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一個思想先進的國家。
他們追求開放、平等、民主、自由,他們重視女權,反對專政。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美國在性方面曾有過一段非常壓抑的「黑歷史」!
20世紀初的美國,雖早已擺脫宗教統治,卻仍受其二百多年前的宗主國——英格蘭的清教徒禮教觀念束縛,也多少受到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嚴厲的宗教性禁錮影響。
性禁錮主要表現在:婦女受到歧視,貞潔被嚴格要求著,手yin被認為是褻瀆神靈的罪惡,人們信奉著基要主義,恪守著終身一夫一妻制。
直到1948年,美國生物學家及性學家,阿爾弗雷德·金賽提出:手yin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之後才令美國人民對性的偏見出現了轉機。
作為美國性學研究的先鋒,金賽不僅為手yin、口jiao、獸jiao這一系列「邪惡之事」正了名,還提出了一個先進的觀點:
其實,性傾向並不是非黑即白。
時至今日,大部分人了解的性傾向,無非就是兩種:異性戀和同性戀。
但在《人類男性xing行為》中,金賽提出:人並不是只有「同性戀」和「異性戀」兩種,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雙性戀傾向,分別只取決於程度。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用近10年的時間,對18,500多人進行了調查,最終制定了一份鑑別自己性取向的尺度——金賽量表
量表的詳細內容,是這樣的↓
完成問答後,點擊下方的分數按鈕,即可自動算分。
在金賽量表裡,性傾向被具體地分為了6個等級↓
(想測試的同學們,可以自行找度娘)
測試的結果,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原來,所謂的直男直女都只是表象啊~
2004年,福克斯電影公司把金賽的一生拍成電影,以此紀念這個二十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如果不是金賽的出現,恐怕美國的同性戀人還會遭受更多的不幸吧。
對比之下,中國傳統文化對同性戀人的態度,就顯得格外寬容了。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就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同性戀能入詩,可見在孔子眼中,同性戀是很正常的感情。
《詩經·山有扶蘇》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子都就是因為貌美而受到鄭莊公寵愛的。
同樣,女同性戀在中國古代是相當普遍的。
古代的道德觀念中,男子把女子失貞、失節的淫行當做大罪,禮教竭力鼓吹妻妾之間和睦相處,讓家庭中妻與妾、妾與妾和睦如姐妹,有些人因之而產生了愛情,不過這種關係比之於偷情通姦顯得溫和而隱秘,只要不對宗族構成威脅,男子不唯默許甚至鼓勵。
到了國民思想逐漸開放的現代,有關同性婚姻合法的呼聲更是越來越高。
從2001年開始,李銀河教授三次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提出同性婚姻法案,受到了無數同性戀人們的支持。
近日,李銀河做客YY直播時,提到了對同性戀人的理性觀點:
與其他國家不同,西方國家對同性戀的歧視是出於對有這種性取向群體的一種歧視。而在中國,對同性戀的歧視主要是因為受到傳宗接代、以孝為先等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和大部分其他國家同性戀都不是違法行為。如今,全球大約還有30多個國家同性依然被當做違法的行為,而且在少數阿拉伯國家,同性戀者需要被判死刑。
同性戀起源於師傅文化,在古希臘時期,師傅與徒弟之間的情誼其實相當於如今的同性戀。柏拉圖等人呼籲的愛情觀,其實講述的就是同性之間的愛情。現在的社會,西方把性學發展透徹,有很多理論所以才會把性這個命題裡的東西分對錯、辨是非,而在東方,則把性當作藝術,藝術不分對錯,從某種角度來說,東方的對性的觀點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
面對粉絲們提出的性取向問題,李銀河老師也一一為他們作出了解答:
蔡康永曾經在節目裡面說,他並不鼓勵出櫃。因為像蔡康永這樣的,走到了行業頂尖的位置,可以證明給爸媽看,兒子很好,爸媽放心。但很多人沒辦法走到這一步。聯想到張國榮也是很大大方方地出櫃,但因為他也是超級巨星。請問李銀河老師,是不是真的要事業有成,才有資格出櫃呢?
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不應該只有成功人士才有資本去出櫃。如今社會對同性戀不夠寬容,才導致普通人出櫃會影響到事業以及生活。針對這種情況聯合國已經發布了反歧視同性戀的公約。現實中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了解不夠,其實性傾向不會傷害別人
今年,臺灣的立委換屆,所以婚姻平權法案等於又要重頭再來,所以,張惠妹、羅志祥、小S、蘇打綠等歌手辦了一場公益演唱會,進行抗議。以前大家都是不怎麼敢對同性這個話題發表意見的,這是不是證明了現在我們的環境正在變好了?
在對待同性戀方面,我覺得臺灣進步很大,有人預測同性婚姻臺灣將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而且身為同宗的大陸,離同性合法應該也不遠了。
娛樂圈內長得俊美的男生如:楊洋,李易峰他們是否同性,還有王菲的女兒竇靖童是否同性?
是否同性是不能通過外表去判斷的。對於竇靖童,我覺得她不一定出櫃,也許她就是喜歡這樣的打扮,也許她是跨性別或同性戀,也許只是一個喜歡男裝的女孩而已,這些東西要她自己說了才算。
身為LGBT的一員,你覺得應該為群體做什麼?
我覺得所有的人,只要願意,都可以為這個群體做些什麼,去各地同志組織參加活動,不要歧視同性戀。而LGBT也要自己發聲,證明自己的存在。平時我們發現歧視,默不作聲其實就是對同性戀的傷害。在國外都會有同性戀自豪日,為了紀念美國紐約同性戀與警察的衝突,我國上海也有這樣的活動。
李老師哪裡有比較官方的性取向評測?
去看金賽寫的《人類男性性傾向》這本書,對了我也著了本《同性戀亞文化》可供參考
當下,同性性取向早已不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
在電影圈裡,也有許多以同性為題材的優秀作品:
比如James Ivory的《莫裡斯》
Jonathan Demme的《費城故事》以及王家衛的《春光乍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