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古今筋紋佳作 | 50款紫砂筋紋傳器

2021-03-01 菱葵閣蔣愛勤紫砂

溫馨提示:宜興紫砂作品清理嚴禁使用洗潔精,帶油的洗碗布,只要用開水清洗即可

【作者】: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蔣愛勤

【泥料】:紫砂一廠七十年代紫泥

【容量】:280cc和500cc

【名稱】:蜂菊

筋紋器,是紫砂壺的三大器型之一,將自然界中的瓜稜、花瓣、雲水紋等形體分為若干等分,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精確嚴格的設計當中,是其基本要求。

據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正始》記載,明代董翰是最早創製筋紋壺的人,「董翰號後溪,始造菱花,已殫工巧」。

筋紋器,將壺體的俯視面劃分為若干等分,一般是以「鈕」為中心點,向四方放射而出,利用各式的線條將規律流暢的筋紋,整合成為一套精準嚴密的整體結構,其造型規則要求「上下印對,身蓋齊同,分割精確,紋理清晰,深淺自如」。

時大彬 瓜稜壺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

大彬款 菊瓣壺 

柳州博物館藏

大彬款 玉蘭花六瓣壺

這把玉蘭花瓣壺是明代紫砂筋紋器的傳統經典之作,也是目前存世的時大彬作品中的筋紋器的代表。

該壺設計奇巧,器形取自六瓣玉蘭花,壺蓋與壺身組成一朵倒置的玉蘭花,樸厚端莊,玲瓏可愛。

壺體由六瓣筋紋構成,壺口部分做成六瓣肥厚的花託,與花瓣組成的大壺體構成疊壓和對比關係。而六個花瓣、花託的曲率、線型又工整一致,形成了強烈的照應關係。

壺蓋為壓蓋式,塑成玉蘭花蒂狀,與玉蘭花瓣壺體配合一致;壺嘴為直嘴,嘴口向上,微彎;壺把塑成玉蘭枝狀的端把,獨具創意;壺底為一捺底。此壺紋理組織規則,等分均勻,整齊協調,線條順暢,自然明快,具有強烈的節奏韻律美。

時大彬 六瓣梅花壺

此壺拓本收錄於清末民初鄧寶《明清各名家砂壺全形集拓》。

壺呈梅花式,壺蓋即為一朵覆梅,壺底與壺蓋均為六瓣梅花內凹,上下對應。這種壺蓋與壺底上下對應的形制常見於晚明至清初。

此壺胎色紅赭,摻有紅、黃等粗砂,為典型的明末清初泥料之重要特徵。壺把下以鋼刀精刻「大彬」陰文楷書款。

時大彬 梅花壺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壺整體作五瓣梅花式,壺身飽滿圓潤,由塑出的五片大梅花瓣包裹,壺蓋與壺底飾兩層梅瓣,每層之間交錯疊加,層次清晰明朗,壺鈕亦為五瓣,梅韻卓然。

時大彬 梅花壺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壺的風格,與第一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相近,只是細節方面不同。

此壺在壺口與壺身之間,增加一矮頸,凸顯梅花形壺口,與梅花形壺蓋上下相映一致,在口蓋梅花唇線的映照下,神採奕奕。同時又增加了整器的挺拔凜然之氣。

時大彬 開光方壺

時大彬款 菱瓣壺

時大彬款 十六瓣瓜菱壺

李仲芳 瓜稜壺

李茂林款 菊花八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

有些器形甚至要求其口、蓋、流、鈕、把均須製成筋紋形,以使全器統一,紋理相稱。要達到這樣的要求,要對表面的分割比例作高度嚴密的計算,並且在施藝過程中不能有所差池,否則壺蓋便不能達到「通轉」的目的。

