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在婚嫁習俗中,我們常常把定親和訂婚進行混淆,在有些地區也僅僅把定親當作訂婚,家長們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不知該如何做,所以在這裡我們統一的進行一次全面的解答。需要提前說明的是:一切從簡,拒絕鋪張浪費!
定親含義:定親是指男女訂立婚約,達成口頭上的婚嫁協議。定親也是雙方家長比較正式的第一次會晤,定親通常是男到女家,男方要給見面禮的,禮金不確定。
定親準備:定親時間(良辰吉日)、定親禮品(小禮、中禮、大禮)、定親憑證(文定)。
訂婚含義:訂婚又叫婚約,是為了確定未婚夫、未婚妻身份的儀式。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方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方財物,叫"陪嫁"。
訂婚準備:訂婚時間、上門提親、商定婚事、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訂婚宴席。
接下來,會針對定親、訂婚進行詳細的闡述,並給出合理建議,相信你會得到該有的收穫。
提示:定親和訂婚需一切從簡,拒絕鋪張浪費無論是定親還是訂婚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們能夠喜結良緣,只要孩子們感情深厚,做父母的無需在這個問題上太過注重形式。
形式多寡說明不了什麼,反而顯得鋪張浪費,還不如節省下來給孩子們去自己經營未來的婚姻生活。
接下來會詳細的介紹定親和訂婚的一般流程,希望大家本著一切從簡的原則去精簡流程,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男方定親的一般流程定親在中國古代婚禮施行的"六禮"中一般只含有納吉、納徵、請期,這三項。在這裡我們可以進行簡化,用現代的習慣進行解釋。
定親時間(良辰吉日):男方需要選擇合適的日子,由媒人或者親自提前知會女方。這樣做為了體現對女方的尊重,也是表明自己期望這份親事的態度。註:比如雙休日,雙方都空閒的日子。
定親禮品(小禮、中禮、大禮):定親結果出來之前有「議親」一說,主要是要攜帶相關禮品,這些禮品比較有寓意,如:古時定親講究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
用我們現代人的方式來運用的話,即:女方所穿的新衣裳、各種點心64份、6瓶酒等,需要結合當地的習俗。如果實在不懂,這一點可以讓媒人幫助操辦。
定親憑證(文定):定親之後,男方用紅綠紙(紙張外紅內綠)列好禮品清單,這叫做「定親憑證」,也叫做「送過書」。女方如法炮製,送出」回帖「即可。註:俗話說」男紅女綠「,「過書」需要寫在紅面,「回帖」需要寫在綠面。
完成以上流程也就是說雙方的親事算是定下來,剩下的就是孩子們自個相處一段時間。其實定親更多的是男女雙方見面進行相互的認識,商談一下未來的婚嫁規劃,一切都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和感受。
男方訂婚的一般流程訂婚不同於定親,定親更多是讓男女方認可相互之間的關係,而訂婚就是已經決定結婚意向,比較正式的確定未婚妻、未婚夫的身份,只待選擇良辰吉日喜結連理。
訂婚時間:這裡的訂婚時間需要男方主動約見女方進行商談,定下合適的時間,以便請來相關的親朋進行見證。
上門提親:男方需要讓媒人進行牽頭,來到女方家裡來進行提親,表達結婚的強烈意願。
商定婚事:男女方相聚一堂,來商談孩子們要如何舉辦婚禮,雙方有沒有其他的想法,這些都需要進行詳細的探討,為孩子們呈現比較合理的婚禮。如:結婚的日期、婚禮的形式、男女方是否要一起參加婚禮(比較流行)。
男方下聘禮:這裡的聘禮多數為彩禮,需要根據當地的習俗進行折中,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彩禮只是形式,表達意願即可,切不可相互為難。雙方父母要多問一下孩子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感情。
女方回 禮:女方回禮意指嫁妝,訂婚主要是為了敲定陪嫁的物件。就比如老一輩用家具陪嫁一個道理,這都是父母對於女兒婚姻的贈予。同彩禮一樣,只需表達心意即可。
訂婚宴席:男女雙方商定相關事宜以後,可以舉辦一個小儀式,正式確定孩子們未婚妻、未婚夫的身份,親朋一起見證這份美好。
看似比較複雜的訂婚流程,其實主要是為了孩子的婚禮可以順利地舉行,更多的是讓孩子們意識到婚姻的神聖和不易。
結語本文主要為大家呈現了如何定親、訂婚,以及它們的具體區別和含義。各位家長需要進行合理的安排,結合當地習俗和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正如我們開頭所言:一切從簡,拒絕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