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直升機的先驅,華盛頓變革之風促成的貝爾207武裝直升機

2021-01-13 旋翼飛行器

弁言:世界上最優秀的直升機之一

毫無疑問,貝爾直升機公司的AH-1「休伊眼鏡蛇」(HueyCobra)系列武裝直升機堪稱世界上最優秀的直升機之一。

圖 1-1984年以前「眼鏡蛇」系列武裝直升機的發展脈絡

當時,由於美國越南戰爭所處的環境基本都是密集的叢林,常規固定翼飛機作用相當有限,為此美國軍方對武裝直升機(當時還統稱為「炮艇/Gunship」)提出了急切的需求,為了回應這一作戰需求,貝爾公司的設計師們加班加點,實現了一項驚人的創舉——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實用的武裝直升機竟然只耗費了18個月就從概念方案變成了可以投入戰場執行作戰任務的「毀滅機器」——委實令人驚嘆。

有意思的是,儘管眼鏡蛇直升機的研製時間很短,但是其作為一種軍用直升機而言,卻是特別的「長壽」。從聞名於越南戰場的AH-1G型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開始,基礎的眼鏡蛇直升機經過了多次的調整、升級和改進,直至如今的AH-1Z「蝰蛇」(Viper)武裝直升機,更可稱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武裝直升機的之一(蝰蛇的最大起飛重量8噸出頭,相比初代眼鏡蛇最大起飛重量4噸出頭,幾乎為其兩倍)。

圖 2-穿梭在中南半島叢林中的AH-1武裝直升機已經成了美國越南戰爭的標誌之一

站在今天的時間線上,回頭看經典的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設計,我們仍然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設計,而回顧其誕生之路以及設計特點,對於我們的直升機發展之路,或有些許可參考價值。

那麼,歡迎來到眼鏡蛇直升機的起源之章。

起源:AH-1眼鏡蛇直升機的「先驅」及其設計特點

AH-1直升機的起源要追溯到1962年6月,當時貝爾公司在南加州的布拉格堡首次公開了一種「創新設計」的直升機模型。那時候,貝爾公司還邀請了美國陸軍的多位高官參觀他們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工廠,藉此詳細向他們「推銷」這種設計激進的新型直升機方案模型。

圖 3-貝爾最早的D255「伊洛魁勇士」方案的模型機,其獨特的縱列式高低分布座艙在當時可謂是激進創新設計

儘管這種模型是一種全新的專用的武裝直升機設計,但是貝爾公司仍然表示這種新的武裝直升機可以採用萊康明T-53渦軸發動機和其他一些現成的動力傳動系統,這些子系統都已經在極其成功的UH-1「休伊」通用直升機上得到了實戰驗證。而貝爾公司之所以往這方面提建議主要還是為了迎合美國陸軍對於「零備件通用性」的需求,同時,這樣一來也可以縮短新型直升機的研發時間,從而給美國陸軍高官留下低風險、高可靠性直升機的印象。

圖 4-D255模型的一個改進版本,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座艙蓋的布局相比第一版有了較大的變化,短翼葉加裝在了機身兩側

作為AH-1「休伊眼鏡蛇」系列直升機的先驅,貝爾公司將這個直升機方案模型命名為D255「易洛魁勇士」(Iroquois Warrior;這裡說一下,雖然大家都喜歡把UH-1叫做「休伊」直升機,其實其官方稱號是「易洛魁」)。對於美國陸軍的高管而言,這種新的直升機從造型上來說與常規的直升機相差甚遠,更像是一架戰鬥機。模型機狹長的低阻力機身設計和前低後高的縱列式座艙布局非常吸引眼球,其中,炮手坐在後側較高的座艙中,而飛行員則坐在前側較低的座艙中。

該機其他的一些獨特的設計還有「可收放橇式起落架」以及為主旋翼減速器和自動傾斜器機構配備的獨特的「Doghouse」(外觀類似於狗屋)式上整流罩。至於其尾梁和垂直安定面等設計則保持與UH-1直升機一致。在貝爾的模型方案中,該機的武器裝置主要是安裝在機身鼻頭下方的一套機槍吊塔系統和位於機身腹部的一套武器吊艙系統和位於飛行員座艙後部機身兩側的可掛載載荷的短翼。

