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小眾」,哪來的優越感?

2020-11-14 世界時裝之苑ELLE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編輯一樣覺得:現在的小眾,它變味了。

在字面意思上,小眾就是指被少數人接受的事物和愛好,而如今「小眾」已經約等於人均配置了。曾幾何時,「小眾」還沒有成為大眾,那時出現在大家眼前的小眾品牌還是經由時尚博主們精挑細選後被少部分人知道的,他們沒穿過沒看過,甚至都沒聽說過。

但現在,只要你還是一位網際網路衝浪選手,就必定知道By Far、Ganni、Nanushka、Totême、Shrimps...

打開橙色小軟體,還能發現許多從幾十到幾百不等,但比原版便宜了很多倍的山寨款。

如果出一份年度最火小眾單品清單,這些品牌肯定榜上有名。哪怕是聽起來陌生的名字,只要看到圖片我想大家就會發出「噢,原來是它啊,我知道」的感嘆。

開始流行的「小眾」

而隨著「小眾」的大眾化,「穿小眾」也開始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

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與品牌特質掛鈎的,小眾品牌設計獨到、款式特別、價格相較於大牌更親民且質量也還不錯,綜合考量後被認為值得購買。還有一部分則是直接的明星效應了,愛豆、博主、網紅在各大平臺上輪番種草,簡單粗暴地把它穿火了,好奇心驅使大家認為值得一試。

就拿獲得過LVMH設計師大獎的Marine Serre來說,這個創立於2017年的法國設計師品牌,剛「出道」時也是鮮有人知。

但經由中、日、韓和歐美各路明星的演繹後,你想不知道都很難。

這個品牌的名字你可能還不會念,就已經把它標誌性的月亮圖騰烙在心裡了。

不管是因什麼而起,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曾經的小眾品牌確實不「小」了。坦白來說,看到一直以來堅持自我的獨立設計師品牌被發現和被喜愛之後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很接近於一直喜歡的愛豆從還不出名到大紅大紫。一方面會很希望自己喜歡的也能被大家所喜愛,另一方面又不免產生自己的寶藏終於還是被發現了的失落感。

其實這很正常不過,每個人都難免會產生過「自己是最特別的那一個」的心情。

還未成為大眾的「小眾」

倘若你開始覺得人從眾地撞衫,自己喜歡的小眾開始變街、小眾可真沒意思的話,不妨嘗試入手ELLE推薦的這幾個小眾品牌,另闢蹊徑地讓自己與眾不同起來。

  • 01 閃閃惹人愛 MACH&MACH

相信各位plmm都對bling bling 的事物沒有抵抗力,如果你對閃亮亮的服飾尤其鍾情的話,那來自喬治亞的小眾神仙品牌就是為你量身定製的,因為「閃」堪稱品牌精髓所在。

之前Kylie Jenner參加派對就穿過品牌的魚網褲裝,當時各家報導一出好不惹眼。

品牌的標誌性元素就是大量的亮片、水鑽和珍珠,尤其是最打眼的性感高跟鞋。當然啦,除此之外,也會將較柔美的褶皺、荷葉邊裝飾融入到設計中,層層疊疊,又仙又美,試問又有誰能抗拒得了呢?

MACH&MACH是由Nina&Gvantsa Macharashvili姐妹倆在2012年創立的,雖然是還很年輕的品牌但卻十分被看好。別看她們的單品是顯而易見的女性化元素,其實很多設計靈感都是非常「強勢」。《駭客帝國》、《第五元素》、《銀翼殺手》等充滿未來感的電影都是激發設計師創意的原料,所以我們也常能在品牌的設計中看到皮革、PVC和金屬材質的運用。強調廓形的剪裁和墊肩的設計,讓她們的服飾兼具復古和前衛。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品牌的發源地有些陌生,其實它的首都提比里西每年都會舉辦兩次時裝周,大家熟悉的Vetements、Balenciaga的設計師Demna Gvasalia也是來自這裡。