所謂通轉,即是將蓋與身隨意旋轉置換,均要能面面俱到,準縫嚴謹,而且通體協調,氣勢連貫。

徐友泉 葵花方壺

六瓣圓囊紫砂壺

歐正春

明 歐正春 菊瓣壺

沈子澈

沈子澈 仿古葵花稜壺

現藏美國華盛頓弗裡爾藝術館

沈子澈,明末清初,桐鄉縣人。天啟~崇禎年間制陶名藝人,與時大彬齊名。所制壺式與徐友泉相仿。

周季山

周季山款 紫砂壺

陳辰

明末清初 陳辰制 

硃砂六瓣葵形旋紋壺

承雲從

明末清初 承雲從制

桂花四瓣壺

承雲從,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天啟、崇禎間人。

菱花僧帽壺

明末 菱花僧帽壺

此壺的俯視效果嚴正精密,立面視覺生動流暢,極富節奏感和韻律感。

如「菊形壺」和「瓜稜壺」,壺身是由線條筋紋組成的圓體,蓋和口瓣瓣吻合,筋紋表達從蓋口,再舒展過渡至壺體,直到壺底,貫通一氣,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腫,轉角鈍而不圓,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

陳子畦

明末清初 陳子畦款 南瓜壺

陳子畦,仿友泉壺最佳,工制壺杯瓶盒諸物,手法在徐友泉間,為世所珍。或雲即陳鳴遠之父。

陳鳴遠 菱花式壺 

北京藝術博物館

陳鳴遠 彎稜形壺

上海博物館藏

與鳴遠佳意壺,只是在細節方面有些許不同。

陳鳴遠 葵花八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

在視覺美感方面,除了像其他壺形,以側面為主視外,更可由上方俯視鳥瞰,欣賞其輻射線條構築出的脈絡張力,以及線面的轉折過渡。

此外,筋紋器通體凹凸起伏,規律有序,在光影映射下,明暗的律動更顯得委婉曲折,表情豐富,這是其他器形所不及的。

陳鳴遠 菱花壺

華盛頓史密森協會弗利爾美術館藏

陳鳴遠 鳴遠梅花

此件梅花式紫砂茶壺,出自鳴遠之手。段泥為胎,壺身似缽狀,呈五瓣等分,虛實結合,象徵福、祿、壽、喜、財,壺鈕如花蕾般含苞待放,嬌豔動人。短拙三彎壺流高位銜接,與壺把遙相呼應。

此尊菊花式茶銚,以菊花入壺,以謹嚴等分的十六瓣花瓣一氣呵成,是紫砂茗壺筋紋器之經典壺式。此壺型制端莊秀逸,短頸折肩高足,菊瓣紋自壺鈕而下至底足,陰陽線條相間,作等分分布,子母蓋周正嚴密,可任由一個方向置換,瓣瓣通轉吻合,工藝難度極大。壺流一彎,從菊瓣中伸展,自然天成,壺鋬圈形,秀姿優雅,提拿自如。由菊花花瓣等分構成的壺身、蓋、鈕三者比例由小至大,俯瞰此壺可見層層相迭,如放射狀,法度謹嚴,極為美觀。

陳殷尚 菱花壺 

南京博物院

陳殷尚 菱花壺

《紫砂古調》著錄

《荊溪紫砂器》著錄

伴隨紫砂技術的發展,在乾隆時期,筋紋器達到新的高度,此件御製笨巖款梅蘭竹菊圖詩文筋紋壺即為一例。茗壺紫泥而制,平面作四瓣海棠式,壺的鈕、流、鋬的外緣,起線三條,開創了圓中帶方,剛柔相融的設計理念。並於筋器上,結合花貨理念,又採用堆泥刻繪之法,做三類紋飾,豐富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第一在橋鈕、壺流、壺鋬雕如意。第二淺堆泥梅蘭竹菊,若隱若現,鬼斧神工。第三,篆體御製詩點題既有宮廷器之精妙,又蘊文人器之巧思。

清 水仙筋紋大壺

大壺泥質細膩,器型修長優雅,筋紋挺拔氣勢貫通,並且器表和器內一樣,口部和壺蓋的要上下對應、合縫嚴密,體現出一種精巧和秩序之美。

明末清初 松鼠鈕紫泥菱花壺

筋囊器具精準嚴密的秩序美,向來受世人喜愛,此大壺摶紫泥精煉而成,呈黯肝色,泥色古雅可人,質堅緻而溫潤,無論質感與觸感皆上佳。

壺體作七瓣菱花形,十四條稜線清晰明確,凹凸交錯,呈現立體的透視感,壺體凡陽線具伸張之力,陰線具收勒之力,陰陽相協,可謂張弛有度。三彎流、素端把的稜線亦前後呼應,與壺身呈合奏之美,端把垂耳順貼於壺身下端,微微作勢,可見巧思。

