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徐信凱FGSD

這句俗語說的是人的生辰和命數,它的意思是男人出生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不好,而女人出生在正月十五命硬。反過來則很好,老話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說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輩子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是當官的命。這裡的「初一」、「十五」不是泛指,而是特指農曆的正月初一和十五。那麼古人為何會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呢?它的根據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場景說。大年初一過大年,辛苦了一年的勞動人民,在這一天該歇息了,他們會用最豐盛的食物來犒勞自己,這一天就是一個輕鬆、愉快的閒暇日子,如果過年生孩子,父母就會不得安生,而且大年初一是不能打罵小孩的,所以這孩子將來長大後父母不敢管教,而古代社會是特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一個男孩如果從小不嚴家管教,長大後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使得這個家庭不得安寧,因此初一出生的男孩命大。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會外出觀燈賞戲,而這一天生孩子,家裡就會特別忙,當然就不能外出了,這還是小事,古人認為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長大後很貪玩,喜歡到外面「瘋」,原因就是這一天大家都要往外走,這就和古代社會的大家閨女格格不入了,因為古代社會的女孩都是長在深家大院裡的,她們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喜歡到外面「瘋」的女孩肯定是那種任性、不受管束的孩子,長大後會做出一些違背當時社會公俗良習之事,有妨父母,所以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硬。

二、陰陽說。古代社會是非常注重陰陽平衡的,什麼事都講究陰陽調和,按照中國傳統文化,初一這一天是每個月陽氣最充足的時候,以後逐漸遞減,到了十五則是到了陰氣最足的日子,而在古代文化中男人代表的是陽剛之氣,女人代表的是陰柔之氣,如果初一這一天生男孩,那就是兩種最強的陽氣相交,這完全違背了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平衡之道,所以初一出生的男孩陽氣過盛,沒有陰氣制衡。

而十五這一天是陰氣最旺盛的時候,女孩代表的則是陰柔之氣,如果女孩在十五出生,又會是兩種最強的陰氣相結合,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十五出生的女孩也不好,陰氣過旺,沒有陽氣來制衡,假如互換一下,初一出生的是女孩,十五出生的是男孩,那就可以做到陰陽調和,當然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

三、氣血說。中醫認為:「男人以氣為主,而女人則是以血為主」,這是以男女之間的生理特點來決定的,初一,男人的氣比較旺,十五女人的血比較旺,因此,初一男人得病不好治,十五女人得病也難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初一、十五的時候,地球、月球和太陽所處的位置和其它時間不同,它們相互間的引力場變化大,所以就導致地球上的海潮漲落,使得初一、十五這兩天在整個月中,漲潮幅度是最大的。

而人體中水分佔整體的70%,隨著地球上的潮起潮落,人身體內的水分也在不斷的變化,最為敏感的莫過於初一、十五這兩天了,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水分的多少決定著一個人的氣血,再加上男女的生理特徵的不同,所以才會得出「男人在初一的時候氣方面的變化大,女人在十五的時候血方面的變化大」的結論,這是大自然變化導致的結果,因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人的身體會受外界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總之,按照第二、三種說法,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但是第一種說法完全就是一種迷信,我們不必太過於較真,我認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你是初一,還是十五生,生辰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命運,自己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你肯努力,一切幸運的事情才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說的是人的出生時辰,男孩不要初一出生,女孩不要十五出生,這裡的初一,十五說的是正月的裡日子。也就是說男孩不要正月初一出生,女孩不要正月十五出生,這就是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你信嗎
    我們從一些俗語中就能看出來,俗語文化來自於民間,我們通過這些文化,可以了解當時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  在古時候,人們十分相信一個人的命運和自己的出生日期有關係,還有就是出遠門,也要挑選一個好日子。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男孩子不能初一出生?
    在農村中關於新生兒出生時間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孩子不能在初一出生呢?不管是從前,還是在現在,人們都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能討一個好彩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上更是如此,比如在結婚、開業等重要事情時,人們都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在好的日子裡做重要的事情,才會更順風順水。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古代文明有很多瑰寶,「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的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的一句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經驗積累總結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兩句話,即順口押韻,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總結、豐厚的經驗和深刻的道理。俗語是平凡古人總結的哲理,是古代人民驗證的科學,畢竟十句俗語九句真。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在這個日子裡經常舉辦一些隆重的活動,比如祭祀或者是集市的開市等等。所以在人們心中,初一這一天與以往不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在農村,對於生兒育女有很多講究,農民在現實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與天幹地支生辰八字相關的風俗文化,這些看日子,生辰、八字等還影響著現在的生活。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俗語文化也是中國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數來自於民間。有的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是古人的美好願望,有的是對人生的領悟等等。有些俗語通俗易懂,你只要一看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有些俗語有些奧妙在裡面,需要你去研究探索才知道。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背後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例如這「女大三,抱金磚」等農村俗語。農村結婚今天小編要講的絕對不是什麼迷信的說法,而是一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家裡的老一輩人講的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背後又有什麼事實根據和講究以及說法呢?
  • 男孩不能初一,女孩不能十五出生,這些日子出生的人命不好?
    結果,朋友父母說,有句老話叫:「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初一出生的男孩大多命不好,克母、早亡。這話聽的我都驚呆了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麼一說,簡直是扯淡啊。在孩子王群裡說起來這個,竟然很多人都表示,她們那也有這個說法,只不過意思不太一樣。關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至少有這麼些個版本:1、 古代生孩子風險大,又沒有剖腹產,就會出現寶寶難產、夭折等情況。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為何女人怕十五?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讀到這句俗語有些摸不著邊際,初一十五都是中國農曆的日子,為什麼要怕呢?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都是好日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後來細讀之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這是指男孩或女孩出生的日子。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在我國民間,有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話語。比如過去黑話裡面,有這樣一句: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此外,還有這樣的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這些初一、十五讓人感到是在說暗語。這是因為古人在總結這些俗語的時候,喜歡比喻。
  • 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三八指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聽起來比較有趣,尤其從農村老人嘴裡說出最有感覺,比如這句『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咋一聽還以為是罵人的『三八』,那這句俗語三八是啥?說的什麼?先說下『三八』,這裡的『三八』是指農曆『八』、『十八』、『二十八』,三個日子,由於『八』是雙數,屬陽,與男子的陽剛之氣吻合,女子屬陰,與數字單數匹配,這樣就好理解這句俗語了,原來是說男女出生的日期,對他們以後的人生有什麼結果。
  • 農村有「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法,為何如此說?
    除此之外,農村人針對男人女人出生日子也是有避諱,有農村「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這有哪些危害嗎?農村有「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為什麼這般說?農村避諱的日子在農村,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和七月十五等日子,全是不大好的時間,有的地區還對三月初三有一些忌諱,那麼這全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