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佳節不可或缺的節日美食,可不知從何時起,每到端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大量的粽子,或是當零食,或是當早餐,想怎麼吃、吃多少都看心情。結果,一不小心就會招惹病痛,高血糖、低血糖、消化不良、胃酸過多.......好好一個節日,最後卻成為身體的負擔。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洪晶安表示,只有正確認識粽子的成分和食用注意事項,合理安排,才能過個舒舒心快樂的端午節。
粽子是主食,必須按飯量換算攝入量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江米,又叫糯米,一般來說,南方稱糯米,而北方叫江米,是家常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粽子通常選用圓糯米作為主料,同其他穀類食物一樣,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因此人們應該將粽子當做主食一樣看待,一個粽子,就等於一小碗米飯。如果正常吃了三餐,再將粽子當做點心一樣食用的化,就容易攝入碳水化合物太多,造成身體負擔。
除了攝入量要控制外,就像吃米飯要搭配各式菜餚一樣,在吃粽子時,也應該結合粽子的類型搭配各類蔬菜或肉類。
粽子吃多了,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出現
由於粽子的澱粉結構比起米飯(粳米)的支鏈澱粉比例要高的多,而通常支鏈澱粉遇熱更易糊化,被消化的效率比直鏈澱粉要高,因此糯米在易被消化的同時,也更容易升高血糖。
但在血糖值快速升高後,胰臟一監測到這一情況,就會一次性釋放大量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但往往就會讓血糖快速降低,甚至會導致低血糖的出現,因此高血糖和低血糖都有可能在食用較多粽子後出現。
粽子要趁熱吃,腸胃不喜歡冷粽子
國內外的血糖研究都證明,熱的糯米食品餐後血糖反應非常高,也就是說,它的消化吸收速度非常快。糯米飯與大米飯相比,消化速度明顯地更快。
而且,實驗還發現,熱的糯性食品消化速度更快,包括冷了再加熱,消化速度和剛煮出來一樣快,甚至更快。而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放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穀雜糧粽子冷後的澱粉老化回生現象更明顯。因此,如果不是剛煮熟的粽子,最好重新加熱蒸熟再吃,一則避免細菌超標問題,二則也比較有利於消化。
慢性病患者聽醫囑,慎吃!
對於糖尿病人和高血脂患者來說,因為食後粽子後血糖上升太快,甚至比白糖還要快,因此對穩定病情不利。糖尿病人應當少吃精白糯米做的粽子,特別是大黃米粽子也一樣不能隨便吃,因為它是各種全谷雜糧中血糖反應最高的一種。哪怕是不加大棗不加豆沙的粽子,也完全一樣。
胃酸過多者,粽子會加重胃酸分泌。粘性的糯米促進胃酸分泌,故胃酸過多、胃食道反流的人吃甜粽子可能會出現不舒服,有燒心感。所以胃酸過多、胃食道反流及胃潰瘍的人應當少吃粽子等糯米食物。如果一定要吃少量粽子,也應該先吃較多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再配合少量粽子,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另外,粽子常添加了肉類(五花肉、火腿)、堅果(花生、芝麻)、蛋黃、果脯等,使粽子變成了高熱量、高脂、高糖及高鹽食品。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會加重病情,誘發急性併發症的風險。
老人與小孩消化功能較弱,品嘗即可
雖然說熱粽子容易消化,但是對於老人和小孩這類胃腸功能退化或不全的人群來說,大量吃粽子,比較容易損傷胃腸道,因此,就算是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粽子也應該適量使用,品嘗一下,應個節氣就行。
減肥者,看看熱量表就懂了
減肥的小夥伴們,給你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