壺口與壺蓋的筋囊上下對應,連接嚴密,亦可通轉,壺蓋板線精修凸起折線一圈,蓋面剷平,上承壺鈕,下接壺頸,極富層次感。

的子為松鼠,兩爪前伸,長尾側甩,本應機靈卻作憨態,頗具明季遺風,大度挺拔,古拙生輝,巧趣足可。此器氣勢力度到位,盡現古壺之美,必為明末清初高手之作,如此陶苑佳器,令觀者愛不釋手。

太極如意

「笨嚴款」御製壺

該壺為紫砂質地,其泥色配製講究,呈瓜稜形,如意紐,壺蓋雕有梅花;壺身堆泥繪御製詩文「御製生平愛茗飲,石釧煮金芽。拈得蘆仝碗,盛來陸羽茶」及山水景物。泥質較細,呈紫褐色,設計巧妙,做工精道,雕刻精細,底有「笨嚴」款,款識遒勁。

線條流暢,細小的壺流挺拔上昂,至口端又向下彎垂,以求整體線條和諧一致,環形把柄彎曲得當,謹嚴有力,器身雕梅花古樹,橋水人家,意境淡遠,構思新穎,做工講究,以仿生形為基礎,增加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將畫、印集於一壺,增加了文化藝術內涵,也提升了藝術欣賞品位。

「笨嚴款」御製壺

這件笨嚴款御製堆泥王維詩意圖海棠形壺,有著典型的清乾隆宮廷風格,器形文雅別致,呈海棠形制,飽滿挺闊。從上至下逐漸變寬,底盤穩定,有著極強的層次感和韻律感。蓋鈕以樹杆為鈕。壺身堆繪王維詩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氣格高古。另一面則堆繪有勁竹數竿,疏朗有致,與王維詩文搭配的天衣無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呈現出一派清新淡雅的田園氣息。全作詩文、泥繪、器形三者一味相承,搭配的相得益彰,頗有醉情于田園之間的野趣。

芝碩壺

清乾隆 芝碩壺

朱泥菱花

清中期 朱泥菱花壺

朱泥壺的筋紋器以菊瓣為主,吳梅鼎《陽羨茗壺賦》記載:「腰洵約素,照青鏡之菱花;菊入手而凝芳。」

此器作菱花式,胎質色澤頗具豐盈之美,口蓋結構為壓蓋,蓋緣卡入壺頸,面面通轉,製作難度較高,工藝繁複,因此菱花壺式的蓋牆不會太長,且多微微內斂,以利於開合。

此壺造工極佳,稜線的陰陽之別,明暗起伏的律動感,最能展現菱花壺輻射狀的脈絡張力。

「金鼎」商標

吳漢文 於1916年在宜興縣城成立「吳德盛陶器公司」,製作銷售紫砂壺,壺身上精美的書畫裝飾是吳德盛公司的優勢,其刻款落款為「企陶」、「潛陶」、「岐陶」等,吳還聘請任淦庭、邵雲儒等陶刻名家刻壺。「吳德盛陶器公司」初期使用「吳德盛制」印章,上世紀20年代未期開始使用「金鼎商標」,當時為其供應素坯的均是當時制壺名家,如裴石民、範錦甫、蔣燕亭、俞國良、馮桂林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刻公司倒閉,「吳德盛制」、「金鼎商標」印款沿用至1939年底。

範大生 合菱壺

民國 唐鳳芝制紫砂蜜菊壺

顧景舟 寶菱壺

顧景舟 菱花組壺

俞國良

俞國良 梅花周盤

六瓣筋紋與縱橫的線面交待清晰,壺身上下對稱,口面立起與蓋相吻合,蓋麵筋紋線漸隱消失。

直嘴與壺肩相交,自然貼切;壺把飾飛扣,又有起伏變化。整器氣韻瀟酒,韻味秀美。

王寅春

王寅春 梅花周盤

壺形製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紋從壺的到壺底一氣呵成,線條挺拔、流暢,六瓣梅花飽滿豐腴,氣度極佳。

