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好人和壞人看以什麼角度看,以我的角度看,三國連年混戰,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魏蜀吳沒一個好的,假仁假義的劉備反而更不討喜,而站在他們個人的角度看,三位諸侯又都是對的,打天下求統一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何錯之有?所以那有絕對的善,又何來絕對的惡呢?
劉備:假仁假義什麼匡扶漢室最後不也自立為王?除了扔媳婦就是扔孩子,哭哭啼啼裝可憐,曹操:生性多疑,喜歡霸佔別人媳婦,殺了對他有恩的一家人,孫權:多疑善變謀略不足,勇氣欠佳感覺就像打醬油的,那結果呢?劉關張的故事流傳千古為世人楷模,曹操的詩句流傳到現在被寫進了教科書,每每讀起幸好澎湃,客觀其胸中丘壑,孫權也落下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美,那你又能分的清誰好誰壞呢?
於當時人而言沒有一個好東西,於現在的人來說那個不是梟雄良主?所以對錯要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看,但是最終魏國同一了天下不是嗎?那麼高下也就分明了,雖然是後代分出的結果,但也不得不承認,前一輩人的教導薰陶的高低有別。過去的三國演義正好需要去臉譜化各種人物,再加上對被神話的諸葛亮的嚮往,很容易就找到了曹操的對立面,很難對曹魏的任務有好感,像張遼、典韋這種和蜀國沒有正面衝突的人物會好一點。
隨著們漸漸長大,邏輯思維也因為知識的拓展閱歷的增多而有了提高。我們不在單純的用非黑即白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加上對真實歷史的了解,自然而然的就不再相信可以呼風喚雨的諸葛亮了。漢亡於漢末統治者的昏庸而非曹操之手,這些唯物歷史觀的形成,讓我們自然對曹操反感不起來。至於說曹操是不是壞人,當然不是了,用好壞去評價一個人本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