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華裔青少年:要學好中文,準備到中國讀大學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由於疫情,今年15歲的義大利華裔阮嘉誠通過網課告別了自己的初中生活。如今,就讀於高一的他表示已經習慣了網課節奏。他說,要學好中文,準備到中國讀大學。

當下,義大利第二波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當地華裔青少年們又開始了疫情伊始時的學習生活狀態。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時,幾位華裔青少年談及居家上網課感受、疫情下對中國的關注及對自己未來的規劃等話題。

阮嘉誠表示,自疫情暴發之初,他就關注中國的疫情防控狀況,也常和朋友討論這一話題。「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的做法很果斷,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雖然在義大利出生長大,但阮嘉誠告訴記者,父母從小就注重對他的中文教育,小時候起,他也常回中國參加各種學習類培訓班及夏令營活動等。

「每次回到中國都感覺變化很大。」阮嘉誠說,通過體驗他感受到東西方的差異之處,也對自己的祖籍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坦言,疫情發生後,他和朋友聊起回中國發展的打算。「如今中國發展越來越好,大學知名度在不斷提升,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些國際化的東西帶到中國。」

目前,阮嘉誠正在加強各方面的基礎學習。他說,過段時間會進行中文水平測試,努力考上心儀的中國大學,之後在中國發展。

採訪中,現就讀於初三的雷敏敏表示羨慕中國現在控制住疫情、基本回歸正常生活的狀態。

出生在義大利、3至9歲生活在中國,今年14歲的雷敏敏坦言,自己對中國的了解比義大利多,尤其對中國濃鬱的文化氛圍、美食、科技發展等方面印象深刻,現在她使用中國產的手機,也曾通過便捷支付購物。

「在中國是很熟悉、放鬆的狀態。」雷敏敏告訴記者,她很想念中國,也正考慮之後到中國讀書。

「我覺得在中國學習會更有針對性,是不錯的選擇。」平日裡,網上呈現的中國大學生宿舍場景和同學們的學習方式吸引著她。她說,中國是自己和父母的故土,以後能到中國讀書也是圓父母的心願。

談及抗疫,同樣就讀於初三的帥子龍表示,中國如今抗疫成績的取得需要很大的魄力和領導力,還有民眾的居家配合,「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在義大利出生後,帥子龍隨爺爺奶奶到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雖然現在不常回中國,但小時候鄰居熱心輔導他寫作業的場景讓他記憶尤深,「現在每次聽到中國二字,都是家的感覺。」

帥子龍告訴記者,諸如清華大學的李錦堂、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等給他樹立了很正面的榜樣,到中國上大學也是自己的夢想,「如果可以的話,一定去中國讀書。」

