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農事忙。」
每年到了這個時節,蘇州的農戶們就開始忙起了插秧、育秧的農活。可還有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水稻除草!
而今年,「拔草黑科技」——水稻覆蓋防草膜除草技術正式在蘇州上線。它不僅能除草,還可以提高產量,讓農民伯伯們讚不絕口!
6月22日上午,在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的中國農業大學水稻生態農場(臨湖基地)裡,記者見到一些農戶,正圍在農場西南側的稻田裡,使勁地拔除雜草。
「除草這工作最耗時了!」農戶陸大爺告訴看蘇州記者,光是眼前這一小片田裡的雜草,他們就拔了一上午。
「但現在我們工作量減少了不少,你瞅遠處黑乎乎的那片,都是不會長雜草的田,」陸大爺指著東北方向的稻田說。
隨著陸大爺手指的方向,看蘇州記者見到,一層黑色的薄膜蓋在了稻田上,像極了一套緊身衣,把稻田裹得嚴嚴實實。
「這部分稻田都用上了我們新引進的水稻覆蓋防草膜除草技術。」中國農業大學有機循環研究院研究員方昭告訴看蘇州記者,從上周五開始,他們就對生態農場中的200畝有機水稻田用上了這款「黑科技」。
據方昭介紹,水稻覆膜採用的是水稻機械覆膜、插秧一次性作業,覆膜後無需噴施除草劑,既能防止稻田肥料流失,又封閉了雜草的生長空間,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生產的草害問題。
此外,看蘇州記者還了解到,水稻覆膜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生長,還能提高氮肥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另外,「穿」上這層黑膜,還能起到保溫的作用,平均可增加地溫4.9℃,利於農作物分櫱,增加6%-8%的產量。
「一般有機水稻的人工除草成本在每畝1200元左右,而用上水稻覆膜技術則可以減少到600元每畝。」
方昭走下水稻田向看蘇州記者介紹到:「一方面這款技術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也可以給我們農戶們減減壓,讓他們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農事上。」
摸了摸腳下的水稻覆膜,滑滑的手感加上類似塑膠袋的外型,讓看蘇州記者不免有些擔憂,「這些黑色的膜,會不會像塑膠袋一樣,最後變成『白色汙染』呢?」
聽到記者的疑惑,方昭笑了。「你放心,這些黑膜都是生物全降解抑草地膜,利用的是新型生物環保材料。在自然環境下可以通過微生物分解,2個月後就會降解成二氧化碳、水。並且,降解過程無毒害、無殘留、無二次汙染,完全符合生態農業需求。」
據了解,水稻覆蓋防草膜除草技術可以實現水稻種植全生長期的機械化、節約化、高質化、高產化、高效化的發展目標,還能有效保護稻田環境和稻米的安全性,符合國家綠色發展方向,是一次對傳統種植方式的重大革新。
目前,該技術已推廣至黑龍江慶安、海南三亞、江蘇南京等地。
【看蘇州專稿 文/史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