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牆上種樹,垃圾蟲掃街,英文像中文,最近對華開放了

2020-12-26 騰訊網

新加坡ICA移民局官網顯示,10月29日起,新加坡解除了中國大陸遊客入境的限制。短期訪問的遊客只需額外申請「Air Travel Pass」就可入境,申請無需費用。從11月6日開始,即可憑此入境。注意申請必須在入境新加坡前的7-30天提交。

不過,入境前需要預訂1-2天的隔離酒店,以便等待新冠檢測結果。注意住宿必須是在非居民區,並且必須是獨立房間且配有洗手間。這相較於其他國家動輒14天的隔離,可操作性還是比較強的。

01

新加坡到底在哪?

拿出一張地圖,新加坡的具體位置一般人都找不到。它位於馬來西亞以南,被一條窄窄的柔佛海峽隔開,最窄之處僅1.2公裡;新加坡南部與印度尼西亞最北隔著一道著名的馬六甲海峽

02

新加坡是真心小!

新加坡全境僅682.7平方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呢?上海6,340.5平方公裡,差不多是10個新加坡!

03

新加坡必打卡景點

濱海灣

新加坡的明信片——濱海灣區域其實是填海造路建成的。其實新加坡25%的面積都是填海而來的。著名的魚尾獅也是2002年才搬來濱海灣的。

濱海灣地區林立著許多超現代的建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穿梭其中。建築大師摩西·薩夫迪設計的濱海灣金沙和長得像榴槤的濱海藝術中心就在這裡,每年F1新加坡大獎賽就是在這裡上演,鏡頭裡沒少出現呢~

聖淘沙

除了魔幻,新加坡也有休閒的一面。聖淘沙是去海「癱」的好去處。這裡有3片不同風格的海灘:想要吃吃喝喝,就去西樂索海灘 (Siloso Beach),餐廳選擇多樣,熱鬧非常;想要帶孩子撒歡就去巴拉灣海灘 (Palawan Beach) ,這裡有很多遊樂場;想靜靜,在沙灘上看書,就去丹戎海灘 (Tanjong Beach)。

小印度

在新加坡去個「印度」怎麼樣?小印度曾經是石灰巖採石場、磚窯和賽馬場的所在地,擁有不少寺廟古蹟。現在新建了許多誘人的印度餐廳,路上還有叫賣香料和絲綢的商人。

小印度拱廊是個擁有正宗印度味道的室內集市,熱鬧得讓你整個感官都會亢奮。買個掛毯,討價還價,再來份印度小吃……恍惚間好像來到了印度。

04

新加坡長胖計劃

【海南雞飯】起源於海南,在新加坡多元的美食環境下醞釀,就成了一道風靡亞洲的美食。

推薦大家逸群海南雞飯。這家店有60多年歷史,是當地的老字號了。人氣很旺,如果遇上排隊也不要驚訝。它家的雞肉可以稱你想要的分量,肉質很多汁。

地址:25, Purvis Street

交通:City Hall地鐵站下,步行15分鐘

新加坡版的【肉骨茶】也不能錯過。它的口感走的是潮州風味,比較清淡,不會膩口。

推薦大家試試松發肉骨茶,胡椒味不會太嗆,排骨也燉得酥軟,入口即化。這家店在上海也有分店,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

地址:11 New Bridge Rd #01-01

交通:地鐵克拉碼頭站,E出口

更多必吃:椰漿飯,沙爹,叻沙,拉茶,辣椒螃蟹,冰激凌三明治

05

「花園之國」容不下「垃圾蟲」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又叫「花園之國」,近一半的面積都由綠植覆蓋。但你或許猜不到你會在最奇特的角落發現綠色的蹤跡,鋼筋水泥與自然的無縫銜接在這裡做到了極致。

比如說這家新加坡皮克林賓樂雅臻選酒店,4層垂直設計的花園讓它成為真正的「花園中的酒店」。住客們說高層茂密的植被讓室內更加舒適透氣。

點擊圖片即可預訂

環境好,嚴格保護不能少。隨地丟垃圾的人被當地人稱為「垃圾蟲」,雖然不會像傳說中一樣鞭刑,但會遭到最高1萬人民幣的罰款,還要穿「我是垃圾蟲」的衣服當街打掃衛生。另外,口香糖是違禁的,廁所不衝水也會罰款~

06

多元社會,鼓勵「外交」?