為圓夢清華大學,如今的帥子龍正努力學習。今年參加網上夏令營,他獲得了優秀營員稱號。他說對網際網路比較感興趣,希望將來能夠到中國學習相關內容。(完)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華裔青少年不應忘記中國文化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華裔青少年不應忘記中國文化  作者 吳侃  「我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但從小就說普通話、唱中文歌,我骨子裡就是一個華人。」日前,馬來西亞華裔歌手尤長靖作為表演嘉賓出席「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並接受了中新網記者採訪。
  • 美國高中中文試卷曝光,網友不淡定了:我可能大學讀了個假中文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英語的學習對他們來說那純屬噩夢。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學生,漢語的學習對對他們而言也無疑是噩夢。他們的中文練習題就連中國的孩子看了後都覺得很繞,甚至一些網友看後都直呼:「我可能大學讀了個假中文」。下面有一張網友曝出的美國公立高中的中文試卷,傳言是專門為中文期末考試而準備。
  • 美國中文學校「新常態」:非華裔面孔越來越多
    當那些非華裔的小孩在踢足球玩耍時,我卻要至少花兩個小時的時間練習寫中國字,朗讀關於如何在超市買白菜的課文。  這種中文學校亦被稱為「周六學校」。這裡是一個對於和我一樣的ABC(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們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專屬地帶。同時,這裡對我來說還是個排斥與包容同在的節點。每周一次的課程讓我不停地意識到自己是個「異類」,尤其是在我所居住的千橡市——洛杉磯白人最多的地區。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與此同時,菲律賓華裔後代普遍認為如果讓他們學一門外語,他們會更傾向於學習西班牙語、印尼語、馬來西亞語而不是漢語,因為他們認為漢語特別難,並且使用頻率並不高。中文學校在菲律賓的佔有量少很多菲律賓華裔並沒有選擇讓孩子去中文學校,他們會讓孩子去普通的菲律賓學校,而在這些學校裡一般是使用英語及他加祿語授課,沒有專門的中文課程。
  • 冬令營開營 213名華裔青少年雲上學習中華文化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冬令營泉州營12月16日在華僑大學線上開營。在為期15天的活動中,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213名華裔青少年將全程參與,在「雲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新社報導,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會長拿督陳天場表示:「這次活動讓海外華裔青少年能在線學習中國故事,了解閩南風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線上冬令營的消息一經傳播,短短兩天裡,馬來西亞就有80位僑胞子女表示願意報名,學習熱情極高。
  •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受訪者供圖)  11月1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網上親子營第一期試點結束。承擔2-3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和承擔4-5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分別舉行了線上閉營儀式。  「我這兩周學習了動畫、故事還有兒歌。再見老師、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
  • 「少年中國說」2020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活動...
    記者從廣東省江門市委宣傳部獲悉,「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12月12日在澳門舉行。當天進行的活動中,包括「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閱讀公益行——「愛的聆聽」澳門專場,以及「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舞蹈交流——「舞動全城」走進澳門兩項活動。
  • 73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雲端」尋根浙江永嘉文化
    73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雲端」尋根浙江永嘉文化 2020-07-13 20:16: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曾小威 責任編輯:曾小威
  • 為海外500多位華裔青少年開設線上體驗課,溫職院這個培訓班如期舉辦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葉歆樹日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第二期華裔青少年網絡培訓班——創意藝術公益課系列,為義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的華裔青少年量身打造了系列職業啟蒙教育體驗活動。該校設計創意學院10位教師利用假期和夜晚休息時間,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在海外受疫情影響的500多位華裔青少年開設6門線上職業體驗課程,包括摺紙燈具製作、彩鉛繪畫、布衣玩偶手工製作、影視鑑賞、短視頻製作、華夏文明禮儀。
  • 美國華人學霸寫小說 鼓勵青少年認同中國文化