反應:美國軍方的「保守派」以及「豪澤委員會」

貝爾公司「苦心」籌劃的一場「推銷工作」,實際上還是給美國陸軍高管留下了非常深刻——甚至可以說是震撼——的印象的。畢竟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那時候的人,誰見過一架看起來跟強擊機一樣的直升機呢?但是美國陸軍航空兵中卻始終有一班子所謂的「保守派成員」堅持反對這種激進的新設計。

對他們來說,發展更為成熟的貝爾UH-1 A/B型直升機是更好的選擇,畢竟這種構型的直升機用途更為廣泛,既可以執行通常的兵員運送、垂直補給和醫療後送任務,同時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改裝成「炮艇」直升機,執行對地火力打擊任務。所以在他們眼中,根本不需要有一種「純粹的武裝直升機」。

但是,此時,變革之風已經開始吹向華盛頓。

圖 5-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與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在1962年4月19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向時任美國陸軍部長的小埃爾維斯·雅各布·斯塔爾傳遞了一份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麥克納馬拉表示他非常擔憂美國陸軍中明顯存在的「保守派」風氣,尤其是在航空採購項目方面。麥克納馬拉藉此敦促斯塔爾重新考察美國陸軍的戰術機動性(Tactical Mobility)需求,並建議美國陸軍在計劃中考慮「新鮮的甚至有些激進的概念」。

這份備忘錄在美國陸軍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非常有名,最終促使美國陸軍成了「豪澤委員會」(Howze Board)。這個特殊的評估委員會是由多個方面的人士組成的,其中既有美國陸軍的官員,也有飛行器設計師、航空工業承包商等各方人員,而該委員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評估是否要將直升機(尤其是武裝直升機)加入到美國陸軍的機動作戰戰術項目中去。

圖 6-「豪澤委員會」的會長漢密爾頓·豪澤將軍

經過為期90天的多方協商、探討,豪澤委員會在1962年8月30日提交了一份最終報告。本文無意對報告的內容做詳細的介紹,我們所需要知道的就是這份報告贊同美國陸軍成立「空中騎兵戰鬥旅」(air cavalry combat brigades),並確定了成立這樣一支部隊所必須的航空器基礎——也就是咱們的主角——武裝直升機。

行動:貝爾「勇士項目」——模型207「蘇族偵察兵」

話分兩頭,儘管最初美國陸軍對于貝爾提出的新型直升機設計方案反應較為冷淡,但是貝爾公司內部仍然決定自籌資金推進這種新式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工作,這項目被貝爾的工程師們稱為「勇士項目」(Warrior Program)。儘管當時貝爾公司的一些高管認為對於這樣做一種超前的設計,頂多造一架符合氣動設計的原型機就可以了,但是貝爾公司的決策層卻最終決定還是要打造一架真正的「飛行測試平臺」,希望藉此能夠加速新型機方案概念的落地,並使得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跨過模型階段。

圖 7-模型207「蘇族偵察兵」直升機的木製模型

而對于貝爾公司來說,要啟動一個新的項目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時間和資金。一方面,「炮艇「型武裝直升機在當時仍然是一種看不清未來的航空器,所以投入的經費越少,風險就會越小;另一方面,雖然貝爾在這方面搶佔了先機,但是當時還有一系列實力強勁的直升機製造商很可能在武裝直升機方面橫插一腳,比如說西科斯基公司。

所以,為了儘可能減少成本和壓縮研製周期,貝爾公司放棄了打造一種全新的「D255原型「這個誘人的想法,而是對該公司機庫中的一架活塞動力式「模型 47」直升機(軍方代號OH-13)進行改裝設計,從而打造了一架複雜度相對來說較低的代替品。

1962年12月份,武裝直升機飛行測試平臺的改裝工作正式啟動,該機在貝爾公司內部的生產代號是「Model 207」(下文簡稱「模型207」),被命名為「蘇族偵察兵」(Sioux Scout)。該機採用了OH-13直升機的整套旋翼傳動系統,動力裝置採用的萊康明渦輪增壓型TVO-435-B1A發動機。至於其中段機身、尾梁和不可收放的撬式起落架則全部都改裝自當時的貝爾「模型47J-2」型商用直升機。其機身前部(也就是座艙部分)則全部用強化塑料蒙皮包裹。當然,該機在座艙設計上自然也保留了D255方案中所展示的縱列式高低兩座布局,兩個座艙都採用了有機玻璃打造的半殼式座艙蓋。

