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員研發可用於VR、機器人和翻譯的腕帶傳感器

2020-12-21 RFID世界網

據最新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可穿戴交互系統,利用熱傳感器準確預測手部位置,在VR、機器人和翻譯手語方面有潛在應用。

如何捕捉人類手部動作的複雜性以及手部傳感器的研究在AR / VR技術領域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近期,相關研究人員演示了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FingerTrak基本上是一個手鐲,上面裝飾著四個小型熱敏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大約有豌豆大小。攝像頭從各自的位置拍攝佩戴者手腕的輪廓圖像。這足以讓一個專門設計的算法精確重建整個手部,包括每個手指的位置。

FingerTrak 系統使用機器學習,根據手腕輪廓,預測 20 個手指關節的位置。然後,這些手的姿勢可以在虛擬模型,甚至是機器人的手上重現。在測試中,該設備能夠準確重現翻書 、用筆寫字、喝水、使用手機等動作。

目前不乏有一些設備使用各種技術嘗試追蹤手部動作,有的使用深度感應攝像頭或紅外傳感器觀察手指,有的使用動作感應手套,還有的在指尖上使用電磁傳感器。但幾乎所有的都有點過於笨重,不適合實際使用。FingerTrak 的設計更加輕巧,雖然它仍然不是看起來最舒適的科技產品,但它確實走在正確的未來軌道上。



儘管目前FingerTrak的技術研究還有待開發,但其未來潛力巨大,可實現包括人機互動與控制、手語翻譯和健康監控的潛在應用,甚至包括發現早期的帕金森氏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退化性疾病。

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相關研究團隊表示,在未來的技術完善後,FingerTrak系統可以讓虛擬實境玩家在遊戲中追蹤自己的手部動作,可以讓遙控機器人直接模仿人類操作員的動作,可以幫助將手語翻譯成文字或語音,甚至可以幫助監測影響運動技能的健康問題。

FingerTrakFingerTrak的原型機非常小,隨著進一步的工程設計,未來它可以進一步縮小。FingerTrak主要依靠低解析度(32×24像素)、比最薄的蘋果手錶還要薄的熱敏攝像頭,在測試期間實現了在6.46到8.06度之間的平均角度誤差率。

目前尚不清楚FingerTrak系統是否能夠快速追蹤特定的手勢,比如一個人正在寫什麼。換句話說,FingerTrak可能會成為最好的補充性技術,而不是完全取代更高精度的手指追蹤解決方案,至少對目前的一些應用而言如此。