    為讓更多華裔有文化認同感,匡靈秀著書《罌粟戰爭》,讓華裔了解祖籍國文化。(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 中國僑網5月3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22歲的匡靈秀(Rebecca F.Kuang)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成長過程中經歷許多亞裔孩子共同的困惑,曾因華人面孔受到其他族裔的歧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祖籍國文化愈感興趣,近來更以鴉片戰爭的中國為背景著書《罌粟戰爭》,鼓勵更多華裔青少年認同自己的文化。1996年出生的匡靈秀,四歲時和父母移民美國德州達拉斯,她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博士。匡靈秀從小成績優異,但也曾因華裔身分而困惑。
  • 日本舉行首屆九州杯青少年中文講演大賽
    中國僑網12月18日電 據中國駐日本福岡總領事館網站消息,日前,首屆九州杯青少年中文講演大賽決賽線上舉行,中國駐福岡總領事律桂軍出席。律桂軍在致辭中表示,中日兩國同屬漢字文化圈,漢字就是連接中日之間的因緣和紐帶。
  • 華裔青少年冰雪冬令營閉營 123人中國北疆「賞冰樂雪」
    閉營式現場 王妮娜 攝題:華裔青少年冰雪冬令營閉營 15國123人在中國北疆「賞冰樂雪」中新網哈爾濱1月7日電(王妮娜)1月7日,2020中國文化行冰雪冬令營和海外華裔青少年「冰雪文化體驗」冬令營兩營的閉營式在哈爾濱舉行,來自瑞士、法國、美國等15個國家的123名華裔青少年結束了為期7天的中華文化及冰雪體驗之旅。
  • 法國華裔姑娘給總統夫人當翻譯:學中文是任務
    原題:林嘉怡 法國總統身後的華裔女孩 不久前,在法國總統訪華期間,一位隨行的東方女孩身影不時出現在鏡頭前、照片上。她是誰,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很多人紛紛猜測。而在我國著名僑鄉浙江青田和廣東汕頭,有人一眼便認出了她:「站在總統身後的女孩不是林家的閨女麼?」
  • 在北大當學霸的義大利帥哥來重慶創業 招員工先看中文好不好
    要學好中文,這點時間哪夠!於是,課餘時間,張盧卡儘量多做跟中文有關的事情。比如,他在電腦上看了很多中文電影,邊看邊寫筆記,有聽不懂的句子就按暫停鍵,把這句話記下來,然後查字典,反覆研究。 張盧卡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課,晚上和周末去餐廳當服務員打工,他利用顧客點餐的兩三分鐘空隙,悄悄用手指在菜單上比劃,溫習剛學到的漢字。這樣的碎片時間,讓他積攢了不少中文詞彙。
  • 在美國,華人孩子把中文當成外語學
    在美國的華人小孩是怎麼學中文的?他們的中文和英文一樣棒嗎?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採訪了多位在美國生活的華裔,了解他們學習中文的途徑與方式。周末學校與孔子學院美國的華人孩子要學習中文,有多種途徑可以選擇,最常見的方式是去當地的中文學校。中文學校就是俗稱的「周末學校」,利用周末進行系統的中文教學。
  • 「少年中國說」探索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新模式
    當天,包括「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閱讀公益行——「愛的聆聽」澳門專場,以及「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舞蹈交流——「舞動全城」走進澳門兩項活動。據介紹,「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活動自2018年4月啟動以來,已先後舉辦了中華詩詞大會、武術大會、華僑書信朗誦會、走進澳門系列活動等40多場在線線下活動,是華僑華人文化合作交流重要平臺的重點項目。此次「少年中國說」活動再次走進澳門,將以「愛」為主題,以讀和舞為形式。
  • 坤燕親子日記第835天之孩子學好中文重要還是英文重要
    昨天有個好姐妹和我說,如果不是移民的英文學習者,還是學好中文更好,學習中文的高度也決定著學習英文的高度。對於這個我們來聊聊。這個假期的開始,我們本來是每天要學習英文和背一首古詩,還有練習打字的。最後,學習英文的這件事,只變成每天看看動畫片了。而背陽學習英文的時間,變成了我帶著陽到廚房學習做麵食了。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中文學校的學習讓我對中國十分嚮往,這些年我和父母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我見識過它美麗的山川河流,領略過它雋永的文化氣息,體驗過它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受過它那令人驚豔的時尚和令人震撼的科技力量。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讓我十分著迷。」甜甜的願望是將來能到中國學習,「因為那裡是離我夢想最近的地方」。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文學校的學習讓我對中國十分嚮往,這些年我和父母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我見識過它美麗的山川河流,領略過它雋永的文化氣息,體驗過它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受過它那令人驚豔的時尚和令人震撼的科技力量。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讓我十分著迷。」甜甜的願望是將來能到中國學習,「因為那裡是離我夢想最近的地方」。
  • 馬西尼教授:義大利人對中國文字書寫很感興趣|羅馬大學|義大利...
    中國日報網17日電 (記者 王旭泉)正在參加「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義大利羅馬大學多語言中心主任費德裡科·馬西尼(Federico Masini)教授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採訪。他表示,義大利人對中國的書寫系統很感興趣,十分享受寫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