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初一和十五上香

2021-02-14 一禪佛語

請點擊佛學禪語  免費訂閱!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齋日還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這都是為了方便信眾而說的法。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簡訊」!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燒香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每日一禪微信:yichan360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淨、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薰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佛家香品的種類十分豐富

  由於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傳統,還有他為諸佛樂道的神聖,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幾乎是無處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燒一炷香的時間為準,謂之「坐香」; 圍著佛像「繞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禮佛也是以「經行」作修持,謂之「行香」,若是跑步繞佛,則謂之「跑香」;

  用於警策修行的形如寶劍的木板,謂之「警策香板」,用於懲戒的謂之「清規香板」;用於警醒昏沉者的謂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錯,還有罰去「跪香」;

  佛殿謂之「香殿」,廚房謂之「香廚」,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稱為「檀林」。

  燒香一般都是三根香。這是由於燒三根香代表供養佛,法,僧。燒香時,第一根插中間,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2根插右邊,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3根插左邊,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每日一禪微信:yichan360

  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裡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燻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法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淨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下一篇更精彩!

色(紅遍朋友圈)背景音樂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98%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在佛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大家知道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嗎?今天,帶大家去了解下上香的規矩之初一十五上香的講究吧。  01  上香的來歷  1、初一和十五,月亮由虧到滿,然後轉滿到虧。月亮的不斷變換,是有很大的加持。
  • 初一十五要上香,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初一十五上香,是古代先秦祭祀禮儀與宗教禮儀融合的結果。先秦時期,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有祭祀的禮儀,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記載「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眾也」,即在初一、十五舉行大祭。但是先秦時期的朔望殷奠僅針對大夫以上階層,在逝者死後尚未下葬之前,若逢初一、十五則舉行重大的祭祀。畢沅解釋說:「朔奠謂未葬前,月朔大奠於殯宮。今若有新物,則其禮如朔之奠。大夫以上則朔望大奠,若士則朔而不望。」這一禮儀並沒有普及到全民,只針對中上等貴族,而且這種祭祀儀式中也沒有燒香禮儀。
  • 中國式忌諱:初一十五為什麼特殊
    小時候,總是聽老輩人講:「初一十五不能出遠門啊。」「今天是十五,別去理髮了,改天去吧。」「今天是初一,這件事明天辦吧。」「初一十五要上香,去逛廟會。」那麼為什麼初一十五這麼多忌諱了,我想這是我們獨有的特色了吧。
  • 上香有講究,初一十五拜一拜
    信仰佛教的共同觀念,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年輕人也會隨著大人做做樣子拜一拜。
  • 為什麼過年初一十五為什麼不能洗頭?
    很多農村的老年人一般都會提醒年輕的女孩不要在初一和十五這個日子上洗頭,(是農曆)、那為什么女人就不能在初一和十五洗頭了呢?
  • 為什麼初一十五寺廟裡香火旺盛?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在每年的初一十五,很多人都會去當地的寺廟裡拜佛燒香,為自己和家人祈福,求得這一年的好運,那為什麼大家都選擇在初一十五去寺廟呢?話說,在初一和十五這兩天,都是十齋日的日子,應多做善事,無常大鬼在觀察遊歷人間,記錄人之過和罪業,平時要謹慎不做惡事,這幾天則要更加小心才能吉祥如意,而燒香拜佛不僅可以消業,而且功德無量,這就是每年的初一十五寺廟香火旺盛的原因。燒香拜佛,其實是對佛祖的起碼尊重,而對於一些忠實的信徒來說,還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在深圳龍華,每逢農曆的初一、十五,某些大街上就會突然冒出許多步履蹣跚的老公公老婆婆,他們穿戴一新,三五成群,相攜相扶,相依相伴。他們一反往日的木訥與刻板,滿面流溢出慈和喜悅的笑容,在紛紛攘攘的都市人潮中顯得分外惹眼。為什麼他們要來珍膳緣素食館呢?因為珍膳緣素食館全年初一、十五都為老年人提供免費用餐,老年人的體質已從生命的頂峰逐漸走向衰老,物質代謝遠不如青少年旺盛,加上肌肉的力量逐漸減小,消化腺分泌功能逐漸減退,一些代謝產物容易堆積。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為此咱們老祖宗也留下了一句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第一、初一的娘娘。為什麼說初一出生的孩子是「娘娘」呢?這個主要源於一些農村的習俗了,很多人都比較信佛,每到了農曆的初一和十五的這一天他們都會燃香供奉。
  • 為什麼提倡在初一、十五吃素?
    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記載,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的餐飲業中,已經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有100多種食品,其中大部分為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入菜等,還首次記載了當時有「假煎魚」、「勝肉夾」和「素蒸雞」等仿葷技術。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在懷集,為什麼初一跟十五無慣洗頭?
    相信很多懷集農村老一輩的人,平時一般都會提醒年輕人不要在初一跟十五這個日子上洗頭,特別囑咐女孩。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習俗沒什麼科學依據,但在今天這一習俗在懷集的農村地區還是相當流行。想起小時候每到初一還是十五都是偷偷的去洗,然後就在衝涼房裡把頭髮吹乾敢出來,生怕奶奶罵,敢為抗她的「聖旨」。
  • 為什麼初一、十五要焚香呢?有什麼說法嗎
    小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就會在香爐裡點上幾支香。然後拿去屋外場心,放在凳子上,最後對著香爐拜三拜。一直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曾經好奇問過母親,她說你外婆也是這樣的,初一月半燒個香,求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也就一直這樣延續下來了。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才了解了民間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習俗。原來初一和十五是十齋日,所謂十齋日就是黑白無常在人間遊歷的日子。
  • 農曆初一、十五為何特別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初一,十五戒殺吃素的好處!
    素食主義不再是一種宗教和教條,選擇素食只是選擇了一種有益於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您知道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
    當然,對於生男孩和生女孩到底在什麼時候生,農民還是要選個好日子的,不能選的話,也要知道這個日子是否吉利,俗話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要怎樣理解呢?男不得初一:這裡說的「男」是指男孩,「不得」說的是不要得到,說的就是在這天不要得到,「初一」,這裡說的是正月初一,當然,也是泛指每個農曆月份的第一天,就是初一。而「男不得初一」,說的是男孩子不要在初一這天生。
  • 佛教知識|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答案令人吃驚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
  • 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說的是人的生辰和命數,它的意思是男人出生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不好,而女人出生在正月十五命硬。反過來則很好,老話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說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輩子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是當官的命。
  • 懷集:為什麼奶奶總說「初一跟十五無慣洗頭」!
    想起小時候每到初一還是十五都是偷偷的去洗頭,然後就在衝涼房裡把頭髮吹乾敢出來,生怕奶奶罵,敢為抗她的「聖旨」。有時候忘了日期,所以在初一還是十五,我還是洗頭了,這還不是因為前兩天沒洗頭,今天癢了想洗頭唄,難道這也要先看黃曆不成?
  • 初一、十五吃齋的意義!
    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