所以,非常巧合地,我們要推薦的第二個寶藏品牌也是來自喬治亞。

  • 02 不被定義的Lado Bokuchava

與MACH&MACH不同的是,Lado Bokuchava是顯而易見的色彩美學與結構主義愛好者。

相較於其他極簡、性冷淡風格,品牌沒有過分強調中性化,而是用大面積的色彩去渲染「女人味」,再用剪裁以達到剛柔並濟。在Lado Bokuchava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80年代的服裝特色,獨特的剪裁和豔麗的色彩相結合,濃鬱的復古風情鋪面而來。

鮮明復古的拍攝風格、明亮的色彩搭配和獨特的廓形設計都是設計師從電影、繪畫和書籍中獲得的靈感。

這一審美超前的設計師不喜歡人們去定義他的設計,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以此標榜自己喜歡盲目追求設計中的個性化。他更重視設計過程中的思考和進步,並把成果在作品中最大化的呈現出來。

  • 03 不是Lemaire,不是Jil Sander

是Low Classic。

這個成立於2009年的韓國品牌,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已經不算是很「小眾」了,我們時不時地就能在時尚博主的購物分享看到這一品牌的單品。這件附片結構的西裝和三件套款西裝,想必有些朋友都很眼熟。

但為什麼還要和大家介紹呢,因為它的受眾有些「小」。

Low Classic被譽為韓國CELINE,更被稱之為Lemaire、Jil Sander的平價替代(其實也沒有很平價啦~)。品牌的單品以乾淨簡約的剪裁、別出心裁的線條輪廓和高級的色彩運用著稱,柔和中又帶些隨性帥氣,但卻非常挑人。

品牌的西裝、風衣和大衣是最暢銷的單品,看look book的時候非常種草想要每件都擁有,但等到上身穿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原因就是品牌的模特身高基本都在180公分左右,即便是最小號穿在身材嬌小的人身上就有些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小朋友,因此更適合有些骨感的高妹。

對於身材高挑且喜歡廓形的人來說,Low Classic的單品都堪稱不二之選。除此之外,Low Classic也十分注重實用主義,即便是上班族也適穿,同色系搭配還能輕鬆穿出高級感。

不管是MACH&MACH、Lado Bokuchava,還是Low Classic,它們現在的「小」到之後的「大」其實都是勢在必行。一個品牌從設計到創意,樣樣別出心裁,被市場選擇不過都是早晚的事,雖然它們大眾化之後消費者的撞款情況在所難免,但有才華的設計師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得到應有的報酬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畢竟有實際的收入做保障才能產出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要在購物上保持理智,理性種草,而不是被網絡上「ins風」、「XX同款」等聲音裹挾,與其跟風不如花點時間找準自己的風格後再合理消費。

當說出「小眾變街」、「現在的小眾可真沒意思」時也並不是在秀優越感,而是,盲目跟風發酵出的「小眾」,不要也罷!

