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2020-12-11 尋歷史真相

引言

在任何時代,家裡面添丁進口都是一件大喜事。古人提倡人丁興旺,家裡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家族越興旺。古代的時候,眾多的家庭組成一個個家族,家族內部也比較的團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

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在這個日子裡經常舉辦一些隆重的活動,比如祭祀或者是集市的開市等等。所以在人們心中,初一這一天與以往不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初一也象徵著而新的開始,比如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是隆重的春節。古代非常看重春節,在所有的節日中,春節似乎最隆重。

古人覺得男孩最好不要在初一出生,初一也象徵著陽,人們覺得這一天陽氣很重。然而男人也屬於陽,這樣一來,在初一出生的男孩,身上的陽氣過重,對於新生兒不好。當然這只是傳統的觀點,這樣的觀點沒有科學性,所以後人不能聽之任之。畢竟人的一生並非由出生日期決定,命運掌握在人們手中。

二、為什么女不得十五?

在古代,每個月的十五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適合舉辦一些重要的儀式。比如破土、動工之類的。在正月的是,十五是元宵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可以出門賞花燈,與朋友聚會等等。所以在這個日子,人們都比較忙,如果有孩子出生,家裡人很可能會手忙腳亂。尤其是女孩,古人覺得這個日子比較熱鬧,女孩在正月十五出生,有可能是個瘋丫頭。

不過還有一種觀點,人們認為十五這一天是一個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這一天是月亮也是最圓的。而女性代表的是陰,所以人們覺得在這一天出生的女孩,因為日子裡面陰比較重,對女孩不好。不過這種觀點充滿迷信,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後人不能聽信。

結語:

古代的很多俗語都有著深刻的含義,但是有些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學習古人的俗語雖然很有幫助,但是作為後人,我們要做好甄別,尤其是一些包含封建思想的俗語,不能聽信。

往期精彩內容

歷史上的他們臭名昭著,如今被電視劇洗白,變成了名垂青史的好人

古人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心北伐,動機是什麼?真如魏明帝所說嗎?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印度網友:我們每家都有電視,你們有麼?法國網友:中國家家有廁所

參考資料

《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

申明

題/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在農村,對於生兒育女有很多講究,農民在現實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與天幹地支生辰八字相關的風俗文化,這些看日子,生辰、八字等還影響著現在的生活。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有的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是古人的美好願望,有的是對人生的領悟等等。有些俗語通俗易懂,你只要一看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有些俗語有些奧妙在裡面,需要你去研究探索才知道。    「男不得初一」,從字面上看就是男孩不得在正月初一出生。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男不得初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男孩子在農曆初一出生,運勢會受到影響。在過去由於醫療水平有限,所以女人生孩子並不能像現在一樣選擇時日,所以人們認為,孩子出生的時日對他未來的運勢會有很大的影響。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你信嗎
    在古時候,人們十分相信一個人的命運和自己的出生日期有關係,還有就是出遠門,也要挑選一個好日子。  男不得初一  咱們國人過的都是陰曆,初一也就是指的新年第一天,陰曆的正月初一,新年新希望,一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古代文明有很多瑰寶,「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的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的一句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經驗積累總結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兩句話,即順口押韻,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總結、豐厚的經驗和深刻的道理。俗語是平凡古人總結的哲理,是古代人民驗證的科學,畢竟十句俗語九句真。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說的是人的出生時辰,男孩不要初一出生,女孩不要十五出生,這裡的初一,十五說的是正月的裡日子。也就是說男孩不要正月初一出生,女孩不要正月十五出生,這就是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
  • 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說的是人的生辰和命數,它的意思是男人出生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不好,而女人出生在正月十五命硬。反過來則很好,老話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說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輩子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是當官的命。
  • 古人說「萬惡淫為首」?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但是淫邪並非好事,古人甚至把世界上的各種禍端的源頭歸結於淫邪,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淫邪確實有很多的壞處。一、破壞家庭在古代,青樓這樣的娛樂場所很常見,很多人因為貪念風塵,最終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對於女主人來說,都不想讓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男孩子不能初一出生?
    在農村中關於新生兒出生時間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孩子不能在初一出生呢?不管是從前,還是在現在,人們都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能討一個好彩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上更是如此,比如在結婚、開業等重要事情時,人們都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在好的日子裡做重要的事情,才會更順風順水。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背後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農村結婚今天小編要講的絕對不是什麼迷信的說法,而是一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家裡的老一輩人講的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背後又有什麼事實根據和講究以及說法呢?農村日曆首先這是老一輩人針對我們年輕人挑選另一半而做出的提示和要求,這裡的初一和十五並不是指的我們平時說的每個月的初一或者是十五,而是特指我們的平時過年的農曆新年的初一以及十五,說得是在我們相親的時候,務必切記不能夠找這兩個日子生辰的人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古人說「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古人的勸告
    引言古人也是注重養生的,為了讓更多人知曉,甚至流傳出很多養生的俗語。從中醫學角度看,這些養生的俗語其實有些道理。而且這些俗語流傳度比較廣,現如今在很多農村地區,依舊能夠聽到這俗語。比如這一句: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很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 男孩不能初一,女孩不能十五出生,這些日子出生的人命不好?
    結果,朋友父母說,有句老話叫:「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初一出生的男孩大多命不好,克母、早亡。這話聽的我都驚呆了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麼一說,簡直是扯淡啊。在孩子王群裡說起來這個,竟然很多人都表示,她們那也有這個說法,只不過意思不太一樣。關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至少有這麼些個版本:1、 古代生孩子風險大,又沒有剖腹產,就會出現寶寶難產、夭折等情況。
  • 農村有「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法,為何如此說?
    除此之外,農村人針對男人女人出生日子也是有避諱,有農村「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這有哪些危害嗎?農村有「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為什麼這般說?針對初一和十五這兩個日子而言,恰好是農村很閒的情況下,假如這時候小孩出生了,小孩的父母便會越來越比較忙,自身是農忙時節以後空下來的時間,結果由於小寶寶的來臨,越來越十分繁忙,在大伙兒你說我說的狀況下,這一天就變成了對父母不太好的日子。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這句成語出自《左傳》,相傳當時晉國與鄭國之間有矛盾,而晉國準備出兵攻打鄭國。當時有位大家叫做荀瑤的大將主張率兵攻打。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在農村之所以會有很多關於新生兒的俗語,是因為一個新生兒的誕生,往往還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