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2021-01-10 樵客綜合資訊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

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

除了家庭因素,學校教育也是語言的重要培養場所。其實,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不過,基於歷史與民族因素,馬來西亞政府對華文教育仍採取限制的政策,華文教育在該國終究是敏感的議題。

筆者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家庭中,既不是馬來人,也不是中國人(前者是民族;後者是國籍)。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理所當然地選擇了中文教育體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在升學過程中必然會體會到的瓶頸是,其管道已越來越狹窄。

仍被納於公立體系的華小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的小學都是公立學校,分為國民小學(馬來語:Sekolah Kebangsaan)及國民型小學(馬來語:Sekolah Jenis Kebangsaan)兩種,另有少數的私立小學。

目前政府小學分成三個源流,即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型小學(簡稱國小)、以華語為媒介語的國民型華文小學(簡稱華小)、及以淡米爾語(Tamil)為媒介語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簡稱淡小)。這三種源流的小學雖然教學媒介語不一樣,但都採用共同的課程綱要,而且馬來文與英文都是華小與淡小的必修科目。

其實,在之前還有以英文為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英文小學(簡稱英小);不過在《1967年國語法案》通過後,英小就於70年代中期全部被改為馬來文為媒介的國小或華小。

馬西亞目前共有1296間華小,在籍學生約60萬人,其中有小比例是馬來裔與印度裔,而絕大部份華小是在1957馬國獨前由華社出錢出創辦。一般的小學,全部經費由政府完全資助,但部分華小,政府只撥政費用,因此許多華小必須通過募款來湊集學校經費。

長期以,華小面對的主要難題除經濟發展受局限,最缺乏的是合格師資。根據內閣規定,華小一、二年級的馬來文教師須懂得雙語,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可由主修馬來文或英文的不具華文資格教師教課。雖然教育法令闡明,華小教師和掌校者必須具備華文資格,但教育部卻委派不具華文資格者任華小高職。因此,在全國1289所華小當中,至少有766名不具華文資格的教職人員(包含校長、副校長和教師)。

此外,《1961年教育法令》第21條(2)還授權教育部長可以在適當時候下令將國民型小學改為國民小學。其中,《1961 年教育法令》建議不給予華文獨立中學津貼一事令華社感到非常不滿。

不過,基於中國的富強,中文成為現代交流與溝通的重要語文。經過重新考量,馬來西亞政府對待華文教育的態度稍有改變,《1996 年教育法令》也無類似《1961年教育法令》授權教育部長將其他源流小學改為國民學校的條文。

國家拒絕資助的獨立中學

馬西亞中等教育體系分為種類型中學:一是國中學,一是私中學。前者的教學媒介語是馬來語,中學時期的中文教育皆屬於後者。部分國中學雖然也有華文的科目,但皆屬於選修課,課程深度也有所限制。

國民中學初中學生修畢四課程後,按規定須加一項初中評鑑考試(PMR),主要評鑑學生的資質和技能。PMR的成績將作為升高中的標準。不過,教育部計劃取消PMR,而以校本評估試方式來評鑑學生的能力。

從1993、94學起,凡加過PMR的初中畢業生將自動升上高中,接受兩的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採用適能分制,它將以PMR的成績把學生分入科組、人文組或技術職業組。在兩年的高中教育後,須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成績(SPM)考試以作為結業。

如果想要確保能進入國立大學,必須先修讀制大學預科(大學先修班)課程,並考取馬西亞高級教育文憑(STPM)當作報讀大學的學術憑據。

馬西亞的中等教育雖由政府主辦,但有一小部分中學是由私人成與經營的。這些學校統稱私學校,類型共有普通中學、華文獨中學、商業學校、技術學校及國際學校。私中學在經濟上未獲政府津貼,辦學經費源都由學雜費和社會人士捐助。

在《1961年教育法令》的實施下,華文中學在馬來西亞獨立後就全被改為國民型中學,教學媒介語被改為馬來語,而所有拒絕改制的中學將被定義為獨立中學,且同時完全失去政府的經濟資助。