圖源:weibo\ins

相關焦點

  • 專科生憑什麼穿學士服?本科女大學生吐槽反被罵:哪來的優越感?
    正值畢業季,大家也都紛紛在朋友圈曬著各種各樣的畢業照,但不論專科還是本科都會穿上最具有畢業代表性的學士服來拍照留念,這宣告著自己已經畢業,是個真真正正的成年人了。但最近,卻有一位本科女大學生吐槽:專科生憑什麼穿學士服?從而引發網友爭議:哪來的優越感?
  • 本科生嘲諷「專科生」憑啥穿學士服?網友回懟:哪來的優越感?
    本科生嘲諷「專科生」憑啥穿學士服?網友回懟:哪來的優越感?不過上了大學就真的有優越感了嗎?就可以嘲諷比自己學歷低的學生了嗎?我想很多大學生都不會贊同這樣的觀點,可近期就有這樣一位畢業的大學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畢業照,並配文稱:「自己不理解,為什麼幼兒園,小學專科畢業生都可以和自己一樣穿著學士服拍照?」
  • 本科畢業生吐槽「專科」憑啥穿學士服,網友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畢業生讀完四年當然是有資本驕傲的,但是如果過分的自傲和有優越感,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她的言語中,直接表示自己不理解為什麼幼兒園、小學、專科畢業都能和自己一樣穿學士服。言論一經網友關注,紛紛是充滿了對該言論的不滿,該女生的視頻評論區及她的私信都是遭到爆破,一時間充滿了網友關於她哪裡來的優越感的質疑。
  • 為啥專科生也能穿「學士服」?本科女學生吐槽被罵:哪來的優越感
    文/柳青聊教育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各所高校的雲畢業照成為大家討論的話,眾所周知,在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都是會有一套自己的學士學位服,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穿上這套衣服,便代表著他們已經正式畢業了,同時這也是榮譽的一種象徵
  • 專科生不配穿學士服?專科生不算大學生,遭怒懟:哪來的優越感?
    近日,一名專科生畢業穿著學士服拍照,一些同學卻說專科生不配穿學士服,因為專科生根本不算大學生。首先我們來說說專科和本科有哪些實質性的區別。專科注重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專業技術,畢業後就能夠上手就幹。但是本科卻注重培養全面型人才,本科不僅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一些思想品德、外語等。
  • 洛麗塔和JK制服圈子「排外」,並不是有優越感,而是另有原因
    憑藉自己的辨識度以及「高顏值」,它們不僅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小萌新入坑,而且還逐漸走向了大眾化的道路,完美地融入到了日常穿搭中。「土lo」和「擦邊JK」的出現雖然小萌新的人數逐漸增多,但在小眾時尚圈當中,卻逐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資深lo娘和JK,對待小萌新的態度並不友好。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些小眾時尚在「風評被害」的同時,資深lo娘和JK也被戴上了「優越感」的帽子。
  • 優秀的人,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答主是一位985大學的畢業生,去另一個城市找工作。 第一次離家出遠門,老母親給他塞了滿滿一編織袋的土特產:自家種的玉米、土豆,自製的地瓜幹、李子幹、臘腸,老母親的拿手菜梅幹扣肉、醃蘿蔔.無奈,不忍心辜負老母親的一片好心,只得灰頭土臉地扛著編織袋、拖著行李箱進了機場。 坐電梯的時候,前面有兩個穿著制服、光鮮亮麗的女生在聊天。很多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在言語或行動中彰顯出自己的優越感,貶低他人。
  • 真正會聊天的人,懂得把優越感留給對方
    會聊天的人,都懂得讓對方多說一點,把說話的權力讓渡給對方一些,否則別人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哪還談得上優越感。畢竟,沒有參與感,就沒有存在感,沒有存在感,何談優越感。會聊天的人,都會處處給別人優越感,比如自己不想點菜,就說:你比我懂吃,我不會點菜,你來選,我相信你。
  • Snobbery: 優越感的英文表述 秀優越背後的孤獨
    snob 的定義是:3 a : one who tends to rebuff, avoid, or ignore those regarded as inferior b : one who has an offensive air of superiority in matters of knowledge or taste簡單來說就是在知識和品味之類的事情上顯示出一副超然卓然的樣子
  • 小眾遊戲變成「人上人」遊戲,如何看待部分MC玩家的優越感