王寅春 筋紋壁鼓套具

王寅春制 紫泥五頭六瓣筋紋茶具

王寅春 筋紋套壺

此壺壺身起筋紋六道,斜面順序略收,規矩挺括,壓蓋準縫嚴密。三彎流呈圓柱形,起弦紋圓鈕,環形把置扣,底內凹,以假足平置壺身,使之沉穩而厚重。此壺式衍變自竹節,有節節高升的寓意,造型新穎別致,乃王寅春獨創佳作。

除了以上50款經典筋紋佳作,你還見過哪些其他筋紋傳器,可在下方留言互動。

①回文章頂部,點擊標題下方菱葵閣—蔣愛勤紫砂即可關注(推薦)。

②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可關注。

聯繫電話:  13771341665(蔣愛勤)

      


老師個人微信二維碼


『菱葵閣—蔣愛勤紫砂』由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中國宜興紫砂收藏鑑賞專業委員會授權單位:創文化紫砂,紫砂藝人的貼心助手。

相關焦點

  • 中國紫砂茶壺的分類
    按其不同類型,大體可分為圓器、方器、仿真器、筋紋器和其他器型。在紫砂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各類造型均有生產,歷代名師巧匠,都擅長製作某類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壺之全身,無處不圓,無處不渾,圓中寓節奏,圓中富變化,多樣統一,渾然天成,為圓器壺類之典範佳作。扁圓器中之「虛扁壺」,壺身極扁,但扁而氣昂,口、蓋、嘴,無不協調諧和,似天然生成於壺體。以半圓組成之「半瓦當壺」,造型別致,別具一格。方器方器為宜興紫砂壺造型基本款式之一,古有「方非一式」之說。它主要以方形為基本形,運用各種長短直線組成。造型明快、工整、有力、具陽剛之氣。
  • 紫砂臻品 ‖ 範文文 —— 壺中美器《 菱花仙子 》
    筋紋壺型難度極高範老師把此款作品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精確嚴格的設計當中,俯視效果嚴正精密,立面視覺生動流暢,極富節奏感和韻律感!筋紋器的精髓在於筋紋流暢,而此壺精細規整,神韻齊全,雍容華貴,整體統一,一般藝人難以達到如此規整的境界。
  • 紫砂青年陶藝家,陸婕婕
    陸婕婕,當代紫砂青年陶藝家,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紫砂實力派。師承名門,卻依然勤勤懇懇,可以說,她身上有著如今很多紫砂藝人沒有的珍貴品質:勤奮、肯學。後來畢業後就跟著父親學習紫砂技藝,到如今已經有7年的光景。平時,陸婕婕從不依託父親的名氣,默默做壺,通過自己紮實的基本功來獲得大眾的認可。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資源,陸婕婕並沒有恃物而驕。而是像很多初學者一樣,勤勤懇懇,踏實做壺。長達7年默默無聞的歷練,造就了她多項全能。作品涵蓋筋紋、貼花、刻繪等多個方面,尤其善制竹壺、筋紋器,藝精工謹,以中小品為主。
  • 紫砂青年陶藝家,出身範家壺莊,卻默默無聞,如今一鳴驚人!
    範玲,當代紫砂青年陶藝家,紫砂實力派。師承名門,卻依然勤勤懇懇,可以說,她身上有著如今很多紫砂藝人沒有的珍貴品質:勤奮、肯學。說到做壺,她回憶道:「這更像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就像家族使命一樣。小時候我經常去叔叔家玩,看他做壺玩。久而久之,我慢慢的看著,也學會了點。
  • 跟著大師漲「姿勢」京東拍賣12.12紫砂大師直播「破圈」
    聽說直播現場不僅有三位大師的佳作,還有關於紫砂壺的知識乾貨以及1元起拍、互動有禮等福利,讓「壺圈」的粉絲們心動不已。生於紫砂世家的吳君蘭大師,自幼耳濡目染紫砂文化長大,擅長紫砂造型設計,功底紮實,又觸類旁通,自成一派,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 60種經典紫砂壺型及名稱【推薦閱讀】
    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製作,合力完成!  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稜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範。壺鈕為標準的拱橋,鈕孔為半月狀,做工一絲不苟,極為精細。
  • 紫砂窯變到底是什麼?