基於馬來西亞華社堅守母語教育的精神,部分拒絕改制的中學亦成為現今以華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獨中。因此,除了學生要自行繳交學雜費,校方也需時常對外募捐,以維持學校的日常開銷。

根據統計,2004年馬來西亞的獨中共有60間,學生人數達53005人,華人以外的族群比例上則較華小低許多。這也許是涉及高等的基礎知識,使用自身母語能較易吸收;又或者必須繳交學費的門檻,使得許多父母傾向把小孩送至免費的國立中學。

一般來說,獨中的學制是三年初中以及三年高中。在畢業之際,則需考獨中統一考試(UEC),其水平普遍被認為在略低於STPM而高於SPM的位子。

而新加坡、中國、日本、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的大學,皆承認統考成績。其中包括國際知名大學:臺灣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愛丁堡大學等。

不過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卻不承認統考,換句話說,獨中的學生無法以統考的成績報讀馬來西亞國立大學。該限制也是華社認為政府打壓華文教育的根據之一。

入學門檻超高的公立高等教育

大學方面,目前馬西亞境內共有20間國立大學。這些大學都由教育部大學中心單位於每政府考試成績放榜後,舉一次聯合招生。政府規定,凡STPM符合一定資格條件的學生都可申請進入大學;至於SPM成績優異者,也可申請學士文憑課程。

不過,佔全國總人口22%的華人在升大學的管道受到歧視性政策—從固打制(民族配額)到績效制,造成華裔學生被錄取的比率從早年超過30%下降到近期的19%。即使被錄取,也往往會被分配到不是自己選擇的科系。這些因素皆導致國立大學的華裔比例普遍不高,許多華裔學生選擇了半官辦學院與私立學院就讀。

1968,馬西亞華人公會提出創辦曼學院的建議,並獲得政府的批淮。學院於19692月正式成,並於2013年5月升格為大學學院。這是一間半官辦的高等學府,其辦學經費一半由政府負擔,另一半則由學院事會負責。該學院為獨中畢業生選擇的主要目標之一,每錄取各科系學生約4000名。並以馬文和英文作為教學媒介。

至於華文私立學院,上世紀末,則有三間學院分別設立在南馬、中馬及北馬,即柔佛州的南方大學學院、雪闌我州的新紀元學院以及檳城的韓江學院。

在政府的限制之下,由於沒有以中文為媒介語的國立大學,許多獨中畢業生便選擇到中國(臺灣)的大學就讀。

馬國華文教育的未來

筆者認為,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體系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中學與大學,從上文中可明顯看出馬來西亞華人在求學過程中,待在中文教學環境的時間是越來越少的。

眾多的留臺生更表示,如果馬來西亞華人想要得到良好的中文高等教育,就必須遠渡重洋負笈求學。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兩岸三地使用中文地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崛起,使得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而馬來西亞在各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改變。1974年馬國即和中國建交;教育政策也漸趨開放,除了準許更多大專院校開設中文系之外,還允許國立學校開辦中文課程。