1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演示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
    據最新媒體報導,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可穿戴交互系統,利用熱傳感器準確預測手部位置,在VR、機器人和翻譯手語方面有潛在應用。如何捕捉人類手部動作的複雜性以及手部傳感器的研究在AR / VR技術領域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近期,相關研究人員演示了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FingerTrak基本上是一個手鐲,上面裝飾著四個小型熱敏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大約有豌豆大小。
  • 康奈爾可拉伸傳感器可重新定義軟機器人和虛擬實境技術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廉價的LED和染料創造了一種光纖傳感器,最終製造出一種可拉伸的皮膚狀材料,能夠檢測變形,包括壓力、彎曲和應變。該傳感器可以參與實現軟性機器人系統應用,並可能助力增強現實技術,因為軟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讓增強現實用戶感受到與現實世界類似的感覺。該技術還有其他應用,研究人員目前正致力於將該技術商業化,用於物理治療和運動醫學。他們的工作建立在之前Rob Shepherd實驗室創建的可拉伸傳感器工作的基礎上。
  • 韓國大學研發出世界最輕的兩翼機器人,可用於研究昆蟲飛行機制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名叫據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為了模擬昆蟲的飛行,它們首先開發了一種拍打翼結構,這款人造拍打翼可以產生較大的拍打角並產生升力來補償KUBeetle-S機器人的重量,以致於它可以像有角甲蟲一樣飛行。
  • 可用於眼疾示警的結構色隱形眼鏡傳感器
    然而,檢測淚液分泌量、眼壓等指標的傳統方法往往需專業人員通過專業手段或藉助複雜設備完成,目前尚難實現對相關生理病理指標的實時監測,易導致疾病惡化而影響視力。因此,研發可用於眼部重要生理病理指標實時監測的新策略十分重要且意義重大。 為實現對淚液分泌量、眼壓等重要生理病理指標的實時監測,杜學敏團隊在前期響應性結構色材料的研究基礎上(Adv. Funct.
  •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人體運動風格識別算法
    智能穿戴設備研發中,美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人體運動風格識別算法,可以給一個人體打分,除了能測量人體的運動強度,還能實時定位一個人的運動狀態。當人體做不同的運動時,不同的人體風格基本會一致。美國機器人公司declit運用這種風格識別技術,可以基於運動識別算法,給不同的人打出不同的分數。
  • 科學家研發可用於監測有毛動物生命體徵的傳感器
    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用於監測人類生命體徵的皮膚傳感器。如果是人類,這將不會造成任何問題,但是如果需要用於有毛動物身上該怎麼辦呢?現在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可以用於有毛動物的傳感器。這款類似聽診器的裝置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團隊開發,由矽樹脂和水的黏糊狀混合物製成,其內部是麥克風。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然而,考慮到目標對象多變的尺寸和形狀,以及工作環境的非結構化和不可預測,單一機器人難以應對不同的任務或環境。可擴展、通用、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法仍存在挑戰。
  • 鞋內傳感器和機器人幫助老年人保持活躍和獨立
    (哥倫比亞)大學的多學科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輔助裝置,幫助老年人保持平衡和運動。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一些最新的機械和機器人技術來幫助我們的老年人保持健康、活躍和獨立。Rao博士合作,將一個輔助移動機器人伴侶與可穿戴的鞋內傳感器結合在一起,設計一個系統,幫助老年人維持他們健康生活所需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 Guo表示:「平衡和運動對這一人群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老年人跌倒並受傷,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保持健康和鍛鍊了。這樣一來,他們的健康水平和表現都會下降。
  • 美國科學家成功研發新型光學傳感器 可模仿人眼感知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
  • 美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穿戴手套 可以實時翻譯手語
    本文轉自【cnBeta.COM】;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工程師們設計了一款手套,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將美國手語實時翻譯成英語語音。該項目的目標是方便使用手語的人與不懂手語的人直接交流,而不需要人在那裡翻譯。
  • 康奈爾大學研發「草履蟲」傳感器可植入人體
    但是和手機不同的是,研究人員並沒有依賴繁瑣的無線電技術通信,而是用光作為通信媒介。 說到光,就不得不提傳感器裡面的一個重要元件,就是LED。neural-dust可以作為無線供電的植入大腦晶片,這類研究有望用於下一代的控制假肢、外骨骼和機器人,以及通過大腦-機器接口來治療大腦和身體的疾病。
  • 康奈爾大學演示基於腕帶的AR/VR交互解決方案FingerTrak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隨著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技術在視覺保真度和頭顯舒適度方面的穩步提升,研究人員正繼續研究比握持式控制器更為自然的輸入解決方案。今天,康奈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基於腕帶的解決方案FingerTrak。所述設備使用熱攝像頭來追蹤手部的三維運動,並從用戶手腕輪廓提取出20個手指關節的位置。
  • 清華大學採用類皮膚的多層結構研發觸覺傳感器
    近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朱榮教授研究組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多功能感知的觸覺傳感器,採用類皮膚的多層結構,將多模感知原位集成,實現對觸感、物感、溫感等多種感知的高密度集成,將觸覺傳感器應用於機器手抓握感知,實現了對抓握物品的形狀、大小和材料等多屬性識別,並成功應用於垃圾分類。
  • 戒指與腕帶組合的智能戒指亮相:可精確跟蹤手指運動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戒指和腕帶的組合的智能戒指AuraRing,這個裝置能夠檢測某人的食指的精確位置並連續跟蹤手的運動,具體來說,戒指通過發出可以在腕帶上拾取的信號來工作,然後可以識別戒指的位置和方向及它所連接的手指。
  • 通訊:埃及工程師研發遙控機器人助力抗疫
    作為志願者,胡薩姆完成了這臺名叫「茜拉03」的機器人所有功能的測試。除了超聲心動圖外,「茜拉03」還能完成體溫監測、以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式檢測新冠病毒、X射線檢查等任務,其配備的傳感器可進行人臉識別,並判斷醫院內醫護人員及患者是否保持了安全社交距離。
  • 皮膚無損傳感器可用於NICU和PICU無線生理監測
    皮膚無損傳感器可用於NICU和PICU無線生理監測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2:03:32 美國西北大學John A.
  • 開發新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系列,提高工業機器人手臂安全性和精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團隊在陳寶炎副教授的帶領下,通過開發新的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系列,大大提高了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通過這項工作,我們開發了一種控制MXenes表面紋理的簡便策略,這使我們能夠控制各種軟外骨骼的應變傳感器的傳感性能,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傳感器設計原理將顯著提高電子皮膚的性能。和軟機器人。」 精密製造 可以很好地使用新型應變傳感器的領域之一是精密製造,其中機械臂用於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製造易碎產品(如微晶片)。
  • 仿真機器人+VR成人電影
    該公司的產品不僅能為女性們提供愉悅性體驗,同時讓她們對自己的性感受和身體更加了解。  該產品含有五個傳感器,能連接到智慧型手機的 APP,可測量用戶的肌肉反應、身體溫度以及其他身體因素,根據用戶個人積累的私密數據,為用戶提供產品使用的最佳方法,從而幫助用戶找到最符合他們性慾和性體驗的性愛模式,而這些模式可能與時間、心境、經期和壓力指數相關。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導讀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微納機器人在無創手術、靶向藥物運輸和生物傳感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可重構的微型機器人,由電磁場遠程控制,可在人體內運動,進行給藥或者手術。(圖片來源:EPFL/EPFZ)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生產細胞大小的微型機器人,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