圖 8-萊康明TVO-435型發動機

在操縱系統方面,模型207直升機採用了雙重飛行控制系統,其中飛行員的操縱系統還是常規的周期變距、總局和反扭矩操縱系統。不過考慮到炮手的座艙中還需要安裝落地式手控瞄準具,如果採用常規操縱系統的話,兩者的布局位置勢必會發生衝突,為此,貝爾設計師為該機專門設計了一種側臂操縱系統(Side-arm Control System):在炮手的左手側有一個類似於摩託車的扭轉式油門把手,這個把手可用來操縱旋翼總距;在炮手的右手側則有一個類似於手槍把手的周期變距控制杆,通過這個把手,炮手可以操縱直升機進行俯仰、滾轉和偏航等飛行姿態的改變。

圖 9-典型貝爾直升機的單套操縱系統示意圖

在這種設計之下,貝爾的這一型試驗型直升機所展示出來的飛行特點基本與其基準型號「模型47」或者說oh-13直升機相當,不過儘管模型207有兩套操縱系統,但是炮手的那一套操縱系統只能進行「粗放式」飛行操縱,只有飛行員那一套系統才能實現「精準式」操縱,比如說實現精確的定點懸停。這是因為炮手的操縱杆件設計得都比較小,在量程一致的情況下,其最小分度值就比較大,這也就意味著炮手進行小幅度操縱的情況下也會對全機形成較大的影響,從而無法進行精準操縱。

武器裝備:開炮艇直升機之先河

「蘇族偵察兵」武裝直升機的武器裝備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裝在該機鼻頭下方的艾默生電氣TAT-101型炮塔,這種炮塔是貝爾公司自籌經費要求開發的,後來還被裝備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UH-1E型直升機上。TAT-101炮塔包含有兩挺7.62毫米的M-60C機槍,而且通過機械連接使得炮塔能夠隨著炮手的瞄準具的轉動而同步轉動。該型炮塔能夠在水平面內實現200°範圍轉動,而在豎直方向則能夠在+15°到-45°之間轉動。當炮塔處於正向朝前的位置的時候,飛行員也能夠通過直升機的機動飛行來使得機槍對準敵方目標進行火力壓制。

圖 10-鼻頭掛載著TAT-101炮塔,機身兩側高位安裝短機翼的模型207直升機在飛行測試中

這架炮艇直升機的火力控制系統還包括一套望遠式瞄準鏡(該部件此前已經被用在了UH-1A/B直升機上),瞄準鏡的兩側分別安裝了一套手槍把手式火力控制系統。

「蘇族偵察兵」的短翼安裝在機身兩側較高的位置,幾乎正好在飛行員座艙的後方,這組短翼的大大豐富了該機的任務應用場景。事實上,貝爾公司的設計師在設計這組短翼之初,只考慮了用這組短翼來掛載額外的燃料,並且提升一部分這種小型武裝直升機的爬升性能。但是在實際飛行測試中,飛行員發現這種新的短翼設計還能夠大幅提升高速飛行轉彎性能同時還能延緩旋翼大幅度振動的來臨。其中的原理主要還是短機翼能提供的升力會隨著速度變大而變大,在高速飛行的狀態下,整機的操縱品質會趨向於固定翼飛機,同時,旋翼的總拉力也能夠部分卸載,從而降低了主旋翼的振動水平。

圖 11-在完成早期的飛行測試之後,貝爾公司的設計師還給該機加裝了一系列不同的短機翼設計來評估效果

當然,貝爾公司的設計師在方案報告中自然也不會忘了提及短翼設計對於武裝直升機而言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掛載數量可觀的額外武器裝備子系統——而這一特點也在飛行測試中被證實是成功的,最終也應用到了AH-1直升機的設計中。

變化:讚美與挫折

圖 12-1963年6月26日,編號N73927的貝爾207直升機正式啟動飛行測試項目

模型207直升機的民機註冊編號為N73927,該機於1963年6月26日完成了首次15分鐘的地面開車測試。次日,貝爾公司的試飛員阿爾·安維利爾駕駛這架直升機飛向藍天,完成了一次為時10分鐘,時速50英裡(1英裡約合1.609公裡,為保證數據資料的原始性,此處不轉換為公制單位,下同)的首飛測試。隨後,在7月2日和3日,安維利爾持續對該機進行了時速90英裡和105英裡的飛行測試,安維利爾還對該機進行了一系列飛行測試來確保其在懸停飛行狀態下就能實現充分的發動機冷卻。