    由於不同泥料所含的化學成分各異,所以每種顏色的砂料在燒制過程中,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氣氛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其出乎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化,被人們命名為紫砂窯變。紫砂的窯變燒制技法,使紫砂溫潤的肌理在火的藝術中充分的體現,給做工精湛的紫砂工藝增添了無窮的魄力,就像中國畫中的潤色一般,更具自然天成。
  • 江蘇和信2015秋季藝術品拍賣會「紫玉清香」紫砂專場(下)
    ,一彎流,在壺把上端也加以裝飾,壺蓋和壺鈕是本壺一大亮點,塑成了筋紋式樣,頗耗心血,整器氣勢宏大,把女性藝人的豪情一面展現無遺。,簡化了筋紋,感覺變成了一把似筋紋器,又似光素器的壺型,線條雖簡,卻不失力度。
  • 佳逸茶具|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
    紫砂壺是我國特有的陶土工藝品之一,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在紫砂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砂壺的造型藝術得到不斷發展,紫砂壺造型各式各樣,到底有哪些器型?又是如何分類?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紫砂壺器型歸成三大類:光器、花器、筋囊器。
  • 報之以瓊琚,紫砂花器賞析——木瓜壺
    王寅春一生創作無數,精品不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創作型紫砂藝人。王寅春    木瓜壺此「高瓜形壺」為王寅春上世紀六十年代所創佳作,以「瓜」為造型,體型碩大,長彎流、耳狀把,筋紋壺鈕、壺蓋與壺身相呼應。此壺乃文人與紫砂藝人合作的產物,江蘇著名畫家亞明曾在宜興分水鄉體驗生活,他酷愛紫砂工藝,遂與王寅春老藝人合作了兩款壺式,即「亞明四方壺」與「高瓜形壺」。「瓜」形本不起眼,二位名家遷想妙得之後,藉此創作出這件藝術品,可謂:點圖成金,別有用心。
  • 紫砂文化 丨 歷史上最有名的六十種紫砂壺以及由來
    合菱便是眾多筋紋器中的一款,壺鈕與壺身均是由上下相間的筋紋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氣流舒暢,優雅寫意。壺蓋同樣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紋溝壑深深,刻意表現出筋紋特有的凝重感,從而凸顯出花瓣的肥碩。整個壺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鑲接而成,分布均勻,其中兩瓣分別胥出壺流和壺柄。流和把採用素麵造型,嘴頭尖尖且修長,很是鋒利,飛把同樣氣勢挺峭,鋼骨盡現。
  • 宜興紫砂茶壺
    這時期的壺已有很多種形狀,有自然型和筋紋器。代表自然型有時大彬的葵花壺,由兩朵葵花複合而成,他的學生蔣伯誇作海棠樹杆壺,壺嘴及壺把作成樹枝的形狀,枝上有一隻鷹,樹下有一隻熊,以喻「英雄」,海棠樹則代表美人,故此壺有「英雄美人」之稱,壺底有「萬曆癸丑」的年款,明朝陶人的籤名是用楷書寫的,用刀刻在壺底,蓋章是後來的習慣。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時大彬愛其所作「老兄壺」,發現精品即徵得李氏同意款上己名,時人稱「李大瓶、時大名」。第三類是筋紋造型,其特點是在光貨的基礎上出有各式的稜角,多在嘴和把手處出筋。紫砂壺的造型明代的式樣較少,多為圓形、筋紋形風格古拙、圓渾。壺體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軟提之分,無足寬平底,光素而少華麗,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砂壺造型出現了專供宮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細琢的宮廷壺,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幾何形為主。
  • 超高身筒的紫砂壺,你都見過幾款?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學習正確的紫砂知識。