歷經多年的準備,安東尼譯本《小王子》終於在這個寒冬溫暖上市。現場,他與粉絲熱烈互動。
  • 翻譯他人作品會侵權嗎?
    1.如果翻譯成盲文若滿足以下幾個條件,轉換他人文字作品,不用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不用支付報酬:1. 原文已發表;2. 將原文作品轉換成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形式;3. 向盲人提供轉換後的作品;4. 不以營利為目的。
  • 網文海外粉絲超7000萬,翻譯成新興職業
    根據閱文集團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如今已有超過10萬外國作家開始網絡文學創作,原創作品超過16萬部,既有書寫奮鬥、熱血、努力等主題,也有浪漫愛情與科幻元素,中國網文的全球粉絲已超過7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