在7月10日,這架直升機的完成了首次塗裝工作,完工之後當天就在赫斯特工廠向貝爾公司的員工進行了飛行展示。到1963年7月25日,安維利爾已經駕駛這架小巧精緻的直升機飛行了18.5個小時,在此期間,該機的發動機整流罩、進氣閥、穩定杆阻尼器、尾梁舵面、垂尾以及腹鰭等設計都得到了評估。

圖 13-停靠在地面的貝爾207直升機,注意觀察機頭座艙蓋設計,這為飛行員提供了絕佳的駕駛視野

在1963年9月份期間,貝爾公司在其德克薩斯州赫斯特工廠主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研發大會」,邀請了美國軍方和NASA的諸多高官到場。自然,正常大會的主角就是貝爾新打造的這架「蘇族偵察兵」直升機。在這次大會中賺足眼球之後,貝爾公司在隨後的數月內,派遣專門的團隊駕駛這架直升機「拜訪」了多處美國陸軍基地,並最後將這架「飛行測試平臺」交付給美國陸軍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軍事作戰效能評估。

來自位於喬治亞州本寧堡的美國陸軍第11空中突擊師第17空中騎兵團的第3中隊B組的優秀飛行員被挑選出來進行該機的軍用任務測試評估工作。在1964年1月份期間,這批參與測試的飛行員給出了一份對模型207直升機充滿讚譽之詞的評估報告,並極力推薦支持「蘇族偵察兵」武裝直升機的進一步發展工作。不過他們同時也指出,這架直升機必須得改用和當時UH-1直升機類似的渦軸發動機和動力傳動系統,從而提高該機的飛行性能並提升其武器裝備的負載能力。

圖 14-如今陳列在博物館中的貝爾207「蘇族偵察兵」武裝直升機

得知這份堪稱滿分評價的報告之後,貝爾公司大受鼓舞,而關於渦軸發動機的一系列討論也讓貝爾公司的設計師認為他們應該回到最初的D255原型這個方案,畢竟D255原型機就是打算採用渦軸發動機的,不過設計師同時也認為模型D255體積過大,與當時UH-1直升機採用T53-L-11型發動機適配性並不好。如果想要保證與UH-1發動機和動力系統保持通用性的話,「勇士項目」的產物應該是某種縮小版的D255。

說幹就幹,貝爾設計師們很快就是在D255的方案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調整,最終形成了「模型D262」這一方案,該方案直接進入到了美國陸軍的「先進空中火力支援系統」(AAFSS;Advanced Aerial Fire Support System)項目的競標中。然而,一路順風順水的「勇士」武裝直升機終於碰上了第一次大挫折——美國陸軍在貝爾公司參與該項目競標六個月之後,通知貝爾公司,他們的方案並沒能進入到決賽階段——美國陸軍在最後階段放棄了貝爾直升機的設計方案,轉而選擇西科斯基和洛克希德公司的方案進入到了最後的總決賽階段。

