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仍然希望居家養老,這時候才發現,房間沒有扶手不行了,去衛生間不方便了,突然摔倒無法打急救電話了……一些老人想到了「居家適老化改造」。但是去哪裡找這樣的公司,公司資質怎麼樣,改造讓人滿意不滿意,如此等等,都是讓老人們頭疼的問題。
目前,上海正在五個區六個街道進行相關試點,這是全國首個市場化適老化改造項目。老人們可以到位於南京東路街道的上海首家適老化智慧養老展示體驗中心去體驗,同時可以在新上線的上海市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服務平臺進行項目選擇。而鑑於老年群體家庭經濟狀況不平衡,上海的政策還規定,本市60周歲及以上的戶籍老人均可申請,並採取「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老人自負」的機制,根據老人具體情況可申請不同比例資助。截止到8月31日,試點街道中已有85戶家庭提出申請。
今年7月,民政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上海行動如此之快,得益於多年來上海在這方面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適老化改造項目自2012年起在上海一直在推行,每年由市級福彩金出資,完成1000戶低保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2012、2013年該項目還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然而由政府資金託底的適老化改造覆蓋人群始終有限,老人們自己裝修又很難找到稱心的承接方。此次試點市場化「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把政府做不好的交給市場,政府為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由此理順了「居家適老化改造」的矛盾,對於培育市場主體、促進就業、激發城鄉老年人家庭的改造意願和消費潛能、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等,具有多贏的前景。這樣的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當前,各地都在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不管是加裝電梯還是社區無障礙設施改造,總有一些老人沒有積極性。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老人在家生活的時間最長,居家養老不方便才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只有打通改造入戶的「最後一米」,才能讓老人們完全無後顧之憂,也才能使得老舊小區改造事半功倍。
據上海市民政局估計,目前上海518萬位老人中,超過十萬戶老人家庭有居室環境適老化改造需求,為何此次試點街道中僅有85戶家庭提出申請?這說明一些老人還有顧慮。這就需要在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積極向老人們宣傳「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好處。
比如,除了增強居家生活設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外,房屋還能升值。很多老人更喜歡有現成的改造好了的戶型,這些經過改造的戶型,自然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另外,一個小區的老人越來越多,必將會帶動與養老消費相關的服務更多更完善,老人們的社交也更加便利稱心。這進而又為建設老人智慧社區提供了有利條件。
據測算,目前全國有400億平方米的舊建築,改造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其中居家適老化改造的直接市場份額是3萬億元。一個老人出入方便的社區,再加上科技賦能,加上社區更容易提供公共服務,這樣的老人社區,有望成為房地產市場上的熱選,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市場前景廣闊。可以說,早改造早受益。
這就要求各地加強宣傳,提升全社會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認識水平,發揮政府資金槓桿作用,實行普惠補貼,推動適老化改造消費。同時,進一步健全適老化改造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環境,規範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完善審核、監管機制,促進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