隨著中國的強大,東亞的國際語言很可能轉變為中文。筆者相信,隨著這股趨勢,馬來西亞政府在未來應仍會對華文教育保持支持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最親切的馬來西亞城市,到處都是簡體中文,當地人都會說普通話
    一般情況下大家去東南亞旅遊,最先考慮的幾個國家一般都是「新馬泰」,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當然選擇這幾個國家也是有理由的,首先是治安問題,其次這幾個國家的景色也非常不錯,再有就是這邊的華人華僑非常多,如果你只會講中國,那在這邊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拆除中文路牌是要故意刁難中國人?馬來西亞說:真的是被逼無奈呀
    隨著我國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如今我國的人民收入也在迅速提升,很多人都有了充足的資金,並且在閒暇的時候都會選擇出去旅行,而伴隨著出國旅行迅速在我國流行,如今出國旅行的遊客數量越來越多,而大量中國遊客以及強大的消費購買能力,讓很多國家的經濟水平都得到了不少的提升,這也讓很多旅遊國家對於中國遊客都十分的歡迎,就比如馬來西亞。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 馬來西亞人為啥把中文標牌拆掉?原因很深刻,網友面露難色
    很多人其實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國際的通用語言,英語雖然是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但其實一直以來漢語才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首先中國就有10多億的人說中文,然後在海外還有大量的華人流落在各個國家,這些人的數量都是數以億計。
  • 為什麼都選擇到馬來西亞留學?看了這些你就知道答案了
    有沒發現,朋友圈裡大家聊到海外留學,馬來西亞的名字經常會出現,似乎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馬來西亞留學。相比英美澳國,其實馬來西亞留學有自己的優勢,甚至可能更適合國人。
  • 馬來西亞世界名校,留學生首選之地
    2,046名教育工作者(講師)以及3,594名非教育工作者(其他職員),其中來自其它國家的老師198名,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大學。它的校訓是「知識乃成功之本」。馬來亞大學坐落在首都吉隆坡,佔地304公頃。它有兩個院、十個系、五個中心和一所高級院,還有先進的教學和研究設備和馬來西亞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藏書量十分豐富,有209萬冊藏書,其中包括7萬冊中文圖書。
  • 老外藉口學中文,在酒吧迷奸中國女留學生?
    令人嗤之以鼻的是,Ganga Siriwardhana在事發時假惺惺正在和女留學生學習中文。警方發言人表示,受害者都是中國籍女留學生,目前懷疑還有其他受害者。警方呼籲受害者報警求助。1.如何看待「給外國人教中文」這件事?2.在國外中國女生究竟該如何安全交友?3.相比中國男留學生,中國女留學生為什麼總是受害的對象?確實有很多外國人是對學中文很熱衷的,遇見中國朋友,希望能學一些中文的大有人在,我們不能說一定不要再私下一對一交外國人中文,畢竟在所有兼職的工作裡面,給外國人教中文,是相對安全性較高的工作。
  • 原創抗疫歌曲為世界加油 會說中文的交大留學生丹麥小哥哥宅校生活
    圖說:來自丹麥的交大留學生陸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病毒不是人的錯誤,不是哪個國家的錯誤,批評他人或者其他國家完全沒有用。不論大家來自什麼國家,我們都是人類,都愛家人和朋友們,要互相幫助才能解決難題。」
  • 馬來西亞遇害女留學生之父:「此生不再踏入臺灣!」
    30日,一則「馬來西亞女留學生在臺灣遇害」的新聞,引起了馬來西亞和臺灣的關注,隨著案情逐步公開後,新的細節更讓兩地民眾感到怒不可遏。案發地示意圖,圖源:DCard結果另一位同樣來自馬來西亞女生陳女士指出,就在一個月前的9月30日,在這個警方稱為「很安全」的地方,自己也曾被人用類似手法綁住,所幸當時她大聲呼救嚇退了歹徒,才沒有遇害。
  • 中國留學生請人代學 校內常見中文代寫作業廣告
    前陣子,知乎網站上一個關於「留學生作業代寫」的話題引發了激烈討論。不少留學生表示,「中國留學生作業代寫」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地非常普遍,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作業代寫」甚至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鏈。出國留學的「精英們」為什麼還要請人代寫作業?代寫一篇作業,費用要多少?代寫的作業被發現後又會有什麼後果……本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 在馬來西亞,到處都是英文,也有不少中文,而泰國基本只有泰文