新加坡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度極高。有三大主要族裔:華人(76.7%),馬來人(13.9%)和印度人(7.9%)。大家都可以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並各自以自己的文化為榮。

這裡沒有許多大城市裡的「小團體」情況,比如某種族裔的人在某個區域扎堆住的情況。新加坡實行的是社區族群比例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確保組屋的各族群人口比例與全國水平大致相當。像是在鼓勵大家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畢竟很多偏見都是建立在不了解之上的。

07

新加坡英語Singlish,教你速成

一到新加坡,你會發現哇,根本聽不懂他們說的英文。其實並不是他們說得不標準,他們其實是在說一個不同的方言-Singlish。它集合了當地多種語言的特色,其中要素有以下幾點:

1. 句末加 「lah」 e.g.No lah / OK lah

2. 單詞變短,或詞尾不發音 e.g. I don t want it = dowan

3. 有時活用中文語序 e.g. now what time?

08

沒有假期?國內「小新加坡」走一走

由於福建人和廣東人涵蓋了新加坡華人人口的75%,去潮州和順德嘗嘗美食,去廣州看看混凝土森林,呼吸一下南方的溼潤空氣,四捨五入也算去了新加坡lah~

每期一問:

新加坡人說 scuse me lah, I don t liddat 意思是?

注 本文轉自Booking繽客

相關焦點

  • suqqu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中文名什麼
    ­  suqqu,一看就令人頭痛,又是一個英文,對於說中文的我們,要認識並且記住,那也是聽不容易的,來看看suqqu是哪個國家的牌子?suqqu的中文名叫什麼:­  suqqu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日本有很多的貴婦品牌,比較知名的就是pola、cpb、黛珂了,但是嘉娜寶旗下還有一個很低調,但是在國際上很出名的品牌—SUQQU,它的睫毛夾和每一季的彩妝發布都引起了化妝品鑑賞家的關注,可見是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受到日本各路明星、名媛的摯愛!最近更是受到各路美妝達人們的熱捧!
  • 鄧超將孩子寫的英文貼到牆上,看了網友們的翻譯後,孫儷也笑了
    7月4日,孫儷發文稱鄧超將孩子寫的英文帶去劇組,並貼在牆上,在大家潛意識裡,鄧超孩子寫的英文應該是與爸爸有關,否則他也不會帶去劇組,而且還特意貼在牆上,但是看了網友們的翻譯後,孫儷也笑了。從孫儷的文案中得知,鄧超最近一段時間接了一部新戲,所以他暫時離開了家,並進駐到劇組了。
  • 我們經常說「你這個人有毒」英文咋說?和中文一樣哦!
    雖然不同國家的人說著不一樣的語言,但是很多時候思想是共通的,表達是相似的。就比如說本期我們要學的「你這個人有毒」。當然我們說到「你這個人有毒」,並不是說這個人帶毒,又不是什麼武俠小說。當我們說「你這個人有毒」表示的是,這個人的個性有點奇葩,特別的陰鬱消極,和他在一起,整個人的正能量都被拉掉了。在英文中也有一個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表達,這個時候會用到一個單詞叫toxic。
  • 英文Logo比中文Logo高級?
    - 本期主題 -英文Logo比中文Logo高級?最近Dior推出了一個新的定製服務。「中文刻字。」首先,中文我們看得多了,在我們的審美裡面,它就是文字,比如見到它的第一眼我們就會去想它是什麼意思,而英文更像一種圖案,所以就會順眼。仔細觀察歐美國家的品牌LOGO,不難發現,它們的設計也會刻意地避免直接現成的英文,就是為了避免直接解讀之後造成的心理廉價感。