    儘管MC這款遊戲已經火熱到了如今世界聞名的地步,但是究其熱度而言,MC這種類型的遊戲並不是市面上主流的遊戲,準確的來講,實際上玩MC的玩家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所以小黃象更樂意將其稱呼為「小眾遊戲」但MC是越來越火了,製作該遊戲的UP很多,宣傳途徑很廣,自然而然的就引起了一個玩MC的潮流,但也因此,MC成為了一款所謂的「人上人
  • 羅蘭 把優越感讓給男人
    近代新女性常反對男人的優越感。「五四」以後的知識婦女曾著意把頭髮剪成男子式樣,臉上不施脂粉,衣服寬袍大袖,以表示自己並不遜於男人。  其實,站在女人的立場,我倒不反對把優越感讓給男人。因為有了這份優越感,男人才會負起上天賦予他的那份責任心,與保護者的職務。以一個國家來說,無疑的,是男性負著保衛的責任;以一個家庭來說,男性也是主要的支柱。日常生活中,偶遇意外情況,也多半是體力較佳男性來對女性施以援手。  由於在先天上,男人較女人身強力大,較女人多具理智而少動感情,較女人多具果斷力,而少不必要的擔憂,因此逢到「涉外」事件時,大可讓他們去出面解決或承擔。
  • 高級的女人,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A豪不在意地說:「我們老了可能都是這樣,哪有那麼多客氣和周到,我舉手之勞也不是圖感謝。」朋友A特別可愛的地方就是坦誠,從來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嚮往和掙錢的欲望,所以,她很早就是個家底豐厚的女人。難得的是,她也一直克制著自己對財富的貪心和炫耀,不像很多其他人,經濟上越來越富有,流露在臉上,難免有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優裕和攀比,以及對其他人的輕視。
  • 夜思 | 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可悲
    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可悲來源:精讀 | ID:jingdu999作者:小椰子1主持人孟非有句話說得好:「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利,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前段時間,有個11歲的小姑娘,因為穿了一條山寨的Lolita裙子,被當街辱罵了。
  • 80%的失敗聊天,是因為你耽誤了對方的優越感!
    我有個親戚,家裡所有人都不愛跟他說話,因為他說起話來就停不下來,每當別人想回應他一下,也根本插不進去嘴,跟這樣的人說話,毫無參與感和推進感,只會等的無聊,聽得煩躁,你永遠不知道他還要講多久才能停下來。 所謂聊天,就是你說一點,我說一點。別人跟他聊天,別說優越感了,連聊天基本的愉悅感都沒有!
  • 優越感強,氣場都能壓死人,配上這四款高跟鞋彰顯射手女獨有魅力
    她們天生自帶優越感,總感覺自己比任何人都強,從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做起事情來也不顧及任何人的顏面,只顧自己開心。她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射手女,她們天生自帶優越感,總感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有時候射手女的氣場真的能夠壓死人。
  • 優越感會讓你失去什麼?
    專題研究久,避免錯漏,點擊上方 少加點班 「設為星標」優越感是通向精神快感的捷徑。人均每年體驗過多少次優越感,不知有沒社會學家做過調查,但我估計次數不會少。畢竟,沒人不喜歡快感,而且,得來全不費工夫。只要你願意,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優越感,就像聯個WIFI。
  • 哪來的優越感?臺灣教師竟侮辱大陸學生吃「毒奶粉」
    右二為招名威想招名威這種人,臺灣還有不少,他們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毒奶粉」、「地溝油」、「霧霾」階段,每當和大陸網友論戰時,總是喜歡拿這些字眼來羞辱對岸,言辭中透露著掩飾不住的優越感
  • 只活在朋友圈裡的「小眾」女孩
    小眾變爆款,就是這麼來的。且不說網紅博主批量穿上身的街拍盛況,山寨也是層出不窮。 還是那個「爆款即災難」的恆定道理,Marine Serre還是那個小眾品牌Marine Serre,月牙紋卻早就不是小眾的月牙紋了。
  • 小眾≠好品味,自成一派也很美
    找到和自己風格合拍的新品牌,的確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的開心事,但隨著社交媒體的飛速發展,穿小眾成為一種潮流,被INS、熱搜、明星開過光的冷門品牌能迅速在下一季熱賣站穩腳跟,大眾不在乎淘到的喜悅,相反得要最重要。
  • 穿1970S就比穿常青款有優越感?真正愛匡威的人從來不在乎款式!
    即使你剛開始穿70s的時候,這個系列還沒漲價,甚至還無人問津,但也改變不了現在它已經成為爆款的事實。奇怪的是,爆款在國人眼裡看來似乎沒有什麼不妥,反而還成為了營銷號樂此不彼獲取閱讀量的tag,「爆款!1970s限量發售!」,除此之外種種,攤手。走在東京原宿街頭,穿1970s和大logo潮牌的很有可能是來旅遊的國人,下一秒你就可以上前用中文打招呼順便問問他手上拎著的Supreme在哪兒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