此次失利對於在武裝直升機研製方面投入大量心血的貝爾直升機可謂是一次嚴重的打擊,那麼貝爾公司的管理層以及設計師們是怎麼頂住壓力,化解此次危機的呢?在如此大的失利之下,AH-1「休伊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欲知詳情,且看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戰鬥力最強武裝直升機排行榜 TOP 10
    歐洲直升機/空中巴士公司 「虎」式武裝直升機 美國貝爾公司 AH-1Z「眼鏡蛇」 ,貝爾209是當時可用的不多幾個選項之一。到現在休伊公司「眼鏡蛇」直升機改型眾多,代號系統的字母都快不夠用了,其中AH-1W和AH-1Z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這些機型的傳動系統、發動機和尾翼相同。同時休伊公司還研發了UH-1Y直升機,與AH-1Z機件通用性達到85%,這對維護保養十分重要。外觀最明顯的差別是最新的「眼鏡蛇」採用全新的四葉主旋翼,有效地緩解了低速下的震動(至少能讀出儀表上的數字了),並改善了飛機總體性能。
  • 富士重工AH-1武裝直升機,陸上自衛隊主力裝備,組裝貨不算落伍
    目前陸上自衛隊真正具備實戰能力的機型依然是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是美國貝爾公司的產品,原型機於1965年首飛成功,1967年正式裝備美國陸軍。由於價格便宜改進型號眾多,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累計生產的數量超過1100架,裝備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富士重工是1984年開始組裝生產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前前後後一共生產了89架。目前實際現役的數量約88架。
  • 重新考慮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
    2月26日,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如果土耳其和美國未能分別交付其T-129和AH-1Z的訂單,巴基斯坦將採購中國製造的Z-10攻擊直升機。巴基斯坦陸軍航空兵司令塞德·納吉布·艾哈邁德少將在倫敦舉行的IQPC國際軍用直升機會議上說,如果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的T-129和美國貝爾公司的AH-1Z「毒蛇」武裝直升機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獲得的話,中國昌河飛機工業公司(CAIC)的Z-10ME仍然是一個選項。
  • 解放軍未來主力武裝直升機,直10搭配直19,標配武裝直升機
    在戰場上,武裝直升機一直是各國家的神兵利器,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眼鏡蛇」和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的強勢組合,協助美軍,將對方裝甲部隊狠狠蹂躪。這樣的美軍直升機搭配作戰方式,也給了我國武裝直升機作戰很多啟發。
  • 從直9改裝過來的直-19E算不算「正宗」的武裝直升機?
    直-19武裝直升機是從直-9W武裝直升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說直-9W不算正宗武裝直升機的話,還可以說得通。畢竟直-9W沒有從結構上進行改進,並列式駕駛艙以及保留乘員艙。但說直-19還不算正宗的話,那麼美國的AH-1眼鏡蛇、前蘇聯/俄羅斯的米-24雌鹿、義大利的A-129貓鼬、南非的石茶隼等也都不應該算正宗武裝直升機。
  • 「太貴沒錢買」菲律賓暫時放棄購買美制武裝直升機,誰有希望?
    圖 1貝爾公司的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和眼鏡蛇系列早期武裝直升機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旋翼槳葉從2葉變成了4葉前段時間剛傳出菲律賓(Philippines)打算購買AH-1Z蝰蛇(Viper)和AH-64E守衛者阿帕奇(Apache Guardian
  • 創新之路——貝爾直升機慶祝成立85周年
    貝爾公司歐洲-俄羅斯董事總經理鄧肯·范·德·維爾德(Duncan van de Velde)表示:「在慶祝貝爾公司成立85周年之際,我們讚揚那些使之成為該領域最具前瞻性和經濟性公司之一的創新技術,也著眼於未來,並確保能繼續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支持解決方案。多年來,歐洲已經擁有超過1098架貝爾直升機,涉及軍事、企業、公共、搜索和救援以及貨物運輸等部門,擁有堅實的基礎。
  • 武裝直升機的獨苗!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觀天下風雲,看世界之最。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全世界最獨特的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0系列直升機。美國在越戰期間發展了武裝直升機,誕生的是著名的眼鏡蛇直升機。眼鏡蛇直升機大致確定了現代直升機的整體布局,直升機構型為單旋翼帶尾槳結構,而座艙則使用串列式雙座布局,兩側的短翼掛載火箭彈和飛彈,在機頭布置一門射擊範圍比較大的小口徑機炮。直到現在全世界的幾乎所有武裝直升機都是這種布局,也充分證明這種布局的直升機擁有非常好的低空飛行的靈活性。
  • 中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貝爾直升機
    貝爾407是貝爾直升機家族中最受歡迎的機型之一,同時,該機也是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機型,貝爾目前已經累計向中國市場交付了約100架全新貝爾407系列直升機。
