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2021-01-15 在菲言菲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

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漢語在菲律賓普及率低

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不同,中文自始至終都沒有在菲律賓得到過廣泛的傳播。這也就直接導致你在菲律賓說中文會顯得很突兀。

菲律賓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和他加祿語,英語擁有著很高的普及率,並且還是非常好用的貿易語言。即使是與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也是會英語的,因此很多菲律賓華裔寧願學習英語。

與此同時,菲律賓華裔後代普遍認為如果讓他們學一門外語,他們會更傾向於學習西班牙語、印尼語、馬來西亞語而不是漢語,因為他們認為漢語特別難,並且使用頻率並不高。

中文學校在菲律賓的佔有量少

很多菲律賓華裔並沒有選擇讓孩子去中文學校,他們會讓孩子去普通的菲律賓學校,而在這些學校裡一般是使用英語及他加祿語授課,沒有專門的中文課程。

除此外,在很多菲律賓中文學校中,老師一般是使用中文繁體的,因為在菲律賓的大部分中文學校是由中國臺灣組織提供的。但是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來自中國大陸的組織要求菲律賓中文學校使用簡體中文授課。

菲律賓華裔不重視對下一代的中文教育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菲律賓人90%都信奉天主教,因此很多華裔收到影響也信奉基督教。受宗教影響,菲律賓華裔大多被徹底同化,更好地融入了菲律賓。因此對下一代進行中文教育,漢文化傳承等方面並不執著。

近年來學中文的華裔在增多

但是近年來,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和中國經濟地位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華裔開始覺醒,特別是身處菲律賓較高階級的華裔,他們越來越重視中國文化,很多華裔會選擇讓兒女來中國參加中文夏令營,感受中國氣息,培養學中文的興趣。

以菲律賓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德拉薩大學(De La Salle University)為例,之前在他們的選修課程中最熱門的是西班牙語、法語和日語,而現在中文已經取代日語成為該大學最熱門的輔修語言語言之一。