  • 中文和英文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說起人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人的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其實這個說法很不嚴謹,因為人沒有所謂的缺點和優點,只有特點。只有在具體的挑戰面前,特點才會變成優點和缺點。比如26個英文字母,很抽象,利於抽象思維,中文的方塊字很形象,好像圖畫一樣,利於形象思維。再比如英文語句都是嵌套式的長句,非常講究邏輯關係,所以英語環境下的西方人更擅長邏輯性思維。而中文善用短句,更強調形象意義而不是邏輯,於是中文環境下咱們更擅長豐富聯想。
  • 塞爾維亞對華好感度98%,這個國家到底有多美?
    ,連路標都有中文漢字。但也說出了塞爾維亞這個國家背後的辛酸故事。 塞爾維亞是一個經濟並不發達的歐洲國家,但這個國家有著厚重的歷史情感。很多貝爾格勒的塞爾維亞人看到一個亞洲面孔,他總是會問你是不是來自中國,如果你是一個中國遊客則會得到友好的幫助。
  • 全是英文的車內按鍵,真的只是崇洋媚外?你願意換成中文嗎?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可真是日新月異。自主品牌的發展更是勢不可擋。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車,一輛車上連一個中文按鈕都找不到呢?明明絕大多數都看不懂,還為了一個逼格去整成英文。改成中文它不香嗎?自己人何苦為難自己人。更有甚者,揚言買車只買合資車,不買國產車,崇洋媚外,更可氣的是國內企業紛紛換上英文標識,令人嘆息。
  • 字正腔圓的中文!英國女演員把「脫褲子放屁」解釋清楚了……
    大家看過視頻,想必會驚嘆於裴淳華標準的中文發音。而且你注意到了嗎,她還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2015年,為了宣傳電影《消失的愛人》(Gone Girl),裴淳華來到中國,她分享了自己中文名字的由來。她表示,之前的中文名字是由英文音譯過來的,太長了,於是會中文的男友幫她取了「裴淳華」這個名字,她認為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既是對中國觀眾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 國家衛建委:新冠肺炎英文名修訂為COVID-19 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國家衛建委:新冠肺炎英文名修訂為COVID-19 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olivia chan • 2020-02-22 09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其實,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不過,基於歷史與民族因素,馬來西亞政府對華文教育仍採取限制的政策,華文教育在該國終究是敏感的議題。筆者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中,既不是馬來人,也不是中國人(前者是民族;後者是國籍)。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理所當然地選擇了中文教育體制。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如果對中文和英文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中文遠比英文更美!如果說中文是精心錘鍊的高級文字,那英文就顯得粗糙簡陋:幾千年的錘鍊讓中文詞彙典雅、凝練、雋永、回味悠長、意境深遠,而英文詞彙則簡單、直白,內外通透,缺乏意境;如果說中文是美妝盛宴,那英文就是素麵朝天;中文是身穿華麗晚禮服、風情萬種的貴婦,那英文就是T恤、牛仔褲的鄰家女孩。
  • 口袋妖怪:橙華森林極其稀有的蟲系精靈,遇到概率只有百分之一!
    說來說去,我們又說到了蟲系寶可夢的身上,湯圓最近也是迷上了蟲系寶可夢呢!有人給我留言說為什麼不寫火神蛾?哼哼,是我不想寫嗎?關鍵是我沒抓到啊!火神蛾暫且不說,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蟲系寶可夢,論珍惜程度絲毫不弱與火神蛾!這一點,捕蟲少年最有發言權,可以說完全就是捕蟲少年心中的夢!但是,由於時間倉促,我就不請他發言了哈……!