  • 巴基斯坦新型武裝直升機正式交付,但不是中國武直10, 原因被揭開
    而T-129武裝直升機也將會是巴基斯坦陸軍裝備的第二款武裝直升機,之前主要裝備的美制AH-1Z「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但是隨著美國和印度關係逐漸升溫之後,美國就開始減少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原本打算在2018年就像巴基斯坦陸軍交付的第三批AH-1Z武裝直升機也暫停了交付計劃,所以為了保證與印度之間的軍事力量平衡,巴基斯坦開始向土耳其採購了一批武裝直升機。
  • 交叉雙旋翼直升機在戰後的發展,查爾斯·卡曼和卡曼直升機
    該公司是查爾斯·休倫·卡曼(Charles Huron Kaman)於1945年創立的,此人和西科斯基一樣被認為是美國二十世紀航空先驅之一,同為直升機方面的泰山北鬥。
  • 試玩小魯班積木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外觀設計出色
    歡迎來到壞雪的積木軍火庫~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是就是這一架結合了AH-1「眼鏡蛇」和AH-64「阿帕奇」二者之長的先進武裝直升機,由小魯班積木出品的積制模王系列新品,AH-1Z「蝰蛇」。「四等人」可以來認領你們的新裝備啦~成品表現得益於AH-1基型細長的機身造型,「蝰蛇」的成品在僅由不到500片零件構成的前提下依然有著與零件規模並不相稱的佔地面積和氣勢;恰如其名的修長尾梁和低調的淺灰色塗裝也為這架武裝直升機更添了一份精悍。
  • 貝爾直升機完成收購鎮江華運航空
    【民航事兒】7月15日,貝爾德事隆公司宣布進一步增強貝爾在中國的直升機維護、維修和大修(MRO)能力。早前收購的華運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子公司——鎮江華運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更名為貝爾德事隆航空服務有限公司(CCAR-145部資質)。
  • 中國狂購蘇27卻不買俄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得知原因直呼:好機智
    再說下卡-50(狼人),它是雙發共軸雙三漿多用途直升機,屬於第三代標準,可用於反坦、反艦、反潛、電子偵察等。但是卡-50氣運太差,它推出的時間正趕上蘇聯解體,俄羅斯正在大幅削減預算,而它剛好受到了巨大衝擊。當時中國與俄的軍貿,因為自身也經濟窘迫,首先想的是制空,所以蘇-27成了首選。
  • 美軍「黑鷹」隱身直升機照片曝光
    近日,美「戰爭地帶」防務網站上刊出一張「黑鷹」隱身直升機全身照,引起外界高度關注。這張照片與9年前一樁轟動事件相關。美「戰爭地帶」防務網站公布的「黑鷹」隱身直升機照片2011年5月1日夜,美軍實施代號為「海神之矛」的聯合特種作戰行動,擊斃世界頭號恐怖分子賓·拉登。
  • 貝爾北亞區董事總經理:中國直升機市場增速驚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專訪貝爾北亞區董事總經理:中國直升機市場增速驚人在航空業遭受疫情巨大影響的同時,細分領域的通航產業則較為幸運。由於通航飛機和直升機主要用於緊急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新冠疫情的直接衝擊相對較小,以飛行小時數為例,全球直升機巨頭貝爾在中國的客戶,在疫情期間的飛行小時數和疫情前相比波動相對較小。
  • 運輸直升機變武裝直升機?俄最新版米8直升機成功試射高精度武器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1日報導,俄羅斯國防工業集團消息人士對衛星通訊社透露,俄最新型武裝運輸直升機米-8AMTSh-VN在不久前進行試驗過程中,證明了其突擊強擊能力。他補充道,該直升機還使用了非制導火箭彈和航炮吊艙。據消息人士介紹,憑藉改進型的制導武器系統和加強生存力,「新型直升機成為了遂行突擊、強擊和空降運輸任務的真正多功能直升機。」他補充稱:「實際上,它證明了作為飛行傘兵戰鬥載具的性能。」另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為俄陸軍航空兵旅將獲得首批10架米-8AMTSh-VN直升機。
  • 為什麼傾轉旋翼機發展比複合式直升機更快?成敗皆系剛性旋翼
    事實也的確如此,傾轉旋翼的技術發展從誕生之初就比複合式直升機更具挑戰,畢竟這種「轉換式飛行器」的誕生是建立在許多新技術的開發之上的,其難度確實要高過複合式直升機。而複合式直升機無非就是常規直升機加裝輔助機翼或者輔助推進系統或者兩者皆而有之,不過無論是輔助機翼還是輔助推進系統,本質上也都是現有的技術。
  • 在臺灣新竹空軍基地墜毀的同機型直升機,兩年摔了三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一架參與「漢光演習」的臺灣「陸軍」OH-58D型戰鬥偵察直升機下午墜毀在新竹空軍基地,臺媒稱,這是同機型兩年內第3度發生重摔意外。OH-58D同機型直升機。圖源:臺灣「中央社」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第一次為2018年3月,當時進行「緊急狀況處置」飛行訓練,打算從800米下降到100米時,因學員在高度判斷上出現落差,教官發現後雖立即採取措施,但仍發生直升機滑橇前端撞擊地面、外翻受損事件,所幸沒有造成人員身亡。
  • 使用線控飛行裝置的貝爾525私人直升機,開它就像開玩具飛機
    說起可以做私人飛機的直升機,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空間狹小。其實,有些直升機的內部空間是非常寬大的。比如美國貝爾公司生產的貝爾525直升機。這是一款中型直升機,內部可坐20個人,人民幣價值9700萬左右。它號稱是飛行的會議室,進入到裡面,機艙內的沙發和桌子布局,讓人感覺自己在一個寬大的會議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