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場風雲瞬息萬變,千姿百態的車型被產出並推向大眾。「一身科技的全能選手」奧迪A4L,多年來深得購車群體好評,無數駕車者自發為其代言。「豪車代表」保時捷卡宴,繼續追求卓越,成績突出。注重提升自身生活水準的今天,汽車需要做好定位滿足買者要求才能大賣,正如起亞K3。兩位用車者是我的朋友,最近,我就轉達我朋友的用車體驗。
車主一:工作3年,9萬提了起亞K3,開了30天,車主說了用車感受
當初大部分是因為外觀年輕而選擇的。外觀設計風格獨到,耐看,低調也很有個性,較為滿意。別致的日間行車燈,贊。車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薄,但是在路上還是被石子打出幾個坑。內飾一般,和一般的沒有什麼差距,還是挺動感的。懸浮式的多媒體控制臺屏幕,雖然現在車幾乎都有,但也是一大優點。儀表臺是軟性材料,觸感還可以。內飾我超級喜歡,儀錶盤指示燈顯示的清晰可見,一目了然。
空間在同絕對夠用,做5個人綽綽有餘。和某品牌(不細說了)17萬左右的車比照過,空間差不離,第一排還略勝,O(∩_∩)O。車內儲物格也許多,已經足夠用了,放一些小的東西不用扔的哪裡都是了。對於空間我個人還是挺滿意的,而且車尾箱還能放倒,這點我很喜歡。舒適性比我朋友的老款的好點,比較適合家用的。拐彎的時候傾斜感很小,坐在車裡的人也比較舒服。靜音成效還算過得去,但是噪音還是比較大。而且帶有第二排空調出風口,也大大提高了最後排人員的乘坐舒適性。
車上坐4個人動力依舊不差,不卡頓。咱又不去飆車是家用,排量大了油耗也會增加,適合自己就好了。一檔和二檔有頓挫,能明顯感覺到,三檔以上就好了,很平順。擁堵路段,街市還駕駛起來很舒服。跑高速油耗5.2很省油了,城鎮塞車大概油耗8左右。
結論:我覺得,起亞K3之所以能被競爭者尊重,就衝著顏值來的,很喜歡。最不喜歡就是內飾,各人覺得醜以及老氣。空間在同級別來說表現還算非常不錯的。這個價位的車提啥舒適啊,就是家用代步,反正比麵包車好。與大眾高爾夫嘉旅相比,起亞K3更強,和競爭對手相比,起亞K3的性價比遠勝其它。
車主二:開過大眾高爾夫嘉旅,再花18萬開起亞K3,車主:四個字
先來看大眾高爾夫嘉旅的外觀,顏值真的很招人喜歡,覺得還是很不錯的,很好呢。整體功效還是滿意的,就是後面尾部貫穿是鍍鉻條不太喜歡。配上LED大燈,個人感覺有點像鯊魚露出海平面的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後視鏡,雖然裝在那裡,會使司機的視野變得更開闊。
再看起亞K3,都說韓系研究外觀的,這外表能差嗎。整體車型設計相當漂亮,特別喜歡。大燈也不是很亮,遠光沒透鏡,準備去改個氙氣燈。是後車燈接縫處有點大,不過都是這樣的,也不漏水,不介意細節。
進入大眾高爾夫嘉旅車內,本人也是挺喜歡豐田的這種簡單內飾的,因為簡單。簡單的多媒體控制臺:總體上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功效還是很齊全的。皮質包圍,尤其有孩子的家庭用車,減少了對孩子地碰撞,整體大氣實用。第二排足部有出風口的設計,讓車內的空氣流通,沒有壓抑感。因為家庭用車,這個空間對於我們來說足夠的。175/130標準身材坐哪都夠用,不頂頭。置物空間沒利用好,後一排門板扶手國外有杯槽,國內給省了。空間絕對足夠家用,後一排搭乘也足夠,特別是車尾箱,超大。
再看起亞K3,內飾整體來看還算可以吧。還有他那個屏幕很大,空調按鈕我也挺滿意的觸摸式不是按鈕的。原車是織布座位,很廉價的感覺舒適度不高。內飾比較簡單,適合大眾口味。最多也就4個人,空間可以。第二排的空間就稍微擁擠一些,但是膝蓋離第一排還是有一拳的距離。儲物空間、杯架什麼的設計都挺合理,用著很順手,扶手箱2層設計,空間很大。空間方面,開始我覺得它只是後座空間跟尾箱空間大點而已。
先開大眾高爾夫嘉旅,更多的是全新的操控感受。轉彎半徑也不大,馬路上掉頭很輕鬆。操作性上豐田卡羅拉配置有各種輔助作業系統,滿足駕駛員的操作需求。剎車力度足夠,讓人很踏實。我的小卡舒適度特別好。前後四輪獨立懸架,過個小溝小坎啥的,著實不顛。低速胎噪不大,高速的話風噪就過於明顯了。座椅坐著舒服,新車買回來的時候車內的味道比我預期中的好許多。
再開起亞K3,也是新手剛過實習期,也不敢談什麼駕駛,反正開著順手。方向盤有點虛位,路感反饋基本為0,主要是方向輕。雨刮颳得挺乾淨的,我們這裡沒有下雪。跑高速120很穩,新車最快跑過120,在快沒有跑過不做評價。舒適性不敢恭維,可能因為小三偏運動。舒適度整體不錯,減震就是感覺稍微偏硬一些。發動機噪音大,喇叭要是有這麼大就好了。座包適人體特徵,長途使車主不覺得累。
總之,我更喜歡起亞K3,原因有兩個,外觀非常時尚,更體現出年輕的感覺,小卡的操控是出了名的簡單方便,開過之後,唯有四個字可以表達心情:心滿意足!那麼,各位有什麼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