    在馬來西亞,到處都是英文,也有不少中文,而泰國基本只有泰文近來,中國公民赴泰國旅遊的手續複雜了,名義上是限制泰國的旅遊代理商用「零團費」的名義引旅行者去購物、反過來卻限制了中國公民到泰國自助遊因為本來很簡單的泰國旅遊籤證,現在又要單位月薪證明
  • 我校留學生榮獲「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
    新聞網訊 正值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周年之際,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及漢考國際承辦的「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線上交流會暨優秀作品頒獎典禮日前在線上舉行。我校國際教育學院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留學生韓可茵的作品《通往中國的漫漫長路》榮獲本次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她也作為本次徵文活動唯一的留學生獲獎代表在頒獎典禮上做交流發言。
  • 馬來西亞留學生活全攻略,不能再全了
    留學生在進入馬來西亞國境時,需要攜帶好自己的護照、機票和入學通知書,如果留學生需要有人接機,還要記號接機方的電話,以便在發生意外情況時及時聯繫。 留學生可以攜帶現金的上限是人民幣2萬、美元5000,超過這個數額,留學生可以使用銀行匯款的方式打入留學生在馬來西亞的銀行帳戶,避免攜帶過多現金。
  • 激怒一個中國留學生有多容易?
    出國留學後,多多少少都會發現歪果仁對中國留學生有一些刻板形象,也許我們還能說服自己:他們和我們從小生活環境不同,接收的信息不對等,這樣的誤解相對是可以理解的。不得不說,有些人在激怒別人這件事上,簡直天賦異稟……小編今天就替那些被氣到變形的過來人,激情盤點一下那些能氣死留學生的送命題!學院就是大專去美國讀學院?你花那麼多錢出國還讀不了本科大學?是不是沒有好好念書啊?
  • 留學生的濃濃中國情(下)回國篇之國內創業
    這個店的裝修風格很簡潔,剛進去的時候只是看到了服務員,本著好奇心就隨口問起來這家店為什麼叫留學生私房菜,是不是留學生開的,服務員解釋道這家店是全國連鎖的,她不知道老闆是不是留學生,但她知道連鎖店的創始人是留學生。
  • 馬來西亞政府:建議外國留學生返回祖國;餐廳只允許開放外帶和配送...
    2020-03-17 14:47:36來源:FX168 馬來西亞政府:建議外國留學生返回祖國;餐廳只允許開放外帶和配送服務;不允許馬來西亞人通勤至新加坡。
  • 馬來西亞的羅吔華語
    [馬來西亞]杜忠全馬來西亞多元民族文化共冶一爐的社會生活,反映到語言上,表現為所謂的「羅吔華語」,以至華人口裡的華語與大中華圈的中文略顯不同。「羅吔(Rojak)」是一種雜拌食物,馬來半島的中南部一般指用炸蝦餅、蕪菁絲、黃瓜絲等等配以拌料做成的點心,可當正餐食用。在半島北部,食材略有不同。這類雜拌食物,特色就是「雜而不純」,不講求嚴謹,可自由拌配。
  • 博士留學|原來RCEP協議的籤署對留學生的影響這麼大……
    RCEP對留學生是否有影響呢?對留學生有什麼影響? RCEP對留學生還有哪些好處呢?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註:對於普通人而言,經濟層面上最直接的影響是進口商品變得更加便宜,如日韓的美妝藥妝免稅。)
  • 留學選擇馬來西亞,來看一場冬天的雨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2年2月起,外國留學生首次赴馬報到前須持相關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及馬來西亞移民局的返籤信才可入境,除此之外按照馬來西亞政府的規定,持學生籤證的外國留學生留學期間不可務工。而且馬來西亞大部分國土位於UTC+7和UTC+8的時區中,馬來西亞政府更是將UCT+8作為本國的統一標準時間。這意味著我國留學生前往馬來西亞留學是不存在時差問題的,相比於留學北美洲、歐洲等的國家,這是個巨大的優勢。
  • 馬來西亞一座華人城市,來到這裡全程中文交流,吃的都是中國菜
    在馬來西亞西馬有一座華人城市叫做怡保,這裡9成以上的居民都是華人,可以說真的是一個小小中國城。來到怡保語言問題不是障礙,所有的華人都可以說流利的中文。怡保的美食都是傳承了上百年的中華老味道。因為不喜歡創新,這裡的傳統美食和風俗習慣比國內保持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