相關焦點

  • 華裔女孩對媽媽的靈魂拷問: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華裔女孩在媽媽懷抱裡非常痛苦地一邊哭泣,一邊和媽媽用英語對話。媽媽問:為什麼哭泣?女孩說:我想學中文。媽媽問: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啊?女孩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我爺爺奶奶都會,為什麼我們不會?
  • 華裔小女孩崩潰大哭,質問媽媽,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近日,一位華裔母親發布的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名大概四歲多的小女孩蜷縮在媽媽的懷裡不停地哭泣。她的媽媽就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小女孩哭訴道:「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為什麼我不會?」媽媽接著又問她:「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小女孩抽泣著回答道:「因為我是中國人。
  • 華裔女孩哭著向媽媽發出靈魂拷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會說中文?
    近日一段視頻走紅網絡,感動了無數網友,視頻中一位華裔女子抱著自己不大的女兒,而她的女兒正號啕大哭。惹得年輕的媽媽也眼眶泛紅,媽媽問她為什麼哭,小女孩用稚嫩但傷心的口吻哭著說:「為什麼我不會說中文?我真的很想學中文。」
  •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負責人辛麗燕同樣強調了中文早教的重要性,「早期語言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能更快地進入到讀寫教育中並適應學校學習」。  海外缺乏穩定的中文環境,家長沒有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這些都對海外華裔幼兒的中文教育形成了挑戰。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表示,利用2-5歲這個語言黃金期對海外華裔幼兒開展中文早教活動,十分必要和有意義。
  • 看完花木蘭,華裔女孩痛哭:為何我不會說中文?這就是父母的問題
    導讀: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失聲痛哭: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教育是個大問題,教育要從小抓起,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問心無愧呢!實際上這種追求本末倒置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尤其集中在一些華裔家庭中,就跟下面這個小女孩的例子一樣。小女孩來自一個華裔家庭,在看完電影《花木蘭》後,小女孩失聲痛哭,質問媽媽為什麼自己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 美國中文學校「新常態」:非華裔面孔越來越多
    他參加了去北京和上海的夏令營來促進中文學習。在一項滿分為5分的中文考試中,他取得了4分。最近他還找到一份在科技公司聯絡中國客戶的工作。他說他希望在畢業後能取得去臺灣大學深造的獎學金。而他的朋友甚至都沒聽說過這所大學。  「我的朋友求我不要去。他們說『讓我們在佩珀代因大學(Pepperdine)玩水球吧』。」他說。「坦白地說,我的中文比我的西班牙語都要好。」
  • 這個女孩的推特看哭無數華裔:「我曾經抗拒說中文,不想承認是中國人」...
    今天要說的故事,主角是華裔女孩Kimberly Yam;她最近的一條推特,獲得了12萬評論,38萬的贊,看哭了無數同樣遭受歧視的海外華裔...你來到大學,碰到了許多其他的華裔。他們對自己的身份有著一種你從未了解過的驕傲。你碰到一個男孩問你為什麼不說家鄉話,為什麼你最喜歡的食物是烤奶酪而不是小籠包。你說你的家庭並不是這樣生活的。」
  • 義大利華裔青少年:要學好中文,準備到中國讀大學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由於疫情,今年15歲的義大利華裔阮嘉誠通過網課告別了自己的初中生活。如今,就讀於高一的他表示已經習慣了網課節奏。他說,要學好中文,準備到中國讀大學。當下,義大利第二波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當地華裔青少年們又開始了疫情伊始時的學習生活狀態。
  • 相隔千裡,心系華夏:菲律賓華裔商人陳永栽情系中華
    「我從小受到中華文化薰陶,一生受益匪淺」,陳永栽說,儘管從小在菲律賓接受教育,但他鍾情於中華文化,從白手起家一步步拼搏發展到締造出難以企及的商業傳奇,中華文化賦予他縱橫商海、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他最喜歡吟誦的南宋詩人文天祥的五言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 加拿大華裔家長寄望子女語言學習擁有「三把刀」
    有家長對子女學中文太在乎,只是希望孩子儘早融入主流社會,也有些家長雖然送子女去中文學校,但子女不喜歡學也不勉強,但還是有一些家長積極督促孩子學中文。問起家長送起孩子學中文的理由,大多數是說,咱們的孩子是中國人的後代,理應當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澱,自己的老祖宗的文字都不懂,豈不太可惜。
  • 為什麼澳洲ABC討厭學中文?
    ,偏偏婚戀問題難;回家被逼婚,聚會被「鄙在澳洲隨處可見一些ABC(Australia-born Chinese)操著一口帶有澳洲口音的英文,可當他們說中文時,卻顯得磕磕絆絆。主要的問題出在第二個原因,中國的學生很多人很有學習英語的需求和動力,可惜沒有一個好環境:英語不是中國的第二官方語言,大部分的英語教師不是在英語國家土生土長的,教材也不是來自英語國家,而且很多英語教學法還是使用老式的方法。那麼,澳洲的中文教育呢?絕大部分的中文教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教材是來自中國的或者是中國人編寫的,很多學校甚至還使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沉浸式教學法。
  • 法國華裔姑娘給總統夫人當翻譯:學中文是任務
    原題:林嘉怡 法國總統身後的華裔女孩 不久前,在法國總統訪華期間,一位隨行的東方女孩身影不時出現在鏡頭前、照片上。她是誰,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很多人紛紛猜測。而在我國著名僑鄉浙江青田和廣東汕頭,有人一眼便認出了她:「站在總統身後的女孩不是林家的閨女麼?」
  • 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華裔青少年不應忘記中國文化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華裔青少年不應忘記中國文化  作者 吳侃  「我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但從小就說普通話、唱中文歌,我骨子裡就是一個華人。」日前,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作為表演嘉賓出席「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並接受了中新網記者採訪。
  • TSM已抵達上海,隊員國服中文ID曝光:有三位華裔就是為所欲為!
    而TSM幾位選手的國服ID,很快就被神通廣大的網友發現並整理出來了:只見TSM的六位選手,除了BB是英文亂敲的ID以外,其他五位選手都是中文ID。其中Spica是「河道腎」、比爾森是「時光掌控者」,大師兄是「動漫主角」,小王是「王小海」,替補輔助Treatz是「紙板人」。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除了家庭因素,學校教育也是語言的重要培養場所。
  • 趣馬來董事長劉海林參加海外僑領研修班&華裔傑青論壇
    2020年12月15日至20日,趣馬來董事長劉海林先生代表馬來西亞華僑,參加在合肥舉行的第十期中國僑聯海外聯誼研修班及第三期華裔傑青論壇。第三期華裔傑青論壇由中國僑聯主辦、安徽省僑聯承辦的第三期「華裔傑青論壇」17日在安徽合肥舉行。論壇由中國僑聯聯誼聯絡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朱柳主持,安徽省僑聯副主席楊冰,以及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五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位青年僑領出席論壇。
  • 在美國,華人孩子把中文當成外語學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大家都會跟我說中文,這就鍛鍊了我的聽力。在家裡,我也必須說中文,因為爺爺奶奶不懂英文,這就鍛鍊了我的口語。」鄧橋說。他表示,和其他同齡的華人朋友相比,自己的中文算是突出的。「學到高中,我的很多朋友只會基本的漢語,而且發音不標準,平翹舌不分,經常是父母說中文,他們用英文回答,而且大部分人是能聽、能說、能看,但不會寫。」
  • 澳大利亞華裔孩子學中文:培養興趣 堅持必有收穫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6月16日電據澳洲新快網報導,學中文是澳大利亞許多華人家庭的一個熱門話題。日前,雪梨的一個華裔家庭——李怡萱(Yvonne Li)一家分享了孩子這一年多來學習中文的歷程。「一開始我們有些擔心同時學習中文拼音和英文會混淆,為此還專門諮詢了中文學校的負責人,還是希望以培養中文興趣為主。」 李怡萱說。說到孩子中文學校,李怡萱說這是一個機緣。當時芝辰的一個好朋友在上中文課,有一天芝辰去試聽,很是喜歡,於是就報名參加了中文學習。李怡萱認為:一起學習的時候,同伴的力量不可小覷。「對小朋友來說,一個人學有時難免會覺得枯燥。
  • 會說中文超帥,華裔母親太美
    文雅麗兼具東方女人溫婉感和歐洲女人的霸氣感,穿衣有品位,她的自然不浮誇的笑容,讓這位華裔王妃在丹麥相當受歡迎。一身紅色套裝,倒是有一些黛安娜王妃的風範。文雅麗對於兩個孩子的教育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兩個王子從小就會說中文,瞬間在又有了很多的中國小迷妹了。 平時看到的尼古拉王子都是捲髮造型,而這樣的大奔頭盡顯霸氣風範,顏值是父母給的,大長腿也是遺傳了好基因,而自帶的皇家氣質是別的模特比不上的。
  • 冬令營開營 213名華裔青少年雲上學習中華文化
    在為期15天的活動中,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213名華裔青少年將全程參與,在「雲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新社報導,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會長拿督陳天場表示:「這次活動讓海外華裔青少年能在線學習中國故事,了解閩南風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