  • 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為什麼不用中文呢?各說各的,引爭議
    其實這個問題沒想像當中那麼複雜,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習慣,第二個,其實就是實用性,從一方面來講,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英文的中控按鍵,它是全世界都在用,不光是國內不用中文,就像是德國是德文,但是他的按鍵他也是英文的按鍵,日本也是英文的按鍵。
  • 韓國瑜掃街:寧可戴假髮,也不穿防彈背心,暗諷蔡英文
    而跟蔡英文做法相反的是韓國瑜,近日他在新北車隊掃街的時候,安保人員幫他準備了防彈背心,被他拒絕了,他調侃道我寧可戴假髮,也不會穿防彈背心的。暗諷蔡英文對於自己執政的臺灣,治安沒有信心!關鍵時刻保護自身安全沒有錯,但沒有人愚蠢到在這個時候行刺對手作為臺灣選舉候選人,在這個時間節點,確保自身安全沒有錯,但韓國瑜的做法明顯比蔡英文高明得多,目前臺灣的治安還是很不錯的,儘管15年前,陳水扁和呂秀蓮也曾在選舉之前遭到槍擊,並且槍手還自盡了,但這件事卻被人質疑是陳水扁當局自編自導的一場鬧劇,只為博同情,拉選情,其實這麼做適得其反
  • 柬埔寨華校嘗試「雲課堂」確保中文學習「不掉線」
    全柬華校按照柬埔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開始摸索線上教學。面對線下授課到線上教學的轉變,不少華校師生開始迎接新的「教學挑戰」。柬埔寨最大的華文學校端華學校現有學生16000多名。端華學校分校校長楊金義介紹,學校第一時間採購相關網絡設備,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授課。目前,端華學校中學部和專修班利用微信、釘釘、QQ等平臺開展線上直播教學。
  • 那些中文名字特別動聽的花的英文名字
    這個詞是美國英語中用來稱呼滿天星的,這種花的學名是Gypsophila,這個詞可就半點浪漫意味都沒了。  勿忘我 Forget-me-not  英文和中文剛好相互對應。原名是希臘文,意為「老鼠的耳朵」,因為勿忘我的葉子長的像老鼠耳朵。更常用的這個forget-me-not最開始是從法文名ne m oubliez pas(別忘記我)直接翻譯過來的。
  • 中國服裝界紛紛換英文LOGO,為何波司登偏偏用中文!
    吶,新LOGO就是醬紫的 ▼ 咦,為什麼波司登 會換一個純中文字體的新LOGO? 畢竟現在服裝大品牌為了彰顯國際化 都會偏向於用英文LOGO ▼ (emm....有些光看英文還真猜不出是哪個品牌…) 來來來 讓大大君我來慢慢分析一下~ ▼ 波司登的新LOGO將「世界名牌」 換成了「暢銷全球72國」
  • 怎麼把中文轉英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超簡單方法
    對於會說英語的小夥伴來說,將中文轉換成英文非常簡單,但是如果你英語不好又需要將中文翻譯成英文該怎麼辦呢?別著急,中文轉英文實用又簡單的方法就在下面。今日主題:中文轉英文簡單方法使用工具:語音翻譯器(手機APP)操作方法:①打開軟體;②選擇翻譯模式;③設置翻譯語言;④開始翻譯操作方法雖然很簡單,但我們還是來看一遍具體的操作的流程吧:1、打開手機中已經安裝好語音翻譯器工具;2、在【語音翻譯】與【文本翻譯】功能中選擇一個翻譯模式,如「語音翻譯」;3、設置好翻譯的源語言及目標語言(軟體默認的翻譯就是為中文翻譯英文
  • 慕田峪長城遭外文塗鴉:有英文有韓文(圖)
    近日,在懷柔慕田峪長城上,有市民發現了不少新刻的英文單詞,而且數量遠遠多過中文塗鴉,寫的都是世界各地國家或地區的名稱。景區方面表示,已有人員定期維護,但因為無法做到全天候看守,遊客的這種行為屢禁不止。一些遊客建議,素質應該提高,管理也要加強,如果在「禁止」的同時也能「疏導」,可以開闢「塗鴉專區」,滿足遊客留名的想法。
  • 「餵,你是什麼垃圾?」各種垃圾的英文表達你分得清嗎?
    最近,垃圾分類這個話題縈繞在上海人的心頭,揮之不去~"喂,你是什麼垃圾?" 據說是來自上海人民的靈魂拷問。男女老少們,面對監督分類的大爺大媽的銳利目光和來自靈魂的拷問,手上的垃圾無處安放,心中焦灼:"誰能告訴我,我該如何丟,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