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心裡恐怕都有這麼一個概念:只要得了癌症,就必須要做手術、放療、化療。否則,如果醫生說不做化療,患者就就會非常驚恐的問:醫生,我的病已經不能化療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快不行了?
事實上,我們講究癌症的治療,往往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比如很多癌症患者,確診後需要手術,手術後還需要放療及化療,像一些乳腺癌,前列腺癌,還需要內分泌治療,目前在輔助治療方面,還有免疫治療以及靶向治療。
而只有處於極早期的癌症,手術切除後可以不需要其他的治療方案。
但是這是非常罕見的,因為大部分癌症,在早期往往沒有特殊不適,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處於中晚期。處於中期的癌症,手術治療有時難以保證全部殺死癌細胞,所以必須要藉助放化療等治療。
處於晚期的癌症,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都不能完全殺死癌細胞,這時候究竟要選擇怎樣的治療方案,就需要醫生的綜合權衡。
選擇哪種治療需綜合評定
從何時,化療儼然成為了治療癌症的一道「必經手續」,如果不能做,患者就會以為是自己已經「沒救了」。其實要不要做放療、化療,不是一兩句就能理清楚的。
癌症治療屬於個體化的治療方式,需要根據癌症的分型、分期和患者機體狀態,判斷是否適合化療治療,決定其化療是否有效。有些很早期的癌症,原位癌之類,通過手術可以達到效果,就不用化療。除了晚期患者,身體情況非常差,沒辦法耐受化療的情況,還有一些癌種對化療不敏感,以其他的治療方式為主,如鼻咽癌對放療敏感,治療方式主要就是放療。
化療也並非人人可用
1、一般情況很差的晚期癌症患者,所謂晚期癌症,即腫瘤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可以通過直接轉移,淋巴轉移,血液轉移等方式,癌細胞會消耗大量的營養,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貧血,營養不良等,這種情況下,是肯定不能進行化療的,因為化療會抑制免疫力,不僅會殺死癌細胞,還會殺死正常細胞,也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2、肝功能很差的癌症患者,即便癌症處於早中期,沒有遠處轉移,那麼如果肝功能很差,也不能進行化療,因為化療藥物對肝臟有毒副作用,臨床上稱為藥物性肝損傷,如果肝功能嚴重損害還做化療,就有可能導致肝衰竭,致死率很高。
3、血細胞明顯減少的癌症患者,很多患者在接受化療以後,往往會出現全血細胞減少,這是因為化療藥物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如果抑制比較嚴重,必須在下一周期化療前進行升血細胞治療,不然絕對不能冒險進行下一次化療。因為全血細胞減少會導致感染,出血的風險增加。
4、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的癌症,有些腫瘤對靜脈化療藥物並不敏感,比如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等,這些癌症化療不是首選,如果給予化療,不但有可能無法縮小腫瘤,還可能傷害自身健康器官,導致病情惡化。
治療不能簡單「格式化」
對於如何治療癌症,很多人認為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辦法,就是將「癌」徹底消滅,好象計算機的「格式化」一樣,要麼手術切除,要麼用化療藥物毒死,要麼採用放射燒死。計算機出現程序問題,可直接格式化後,重新安裝程序。而人是一個複雜體,簡單的「格式化」不但不能控制癌症的發展,還會讓患者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加速生命的結束。
治癌不能這樣簡單「格式化」,一定要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治療方案,而免疫療法更是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去定製最適用的療法,這樣才能讓病人活的更好,活的更長。家屬明白了這些道理後,積極配合醫生採用免疫細胞療法,結果病人身體狀況迅速好轉,病灶也基本穩定。這樣,患者又生活了2年,治療期間也獲得了較好的生活質量。
治療癌症沒必要「按流程走」
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沒有什麼「必須、一定」,只有「更適合」,哪些方法能讓患者獲得最大的臨床收益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思維固化,認為必須要「按流程走」。
對於癌症這種全身性的疾病,我們往往只是把肉眼可見的癌腫切除了,卻沒有切除患癌的根本原因,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只簡單用殺傷性的武器無疑是揚湯止沸。
治療癌症的關鍵在於改變癌狀態,改善身體內環境,切斷癌細胞適宜生存的土壤,避免盲目崇尚「速戰速決」「斬盡殺絕」等觀點帶來的過度治療,防止體內環境進一步惡化,真正強調在維護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有效的控制癌瘤病灶。而免疫療法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則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喚醒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滅殺癌細胞,延長生存期提高五年生存率,這也是臨床治療希望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